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临高启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零四节 一段乡村恋情
杜雯觉得自己今天在自己的学员面前丢了脸,老大的不高兴,不由得又埋怨起董薇薇来了:“你不是农村的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吗?怎么不出来说几句话。”
董薇薇这下更生气了,心想开大会的主意又不是我出得。有心想回敬几句过去,又觉得这事情还没开头,正副队长就闹意见,以后的事情更办不成了。只好说:“明天先看看有多少人来登记吧。今天这会也好,至少见识了这个村子里的事情不简单,不能性急。”
于是又把带来的队员和负责警卫的班长都喊了过来,开了一个短暂的小会。决定明天大家先下到村里,设法和当地的村民拉上关系,把这村子里的底细摸一摸。警卫人员负责勘探整个村落的地形地貌,为随后的修筑土围子做准备。
第二天果然不出董薇薇所料,来祠堂里报到的丁壮寥寥无几。连昨天带头说原意报名的符大伯都没露面。杜雯无奈之下只好把联络员老孙叫来了。
老孙是村里的外来户,从大陆逃荒到这里落户的。因为无牵无挂,道禄村就让他当了“联络员”。因为每个月都要去百仞开会的关系,他对穿越众比较了解,对穿越众也挺友好――为此还吃了些苦头,党那门因为他说了太多穿越集团的好话,认为他有替别人长脸的意思,把他打了一顿。干掉了党那门之后,他是觉得扬眉吐气的,但是因为上次的教训,也不敢和工作队走得太近。
老孙刚下完地回来,听说杜队长有请,连忙到祠堂来了。他大约知道这女官家到底想问什么,左不过就是丁壮不肯来报到的事情。这事他很为难,因为道禄村的情况特别复杂。
十三村地区,是在县衙门挂了号的“匪区”。不错,这里的皇粮国税也能交上来,但是缴多缴少,官府根本管不到。在征收夏秋两赋的时候耀武扬威的衙役、“粮差”、“做公得”,若是和党那门没有交情的,压根不敢上这里来,否则打死不论。
在这种情势之下,十三村地区的百姓对土匪的感情是复杂的: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从土匪那里得到了好处;一部分人则被土匪害得很惨,家破人亡的也不在少数;最后的,自然是“沉默的大多数”,后者就是现代的“酱油众”,他们虽然多少也被土匪祸害,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不管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党那门匪伙十三村,特别是在道禄村,还是间接的给这里的人带来些好处,每次出去打劫,跟随出去当“临时土匪”的村民都能捞些好处,连套了牛车去运赃物的农民,回来之后也能分到些东西。而且本地人见识过土匪的凶残、官府的无能,不知道这伙“新官家”能呆多久――他们的确是杀了党那门和他手下的三大金刚,但毕竟有人漏网了,万一土匪卷土重来,清算老账--这村里党家的同族就有好几个,还有一些土匪的家眷也还在。
“老孙!”杜雯一本正经的问,“你是这村里的联络员,说说本村的底细吧。”
这个一脸严肃的年轻女人,却让老孙看了觉得比外面背了鸟铳的士兵还要害怕。让他想起了以前来村里办差使的书办。也是这么一副“官脸”。
“小的是个外来户,”老孙说,“村里的底细不是很清楚――”
“你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了,总该知道点什么吧。”
“委实是不知道啊。”老孙眨巴着眼,满面无辜的模样,“小的一个外来户,虽然住了十几年,可是和本地村民没什么往来,就知道些面上的事情,底细闹不清。”
看到这老头打太极拳,杜雯按奈住性子:“就说说明面上的事情吧。”
“成,成,小的这就说。”
于是把村里有多少户人家,地界到哪里这些事说了些。问他谁家是大户,谁家是匪属,哪家的地多,老孙都是一问三不知。
“……谁家当了土匪也不知道?!”杜雯沉不住气发作了,“我看你是要包庇土匪!”
“小的该死!小的该死!”老孙一看“女官家”柳眉倒竖,杏眼圆睁的模样,又听说“包庇土匪”――这可是要砍脑袋的罪名,吓得赶紧跪了下来。
“小的是真得不知道,不敢包庇啊!”
“不要,不要,”董薇薇赶紧上去把他扶了起来,“老孙,您别这样,一把年纪的……”
“小的实在是不知道啊――”
“好了,好了,您先回去吧。”董薇薇把他送了出去。回到大厅里,杜雯还在那里生闷气。
“你这是干什么呀?昨天晚上的教训还不够?”
“这老滑头,关键的东西一个字也不肯说,我看他是有心要包庇土匪!刁民一个!”杜雯愤愤道。
“就你这也算搞基层工作啊!”董薇薇也忍无可忍了。
“这不是搞基层工作是什么?!”杜雯的嗓音不比董薇薇低。
“你这是官僚主义,衙门习气!这样能发动群众?”
杜雯突然泄了气,吵架她自然不怕,但是这不是bbs或者开会,光掰就行,执委会、马千瞩可都在等着他们出成绩,这样搞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把道禄村搞定?更不要说后面还有十二个村子要调查。自告奋勇的出来搞工作队,出不了成绩,以后还怎么在马千瞩面前……
“你说怎么办吧。”她情绪低落的坐了下来。
“稍安毋躁,我们等下去摸情况的学员们汇总情况吧。”董薇薇叹了口气。按理说她们自己下去才对,但是这里是17世纪,女人出头露脸已经不容易了,下村去谈话恐怕是妄想。再说她们和当地的百姓也没什么共同语言可谈。
第二天、第三天……接连好几天,学员们都在村里活动,按照当年在讲习所里学到的知识,“找朋友”、“交朋友”,让当地人慢慢的消除戒备心理。
这天一早,工作... -->>
第一百零四节 一段乡村恋情
杜雯觉得自己今天在自己的学员面前丢了脸,老大的不高兴,不由得又埋怨起董薇薇来了:“你不是农村的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吗?怎么不出来说几句话。”
董薇薇这下更生气了,心想开大会的主意又不是我出得。有心想回敬几句过去,又觉得这事情还没开头,正副队长就闹意见,以后的事情更办不成了。只好说:“明天先看看有多少人来登记吧。今天这会也好,至少见识了这个村子里的事情不简单,不能性急。”
于是又把带来的队员和负责警卫的班长都喊了过来,开了一个短暂的小会。决定明天大家先下到村里,设法和当地的村民拉上关系,把这村子里的底细摸一摸。警卫人员负责勘探整个村落的地形地貌,为随后的修筑土围子做准备。
第二天果然不出董薇薇所料,来祠堂里报到的丁壮寥寥无几。连昨天带头说原意报名的符大伯都没露面。杜雯无奈之下只好把联络员老孙叫来了。
老孙是村里的外来户,从大陆逃荒到这里落户的。因为无牵无挂,道禄村就让他当了“联络员”。因为每个月都要去百仞开会的关系,他对穿越众比较了解,对穿越众也挺友好――为此还吃了些苦头,党那门因为他说了太多穿越集团的好话,认为他有替别人长脸的意思,把他打了一顿。干掉了党那门之后,他是觉得扬眉吐气的,但是因为上次的教训,也不敢和工作队走得太近。
老孙刚下完地回来,听说杜队长有请,连忙到祠堂来了。他大约知道这女官家到底想问什么,左不过就是丁壮不肯来报到的事情。这事他很为难,因为道禄村的情况特别复杂。
十三村地区,是在县衙门挂了号的“匪区”。不错,这里的皇粮国税也能交上来,但是缴多缴少,官府根本管不到。在征收夏秋两赋的时候耀武扬威的衙役、“粮差”、“做公得”,若是和党那门没有交情的,压根不敢上这里来,否则打死不论。
在这种情势之下,十三村地区的百姓对土匪的感情是复杂的: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从土匪那里得到了好处;一部分人则被土匪害得很惨,家破人亡的也不在少数;最后的,自然是“沉默的大多数”,后者就是现代的“酱油众”,他们虽然多少也被土匪祸害,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不管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党那门匪伙十三村,特别是在道禄村,还是间接的给这里的人带来些好处,每次出去打劫,跟随出去当“临时土匪”的村民都能捞些好处,连套了牛车去运赃物的农民,回来之后也能分到些东西。而且本地人见识过土匪的凶残、官府的无能,不知道这伙“新官家”能呆多久――他们的确是杀了党那门和他手下的三大金刚,但毕竟有人漏网了,万一土匪卷土重来,清算老账--这村里党家的同族就有好几个,还有一些土匪的家眷也还在。
“老孙!”杜雯一本正经的问,“你是这村里的联络员,说说本村的底细吧。”
这个一脸严肃的年轻女人,却让老孙看了觉得比外面背了鸟铳的士兵还要害怕。让他想起了以前来村里办差使的书办。也是这么一副“官脸”。
“小的是个外来户,”老孙说,“村里的底细不是很清楚――”
“你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了,总该知道点什么吧。”
“委实是不知道啊。”老孙眨巴着眼,满面无辜的模样,“小的一个外来户,虽然住了十几年,可是和本地村民没什么往来,就知道些面上的事情,底细闹不清。”
看到这老头打太极拳,杜雯按奈住性子:“就说说明面上的事情吧。”
“成,成,小的这就说。”
于是把村里有多少户人家,地界到哪里这些事说了些。问他谁家是大户,谁家是匪属,哪家的地多,老孙都是一问三不知。
“……谁家当了土匪也不知道?!”杜雯沉不住气发作了,“我看你是要包庇土匪!”
“小的该死!小的该死!”老孙一看“女官家”柳眉倒竖,杏眼圆睁的模样,又听说“包庇土匪”――这可是要砍脑袋的罪名,吓得赶紧跪了下来。
“小的是真得不知道,不敢包庇啊!”
“不要,不要,”董薇薇赶紧上去把他扶了起来,“老孙,您别这样,一把年纪的……”
“小的实在是不知道啊――”
“好了,好了,您先回去吧。”董薇薇把他送了出去。回到大厅里,杜雯还在那里生闷气。
“你这是干什么呀?昨天晚上的教训还不够?”
“这老滑头,关键的东西一个字也不肯说,我看他是有心要包庇土匪!刁民一个!”杜雯愤愤道。
“就你这也算搞基层工作啊!”董薇薇也忍无可忍了。
“这不是搞基层工作是什么?!”杜雯的嗓音不比董薇薇低。
“你这是官僚主义,衙门习气!这样能发动群众?”
杜雯突然泄了气,吵架她自然不怕,但是这不是bbs或者开会,光掰就行,执委会、马千瞩可都在等着他们出成绩,这样搞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把道禄村搞定?更不要说后面还有十二个村子要调查。自告奋勇的出来搞工作队,出不了成绩,以后还怎么在马千瞩面前……
“你说怎么办吧。”她情绪低落的坐了下来。
“稍安毋躁,我们等下去摸情况的学员们汇总情况吧。”董薇薇叹了口气。按理说她们自己下去才对,但是这里是17世纪,女人出头露脸已经不容易了,下村去谈话恐怕是妄想。再说她们和当地的百姓也没什么共同语言可谈。
第二天、第三天……接连好几天,学员们都在村里活动,按照当年在讲习所里学到的知识,“找朋友”、“交朋友”,让当地人慢慢的消除戒备心理。
这天一早,工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