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二圣夜话 (2/2)
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红楼之小兵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官就要妄图去染指军权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皇家想要制衡文官,将会变得极为艰难。”
太上皇边说着,边又饮了一口酒,此时他已略有醉意,但眼神却依旧清澈而明亮,继续言道:“朕当初提拔那位平辽伯之时,本意只是想让武官方面能够有个人站出来,以此分散掉文官那争抢权力、谋取高位的注意力。毕竟平辽伯并不在京城,甚至连辽南那片地域,朝廷对其的掌控都有些鞭长莫及。如此一来,文官即使想要对其进行弹劾,那些世家即便想要寻找理由去迫害他,也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可言。况且,朕一开始仅仅认为辽南那里不过是在勉强维持、苟延残喘罢了,却未曾料到,镇军侯竟然能够一路走到今日这般辉煌的地步!”太上皇微微仰头,感慨万千地说道:“朕今日将他封为镇军侯,就是要在那些寒门子弟中间,高高竖起一杆鲜明的旗帜,朕要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凡是对国家有功劳之人,必定会得到丰厚的赏赐,要让更多的寒门子弟以镇军侯为榜样,效仿他全心全意为国效力!”
隆武帝刚刚即位不久,尽管心里清楚世家门阀会对皇权产生制约,但万万没有料到情况竟然已经严重到了这般田地。此刻,皇家将镇军侯奉为旗帜,那么镇军侯所面临的局势岂不是异常凶险?
\"父皇啊,现今让镇军侯身居如此显要之位,岂不是……\"
\"这乃是他必经之路。欲居高位,若无牺牲怎行?倘若无法抵御重重权谋算计,中途夭折,便是他命中注定,无人可救得了他!\"太上皇的话语犹如一柄锋利无比的剑,直直穿透心灵深处。
\"皇帝,即便你心怀惜才之意,亦决不能有丝毫流露,更不得私下施以援手助镇军侯一臂之力。唯有经受住世家门阀的百般刁难,稳稳立足于镇军侯之位,方可称得上称职之镇军侯;否则,他不过是一介平凡无奇的寒士而已!\"
隆武帝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太上皇所言,并流露出一丝谦逊之意:“儿臣谢过父皇教诲,但儿臣自幼受教于诸位贤臣良师,虽未能尽得其精髓,但也深知为君之道需以仁政治国、广纳贤才为重。如今面对这复杂局势,儿臣定当努力学习,不负父皇所望。”说罢,他不禁轻轻叹了口气。
太上皇凝视着隆武帝,眼中满是感慨与无奈,轻声叹息道:“唉,终究还是朕未能将帝王心术尽数传授于你。此刻,唯有靠你自行领悟和摸索了。也罢,既然你有爱惜人才之心,不妨趁着此次献俘大典之机,命人大力宣扬辽南之战的英勇事迹,也好为那位镇军侯扬名立万!如此一来,既可激励士气,又能彰显朝廷对功臣的重视。”
隆武帝闻听此言,心头一喜,立刻跪地叩拜道:“多谢父皇指点迷津!儿臣明白该如何行事了。”他暗自思忖,若能借此机会提升镇军侯的威望,必能招揽更多有志之士为国家效力。
接着,太上皇话题一转,继续说道:“另外,朕有意设立兵马司,用以监督朝中百官以及京城内外的动向。此乃关乎社稷安危之大事,不可掉以轻心。而老十三向来忠诚耿直,办事得力,由他出任此职再合适不过了。你可安排妥当此事。”
隆武帝闻言,心中暗喜。他知道忠顺亲王一直是个可靠之人,如果能让他负责兵马司之事,无疑会减轻自己肩上的担子。于是,隆武帝连忙应道:“儿臣谨遵父皇旨意!忠顺亲王确实是担任兵马司都督的不二人选。有他在,儿臣也可安心许多。”想到此处,隆武帝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官就要妄图去染指军权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皇家想要制衡文官,将会变得极为艰难。”
太上皇边说着,边又饮了一口酒,此时他已略有醉意,但眼神却依旧清澈而明亮,继续言道:“朕当初提拔那位平辽伯之时,本意只是想让武官方面能够有个人站出来,以此分散掉文官那争抢权力、谋取高位的注意力。毕竟平辽伯并不在京城,甚至连辽南那片地域,朝廷对其的掌控都有些鞭长莫及。如此一来,文官即使想要对其进行弹劾,那些世家即便想要寻找理由去迫害他,也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可言。况且,朕一开始仅仅认为辽南那里不过是在勉强维持、苟延残喘罢了,却未曾料到,镇军侯竟然能够一路走到今日这般辉煌的地步!”太上皇微微仰头,感慨万千地说道:“朕今日将他封为镇军侯,就是要在那些寒门子弟中间,高高竖起一杆鲜明的旗帜,朕要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凡是对国家有功劳之人,必定会得到丰厚的赏赐,要让更多的寒门子弟以镇军侯为榜样,效仿他全心全意为国效力!”
隆武帝刚刚即位不久,尽管心里清楚世家门阀会对皇权产生制约,但万万没有料到情况竟然已经严重到了这般田地。此刻,皇家将镇军侯奉为旗帜,那么镇军侯所面临的局势岂不是异常凶险?
\"父皇啊,现今让镇军侯身居如此显要之位,岂不是……\"
\"这乃是他必经之路。欲居高位,若无牺牲怎行?倘若无法抵御重重权谋算计,中途夭折,便是他命中注定,无人可救得了他!\"太上皇的话语犹如一柄锋利无比的剑,直直穿透心灵深处。
\"皇帝,即便你心怀惜才之意,亦决不能有丝毫流露,更不得私下施以援手助镇军侯一臂之力。唯有经受住世家门阀的百般刁难,稳稳立足于镇军侯之位,方可称得上称职之镇军侯;否则,他不过是一介平凡无奇的寒士而已!\"
隆武帝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太上皇所言,并流露出一丝谦逊之意:“儿臣谢过父皇教诲,但儿臣自幼受教于诸位贤臣良师,虽未能尽得其精髓,但也深知为君之道需以仁政治国、广纳贤才为重。如今面对这复杂局势,儿臣定当努力学习,不负父皇所望。”说罢,他不禁轻轻叹了口气。
太上皇凝视着隆武帝,眼中满是感慨与无奈,轻声叹息道:“唉,终究还是朕未能将帝王心术尽数传授于你。此刻,唯有靠你自行领悟和摸索了。也罢,既然你有爱惜人才之心,不妨趁着此次献俘大典之机,命人大力宣扬辽南之战的英勇事迹,也好为那位镇军侯扬名立万!如此一来,既可激励士气,又能彰显朝廷对功臣的重视。”
隆武帝闻听此言,心头一喜,立刻跪地叩拜道:“多谢父皇指点迷津!儿臣明白该如何行事了。”他暗自思忖,若能借此机会提升镇军侯的威望,必能招揽更多有志之士为国家效力。
接着,太上皇话题一转,继续说道:“另外,朕有意设立兵马司,用以监督朝中百官以及京城内外的动向。此乃关乎社稷安危之大事,不可掉以轻心。而老十三向来忠诚耿直,办事得力,由他出任此职再合适不过了。你可安排妥当此事。”
隆武帝闻言,心中暗喜。他知道忠顺亲王一直是个可靠之人,如果能让他负责兵马司之事,无疑会减轻自己肩上的担子。于是,隆武帝连忙应道:“儿臣谨遵父皇旨意!忠顺亲王确实是担任兵马司都督的不二人选。有他在,儿臣也可安心许多。”想到此处,隆武帝对未来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