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宫锁帝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防务自然还是加紧办理。”恭亲王答道。
“各国使臣跟新闻纸上都说,俄国兵船在**月间打算封我辽海,除了已奉旨派曾国荃督办山海关一带海防事宜以外,臣等公议,想派鲍超带领在两湖招募的勇丁一万人,克日坐船北上,在山海关与京城之间,择要驻扎,一则备边,二则保护京畿。这样子办,是不是妥当?就今天请两位皇太后定下主意。”
“鲍超是勇将。他跟曾国荃自然合得来,就怕他跟李鸿章面和心不和。”
“这一层,不烦圣虑。他们是出生入死的老弟兄,何况国事如此,不至于还闹意气。”
“那好!”慈禧太后又说,“饷要给鲍超筹足。”
“是。”恭亲王答道,“新募这一军,开拔之前,由湖北在部拨边防经费项下照拨,到防以后,户部另外给他筹饷。”
“左宗棠呢?”慈禧太后问到宝廷的。
“他到底在西北多年,让他到京里来当差;这个主意也不错。不过,他来了让他干什么?在西北,又找谁替他?这些,你们都想过没有?”
恭亲王自然想过,也跟大家谈过。主战一派自是极力赞成此议,以为左宗棠入参大计,足以增加声势。而主和一派居然亦众口一词,说宝廷的主意很高,这就另有文章了。
左宗棠在西北,虽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以专阃之寄,调兵遣将,把局势搞得剑拔弩张,军机处无从遥制,也头痛得很。
如今内调入京,明为尊崇,其实羁縻,和战之计,反倒容易控制。至于左宗棠到京,派什么差使,以及西北军务由谁接替?当然也有安排。
“回圣母皇太后的话,左宗棠原为东阁大学士,将来到京,是不是派在军机上行走?另外请旨。至于新疆军务,自以左宗棠保荐为宜。”
“嗯。”慈禧太后点点头,觉得有些支持不住,便即问道,“还有什么事要谈?”
“张之洞有个折子论海防,牵涉的事项甚多。”说到这里,恭亲王特意停了下来,要看慈禧太后是何表示,再作道理。
“那还是你们谈吧!”慈禧太后说道,“张之洞倒是肯用心,肯为朝廷出力的人。”
就这一句话,便等于已作了裁决,凡有所奏,应该尽量采纳。
因而恭亲王答应着说:“臣等仰体圣意,拿原折逐款商量停当,奏闻取旨。请圣母皇太后先回官吧!”
于是慈禧太后先离座回长春宫。
几天后,慈禧太后经过李、庄的诊治,病势大见好转。便兴致勃勃地,打算苦中作乐,好好过个中秋。
转眼到了年底。由于曾纪泽的对俄交涉,办得很好,不但可以和平了结,并且争回不少利权,慈禧太后的病势亦一天比一天减轻,因而上上下下都觉得这个年应该过得很有劲。
除夕那天一早,王公大臣为皇帝辞岁,在保和殿行完了礼,纷纷各散。(。)
防务自然还是加紧办理。”恭亲王答道。
“各国使臣跟新闻纸上都说,俄国兵船在**月间打算封我辽海,除了已奉旨派曾国荃督办山海关一带海防事宜以外,臣等公议,想派鲍超带领在两湖招募的勇丁一万人,克日坐船北上,在山海关与京城之间,择要驻扎,一则备边,二则保护京畿。这样子办,是不是妥当?就今天请两位皇太后定下主意。”
“鲍超是勇将。他跟曾国荃自然合得来,就怕他跟李鸿章面和心不和。”
“这一层,不烦圣虑。他们是出生入死的老弟兄,何况国事如此,不至于还闹意气。”
“那好!”慈禧太后又说,“饷要给鲍超筹足。”
“是。”恭亲王答道,“新募这一军,开拔之前,由湖北在部拨边防经费项下照拨,到防以后,户部另外给他筹饷。”
“左宗棠呢?”慈禧太后问到宝廷的。
“他到底在西北多年,让他到京里来当差;这个主意也不错。不过,他来了让他干什么?在西北,又找谁替他?这些,你们都想过没有?”
恭亲王自然想过,也跟大家谈过。主战一派自是极力赞成此议,以为左宗棠入参大计,足以增加声势。而主和一派居然亦众口一词,说宝廷的主意很高,这就另有文章了。
左宗棠在西北,虽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以专阃之寄,调兵遣将,把局势搞得剑拔弩张,军机处无从遥制,也头痛得很。
如今内调入京,明为尊崇,其实羁縻,和战之计,反倒容易控制。至于左宗棠到京,派什么差使,以及西北军务由谁接替?当然也有安排。
“回圣母皇太后的话,左宗棠原为东阁大学士,将来到京,是不是派在军机上行走?另外请旨。至于新疆军务,自以左宗棠保荐为宜。”
“嗯。”慈禧太后点点头,觉得有些支持不住,便即问道,“还有什么事要谈?”
“张之洞有个折子论海防,牵涉的事项甚多。”说到这里,恭亲王特意停了下来,要看慈禧太后是何表示,再作道理。
“那还是你们谈吧!”慈禧太后说道,“张之洞倒是肯用心,肯为朝廷出力的人。”
就这一句话,便等于已作了裁决,凡有所奏,应该尽量采纳。
因而恭亲王答应着说:“臣等仰体圣意,拿原折逐款商量停当,奏闻取旨。请圣母皇太后先回官吧!”
于是慈禧太后先离座回长春宫。
几天后,慈禧太后经过李、庄的诊治,病势大见好转。便兴致勃勃地,打算苦中作乐,好好过个中秋。
转眼到了年底。由于曾纪泽的对俄交涉,办得很好,不但可以和平了结,并且争回不少利权,慈禧太后的病势亦一天比一天减轻,因而上上下下都觉得这个年应该过得很有劲。
除夕那天一早,王公大臣为皇帝辞岁,在保和殿行完了礼,纷纷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