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1/2)
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红楼之元春晋升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句话就诈出了堂兄贾珍的根底,贾珠已经满意了,但表面上仍是一副凝重的神情,“珍哥哥且坐。”又曼声道,“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
俗话说家有余粮心不慌,贾珍可不就是应了这个理。
几年前,因为伯父贾敬与南边那位有牵连,而惹来宫中大太监抄走家中书信之后,贾珍的确慌乱过一阵子。
不过没过多久,贾珍便定住了神,行事恢复了章法,不仅和韩大公子时常往来,连费大公子事败免职被圈,背后恐怕都有贾珍的推波助澜。
在知道了父亲与忠顺王府结仇,又曾经与南边那位以及圣上深恨的弟弟都有私交,连着三样“大忌”在身,贾珍仍敢不慌不忙地行事……自然必有依仗了!
贾珠估计堂兄手里要么有太子的许诺,要么就是让大皇子忌惮的把柄,他思量了一下还是用后者试探了一下,于是……果然不出他所料。
握有大皇子的把柄真可谓进可攻退可守,不论是在太子还是大皇子跟前,都能卖出个“好价钱”。
老实说,自家兄弟能有所依仗,贾珠还是挺欣慰的。这依仗如何获利最大,却是个学问。
却说贾珍因为兄弟一语中的而吓了一跳,此时心绪也平复了大半。
不过他回过神来的第一个念头不是“他怎么知道”而是“他也要来分一杯羹了”……
兄弟俩再次相对而坐,贾珠又慢悠悠道,“珍哥哥想好了?”好处越多,风险越大,夹在太子与大皇子之间可千万别落得个飞鸟尽良弓藏的结局。
贾珍的笑容一闪即逝,“差不多。莫非弟弟还有何妙计……教我?”
“教我”二字听起来可有点刺耳,贾珠眨了眨眼,“哥哥心里有数就好。丧事若是忙不过来,尽管言语。”
亲爹没了,贾珍不过伤心片刻,更多的是轻松。
想来在圣上心里,就算父亲贾敬做了不少错事,但谁让他也有个好爹呢——祖父贾代化可是天子信臣!
圣上若是信不过祖父,祖父焉能做到京营节度使?
祖父与父亲一个有功一个有过,功过纵不能相抵可也差不多了,想来圣上未必乐意翻什么旧账。
再说,他偶然间得到了大皇子些许把柄,将来定能一扫这些年宁府的颓势。贾珍自觉尚算大方,不介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荣府的弟弟们沾他的光,捞点好处也是顺理成章……
只是看弟弟贾珠这个意思……竟是不想搀和?难不成还是欲拒还迎?贾珍有些疑惑,却颇有耐心,等着堂弟把话说完。
贾珠也恰在此时开口,“薛家生意兴隆,还要多谢大哥提携了。”
贾珍与韩家大公子交好,薛家来往河东和京城的买卖自然收入喜人——宁荣两府麾下也有产业,但自家论起经商的本事的确比不过薛家。
贾珍也没死抱着韩大公子的人情不撒手,大大方方地把往来西北诸国贩卖宝石的买卖给了薛家。而薛家抓准机会这几年自然小小地发迹了一下。
当然贾珍抽成和红利也收得不亦乐乎,贾珠也因此捞了笔为数不少的银钱。
贾珍闻言眯了眼,“薛家是正经生意人,又是亲戚。”忽然压低声音道,“多事之秋,还是谨慎些吧。”
贾珠点了点头,二人目光相接,兄弟俩相视一笑。
之后兄弟俩闲聊了几句,无非是注意身子,仔细招待来客,贾珠便起身告辞。
直到出了宁府,贾珠才冷笑了一声:他如何听不出贾珍的弦外之音?所谓谨慎,就是跟同族兄弟也不肯告知大皇子那边的把柄了。
话说回来,贾珠也是笃信“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之人。贾家不说家大业大,可也是有些本钱的。
再说这又不是当年贾代化与贾代善兄弟按照圣上的意思,齐齐站在太子身后,为太子保驾护航的时候,如今宁荣两府选择不同的皇子投靠辅佐,自然也不稀奇。
不过这连互通有无都隐晦地表示不愿意……贾珠心道:随你去吧。
横竖家里又出了件白事儿,他不如耐心教教外甥健哥儿。他依稀觉得,明后两年之中必出大事:总你来我往这样针锋相对,积蓄了这样多的不满,终有发作的一天。
按照姑父林海所言,他趁着在京城的功夫,也好仔细看看七皇子的应对之术。
如果在太子与大皇子搅起的风暴之后,七皇子仍能全身而退,才有资格谈一谈“将来”——两败俱伤之后,七皇子上进的余地也就大多了。
不过,就算贾珠和七皇子比较投缘,也没打算押上全部身家,倒不妨碍他给七皇子没事儿通个风报个信。譬如“淑妃耳根子软了些,这回又看中了七皇子爱将柳桓,有心把娘家侄女嫁给他”这一类。以前估计柳桓连备选都算不上,如今他将要发达,淑妃娘娘以及她的娘家就忽然“慧眼识珠”起来了。
贾珠回到自己的书房,给三皇子的长史回信致谢后,便打发了人去妹妹那儿传信儿——但愿七皇子能早作准备吧。
>
一句话就诈出了堂兄贾珍的根底,贾珠已经满意了,但表面上仍是一副凝重的神情,“珍哥哥且坐。”又曼声道,“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
俗话说家有余粮心不慌,贾珍可不就是应了这个理。
几年前,因为伯父贾敬与南边那位有牵连,而惹来宫中大太监抄走家中书信之后,贾珍的确慌乱过一阵子。
不过没过多久,贾珍便定住了神,行事恢复了章法,不仅和韩大公子时常往来,连费大公子事败免职被圈,背后恐怕都有贾珍的推波助澜。
在知道了父亲与忠顺王府结仇,又曾经与南边那位以及圣上深恨的弟弟都有私交,连着三样“大忌”在身,贾珍仍敢不慌不忙地行事……自然必有依仗了!
贾珠估计堂兄手里要么有太子的许诺,要么就是让大皇子忌惮的把柄,他思量了一下还是用后者试探了一下,于是……果然不出他所料。
握有大皇子的把柄真可谓进可攻退可守,不论是在太子还是大皇子跟前,都能卖出个“好价钱”。
老实说,自家兄弟能有所依仗,贾珠还是挺欣慰的。这依仗如何获利最大,却是个学问。
却说贾珍因为兄弟一语中的而吓了一跳,此时心绪也平复了大半。
不过他回过神来的第一个念头不是“他怎么知道”而是“他也要来分一杯羹了”……
兄弟俩再次相对而坐,贾珠又慢悠悠道,“珍哥哥想好了?”好处越多,风险越大,夹在太子与大皇子之间可千万别落得个飞鸟尽良弓藏的结局。
贾珍的笑容一闪即逝,“差不多。莫非弟弟还有何妙计……教我?”
“教我”二字听起来可有点刺耳,贾珠眨了眨眼,“哥哥心里有数就好。丧事若是忙不过来,尽管言语。”
亲爹没了,贾珍不过伤心片刻,更多的是轻松。
想来在圣上心里,就算父亲贾敬做了不少错事,但谁让他也有个好爹呢——祖父贾代化可是天子信臣!
圣上若是信不过祖父,祖父焉能做到京营节度使?
祖父与父亲一个有功一个有过,功过纵不能相抵可也差不多了,想来圣上未必乐意翻什么旧账。
再说,他偶然间得到了大皇子些许把柄,将来定能一扫这些年宁府的颓势。贾珍自觉尚算大方,不介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荣府的弟弟们沾他的光,捞点好处也是顺理成章……
只是看弟弟贾珠这个意思……竟是不想搀和?难不成还是欲拒还迎?贾珍有些疑惑,却颇有耐心,等着堂弟把话说完。
贾珠也恰在此时开口,“薛家生意兴隆,还要多谢大哥提携了。”
贾珍与韩家大公子交好,薛家来往河东和京城的买卖自然收入喜人——宁荣两府麾下也有产业,但自家论起经商的本事的确比不过薛家。
贾珍也没死抱着韩大公子的人情不撒手,大大方方地把往来西北诸国贩卖宝石的买卖给了薛家。而薛家抓准机会这几年自然小小地发迹了一下。
当然贾珍抽成和红利也收得不亦乐乎,贾珠也因此捞了笔为数不少的银钱。
贾珍闻言眯了眼,“薛家是正经生意人,又是亲戚。”忽然压低声音道,“多事之秋,还是谨慎些吧。”
贾珠点了点头,二人目光相接,兄弟俩相视一笑。
之后兄弟俩闲聊了几句,无非是注意身子,仔细招待来客,贾珠便起身告辞。
直到出了宁府,贾珠才冷笑了一声:他如何听不出贾珍的弦外之音?所谓谨慎,就是跟同族兄弟也不肯告知大皇子那边的把柄了。
话说回来,贾珠也是笃信“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之人。贾家不说家大业大,可也是有些本钱的。
再说这又不是当年贾代化与贾代善兄弟按照圣上的意思,齐齐站在太子身后,为太子保驾护航的时候,如今宁荣两府选择不同的皇子投靠辅佐,自然也不稀奇。
不过这连互通有无都隐晦地表示不愿意……贾珠心道:随你去吧。
横竖家里又出了件白事儿,他不如耐心教教外甥健哥儿。他依稀觉得,明后两年之中必出大事:总你来我往这样针锋相对,积蓄了这样多的不满,终有发作的一天。
按照姑父林海所言,他趁着在京城的功夫,也好仔细看看七皇子的应对之术。
如果在太子与大皇子搅起的风暴之后,七皇子仍能全身而退,才有资格谈一谈“将来”——两败俱伤之后,七皇子上进的余地也就大多了。
不过,就算贾珠和七皇子比较投缘,也没打算押上全部身家,倒不妨碍他给七皇子没事儿通个风报个信。譬如“淑妃耳根子软了些,这回又看中了七皇子爱将柳桓,有心把娘家侄女嫁给他”这一类。以前估计柳桓连备选都算不上,如今他将要发达,淑妃娘娘以及她的娘家就忽然“慧眼识珠”起来了。
贾珠回到自己的书房,给三皇子的长史回信致谢后,便打发了人去妹妹那儿传信儿——但愿七皇子能早作准备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