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大宋不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官变成大官,大官变成虚职。
这个道理张浚心里明白的很,他只是不说罢了。现在被李申之说出来,依着张浚正人君子的修养,他也不好颠倒黑白地去反驳李申之。
赵瑗虽然政治斗争经验少了些,但好在读的史书不少。结合史书上的记载,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同样接受了这样的观点。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皇帝为了维护皇权,不停地绕过外朝搞内朝,而内朝经过一定的时间发展之后便会转化为外朝。即便是皇帝任命宦官,把他们当朋友,可他们又全都一个个地背叛了皇帝。
李申之看到赵瑗的目光中闪着精光,知道这小子是真的动了脑筋了。
李申之就像一位老师一样,每当看到学生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他的内心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讲起来更加带劲:
“在看这些勋贵们,他们会扞卫皇权吗?不会的。他们只想着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们躺在功劳簿上,生生世世地当国家的蛀虫。”
这一次,李申之指向的是岳银瓶。
虽然指的是岳银瓶,却代表的是岳飞,亦或是依靠战争发展起来的功勋集团。
或许这样的指责对岳飞来说不公平,但是对于整个武将集团来说,李申之的指责都算是极大的美化了。
宋朝脱胎于残唐五代,在那个武人当政的时代里,他们杀皇帝如猪,杀文人如狗,视百姓为草芥,所以全天下对武人都没有丝毫好感。
岳银瓶不仅没有反驳李申之,反而跟着点了点头。
因为她就是这样想的。
马上封侯,是每个武将的梦想。而封侯的目的,就是为了挣下一份家业,留给子孙后世。
至于在坐的其他人,如小和尚李修缘和刺客金儿,并没有形成大的势力,不足为虑。
佛教虽然势力很大,但自唐开始,在华夏的土地上宗教便与朝廷达成了和解,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份,到达了互惠互利的阶段。
经过了几次大的灭佛运动,佛教再不敢染指政权,甚至还帮着朝廷起到了稳定民心的作用。
在宋朝,朝廷甚至依靠卖佛教的度牒来缓解财政危机。
而刺客不过是一些散兵游勇罢了,更是不值一提。虽然无法根除干净,但只要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却也无伤大雅。
李申之说的这些,赵瑗全都听懂了,可是他变得更加迷茫了。
说了这么多,全都是想要破坏皇权的人。
环顾四周,所有人都想把皇帝来拱翻,亦或是攀附在皇帝身上吸血。
那么,谁才是皇帝的朋友?谁才是拱卫皇权的坚定力量?
赵瑗满脸的疑惑,看向了李申之,等待着谜底的揭开。
李申之说出了一句正确的废话:“百姓才是拱卫皇权最坚定的力量。”
这是一句从孔孟时代就开始提,所有时代都认可的一句话,却又是所有时代都最不放在心上的一句话。
但是李申之的话却有点不一样,甚至从根本上来说,与历朝历代的人们所说的观点,根本就是两个观点。
百姓才是皇帝真正的朋友。
“殿下可知,百姓所求者,无非安居乐业而已。而皇帝所求,同样是太平盛世,江山永续,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矛盾。所有的矛盾,全是皇帝与百姓之间的那些人,他们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偏偏皇帝把这些蛀虫们当朋友,陪着他们一起坑害百姓,最终玩崩了自己的根基。”
李申之的话对赵瑗来说,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让他茅塞顿开。
反观一旁的张浚终于忍不住了,说道:“申之此言太过。若是没有官员们节制皇帝,万一遇上一个荒淫无度的皇帝,难不成要眼睁睁地看着天下百姓遭殃吗?”
李申之朝着张浚摆了摆手,说道:“张相公还是没有理解下官的意思。下官说,百姓与皇帝是朋友,如果当皇帝的荒淫无度,那么他就是背叛了朋友的人。一个背叛了朋友的人,也不要妄想他的朋友继续对他好了。”
转而对着赵瑗启发式地问道:“殿下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说了一晚上惊世骇俗的话语,这句话却说得有些含蓄。
什么朋友之间的背叛扯了一大堆,说得不就是造反么。
如果让皇帝一心为百姓谋取福利,百姓就拥护他,这一幕不是很熟悉吗?
若是皇帝背弃了百姓,他活该被挂路灯。
皇帝不替老百姓考虑,那老百姓就造反有理。
刚才还感觉受益匪浅的赵瑗,忽然又觉得后背一阵发凉。
不只是他,在坐的其他人也都纷纷不寒而栗。
他们不知道李申之说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只觉得一旦施行,将会是一场天翻地覆的改变。
赵瑗深深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吐了出来,问道:“敢问先生,怎样才能做好一个皇帝?
铺垫了这么久,李申之终于可以抛出他的终极观点:“为什么要有皇帝?”
PS:禹水汤旱,字面意思是指大禹时期发生的水灾,和商汤时期的旱灾。
这个典故源于儒家自西汉董仲舒时期肇事的“天人感应”理论,是指皇帝要修德性,一旦皇帝失德,那么上天便会降下灾异以示惩罚,这个时候皇帝必须要检点自己的言行。
在历史上,有许多触及到既得利益阶层的政策改革,就是因为突然发生的“流星”、“地震”、“旱灾”、“水灾”等“灾异”而被文官集团和保守派废止。
而天人感应理论有着一个致命的BUG,终封建王朝两千年都没有被儒家解决掉,那就是“禹水汤旱”。
大禹和商汤是古之圣贤的典范,是完美的帝王模板,是当皇帝的标杆。可是在他们当政的时候发生了那么大的水灾和旱灾,这该怎么解释呢?禹和汤哪里失德了呢?
最后儒家无耻地把这个解释为“例外”。
“天人感应”这种明显不靠谱的说法能够延续两千年,是因为这是文官集团克制皇权的万能武器,他们当然不想轻易放弃,宁愿拼着脸都不要,也要保留下这一约束皇权的神器。
原本想把这些内容融入到对话中,怎奈能力欠缺,试了好几次融不进去。但是讲到封建皇权,又不得不把天人感应这些破事儿拿出来说清楚,只好附后在此。
小官变成大官,大官变成虚职。
这个道理张浚心里明白的很,他只是不说罢了。现在被李申之说出来,依着张浚正人君子的修养,他也不好颠倒黑白地去反驳李申之。
赵瑗虽然政治斗争经验少了些,但好在读的史书不少。结合史书上的记载,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同样接受了这样的观点。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皇帝为了维护皇权,不停地绕过外朝搞内朝,而内朝经过一定的时间发展之后便会转化为外朝。即便是皇帝任命宦官,把他们当朋友,可他们又全都一个个地背叛了皇帝。
李申之看到赵瑗的目光中闪着精光,知道这小子是真的动了脑筋了。
李申之就像一位老师一样,每当看到学生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他的内心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讲起来更加带劲:
“在看这些勋贵们,他们会扞卫皇权吗?不会的。他们只想着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们躺在功劳簿上,生生世世地当国家的蛀虫。”
这一次,李申之指向的是岳银瓶。
虽然指的是岳银瓶,却代表的是岳飞,亦或是依靠战争发展起来的功勋集团。
或许这样的指责对岳飞来说不公平,但是对于整个武将集团来说,李申之的指责都算是极大的美化了。
宋朝脱胎于残唐五代,在那个武人当政的时代里,他们杀皇帝如猪,杀文人如狗,视百姓为草芥,所以全天下对武人都没有丝毫好感。
岳银瓶不仅没有反驳李申之,反而跟着点了点头。
因为她就是这样想的。
马上封侯,是每个武将的梦想。而封侯的目的,就是为了挣下一份家业,留给子孙后世。
至于在坐的其他人,如小和尚李修缘和刺客金儿,并没有形成大的势力,不足为虑。
佛教虽然势力很大,但自唐开始,在华夏的土地上宗教便与朝廷达成了和解,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份,到达了互惠互利的阶段。
经过了几次大的灭佛运动,佛教再不敢染指政权,甚至还帮着朝廷起到了稳定民心的作用。
在宋朝,朝廷甚至依靠卖佛教的度牒来缓解财政危机。
而刺客不过是一些散兵游勇罢了,更是不值一提。虽然无法根除干净,但只要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却也无伤大雅。
李申之说的这些,赵瑗全都听懂了,可是他变得更加迷茫了。
说了这么多,全都是想要破坏皇权的人。
环顾四周,所有人都想把皇帝来拱翻,亦或是攀附在皇帝身上吸血。
那么,谁才是皇帝的朋友?谁才是拱卫皇权的坚定力量?
赵瑗满脸的疑惑,看向了李申之,等待着谜底的揭开。
李申之说出了一句正确的废话:“百姓才是拱卫皇权最坚定的力量。”
这是一句从孔孟时代就开始提,所有时代都认可的一句话,却又是所有时代都最不放在心上的一句话。
但是李申之的话却有点不一样,甚至从根本上来说,与历朝历代的人们所说的观点,根本就是两个观点。
百姓才是皇帝真正的朋友。
“殿下可知,百姓所求者,无非安居乐业而已。而皇帝所求,同样是太平盛世,江山永续,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矛盾。所有的矛盾,全是皇帝与百姓之间的那些人,他们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偏偏皇帝把这些蛀虫们当朋友,陪着他们一起坑害百姓,最终玩崩了自己的根基。”
李申之的话对赵瑗来说,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让他茅塞顿开。
反观一旁的张浚终于忍不住了,说道:“申之此言太过。若是没有官员们节制皇帝,万一遇上一个荒淫无度的皇帝,难不成要眼睁睁地看着天下百姓遭殃吗?”
李申之朝着张浚摆了摆手,说道:“张相公还是没有理解下官的意思。下官说,百姓与皇帝是朋友,如果当皇帝的荒淫无度,那么他就是背叛了朋友的人。一个背叛了朋友的人,也不要妄想他的朋友继续对他好了。”
转而对着赵瑗启发式地问道:“殿下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说了一晚上惊世骇俗的话语,这句话却说得有些含蓄。
什么朋友之间的背叛扯了一大堆,说得不就是造反么。
如果让皇帝一心为百姓谋取福利,百姓就拥护他,这一幕不是很熟悉吗?
若是皇帝背弃了百姓,他活该被挂路灯。
皇帝不替老百姓考虑,那老百姓就造反有理。
刚才还感觉受益匪浅的赵瑗,忽然又觉得后背一阵发凉。
不只是他,在坐的其他人也都纷纷不寒而栗。
他们不知道李申之说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只觉得一旦施行,将会是一场天翻地覆的改变。
赵瑗深深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吐了出来,问道:“敢问先生,怎样才能做好一个皇帝?
铺垫了这么久,李申之终于可以抛出他的终极观点:“为什么要有皇帝?”
PS:禹水汤旱,字面意思是指大禹时期发生的水灾,和商汤时期的旱灾。
这个典故源于儒家自西汉董仲舒时期肇事的“天人感应”理论,是指皇帝要修德性,一旦皇帝失德,那么上天便会降下灾异以示惩罚,这个时候皇帝必须要检点自己的言行。
在历史上,有许多触及到既得利益阶层的政策改革,就是因为突然发生的“流星”、“地震”、“旱灾”、“水灾”等“灾异”而被文官集团和保守派废止。
而天人感应理论有着一个致命的BUG,终封建王朝两千年都没有被儒家解决掉,那就是“禹水汤旱”。
大禹和商汤是古之圣贤的典范,是完美的帝王模板,是当皇帝的标杆。可是在他们当政的时候发生了那么大的水灾和旱灾,这该怎么解释呢?禹和汤哪里失德了呢?
最后儒家无耻地把这个解释为“例外”。
“天人感应”这种明显不靠谱的说法能够延续两千年,是因为这是文官集团克制皇权的万能武器,他们当然不想轻易放弃,宁愿拼着脸都不要,也要保留下这一约束皇权的神器。
原本想把这些内容融入到对话中,怎奈能力欠缺,试了好几次融不进去。但是讲到封建皇权,又不得不把天人感应这些破事儿拿出来说清楚,只好附后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