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席卷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交战历来需要足够的空间,参战的部队越多需要的空间就越广,要不然部队无法铺开全挤在一起,消耗的不但是时间还是物资。
汉军在不断地调动,有效地掩护虎贲军的到来。
虎贲军是一支甲骑具装的骑兵,他们对加入什么战场比其它兵种有更多的讲究,像是着装轻便的轻骑还能在多坡地和丘陵区表现一下,具装重步兵出于负重和列装耗费的关系根本不会去多坡地和丘陵区。
棘津的黄河北岸比起南岸来说地形变得相对复杂了一些,濮阳郡大部分是平坦的地形,古来骑兵(战车兵)在濮阳郡的大规模交战次数非常多,但凡是读了一些史书的人都知道濮阳郡适合骑兵作战。大概正是适合骑兵作战,石碣赵军才会将濮阳郡定位为决战场所,可他们发觉要被合围后也是抓住机会后撤。
棘津的黄河北岸是汲郡辖境,汲郡划分为六个县,除开北部的林虑县这个范围最大的县之外,像是修武县、获嘉县、共县、朝歌和汲县这个首府都是位处偏南在黄河沿线区域,充分表现出华夏历来建城必是依水而建的习性。
汲郡南部地形平坦,为了形成军事防御目的,一些关卡似得军事重镇也就需要存在,例如位处汲县西南部的铜关,位处汲县西部的凡城,位处汲县东北部的枋头。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拱卫一郡首府之地,不至于让敌军利用平坦的地形来个长驱直入攻克一郡首府,致使首府失陷之后整个郡出现骨牌效应,也即是首府完蛋后最高长官被杀或被俘,失去最高长官后各地各自为战。
汉军针对汲郡的征讨有几个步骤,先是桓温所部从汲郡西南部的荥阳郡北上,他们并没有耗费多大的力气就攻克了铜关。
桓温所部能够轻易拿下铜关有历史原因。铜关不管是在东汉末年、西晋还是匈奴前赵时期都一直被重视,到了石碣统治中原之后,得说羯族人治国上面根本没有建树,生产力没有恢复半点不谈,一些重要关隘也根本没有顾及,导致的是铜关压根就没有修缮。
其实不止是显得不出名的铜关,就拿进入关中秦地必经之地的几个关隘来说,不管是作为门户的潼关还是峣关,又或是备用关隘蓝田关,明明它们都拥有极重要的战略价值,可是石碣赵国还真就没有想过要维持和修缮。
真正的情况是,石碣统治下的中原,早先时期除开襄国周边有几个拱卫城池,后面在邺城大肆建设宫阙后又将几个城池列为屏障,要不然石碣统治阶层也仅是重视边境的几个要地,其余地方基本是被忽视。
桓温所部拿下铜关之后,几乎可以说是迅速攻取了汲县这个首府之地,连带周边的获嘉城和共城也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取。会造成这样的情况依然是与石碣的统治思维有关,石碣带着十足的胡人特色,非但不重视城池还有意致使各处城池荒废,真的有要将中原变成一个牧场的架势。
后面桓温所部进军到了朝歌才被挡下。朝歌位于棘津北部,那个时候石虎是亲率大军在濮阳郡的白马,出于对退路的重视才会选择在朝歌屯兵驻防。这个举动也真的是起到了关键作用,是桓温所部被挡在朝歌,才有了后面石虎先撤军到枋头,最后更是安然退却回到邺城。
第二批又西南部北上的是谢安所部,他们是从河内郡杀进了汲郡,先是攻克修武,又重夺因为桓温所部受困而被石碣赵军光复的获嘉、共县和汲县,更进一步将凡城也是拿下,全面地清除掉朝歌西部的石碣赵军,为救援被困的桓温所部打下基础。
谢安所部稳固后路,他们是扑向了棘津西北部的百里之外,变成从北而南地一种攻击路线。会这样的原因只有一个,当时的棘津、枋头和朝歌的石碣赵军数量太过庞大,尤其是棘津和朝歌一线几乎是挤满了石碣赵军,他们要是直接从西部驰援被围的桓温所部必然也是要陷进去,不如从北而南拉开足够的空间,牵扯石碣赵军北上的同时也有更多的迂回路线可供选择。
事实也证明了谢安选择的驰援方向正确性,他们由北朝南攻击的方向给石碣赵军造成极度的威胁,李匡那边在锁阳城取得优势,又是徐正率军进入阳平郡,三个方向的汉军直接迫使石虎放弃待在前线龟缩回了邺城。
目前汉军的布置情况分为几个部分,谢安所部是处于西北部,李匡所部从阳平郡的繁阳做出进逼魏郡内黄,冉闵则是率主力处于棘津区域。
石宣所率的石碣赵军,主力部分驻扎在枋头,杂牌依然是将桓温所部围在朝歌。又有曹伏率领一部分石碣赵军充当外围,这一批石碣赵军身处的位置在朝歌北面百里开外,可见是针对地处战场北部的谢安所部。
汉军近期的动向分为三步走,首先是策应石碣赵国境内逃民的部队南撤,随后是最北面的谢安先率军做出向棘津靠近的机动。前面这两步都是在拉动和牵着石碣赵军做出相应变动,第三步就是在将石碣赵军拉伸,使石碣赵军被迫做出调动,各支军队变得松散,为新组成的北伐兵团创造交战环境。
以冉闵为主的北伐兵团将会由五万禁卫军和八万野战部队组成,也就是后面只会有这些部队向北进攻,其余部队不管是不是还在战场或是周边,除开北伐兵团之外的部队就会进入到就地戍卫或是后撤平叛的阶段。
石碣赵国对汉军的动向做出了自己的判断,石虎有什么考虑暂时不清楚,身为前线总指挥的石宣想的绝对简单。
“被围的汉军必须消灭!”看着相貌稚嫩的石宣却是满脸狰狞:“他们近期发射的箭矢越来越少,可见军需将要消耗完,派出更多的杂兵强攻,以人命换箭矢,争取早一日消耗光他们的箭矢,为总攻奠定基础。”
石宣口中的杂兵是杂胡和晋人,实际上位处朝歌周边的大部分石碣赵军也是由杂胡和晋人组成。
石虎挑起种族仇杀,石碣赵... -->>
交战历来需要足够的空间,参战的部队越多需要的空间就越广,要不然部队无法铺开全挤在一起,消耗的不但是时间还是物资。
汉军在不断地调动,有效地掩护虎贲军的到来。
虎贲军是一支甲骑具装的骑兵,他们对加入什么战场比其它兵种有更多的讲究,像是着装轻便的轻骑还能在多坡地和丘陵区表现一下,具装重步兵出于负重和列装耗费的关系根本不会去多坡地和丘陵区。
棘津的黄河北岸比起南岸来说地形变得相对复杂了一些,濮阳郡大部分是平坦的地形,古来骑兵(战车兵)在濮阳郡的大规模交战次数非常多,但凡是读了一些史书的人都知道濮阳郡适合骑兵作战。大概正是适合骑兵作战,石碣赵军才会将濮阳郡定位为决战场所,可他们发觉要被合围后也是抓住机会后撤。
棘津的黄河北岸是汲郡辖境,汲郡划分为六个县,除开北部的林虑县这个范围最大的县之外,像是修武县、获嘉县、共县、朝歌和汲县这个首府都是位处偏南在黄河沿线区域,充分表现出华夏历来建城必是依水而建的习性。
汲郡南部地形平坦,为了形成军事防御目的,一些关卡似得军事重镇也就需要存在,例如位处汲县西南部的铜关,位处汲县西部的凡城,位处汲县东北部的枋头。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拱卫一郡首府之地,不至于让敌军利用平坦的地形来个长驱直入攻克一郡首府,致使首府失陷之后整个郡出现骨牌效应,也即是首府完蛋后最高长官被杀或被俘,失去最高长官后各地各自为战。
汉军针对汲郡的征讨有几个步骤,先是桓温所部从汲郡西南部的荥阳郡北上,他们并没有耗费多大的力气就攻克了铜关。
桓温所部能够轻易拿下铜关有历史原因。铜关不管是在东汉末年、西晋还是匈奴前赵时期都一直被重视,到了石碣统治中原之后,得说羯族人治国上面根本没有建树,生产力没有恢复半点不谈,一些重要关隘也根本没有顾及,导致的是铜关压根就没有修缮。
其实不止是显得不出名的铜关,就拿进入关中秦地必经之地的几个关隘来说,不管是作为门户的潼关还是峣关,又或是备用关隘蓝田关,明明它们都拥有极重要的战略价值,可是石碣赵国还真就没有想过要维持和修缮。
真正的情况是,石碣统治下的中原,早先时期除开襄国周边有几个拱卫城池,后面在邺城大肆建设宫阙后又将几个城池列为屏障,要不然石碣统治阶层也仅是重视边境的几个要地,其余地方基本是被忽视。
桓温所部拿下铜关之后,几乎可以说是迅速攻取了汲县这个首府之地,连带周边的获嘉城和共城也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取。会造成这样的情况依然是与石碣的统治思维有关,石碣带着十足的胡人特色,非但不重视城池还有意致使各处城池荒废,真的有要将中原变成一个牧场的架势。
后面桓温所部进军到了朝歌才被挡下。朝歌位于棘津北部,那个时候石虎是亲率大军在濮阳郡的白马,出于对退路的重视才会选择在朝歌屯兵驻防。这个举动也真的是起到了关键作用,是桓温所部被挡在朝歌,才有了后面石虎先撤军到枋头,最后更是安然退却回到邺城。
第二批又西南部北上的是谢安所部,他们是从河内郡杀进了汲郡,先是攻克修武,又重夺因为桓温所部受困而被石碣赵军光复的获嘉、共县和汲县,更进一步将凡城也是拿下,全面地清除掉朝歌西部的石碣赵军,为救援被困的桓温所部打下基础。
谢安所部稳固后路,他们是扑向了棘津西北部的百里之外,变成从北而南地一种攻击路线。会这样的原因只有一个,当时的棘津、枋头和朝歌的石碣赵军数量太过庞大,尤其是棘津和朝歌一线几乎是挤满了石碣赵军,他们要是直接从西部驰援被围的桓温所部必然也是要陷进去,不如从北而南拉开足够的空间,牵扯石碣赵军北上的同时也有更多的迂回路线可供选择。
事实也证明了谢安选择的驰援方向正确性,他们由北朝南攻击的方向给石碣赵军造成极度的威胁,李匡那边在锁阳城取得优势,又是徐正率军进入阳平郡,三个方向的汉军直接迫使石虎放弃待在前线龟缩回了邺城。
目前汉军的布置情况分为几个部分,谢安所部是处于西北部,李匡所部从阳平郡的繁阳做出进逼魏郡内黄,冉闵则是率主力处于棘津区域。
石宣所率的石碣赵军,主力部分驻扎在枋头,杂牌依然是将桓温所部围在朝歌。又有曹伏率领一部分石碣赵军充当外围,这一批石碣赵军身处的位置在朝歌北面百里开外,可见是针对地处战场北部的谢安所部。
汉军近期的动向分为三步走,首先是策应石碣赵国境内逃民的部队南撤,随后是最北面的谢安先率军做出向棘津靠近的机动。前面这两步都是在拉动和牵着石碣赵军做出相应变动,第三步就是在将石碣赵军拉伸,使石碣赵军被迫做出调动,各支军队变得松散,为新组成的北伐兵团创造交战环境。
以冉闵为主的北伐兵团将会由五万禁卫军和八万野战部队组成,也就是后面只会有这些部队向北进攻,其余部队不管是不是还在战场或是周边,除开北伐兵团之外的部队就会进入到就地戍卫或是后撤平叛的阶段。
石碣赵国对汉军的动向做出了自己的判断,石虎有什么考虑暂时不清楚,身为前线总指挥的石宣想的绝对简单。
“被围的汉军必须消灭!”看着相貌稚嫩的石宣却是满脸狰狞:“他们近期发射的箭矢越来越少,可见军需将要消耗完,派出更多的杂兵强攻,以人命换箭矢,争取早一日消耗光他们的箭矢,为总攻奠定基础。”
石宣口中的杂兵是杂胡和晋人,实际上位处朝歌周边的大部分石碣赵军也是由杂胡和晋人组成。
石虎挑起种族仇杀,石碣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