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穿成破城知县做开国女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谢亦云点点头:“无妨。”
其实她现在有点害怕见裴言,难道自己要跟他说,“我正在准备造你爹的反”?
她还没想好,怎么跟他开口。
=
第二天,谢亦风满载着茶叶离开平阳县,心里又是高兴又是愁苦。
小堂弟委他以重任,他再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也要干大事了。
可是,他的脑子里又不时浮现出那片树林后的一万军队,顿时愁眉苦脸,心里直打鼓。
他总觉得,小堂弟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来。
他该怎么跟家里说啊?
谢亦云不知道他的纠结,送走堂兄后,她把所有的事务都交给了俞县丞几个,自己整天和人研究造水泥、炼钢,只希望早日把这两样东西做出来。
第53章
中州府城,谢家府宅的书房内,一个中年男子坐在桌案前。
他气质优雅,动作间透着一股洒脱不羁,离桌案五步处站着的也是一个中年人,和坐着的那人面相有几分相似。
这两人一个是谢家家主,在谢家同辈中排行老大,另一个是总管家族事务的谢家三老爷。
“大兄,据查,曲辕犁是从徐州平阳县传出,后苏太守上奏皇上,皇上立即下令在全国推广,并统计荒地数目,由官府统一管理,不许随意买卖。”
站着的人说着,偷看坐在桌案前的人一眼,心里有点忐忑,唯恐家主责怪。
谢家绵延数百年,其底蕴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谢家族人深刻认识到了及时掌握消息的重要性。
危机来临时,及时地获得消息,就能尽快做出决断,使家族避免灾祸。而当有大的机遇时,若是能够抢先一步获得消息,就能抢占先机,使得家族更上一层楼。
所以谢家历代都很重视布置人手,探听全国各方动静。
如今他总管谢家事务,这方面的工作也是由他管理的。他在十二州里都安排有人手,负责探听近段日子的大小事,并且初步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报到他这里来。
若是没有紧急情况,按照规定,每半月传递一次汇总的消息,但要是有会对谢家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发生,那么就要立即传报上去,一刻都不能耽误。
这就考验了负责人的眼界、以及对时局的敏锐感知,要求他们能够准确判断消息的重要程度。
有时发生一件很小的、极不起眼的小事,偏偏能引起巨大的反应,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而像这类型的事情,负责人就要作为紧急情况处理,快速地传报上去,而不是等到半个月的时候再汇报。
显然徐州的负责人在这方面是不合格的。
那位负责人以为曲辕犁的事虽重要,但不紧急,又恰好离半月汇报的时间只差三天,他就偷了一下懒,没有把曲辕犁的事单独报上来。
却想不到苏太守的动作那么快,等自己得到消息去购买荒地的时候,皇帝的旨意已经到了中州,荒地统归官府管理,不许豪绅士族购买。
虽然是那负责人失职,但自己也有失察之过。
就在他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候,谢大爷淡淡道:“咱家的土地已经足够,不买也罢,只是徐州的负责人不堪重任,要换下来。”
谢三爷大松一口气。连忙道:“换了换了,重新安排的人前些天就到了徐州。”
谢大爷点点头。
他对买不买地不在意,就像他说的一样,谢家的土地已经足够多,足够子孙后代生活。此时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使谢家永远地繁盛下去。
盛极而衰,当年的崔家何等繁盛,后来渐渐没落,世家第一的位子被他们谢家顶替。
如今的崔家只不过是一个三流的世家。
谢家占据世家第一已然将近百年,子弟享用惯了富贵,不思进取,族中近些年再没出现过像祖辈一样杰出的人物,眼看到了家族发展最危险的时候。
而在谢家之下的有一两个世家,近年人才辈出,隐隐有赶超谢家的趋势。
家族发展,不进则退,一旦被踩下,就会止不住下落的势头。
崔家的今日,或许就是谢家的明日。
外人看着谢家显赫无比,却不知潜伏的危机,就连族中也少有察觉的。
这些年来,他时时为此忧虑,但他遍观全族之人,也没找到一个能带领谢家继续走下去的。
现在,澧州的谢家出了一个谢亦云,进入了他的视线。
“曲辕犁是澧州的谢家七郎做出来的?”谢大爷沉声问道,“确定不是抢夺了别人的功劳?”
“确实是他自己做出来的。”谢三爷回道。
徐州的负责人出了纰漏后,他马上把这人撤了下来,又派身边得用之人赶到徐州,把谢亦云查了个底朝天。
“谢七郎带着人在桃花村挖井的时候,告诉陈木匠做出第一架曲辕犁,人尽皆知。”谢三爷保证,“消息绝对准确,不会有误。”
“曲辕犁,开荒种粮,提高粮产,千秋之功啊。”谢大爷感慨一句,又吩咐道:“你把谢七郎到平阳县后所做之事详细说说。”
于是谢三爷一样样地说起来,坎儿井、曲辕犁、耧车、堆肥、杀虫剂、……民兵,
“民兵?... -->>
谢亦云点点头:“无妨。”
其实她现在有点害怕见裴言,难道自己要跟他说,“我正在准备造你爹的反”?
她还没想好,怎么跟他开口。
=
第二天,谢亦风满载着茶叶离开平阳县,心里又是高兴又是愁苦。
小堂弟委他以重任,他再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也要干大事了。
可是,他的脑子里又不时浮现出那片树林后的一万军队,顿时愁眉苦脸,心里直打鼓。
他总觉得,小堂弟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来。
他该怎么跟家里说啊?
谢亦云不知道他的纠结,送走堂兄后,她把所有的事务都交给了俞县丞几个,自己整天和人研究造水泥、炼钢,只希望早日把这两样东西做出来。
第53章
中州府城,谢家府宅的书房内,一个中年男子坐在桌案前。
他气质优雅,动作间透着一股洒脱不羁,离桌案五步处站着的也是一个中年人,和坐着的那人面相有几分相似。
这两人一个是谢家家主,在谢家同辈中排行老大,另一个是总管家族事务的谢家三老爷。
“大兄,据查,曲辕犁是从徐州平阳县传出,后苏太守上奏皇上,皇上立即下令在全国推广,并统计荒地数目,由官府统一管理,不许随意买卖。”
站着的人说着,偷看坐在桌案前的人一眼,心里有点忐忑,唯恐家主责怪。
谢家绵延数百年,其底蕴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谢家族人深刻认识到了及时掌握消息的重要性。
危机来临时,及时地获得消息,就能尽快做出决断,使家族避免灾祸。而当有大的机遇时,若是能够抢先一步获得消息,就能抢占先机,使得家族更上一层楼。
所以谢家历代都很重视布置人手,探听全国各方动静。
如今他总管谢家事务,这方面的工作也是由他管理的。他在十二州里都安排有人手,负责探听近段日子的大小事,并且初步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报到他这里来。
若是没有紧急情况,按照规定,每半月传递一次汇总的消息,但要是有会对谢家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发生,那么就要立即传报上去,一刻都不能耽误。
这就考验了负责人的眼界、以及对时局的敏锐感知,要求他们能够准确判断消息的重要程度。
有时发生一件很小的、极不起眼的小事,偏偏能引起巨大的反应,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而像这类型的事情,负责人就要作为紧急情况处理,快速地传报上去,而不是等到半个月的时候再汇报。
显然徐州的负责人在这方面是不合格的。
那位负责人以为曲辕犁的事虽重要,但不紧急,又恰好离半月汇报的时间只差三天,他就偷了一下懒,没有把曲辕犁的事单独报上来。
却想不到苏太守的动作那么快,等自己得到消息去购买荒地的时候,皇帝的旨意已经到了中州,荒地统归官府管理,不许豪绅士族购买。
虽然是那负责人失职,但自己也有失察之过。
就在他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候,谢大爷淡淡道:“咱家的土地已经足够,不买也罢,只是徐州的负责人不堪重任,要换下来。”
谢三爷大松一口气。连忙道:“换了换了,重新安排的人前些天就到了徐州。”
谢大爷点点头。
他对买不买地不在意,就像他说的一样,谢家的土地已经足够多,足够子孙后代生活。此时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使谢家永远地繁盛下去。
盛极而衰,当年的崔家何等繁盛,后来渐渐没落,世家第一的位子被他们谢家顶替。
如今的崔家只不过是一个三流的世家。
谢家占据世家第一已然将近百年,子弟享用惯了富贵,不思进取,族中近些年再没出现过像祖辈一样杰出的人物,眼看到了家族发展最危险的时候。
而在谢家之下的有一两个世家,近年人才辈出,隐隐有赶超谢家的趋势。
家族发展,不进则退,一旦被踩下,就会止不住下落的势头。
崔家的今日,或许就是谢家的明日。
外人看着谢家显赫无比,却不知潜伏的危机,就连族中也少有察觉的。
这些年来,他时时为此忧虑,但他遍观全族之人,也没找到一个能带领谢家继续走下去的。
现在,澧州的谢家出了一个谢亦云,进入了他的视线。
“曲辕犁是澧州的谢家七郎做出来的?”谢大爷沉声问道,“确定不是抢夺了别人的功劳?”
“确实是他自己做出来的。”谢三爷回道。
徐州的负责人出了纰漏后,他马上把这人撤了下来,又派身边得用之人赶到徐州,把谢亦云查了个底朝天。
“谢七郎带着人在桃花村挖井的时候,告诉陈木匠做出第一架曲辕犁,人尽皆知。”谢三爷保证,“消息绝对准确,不会有误。”
“曲辕犁,开荒种粮,提高粮产,千秋之功啊。”谢大爷感慨一句,又吩咐道:“你把谢七郎到平阳县后所做之事详细说说。”
于是谢三爷一样样地说起来,坎儿井、曲辕犁、耧车、堆肥、杀虫剂、……民兵,
“民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