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红楼钗黛]咸猪手,蟹黄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下子宝钗愣住了。
若这话是姚静说的,她或许还会质疑一下其中的真实性。但是这话是她的师父孙穆说的。据宝钗所知,孙穆在她面前从来不打诳语。
若是黛玉果然有意等宝钗另起炉灶时凑份子入伙,宝钗自然没有要辜负她的道理。更何况宝钗知道前世里贾家的遭遇,她先前同意黛玉凑份子分红利,原也是为了将来入不敷出之时考虑。
“既是如此,少不得我先把铺子开起来,若是他日回金陵时,便转交给师父好了。”宝钗想了想道。
姚静笑了:“眼下你虽没什么本钱,但单凭了这生意经营一道的本事,也该算一个技术入股,便算你一成的股份吧。”
这是姚静事先和孙穆商量过的。收留宝钗之后,她本欲将装作蛮不讲理从薛家分得的万两白银直接交还宝钗,却被经验老道的孙穆阻止了。孙穆说薛家薛姨妈甚是糊涂,只怕是反复无常的人,这般匆匆将宝钗的财物交还,只怕薛姨妈又生出什么幺蛾子来,又恐宝钗是太过老实厚道,不忍薛家人受难,意气用事补贴娘家,反而白费姚静一番苦心。姚静听说后也深以为然,故而此番不提交还万两白银的事情,只说给她一成的技术入股。
对于宝钗而言,技术入股的说法自是新鲜。不过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望文生义并非什么难事,不过稍作适应后,宝钗欣然相从。
于是宝钗、孙穆、姚静、香菱、刘姥姥等人围坐一堂,孙穆又下帖子请来了赵芳,到了后头莺儿、茜雪、小红等人也被拉进门来,一起讨论。
按照姚静和香菱的意思,莫过于将那食肆的生意继续下去,刘姥姥尝尽了棉布店的甜头,言说棉布是城里的贫苦人家和乡下人都用得着的,经济实惠,小本生意便可赚不菲的收益;赵芳是京城中出名的绣娘,一心想继续老本行,却苦于和众人不熟,没有立场说话。
众说纷纭,一时间理不出个头绪了。姚静的所谓民主议论大会宣告失败,自己也觉得一个头两个大,心中烦躁,遂将所有事务推给宝钗:“宝钗是经营者,大伙莫过于听听她的想法。”
姚静这么一说话,众人都不言语了。大家齐齐向宝钗看过去。在座诸人要么是受过宝钗恩惠的,要么常年在宝钗麾下当差,又或者是赵芳那般亲眼目睹过宝钗发号施令的人。她们对宝钗的话自是信服非常。
宝钗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据我从公说来,香菱于烹饪确有几分天赋,但那黄金丝的生意,不过是小本生意,京城又有多少人家,能天天靠吃黄金丝过活的?余者猪手、卤肉之类,味道虽美,但只是路菜,一般人家也不是做不来,利润到底有限。”
她这般说得香菱频频点头,便是提出黄金丝、为此自傲不已的姚静,也不得不承认宝钗所言极是。黄金丝就是薯条,后来经香菱改良,又有油炸山芋等物,皆是高油高盐的东西,油盐在这个年代却是稀罕物,盐政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不顾朝廷禁令、贩卖私盐的盐帮,也从中获利颇丰,赚了个盆满钵满。穷苦大众尚未温饱,每日为了果腹奔波,怎有闲钱去买这些成本不菲的风味小吃?至于高门大户人家,食不厌精,讲究一个色香味俱全,有的时候菜的味道未必绝佳,但是其中的花样却是多得很,炸什么螃蟹馅儿的面果子,煮什么荷叶汤,吃一点茄子都要拿许多只鸡来配。说白了,高门大户的设宴时候的吃食,绝对不是香菱凭了天赋能做得出来的,日常吃食自有世仆去做,黄金丝和猪手等物,或许能博他们一时新鲜,不过若要拿这个来赚钱,只恐难得长久。
“不过我倒是想着,以姚先生眼下在京城里的名气,倒可以同香菱联手,鼓捣出什么药膳来。配方不求奇险,但求无功无过,凭着皇太妃娘娘对姚先生的信赖,只怕富贵人家的夫人肯出银子的不少。”宝钗见姚静有几分郁郁不乐,微笑着提议道。
姚静闻言顿时眼前一亮:“正是。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然而细想片刻,却又踌躇道:“只是若论药膳,我知道的也不过是宫廷里口口相传的古方,只怕大户人家也知道不少,不足为奇。”
宝钗道:“然而有皇太妃娘娘眷顾,必然有所不同。”
姚静恍然大悟。说白了,宝钗的意思不过是走朝廷营销路线,拉着皇太妃娘娘打广告而已。“只是这样却也不是长久之计。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姚静道。
宝钗很高兴姚静能自己领悟到这个道理,微笑点头:“故而药膳堪为一时辅助,并非主业。”
她这番话说来,有理有据,连一向最为刺头的姚静都大为叹服,更不用说别人了。
众女凝神静气,却又听宝钗说道:“棉布铺子的法子,实乃小本钱的经营之道。刘姥姥对此驾轻就熟,再寻一家人合伙便是了。只是京城之中对棉布等物的需求再多,也有一个限度,若是大本钱,单做这个,只恐利润太薄。此外,也恐遭其余铺子打压。”
她这一番说,真个深入浅出,姚静立即就又明白了。棉布对于京城之中的大部分人家来说,是必需品,而非奢侈品,必需品总有一个限度,除非朝廷对外用兵的特殊年度,市场总归是有限的。本钱太多的话,规模铺得太大,很容易供大于求,利润越发微薄。此外,规模铺得太大,有垄断的嫌疑,势必遭到京城其余诸家的联手封杀。
“故而我思来想去,以咱们几万两的大本钱,莫过于分成两拨,一拨继续依附长公主殿下,做出海的营生,这部分风险大,然而一趟海运下来,利润也丰,十钱之货,足以换来百钱千钱。另一拨呢,则是做薛家的老本行,绸缎庄的生意。一来做生不如做熟,来投奔我的人,大多是从薛家绸缎铺里过来的,对其中的细微之处清楚得很,是市面上的老行尊,不至被人糊弄了去。二来也好借着绸缎庄的生意,揽些刺绣的活计,咱们姐妹们闲来无事,也好练练手。”
众人听她如是说来,正是言辞恳切,句句皆是道理,无不轰然应诺。于是刘姥姥同小红、林之孝一家商议停当,一起做那棉布铺的生意,香菱悄声说近日身子沉了,有了喜脉,对药膳的主意不甚热衷,姚静闻言,也就冷了下来,再不提此事。
>
这下子宝钗愣住了。
若这话是姚静说的,她或许还会质疑一下其中的真实性。但是这话是她的师父孙穆说的。据宝钗所知,孙穆在她面前从来不打诳语。
若是黛玉果然有意等宝钗另起炉灶时凑份子入伙,宝钗自然没有要辜负她的道理。更何况宝钗知道前世里贾家的遭遇,她先前同意黛玉凑份子分红利,原也是为了将来入不敷出之时考虑。
“既是如此,少不得我先把铺子开起来,若是他日回金陵时,便转交给师父好了。”宝钗想了想道。
姚静笑了:“眼下你虽没什么本钱,但单凭了这生意经营一道的本事,也该算一个技术入股,便算你一成的股份吧。”
这是姚静事先和孙穆商量过的。收留宝钗之后,她本欲将装作蛮不讲理从薛家分得的万两白银直接交还宝钗,却被经验老道的孙穆阻止了。孙穆说薛家薛姨妈甚是糊涂,只怕是反复无常的人,这般匆匆将宝钗的财物交还,只怕薛姨妈又生出什么幺蛾子来,又恐宝钗是太过老实厚道,不忍薛家人受难,意气用事补贴娘家,反而白费姚静一番苦心。姚静听说后也深以为然,故而此番不提交还万两白银的事情,只说给她一成的技术入股。
对于宝钗而言,技术入股的说法自是新鲜。不过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望文生义并非什么难事,不过稍作适应后,宝钗欣然相从。
于是宝钗、孙穆、姚静、香菱、刘姥姥等人围坐一堂,孙穆又下帖子请来了赵芳,到了后头莺儿、茜雪、小红等人也被拉进门来,一起讨论。
按照姚静和香菱的意思,莫过于将那食肆的生意继续下去,刘姥姥尝尽了棉布店的甜头,言说棉布是城里的贫苦人家和乡下人都用得着的,经济实惠,小本生意便可赚不菲的收益;赵芳是京城中出名的绣娘,一心想继续老本行,却苦于和众人不熟,没有立场说话。
众说纷纭,一时间理不出个头绪了。姚静的所谓民主议论大会宣告失败,自己也觉得一个头两个大,心中烦躁,遂将所有事务推给宝钗:“宝钗是经营者,大伙莫过于听听她的想法。”
姚静这么一说话,众人都不言语了。大家齐齐向宝钗看过去。在座诸人要么是受过宝钗恩惠的,要么常年在宝钗麾下当差,又或者是赵芳那般亲眼目睹过宝钗发号施令的人。她们对宝钗的话自是信服非常。
宝钗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据我从公说来,香菱于烹饪确有几分天赋,但那黄金丝的生意,不过是小本生意,京城又有多少人家,能天天靠吃黄金丝过活的?余者猪手、卤肉之类,味道虽美,但只是路菜,一般人家也不是做不来,利润到底有限。”
她这般说得香菱频频点头,便是提出黄金丝、为此自傲不已的姚静,也不得不承认宝钗所言极是。黄金丝就是薯条,后来经香菱改良,又有油炸山芋等物,皆是高油高盐的东西,油盐在这个年代却是稀罕物,盐政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不顾朝廷禁令、贩卖私盐的盐帮,也从中获利颇丰,赚了个盆满钵满。穷苦大众尚未温饱,每日为了果腹奔波,怎有闲钱去买这些成本不菲的风味小吃?至于高门大户人家,食不厌精,讲究一个色香味俱全,有的时候菜的味道未必绝佳,但是其中的花样却是多得很,炸什么螃蟹馅儿的面果子,煮什么荷叶汤,吃一点茄子都要拿许多只鸡来配。说白了,高门大户的设宴时候的吃食,绝对不是香菱凭了天赋能做得出来的,日常吃食自有世仆去做,黄金丝和猪手等物,或许能博他们一时新鲜,不过若要拿这个来赚钱,只恐难得长久。
“不过我倒是想着,以姚先生眼下在京城里的名气,倒可以同香菱联手,鼓捣出什么药膳来。配方不求奇险,但求无功无过,凭着皇太妃娘娘对姚先生的信赖,只怕富贵人家的夫人肯出银子的不少。”宝钗见姚静有几分郁郁不乐,微笑着提议道。
姚静闻言顿时眼前一亮:“正是。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然而细想片刻,却又踌躇道:“只是若论药膳,我知道的也不过是宫廷里口口相传的古方,只怕大户人家也知道不少,不足为奇。”
宝钗道:“然而有皇太妃娘娘眷顾,必然有所不同。”
姚静恍然大悟。说白了,宝钗的意思不过是走朝廷营销路线,拉着皇太妃娘娘打广告而已。“只是这样却也不是长久之计。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姚静道。
宝钗很高兴姚静能自己领悟到这个道理,微笑点头:“故而药膳堪为一时辅助,并非主业。”
她这番话说来,有理有据,连一向最为刺头的姚静都大为叹服,更不用说别人了。
众女凝神静气,却又听宝钗说道:“棉布铺子的法子,实乃小本钱的经营之道。刘姥姥对此驾轻就熟,再寻一家人合伙便是了。只是京城之中对棉布等物的需求再多,也有一个限度,若是大本钱,单做这个,只恐利润太薄。此外,也恐遭其余铺子打压。”
她这一番说,真个深入浅出,姚静立即就又明白了。棉布对于京城之中的大部分人家来说,是必需品,而非奢侈品,必需品总有一个限度,除非朝廷对外用兵的特殊年度,市场总归是有限的。本钱太多的话,规模铺得太大,很容易供大于求,利润越发微薄。此外,规模铺得太大,有垄断的嫌疑,势必遭到京城其余诸家的联手封杀。
“故而我思来想去,以咱们几万两的大本钱,莫过于分成两拨,一拨继续依附长公主殿下,做出海的营生,这部分风险大,然而一趟海运下来,利润也丰,十钱之货,足以换来百钱千钱。另一拨呢,则是做薛家的老本行,绸缎庄的生意。一来做生不如做熟,来投奔我的人,大多是从薛家绸缎铺里过来的,对其中的细微之处清楚得很,是市面上的老行尊,不至被人糊弄了去。二来也好借着绸缎庄的生意,揽些刺绣的活计,咱们姐妹们闲来无事,也好练练手。”
众人听她如是说来,正是言辞恳切,句句皆是道理,无不轰然应诺。于是刘姥姥同小红、林之孝一家商议停当,一起做那棉布铺的生意,香菱悄声说近日身子沉了,有了喜脉,对药膳的主意不甚热衷,姚静闻言,也就冷了下来,再不提此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