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明朝第一猛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东林党出版第一期《东林风声》时,即匆忙又紧张,可是发现东厂并没有来找麻烦,不由得长舒一口气,第二期便从容了许多,不仅增加了版画,而且采取双色套印,报纸红黑交错,煞是好看。据雕版工人说,再给他们一段时间,他们就可以把多色套印技术用在报纸上,再出来的报纸的精美程度将不亚于通政司印制出来的《〈邸报〉增刊》。
各级的东林党人对《东林风声》是欢呼雀跃,认为这是难得的胜利。不过除了东林党人,其他的人却兴味索然,因为报纸上面的文章,学究气太浓,一句话里有两三个典故,没有一点水准,还真看不懂,哪里比得上《〈邸报〉增刊》平易近人呢?
东林党人真有点得意忘形,文章的尺度越来越大,后来竟把东林党平日议论朝政的言论整理成文章发表在《东林风声》上。他们忘了,白纸黑字是很难抹掉的,平时说话,错了可以立即更正,还可以否认,但印在报纸上,就没办法抵赖了。
《东林风声》销量不大,又艰涩难懂,刊登也就刊登了,本来没有什么事,但东林党四处派发,礼部左侍郎顾秉谦也得了一份。他上茅厕时喜欢看书,当天内急,随手从书案上抽了一叠报纸,以为是《〈邸报〉增刊》,谁知道是《东林风声》,心中不悦,想换份报纸,却已经脱了裤子,只好耐着性子看下去。
没想到这一看,就看到黄尊素写的文章,里面直陈天启皇帝的过失,不仅如此,连和东林党素无瓜葛的自己也被黄尊素点名大骂,气得几下把报纸撕得粉碎,丢进便桶。等到想起这份报纸可以大做文章,助自己仕途上再进一步时,报纸已被粪便玷污,不可再用了。
顾秉谦后来找到东林党,又要了一份当天的《东林风声》,并利用这份报纸扳倒了数位东林元老,为阉党立下不世奇功,成功地接替了因年高体衰而致仕的盛以弘,成为新任的礼部尚书。
东林党暗暗衔恨,送给顾秉谦一个净桶尚书的外号,并且在历史书上胡编乱造,说顾秉谦为了谋取官位,不顾自己七十高龄,带着儿子登门拜访魏忠贤,口称:“我希望认您做父亲,但又怕您觉得我年纪大,不愿意,索性让我的儿子给您做孙子吧!”
其实仔细想一想就知道这个故事经不起推敲,顾秉谦是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又被称为储相,一般都能进入内阁,成为首辅或次辅,又何必奴颜媚骨呢。顾秉谦是在崇祯年间寿终正寝,并没有被列为阉党,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个故事的虚假。
编造谣言犹嫌不解恨,东林党于崇祯二年煽动昆山百姓冲入顾秉谦的家,洗劫财产,纵火焚烧,让这位八十岁的老人家居无定所,在外漂泊,算是狠狠出了口恶气。
(《明史》载顾秉谦在崇祯初年卷入阉党案,论罪流放三年,花钱赎罪成为平民,后来寄居他乡,死在他乡。这一点和东林党洗劫顾秉谦的家互相矛盾,既然寄居他乡,为什么火烧顾秉谦的家的时候,顾秉谦却人在昆山呢。所以可以推测,在崇祯朝时,顾秉谦根本没有列入阉党。)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再说顾秉谦,得到这份《东林风声》大喜过望,写了篇长文,连同证据,在第二天朝会就递给了天启皇帝。他知道天启皇帝知识有限,不一定看得懂黄尊素诘屈謷牙的古文,特意用红笔在旁边一句一句地翻译成大白话。
天启皇帝看了奏章火冒三丈,自己虽说喜好木工,但也算励精图治,每日朝会,处理朝政,只是散朝之余做了一下木工。而且做木工时,还叫魏忠贤念奏章给自己听,也算是边娱乐边工作吧,怎么在黄尊素的眼里就成了大逆不道的荒唐行为,难道你们散朝之后,就从来没有娱乐吗?
天启皇帝脸色铁青,也不说散朝,直接回转后|宫。
不一会儿,魏忠贤就快马通知朱诚和朱由检火速入宫。
一路上,朱诚还奇怪天启皇帝这次怎么不近人情,连一点准备时间也不给,就催自己速速入宫呢?
走进皇上的寝宫,发现天启皇帝正趴在书案前,后背一抽一抽的,张皇后正在一边温言安慰。
听到朱诚进来,天启皇帝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朱诚大惊失色,天启皇帝这是怎么了,满脸泪痕,他可是万人之上的皇帝,究竟碰到了什么难题,竟然如此失态。
朱由检看到哥哥伤心,冲上前,抱着哥哥问长问短。
天启皇帝哽咽着说道:“诚、诚哥儿,你说朕是个昏君吗?”
“谁说的,人人都知道,您是大明儿女的好皇帝、朱诚和阿检的好哥哥、皇后张嫣的好丈夫,而且是个既会工作,又会休息的好皇帝。”
“你看这个……”天启皇帝把《东林风声》递给朱诚。
朱诚瞄了... -->>
东林党出版第一期《东林风声》时,即匆忙又紧张,可是发现东厂并没有来找麻烦,不由得长舒一口气,第二期便从容了许多,不仅增加了版画,而且采取双色套印,报纸红黑交错,煞是好看。据雕版工人说,再给他们一段时间,他们就可以把多色套印技术用在报纸上,再出来的报纸的精美程度将不亚于通政司印制出来的《〈邸报〉增刊》。
各级的东林党人对《东林风声》是欢呼雀跃,认为这是难得的胜利。不过除了东林党人,其他的人却兴味索然,因为报纸上面的文章,学究气太浓,一句话里有两三个典故,没有一点水准,还真看不懂,哪里比得上《〈邸报〉增刊》平易近人呢?
东林党人真有点得意忘形,文章的尺度越来越大,后来竟把东林党平日议论朝政的言论整理成文章发表在《东林风声》上。他们忘了,白纸黑字是很难抹掉的,平时说话,错了可以立即更正,还可以否认,但印在报纸上,就没办法抵赖了。
《东林风声》销量不大,又艰涩难懂,刊登也就刊登了,本来没有什么事,但东林党四处派发,礼部左侍郎顾秉谦也得了一份。他上茅厕时喜欢看书,当天内急,随手从书案上抽了一叠报纸,以为是《〈邸报〉增刊》,谁知道是《东林风声》,心中不悦,想换份报纸,却已经脱了裤子,只好耐着性子看下去。
没想到这一看,就看到黄尊素写的文章,里面直陈天启皇帝的过失,不仅如此,连和东林党素无瓜葛的自己也被黄尊素点名大骂,气得几下把报纸撕得粉碎,丢进便桶。等到想起这份报纸可以大做文章,助自己仕途上再进一步时,报纸已被粪便玷污,不可再用了。
顾秉谦后来找到东林党,又要了一份当天的《东林风声》,并利用这份报纸扳倒了数位东林元老,为阉党立下不世奇功,成功地接替了因年高体衰而致仕的盛以弘,成为新任的礼部尚书。
东林党暗暗衔恨,送给顾秉谦一个净桶尚书的外号,并且在历史书上胡编乱造,说顾秉谦为了谋取官位,不顾自己七十高龄,带着儿子登门拜访魏忠贤,口称:“我希望认您做父亲,但又怕您觉得我年纪大,不愿意,索性让我的儿子给您做孙子吧!”
其实仔细想一想就知道这个故事经不起推敲,顾秉谦是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又被称为储相,一般都能进入内阁,成为首辅或次辅,又何必奴颜媚骨呢。顾秉谦是在崇祯年间寿终正寝,并没有被列为阉党,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个故事的虚假。
编造谣言犹嫌不解恨,东林党于崇祯二年煽动昆山百姓冲入顾秉谦的家,洗劫财产,纵火焚烧,让这位八十岁的老人家居无定所,在外漂泊,算是狠狠出了口恶气。
(《明史》载顾秉谦在崇祯初年卷入阉党案,论罪流放三年,花钱赎罪成为平民,后来寄居他乡,死在他乡。这一点和东林党洗劫顾秉谦的家互相矛盾,既然寄居他乡,为什么火烧顾秉谦的家的时候,顾秉谦却人在昆山呢。所以可以推测,在崇祯朝时,顾秉谦根本没有列入阉党。)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再说顾秉谦,得到这份《东林风声》大喜过望,写了篇长文,连同证据,在第二天朝会就递给了天启皇帝。他知道天启皇帝知识有限,不一定看得懂黄尊素诘屈謷牙的古文,特意用红笔在旁边一句一句地翻译成大白话。
天启皇帝看了奏章火冒三丈,自己虽说喜好木工,但也算励精图治,每日朝会,处理朝政,只是散朝之余做了一下木工。而且做木工时,还叫魏忠贤念奏章给自己听,也算是边娱乐边工作吧,怎么在黄尊素的眼里就成了大逆不道的荒唐行为,难道你们散朝之后,就从来没有娱乐吗?
天启皇帝脸色铁青,也不说散朝,直接回转后|宫。
不一会儿,魏忠贤就快马通知朱诚和朱由检火速入宫。
一路上,朱诚还奇怪天启皇帝这次怎么不近人情,连一点准备时间也不给,就催自己速速入宫呢?
走进皇上的寝宫,发现天启皇帝正趴在书案前,后背一抽一抽的,张皇后正在一边温言安慰。
听到朱诚进来,天启皇帝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朱诚大惊失色,天启皇帝这是怎么了,满脸泪痕,他可是万人之上的皇帝,究竟碰到了什么难题,竟然如此失态。
朱由检看到哥哥伤心,冲上前,抱着哥哥问长问短。
天启皇帝哽咽着说道:“诚、诚哥儿,你说朕是个昏君吗?”
“谁说的,人人都知道,您是大明儿女的好皇帝、朱诚和阿检的好哥哥、皇后张嫣的好丈夫,而且是个既会工作,又会休息的好皇帝。”
“你看这个……”天启皇帝把《东林风声》递给朱诚。
朱诚瞄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