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三国之四世三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什么事?”
袁绍皱起眉头,略略有些不满的问到。他早就吩咐过,每次在他和文武商议的时候不要来打扰,除非有大事。既然士兵来打扰他们,显然是有事,不过,看士兵的神情,又不是很慌张,却又不是什么大事。所以,袁绍才会有些不满。
“刺史大人,公孙瓒派士兵在城外挖掘壕沟、土堑。辛司马觉得公孙瓒此行有异,故此派遣小人前来通知刺史大人。”
辛司马,便是辛毗,为袁绍麾下行军司马。
辛毗乃是辛评之弟,二人皆是颍川出身,与郭图乃是同乡。早先的时候辛评和郭图都是前冀州刺史韩馥的麾下,后来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辛评也就效力于袁绍。相对于整个冀州的属官,大部分的人其实并不是很抗拒袁绍。韩馥是自己把冀州让给袁绍,并非是袁绍强行夺取,最多也就是袁绍用了点计谋。而韩馥自己也怕事,才会把冀州让出来。因此,除却少部分人,大部分的人都愿意效力袁绍。
当初诸侯讨董,董卓火烧洛阳,退守长安,等到诸侯联军解散之后,董卓的麾下又开始大肆杀掠,颍川这个人才辈出的摇篮也没有躲过灾难。不过,其中一些大家族,如荀氏、陈氏、还有辛评的辛氏等大家族都很明智的从颍川迁走。
其中荀氏、辛氏二个家族避难冀州,陈氏、卢氏等家族避难其他地方,有徐州、荆州不等。而辛评的族人避难到冀州,自然被袁绍看重,辛评的家族虽然比不上荀氏、陈氏这样的大家族,却也不差,辛评自是被袁绍重用。而且,辛评之弟辛毗少有才名,当初宦官掌权的时候,便征兆辛毗入朝,却被辛毗拒绝了,可见辛毗的名声。
辛氏这样的外来家族来到冀州,自然被冀州本地家族给抵制。例如逢纪的家族、审配的家族等等,也正是因为如此,辛评和郭图交好,二人皆是颍川出身,互为犄重,倒也让两人的家族能够在冀州安定下来。
逢纪的家族并不是很强大,如果按等级来算,逢纪的家族算三流家族,审配的家族算二流。而辛评和郭图双方,辛评的辛氏是二流家族,郭图的郭氏是三流家族。大家的实力倒也相当,而且都在袁绍麾下任职,也没有闹的太严重。还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冀州本土一流的家族对于其他地域的家族没有太大的抵制念头,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像逢纪、审配他们的家族之所以会抵制外来的家族,是害怕他们的地位得不到保障。
如何来评定家族的等级,自然是看他们家族子弟为官的级别,还有祖上曾经担任的官位。例如袁家,四世三公何等荣耀,在如今自然是顶级家族,袁绍的父亲袁逢门生故吏何其多,袁家称为顶级家族,无人敢反驳;还有南阳刘家,乃是如今朝廷的故乡,刘家发展的也极为强大,之所以没有袁家出名,是因为他们不能出名。如今天子还在,刘家要是想出名,说不定被人载个不轨的帽子。很多世家大族能够延续,就是因为他们够低调,不出仕为官也没什么,也没有人敢小觑他们。
冀州本土的家族就这么多,大家慢慢发展总能成为一流家族,或者还有机会成为顶级家族。因此,能否成为一流家族,自然是看他们在冀州的掌控能力。倘若长史、主薄等职位都是一个家族的人,无疑这个家族即使是三流的家族,也能立马被人当做一流家族来看待。就跟陈群的陈家一样,就仅仅三代的发展,已经称得上顶级家族了。
如今颍川的世家大族来到冀州发展,荀氏这样的大家族就算了,他们走到哪都是极为吃香,没人会去抵制他们。然而,郭家、辛家他们跟荀氏不能比,自然成为打压的对象。然而,袁绍却没能让冀州本土的家族如愿,郭家、辛家的优秀子弟,依然还是在冀州任官,将原本属于冀州本土家族的位置给占了,这样使得冀州本土的家族更加的不满,双方形成的派系斗争也由此可见。
“去城头上看看!”
袁绍得知是辛毗派来的,也不再继续讨论,大家说来说去,都没能统一意见,让袁绍也心烦。既然如此,还不如去看看公孙瓒他们的行动,从而判断对方是否有图谋,再做出决定。
片刻之后,袁绍和麾下文武就聚集到城头上,看着下方公孙瓒的士兵在挖掘壕沟和土堑。
“主公,这壕沟、土堑深不过一尺有余,如何能淹我邺城,此必是公孙瓒诱敌之计。属下以为,主公可守城内,任他公孙瓒如何行动,我等自不必理会。待公孙瓒粮尽,自是退去,主公尚可保存兵力。”
逢纪一看,顿时嘲讽起来,就这样的壕沟、土堑想要淹了邺城,或许再等百八十年也做不到。因此,逢纪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
郭图也不示弱,立马说道:“主公,或许此乃是公孙瓒故意为之,令我等疏忽大意。前几日公孙瓒可挖掘地道,倘若士兵发现,公孙瓒士兵早已突入城内。如今,公孙瓒岂会做这无用功?属下以为,公孙瓒在地上派遣少数人挖掘壕沟、土堑,另外派遣更多的士兵挖掘地道,一旦漳河水积蓄足够,打通地道和壕沟、土堑,邺城必然被淹。”
“主公,属下以为公则所言在理。”
说话之人乃是辛评,跟郭图都是颍川一系,两个家族联合对抗冀州本土家族,一荣则荣,一损则损,辛评当然会支持郭图。至于逢纪记恨的眼神,辛评岂会在乎。
袁绍有些迟疑,不知该如何决断。论玩弄权术,控制属下之间的平衡,出身于袁家的袁绍自然是得心应手,就如他的麾下之间斗争,袁绍都清楚。但是,袁绍没有去阻止,只有让他们去斗争,在斗争中发展,变得更加优秀,才能让袁绍发展的更快。袁绍的能力,便是御下之道。所以,袁绍的麾下之间有斗争,却也不会明目张胆的陷害,否则,袁绍早就出手惩罚。
然而,袁绍有御下之道,其余谋略和军事才能就差了一大截。再加上他犹疑的性格,更是难以做出决定。
倘若是曹操在这里,估计早就做出决定了。
许攸跟了袁绍这么久,自然知道袁绍的性格。眼珠子转了一圈,当即便有了主意,上前道:“主公,元图和公则二人所言皆有道理。然则,公孙瓒如此行为,我们却是不能不管。既然如此,可派遣一队军士出城掩杀,并且查明公孙瓒是否令人在地底挖掘地道。”
“子远所言甚是,便依子远所言!”
见许攸都这么说了,袁绍于是点头同意,其他人自然没有意见。反正不管有事没事,跟他们都不会有关系,最多算他们不作为。郭图的提议,有辛评支持;而逢纪的提议,却是没有人同意,审配跟逢纪不合,二人的家族一直都处于斗争之中,虽然抵制颍川前来的家族,却也没有联合。其他冀州本土家族出身的子弟,见到他们斗的如此激烈,心中更是高兴。最好郭图和逢纪两败俱伤,让其他人左手渔翁之利。
既然做出决定了,袁绍便让颜良、文丑各领五千人,出城试探。
城外正在挖壕沟、土堑的公孙瓒士兵见到邺城城门大开,袁绍的士兵出击,立马开始奔逃。随后,文丑和颜良下令士卒开始查探,地底下是否有地道挖掘。不过,查探了半天,却是没有发现有地道的迹象。颜良和文丑继续推进,一直探查到距离邺城三里外,还是没有丝毫有地道的迹象。
“轰隆隆…”
正当颜良、文丑还要推进之时,却是传来一阵阵山呼海啸之声,听这动静,便知道是有大队骑兵行动的阵势。
“不好,是白马义从,立即撤退!... -->>
“什么事?”
袁绍皱起眉头,略略有些不满的问到。他早就吩咐过,每次在他和文武商议的时候不要来打扰,除非有大事。既然士兵来打扰他们,显然是有事,不过,看士兵的神情,又不是很慌张,却又不是什么大事。所以,袁绍才会有些不满。
“刺史大人,公孙瓒派士兵在城外挖掘壕沟、土堑。辛司马觉得公孙瓒此行有异,故此派遣小人前来通知刺史大人。”
辛司马,便是辛毗,为袁绍麾下行军司马。
辛毗乃是辛评之弟,二人皆是颍川出身,与郭图乃是同乡。早先的时候辛评和郭图都是前冀州刺史韩馥的麾下,后来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辛评也就效力于袁绍。相对于整个冀州的属官,大部分的人其实并不是很抗拒袁绍。韩馥是自己把冀州让给袁绍,并非是袁绍强行夺取,最多也就是袁绍用了点计谋。而韩馥自己也怕事,才会把冀州让出来。因此,除却少部分人,大部分的人都愿意效力袁绍。
当初诸侯讨董,董卓火烧洛阳,退守长安,等到诸侯联军解散之后,董卓的麾下又开始大肆杀掠,颍川这个人才辈出的摇篮也没有躲过灾难。不过,其中一些大家族,如荀氏、陈氏、还有辛评的辛氏等大家族都很明智的从颍川迁走。
其中荀氏、辛氏二个家族避难冀州,陈氏、卢氏等家族避难其他地方,有徐州、荆州不等。而辛评的族人避难到冀州,自然被袁绍看重,辛评的家族虽然比不上荀氏、陈氏这样的大家族,却也不差,辛评自是被袁绍重用。而且,辛评之弟辛毗少有才名,当初宦官掌权的时候,便征兆辛毗入朝,却被辛毗拒绝了,可见辛毗的名声。
辛氏这样的外来家族来到冀州,自然被冀州本地家族给抵制。例如逢纪的家族、审配的家族等等,也正是因为如此,辛评和郭图交好,二人皆是颍川出身,互为犄重,倒也让两人的家族能够在冀州安定下来。
逢纪的家族并不是很强大,如果按等级来算,逢纪的家族算三流家族,审配的家族算二流。而辛评和郭图双方,辛评的辛氏是二流家族,郭图的郭氏是三流家族。大家的实力倒也相当,而且都在袁绍麾下任职,也没有闹的太严重。还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冀州本土一流的家族对于其他地域的家族没有太大的抵制念头,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像逢纪、审配他们的家族之所以会抵制外来的家族,是害怕他们的地位得不到保障。
如何来评定家族的等级,自然是看他们家族子弟为官的级别,还有祖上曾经担任的官位。例如袁家,四世三公何等荣耀,在如今自然是顶级家族,袁绍的父亲袁逢门生故吏何其多,袁家称为顶级家族,无人敢反驳;还有南阳刘家,乃是如今朝廷的故乡,刘家发展的也极为强大,之所以没有袁家出名,是因为他们不能出名。如今天子还在,刘家要是想出名,说不定被人载个不轨的帽子。很多世家大族能够延续,就是因为他们够低调,不出仕为官也没什么,也没有人敢小觑他们。
冀州本土的家族就这么多,大家慢慢发展总能成为一流家族,或者还有机会成为顶级家族。因此,能否成为一流家族,自然是看他们在冀州的掌控能力。倘若长史、主薄等职位都是一个家族的人,无疑这个家族即使是三流的家族,也能立马被人当做一流家族来看待。就跟陈群的陈家一样,就仅仅三代的发展,已经称得上顶级家族了。
如今颍川的世家大族来到冀州发展,荀氏这样的大家族就算了,他们走到哪都是极为吃香,没人会去抵制他们。然而,郭家、辛家他们跟荀氏不能比,自然成为打压的对象。然而,袁绍却没能让冀州本土的家族如愿,郭家、辛家的优秀子弟,依然还是在冀州任官,将原本属于冀州本土家族的位置给占了,这样使得冀州本土的家族更加的不满,双方形成的派系斗争也由此可见。
“去城头上看看!”
袁绍得知是辛毗派来的,也不再继续讨论,大家说来说去,都没能统一意见,让袁绍也心烦。既然如此,还不如去看看公孙瓒他们的行动,从而判断对方是否有图谋,再做出决定。
片刻之后,袁绍和麾下文武就聚集到城头上,看着下方公孙瓒的士兵在挖掘壕沟和土堑。
“主公,这壕沟、土堑深不过一尺有余,如何能淹我邺城,此必是公孙瓒诱敌之计。属下以为,主公可守城内,任他公孙瓒如何行动,我等自不必理会。待公孙瓒粮尽,自是退去,主公尚可保存兵力。”
逢纪一看,顿时嘲讽起来,就这样的壕沟、土堑想要淹了邺城,或许再等百八十年也做不到。因此,逢纪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
郭图也不示弱,立马说道:“主公,或许此乃是公孙瓒故意为之,令我等疏忽大意。前几日公孙瓒可挖掘地道,倘若士兵发现,公孙瓒士兵早已突入城内。如今,公孙瓒岂会做这无用功?属下以为,公孙瓒在地上派遣少数人挖掘壕沟、土堑,另外派遣更多的士兵挖掘地道,一旦漳河水积蓄足够,打通地道和壕沟、土堑,邺城必然被淹。”
“主公,属下以为公则所言在理。”
说话之人乃是辛评,跟郭图都是颍川一系,两个家族联合对抗冀州本土家族,一荣则荣,一损则损,辛评当然会支持郭图。至于逢纪记恨的眼神,辛评岂会在乎。
袁绍有些迟疑,不知该如何决断。论玩弄权术,控制属下之间的平衡,出身于袁家的袁绍自然是得心应手,就如他的麾下之间斗争,袁绍都清楚。但是,袁绍没有去阻止,只有让他们去斗争,在斗争中发展,变得更加优秀,才能让袁绍发展的更快。袁绍的能力,便是御下之道。所以,袁绍的麾下之间有斗争,却也不会明目张胆的陷害,否则,袁绍早就出手惩罚。
然而,袁绍有御下之道,其余谋略和军事才能就差了一大截。再加上他犹疑的性格,更是难以做出决定。
倘若是曹操在这里,估计早就做出决定了。
许攸跟了袁绍这么久,自然知道袁绍的性格。眼珠子转了一圈,当即便有了主意,上前道:“主公,元图和公则二人所言皆有道理。然则,公孙瓒如此行为,我们却是不能不管。既然如此,可派遣一队军士出城掩杀,并且查明公孙瓒是否令人在地底挖掘地道。”
“子远所言甚是,便依子远所言!”
见许攸都这么说了,袁绍于是点头同意,其他人自然没有意见。反正不管有事没事,跟他们都不会有关系,最多算他们不作为。郭图的提议,有辛评支持;而逢纪的提议,却是没有人同意,审配跟逢纪不合,二人的家族一直都处于斗争之中,虽然抵制颍川前来的家族,却也没有联合。其他冀州本土家族出身的子弟,见到他们斗的如此激烈,心中更是高兴。最好郭图和逢纪两败俱伤,让其他人左手渔翁之利。
既然做出决定了,袁绍便让颜良、文丑各领五千人,出城试探。
城外正在挖壕沟、土堑的公孙瓒士兵见到邺城城门大开,袁绍的士兵出击,立马开始奔逃。随后,文丑和颜良下令士卒开始查探,地底下是否有地道挖掘。不过,查探了半天,却是没有发现有地道的迹象。颜良和文丑继续推进,一直探查到距离邺城三里外,还是没有丝毫有地道的迹象。
“轰隆隆…”
正当颜良、文丑还要推进之时,却是传来一阵阵山呼海啸之声,听这动静,便知道是有大队骑兵行动的阵势。
“不好,是白马义从,立即撤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