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正德外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殿下收了。”
朱宁接来一看,在空白笺条上有个押脚图章,是“益贻”二字,心知是张一义的别号。用此笺纸支银,再加上自己的印鉴,就决无假冒差错了。于是他欣然将备好的印鉴交给马大隆,也是他的别号,叫做“保平”
一定保平安,定保平安!”马大隆收起印鉴,又问一句:“不知何日启驾?”
“现在还不知道,不过就快知道了!”
恰如久旱的一方良田,一夕之间,甘霖沛降,枯槁的禾苗,顿时复苏,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看到初承雨露的蕙娘,朱宁心里有这样的感想。
“恭喜,恭喜!”
容光焕发的蕙娘,顿时脸泛红晕,低着头:“干殿下有话跟我说?”
“是的。”朱宁答说“先有一句话关照,当着万岁爷,不要叫我干殿下。”
“那,叫什么呢?”
“你问万岁爷。”
蕙娘想了一下,点点头说:“我懂了。”
“我知道你很懂。”朱宁问道“万岁爷跟你说了些什么?”
话很多,但大部分是不足为外人道的,蕙娘只拣应该让朱宁知道的说:“万岁爷要带我进京。”
“喔,可曾说了是哪一天?”
“说从蓟州回来。”
“我就是为这一点,要来托你。蓟州最好不去,万乘之尊,万一出了差错,吃罪不起。不过,这话我们不便说,只有你能说。”
“为什么呢?”
“那还不容易明白?你正在得宠的时候。”
“得宠不敢说。不过,是为了万岁爷的平安,即便是冒昧进言,也顾不得了。请问该怎么说?”
朱宁有一套话教她。蕙娘心领神会地答应着,等他说完,她亦有一句话要问。
“到了京里,万岁爷把我安置在哪里?”
朱宁一愣“这我可不大清楚了。不过,”他迟疑了一下,终于说了出来“以你的身分,要进宫是办不到的。”
“进宫倒不想。可是,我也不愿住什么廊下家。”
“那好办。”朱宁答说“京里好园林极多,我替你找一处精致、清静的地方,包你住得称心满意。不过,这得万岁爷点头。”
“当然。”蕙娘想了一下说“我自有道理。找地方不必顾我,只要万岁爷高兴。”
“就这么说了。你看,王石头来了,必是万岁爷醒了。”
果然,王石头匆匆来报,皇帝一睁开眼便唤蕙娘,立等见面。见此光景,朱宁心知恩宠方始,着实有一段迷恋的日子,可是也不能让她盖过自己的地位去!得想个法子,要教她乖乖听自己的指使。
漱洗、进膳、品茗都是蕙娘亲手料理。那份细致体贴,而又纯然出乎关爱,丝毫不觉她是因为他是皇帝而格外巴结,实在令人激赏。
“今天是艳阳天气,”蕙娘问道:“万岁爷不去走走?”
“懒得动。”皇帝伸个懒腰“我觉得只有这里最舒服。”
“可惜!”蕙娘笑道“不能把这间屋,整个儿搬到京里去。”
“只要有你,哪儿都是舒服的。”
“可是,臣妾也不能侍奉万岁爷进宫。”
“这”皇帝还在沉吟,蕙娘却又抢着开了口。
“也不能住在廊下家!就是万岁爷赏臣妾住在那里,臣妾也不能够。”
“别‘臣妾’,‘臣妾’的!听着多别扭!你就称‘我’好了。”皇帝接着问说“为什么不能够?”
“第一,身分不同;第二,”蕙娘迟疑了一下,决定遵旨用“我”字自称“我舍不得我女儿,那里又不能带孩子去。”
“你那女儿很好玩!别说你舍不得,我也喜欢。”皇帝搔着头说“可是,这样子,你又住在哪里呢?”
“京城那么大,除了大内,莫非就没地方住了。”蕙娘答说“我想另外找一处房子,带着女儿同住,万岁爷高兴来就来,不高兴来就不来。反正我步门不出,只要万岁爷想到了,总看得到我。”
“我当然会天天想你,会天天来。”皇帝忽然失笑“这是怎么一回事?你好像是我的外室。”
“万岁爷喜欢不喜欢这样子呢?”
“喜欢!别有风味。”
“既如此,”蕙娘突然问道“请示万岁爷,我管皇庶子叫什么?”
皇帝愕然问说:“谁是皇庶子?”
“不就是万岁爷的干儿吗?”
“原来是小宁儿!皇庶子?”皇帝忽然纵声大笑“怎么想来的?古往今来,没有这样的怪称呼!”蕙娘原来就有些惴惴然,但怕皇帝对朱宁这自高声价的怪称不悦,将他唤来责备几句,岂不是自己闯的祸?如今见皇帝并无怒意,一颗心才放了下来,不自觉地笑了。
这一笑极甜、极妩媚,皇帝不觉又动了情,握着她的手笑道:“其实,你要替我生个儿子,便用得上皇庶子这个称呼!”“我哪里有那样的福命?”
“一定有!你要不要——”
蕙娘不容他再说下去,很巧妙地抓住语句中的空隙,喊一声:“万岁爷!”
“嗯,你有话?”
“是,万岁爷还没有指示,到底管皇庶子叫什么?”
“跟我一样,叫他小宁儿好了。”
“万岁爷可以,我是什么人,怎么能这样叫?没的教别人家背后骂我轻狂自大。”蕙娘紧接着又说“最好用官称,能不能叫他都督?”
“都督?好大的官了——”
“大也应该。”蕙娘抢着说“万岁爷的干儿,还不该是个大官?”
“也罢,就让他做都督好了。”皇帝问说“你还要我封什么人?”
蕙娘心中一动,但立即省悟,来日方长,落得大方些,不必在此时乞恩,便摇摇头说:“不敢私自干求。”
“那就以后再说。”皇帝问道:“你陪我一起到蓟州去一趟好不好?”
蕙娘低头不语,停了一会,抬起眼来,只见她脸上换了一副表情,庄重而关切,使皇帝不能不深深注意。
“你怎么不说话?”
“有句话不敢说,怕不中听。”
“不要紧!”皇帝抓住她的手,轻轻拍她的手背“你说什么我都不恼你。”
“那我就斗胆说了,请万岁爷快回京,别让老太后惦念。”
这顶帽子太大了,皇帝无话可答,而心中仍旧想到蓟州。沉吟了一会问道:“你怎么知道太后会惦念?”
“天下父母心,无分贵贱,都是一样的。尤其万岁爷一身系天下安危,老太后更不能不惦念。”蕙娘柔声央求“听我的劝,万岁爷回京吧!”
皇帝不忍拂她的意,终于允诺,在张家湾再往两天,便即回京——所以要逗留两天,是因为皇帝决定带蕙娘一起进京,在两天之中得要替她在京里找好房子。
于是即时传唤朱宁到彻前“蓟州不去了!”皇帝说“后天回京。”
“喳!”朱宁已在窗外都偷听到了,尽知始末,但此时仍旧答得很响亮。
“她,”皇帝指着蕙娘说“不愿住廊下家,你替她好好找一所宅子。”
“喳!”
“两天之内就得办好。”
两天的限期是急促了些,不过朱宁对于皇帝的吩咐,从来不说办不到,所以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朱都督!”蕙娘插嘴喊了一声。
朱宁已知道这“都督”的由来,却不能不装得错愕地问:“蕙娘,你叫谁?”
“你啊!”蕙娘转脸向皇帝笑道:“请万岁爷当面交代吧!”
“蕙娘保你当都督。”皇帝说道:“你就接掌锦衣卫好了”
朱宁大喜。接掌锦衣卫是他梦寐以求而苦于不能到手的希望,不想无意间得之,立即磕头谢恩。
“你也谢谢蕙娘!”皇帝说。
“是!”朱宁作了个揖:“多谢蕙娘。”
“不敢当,不敢当!”蕙娘转身相避“恩出自上,于我何干?”
“话虽如此,到底是看你的面子。”皇帝接下来又问蕙娘“应该给你一个封号,也让大家好称呼。”
“谢万岁爷的天恩。”蕙娘答说“只恐于礼不合。”
“管什么礼不礼?我封你一品夫人。”皇帝转脸问朱宁:“夫人上面应该有两个字的称号,单叫夫人很拗口。”
“是!”“那么,你倒想想。”
“蕙字就很好。”朱宁建议“再有一个字,请蕙娘自己想。”
“对!你自己起个名字。”
“必得御口亲封才贵重。”
“好!”皇帝看着瓶花说道:“就叫蕙华夫人吧!”
“蕙华夫人!”朱宁接口便说:“请谢恩。”
说着,取了一条红毡铺在皇帝面前,蕙娘盈盈下拜,很郑重地接受了封号。
由此而始,皇帝建立了他的第一个“外室”这一意外的机缘,触发了他的憧憬,也就是勾起了他的家室之想——有皇后、有嫔妃、有数不尽可充下陈的如花美眷,然而那不是皇帝所希望的家室。
“皇后的性情、模样儿,都很不错,可就是亲近不起来!”皇帝向蕙娘诉苦“每次见面,那一套礼节先就叫人受不了;脸上亦总是一本正经,虽非拒人于千里之外,却叫人气馁。你想,男女居室,还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不是受罪?有时候,神气缓和一点儿,可是,只要我摸一摸她的脸,拉一拉她的手,立刻就会教她怕得不得了,前后左右张望,倒像寝宫周围有多少双眼睛在暗中监视似的,害得我亦浑身不自在,只好逃走!”
蕙娘“卟哧”一声,忍俊不住,索性“格格”地大笑“皇帝从皇后寝宫中逃走!”她说“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事!”
“光说‘逃走’还不能形容,实在是狼狈而逃。这话说起来没有人信,所以我亦是有苦难言。”
“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皇上家也不例外。”
“就是这话啰!”皇帝微偏着脸,向半空中望,眼中流露出向往着什么的神色“我常在想,民间夫妇恩爱,琴瑟相调,不知是怎么样一种有趣味的境界?以后,我也要尝尝。”
蕙娘默听半晌,自语似的说:“只怕不能。”
“为什么?”
“皇上到底是皇上上!”
“嗐!”皇帝着急地说“连你这么聪明通达的人,怎会放不开?你要把它忘记掉!”他重重地加一句:“一定得忘掉我是皇帝!”
“办不到的!一开口就叫‘万岁爷’,等于自己时时刻刻在提醒,别忘了万岁爷的身分。”
“你不会不叫吗?”皇帝问道“民间夫妇怎么相称?”
“那不一定。”蕙娘答说“譬如官宦人家,一个称‘老相公’,或者‘老爷’,一个称‘夫人’或者‘太太’。”
“那是两老互称。年轻的呢?”
“年轻的称‘少爷’,或者‘大爷’、‘二爷’,少爷叫少奶奶,或者叫名字,或者就称‘少奶奶’。”
“这样,你叫我大爷,我叫你名字。”
“我不敢。”
“为什么?”
“不合道理——”
“又来了,又来了!”皇帝顿着足发怨声:“狗屁的道理。”
“别生气!”蕙娘终于怯怯地叫出口来:“大爷!”
皇帝立即笑逐颜开,默念着这个破题儿第一道的称呼;尽力想象自己不是日理万机的天子,只是一个妻美而贤,享尽清福的富家公子。
皇帝的“外第”找到了。是在北城的湖边。
京城有“四水镇”之说,东南泡子河,西南太平湖,东北后海,西北积水潭,各据一隅,而以积水潭最为有名,因为有座古刹叫净业寺,所以又名净业湖。
净业湖虽是洗马的地方,但北通玉泉,南达三海,源头活泼,所以湖水澄净,夏天不生蚊蚋。沿湖长柳披拂,湖中红白荷花,一望无际,是个避暑的好地方。有钱的内监,多在沿湖构筑别业,最有名的一座是弘治年间,势倾一时的大珰李广所建,还造了一座桥就名李广桥。
朱宁所找到的一所房子,就离李广桥不远,从桥下右折而入,高城如带,后拥全湖,景致非常清幽。可惜,这座本来属于一位太师所有的名园,有一部分倾圮了——这也是朱宁故意的安排,且已征得蕙娘的同意,另有作用。
好在倾圮的部分虽不少,可住的地方也不少。朱宁找了御用监的匠人,连夜加班,收拾出来一座院落,南北两排精舍,外带耳房,暂时足够用了。
搬入新居,一切现成,蕙娘自己带了四名侍儿,八名憧仆,打开随身携带的箱笼、古玩、字画、帷帐、衾褥,一切全备,不消两个时辰,便布置得妥妥贴贴了。
黄昏时分,朱宁来传话,皇帝天一黑就来。一切膳食供应,自有内监料理,蕙娘只是家常打扮,自己烧了一炉茗香,静坐等待。
傍晚刚点起粗如儿臂的红烛,皇帝骑马到门,他提着一根马鞭子,敲敲打打地进了院子。蕙娘只在门口相迎,含笑说一句:“大爷回来了!”
“回来了!”皇帝四下一看。大感新鲜,因为平日御服,所见的大都是御用的明黄,而这里却很少黄色。朱红、翠绿、鹅黄、粉青,彩色缤纷,却又配搭得十分调和,富丽之中,不失清雅,不由得便赞一声:“好漂亮的屋子。这些陈设是谁找来的?”
“是我娘家带来的。”
“原来是你陪嫁的妆奁。”皇帝笑道“生受你了。”
“大爷请坐,喝什么茶?”
“有什么好茶?”
“有杭州西湖上的新茶。”蕙娘答说“漕船上刚刚带到。茶叶倒罢了,有一罐无锡的惠泉水。”
“好啊!我尝尝。”
“这可不是心浮气躁能尝得好处来的。煎茶很费工夫,只怕大爷没有耐心等。”
“不要紧!”皇帝说道“我正好趁这工夫去看看地方,哪里该修、哪里该添,走一圈回来喝你的惠泉水,龙井茶。”
说完,随即由朱宁陪侍,点起二十多盏宫灯,去巡视这座倾圮的名园。蕙娘煎好了茶,皇帝还未回来,茶都凉了,又煎第二次,仍然白费心力,煎到第三次,方见皇帝回转,已经起更了。
“这还喝什么茶?”蕙娘笑道“必是饿了,以酒代茶吧!”
“一路看,一路在想你的茶,实在是一看就不能丢开。”皇帝歉疚地说“这个地方要大修!”
朱宁所等的就是这句话,但不接口,只望一望蕙娘,递过去了个暗号。她就很从容地一面捧茶过去,一面说道:“要大修,就非得找好匠人不可。听说有个安南人,姓阮的,是营造第一把手。”
“原来你也知道,此人叫阮德。”
“四万岁爷的话,”朱宁这下开口了“阮德正在赶豹房的工程,不敢再误钦限。”
“钦限是要紧的,万岁爷先将就着住吧!”
一唱一和,丝丝入扣,皇帝哪知道他们的说法是预先商量好的,只觉得“将就”二字入耳,心里不舒服——从出生以来,就没有一件事肯将就过,越要他将就,越不肯将就,所以毫不考虑地答说:“豹房的工程搁一搁不要紧,先修这里。明天一早就传阮德来!”
“喳!”朱宁答得很响亮。
于是,皇帝一面喝酒,一面跟蕙娘谈如何兴修,同时征询她的意见。而她,总是将就着皇帝的意思,使皇帝觉得十分投机,酒兴也就更好了。
“够了!大爷。”蕙娘温柔地去夺他的酒杯。
“让我再喝一点。三杯,三杯为度!”
喝到第三杯,皇帝对酒格外珍惜,一口一口很慢地啜饮着;最后一口入喉,犹不甘心,仰着脖子,倒覆酒杯,希望还有点滴余沥人口。
蕙娘情有未忍,另斟了一杯酒放在他面前,皇帝顿有意外惊喜之感,拉着蕙娘的白皙温润而特具一种无可形容的香气的手,吻个不住。
“我从来都不觉得酒是这么珍贵,今天可知道了。”
“世上的事,都是如此。凡是得不到的,都是好的!”蕙娘忽然自警,浮起浓重的感触与隐隐的恐惧,脸色马上变了。
变得脸上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怨,越发惹人怜惜,皇帝不安地问:“怎么回事?”
“不相干。”蕙娘摇摇头,不肯多说。
“怎与我不相干?你我哀乐相共,我何能不问?”
这“哀乐相共”四字,不论是否他心里的话,由他口中说出来,便觉可感,蕙娘不由得淡淡地笑了。
虽是淡淡的笑,而实是欣慰使然,皇帝却看不出来,追问一句:“你以为我是哄你的话?”
“大爷就哄我,我也相信。”
“我没有哄你!我谁都不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何用哄人?”
“我也是假设的话。莫非大爷您就听不出来!我当大爷的话,无一句不真。”
“那就是了!”皇帝把话题拉了回来“你为什么忽然优忧郁郁的,告诉我听听。”
“我是忽然想起两位薄命的红颜。”蕙娘自嘲地笑着“真个‘看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
“喔,是哪两个薄命红颜?”
“一个是李夫人。”
汉武帝与李夫人的故事,皇帝在西京杂记、汉武内传这些书读过。色艺双绝的李夫人,可惜娇弱多病,入宫生子以后,便一病不起,汉武帝思念不已,曾召方士齐少翁招魂一见。如今蕙娘忽然想到她,是不是以李夫人自况呢?看她人虽纤弱,但无病无痛,而竟无端想起这样一位薄命佳人,大非吉兆!姑且再问她:“还有一位呢?”
“还有一个是杨贵妃。”蕙娘答说“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蛾眉马前死。”一位天子竟不能庇护一个妇人,她的命真是薄到极处了。”
这一下,皇帝不由得动了疑心,莫非道我不能庇护她?转念又想这是决不会有的事,不要胡猜瞎疑,自寻烦恼。
“大爷,我在想,”蕙娘又说“李夫人与杨贵妃,看似薄命,其实是大幸。”
“喔,”皇帝大为惊异“你这反面文章也做得太离奇了!我倒要听听你的议论。”
蕙娘笑了:“哪里有什么议论,不过一点点言之不成理的感触。大爷,请先宽坐。”她起身说道:“这会儿是喝茶的时候了,等我煎了茶来,请大爷一面品茗,一面听我胡说八道,笑一笑倒可以消食。”
“要消食煎普洱茶来喝。”皇帝拉着她的手说“那不用你动手,你先发你的议论!你知道的,我性急。”
就这折冲之际,蕙娘已将几个零乱的念头,凑成一番见解、欣然应诺,从容陈词。
“想那李夫人病重的时候,汉武帝亲临视疾,李夫人拿被子蒙着脸,不肯见皇帝的面,说是形貌毁坏,不敢见至尊,只以亲人相托。任凭皇帝怎么说,只是拿定了主意不从,逼得急了,竟抽抽噎噎地哭将起来,搞得一场没趣。事后姊妹怪她性子太拗,怕是恼了皇帝。李夫人怎么说,大爷想来总记得?”
“汉武内传上记得有,念过这一段,记不得了。你说些我听。”
“那李夫人说,不是我性子拗。须知以色事人,色衰则爱弛,我蒙皇上宠爱,无非因为我的容貌。皇上刚才一定要看看我,不是要看我的病容,憔悴病容有什么好看的?一看厌恶,平日的恩情付之东流,哪里还肯来照顾我的亲人?”蕙娘紧接着说“李夫人这几句话说得实在好,后来她的两个哥哥,一个拜贰师将军,封侯;一个也做到都尉,都为汉武帝心目中的李夫人,国色无双,想念不止,才推恩到她亲人。”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李夫人就不死,他的兄弟还是能够做大官。”皇帝问道:“这又怎么说得上是李夫人的大幸?”
“不然,大爷!”蕙娘答说“李夫人得宠的时候,李广利、李延年固然高官得做,骏马得骑,等到色衰爱弛,二李跟着就要失意。倒不如那时一死,汉武帝始终想念,便是始终得宠,就算日久天长,那颗心慢慢淡了,终还不至厌恶。她两个哥哥的禄位,也就可以长保了。”
“这话,倒也有些道理。”皇帝说道“你再论一论杨玉环!”
“若说杨贵妃更是大幸。她如不死,陪着太上皇凄凄凉凉住在南内,想想春花秋月,多少繁花热闹的好日子,再也不会有了。那种滋味决不会好受。等到寿数满了,亦如草木同腐,没没无闻。自香山哪里会有那首‘长恨歌’?”
“啊!这番议论好,该当浮一大白。”皇帝喊道:“取酒来!”
“酒有。”蕙娘急忙接口“就只一杯了。”
“也罢!聊胜于无。”
于是蕙娘亲自用王杯斟了一杯酒,双手奉上。一面剥果子为皇帝下酒,一面又说:“我在想,大爷如果是汉武帝,当时看见李夫人执意不肯露面,心里不知是何想法?”
一听这话,皇帝恍然大悟,原来蕙娘的感触,便在“色衰则爱弛”这句话上,这未免言之过早,不过她既然有此顾虑,自然得要安慰她几句。
“我不会像汉武帝那样,以色事人。固然色衰则爱弛,如果李夫人像你这样,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跟你在一起,可以把什么烦恼都丢在九霄云外,情形自然就不同了。”
蕙娘含笑听着,眼中流露出惊喜的神色,但亦多少有些疑惑,这正是她欣慰之余,对皇帝是不是真的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好,还有疑问的表示。
“我这时候也不必多说,你将来看着好了!我不会负你。”皇帝停了一下又说:“跟你说实话,我对你除了喜欢以外,还有些怕。”
“怕?”蕙娘失惊地问“大爷,你的话让我惶恐得很。”
“不是,不是!你误会了。也许这个‘怕’字用得不恰当。有些书上说,世间有种妇人,既美且贤又能干,做丈夫的,爱她,敬她,也怕她。我现在倒有点这样的感觉。”
“罪过,罪过!”蕙娘双手合什,喃喃说道:“大爷这么说法,起码折我十年寿算。”
“我是老实话。”皇帝又说“我早跟你说过,不要想到我的身分,我们就像民间仕宦人家那样,做一对恩爱夫妻。然则我有这样的感觉,正是求仁得仁,恰如我的希望。我在想,我这种情形如果就叫‘怕老婆’,那么‘怕老婆’倒是一件好事。”
“越说越玄了!”蕙娘愉快地笑着“大爷你怎么想来的?”
皇帝笑笑问道:“你不信我的话?”
“不是不信,是万万不敢当。”
“照你所说,皇帝就不该怕老婆?”
“我想是的。”蕙娘答说“怕老婆的笑话不知道有多少,就从没有挖苦皇帝怕老婆的。”
“史书上皇帝怕老婆的记载,并非没有。这且不去说它了!你讲些怕老婆的笑话我听听。”
“是!”蕙娘想了一会,拣个比较隽雅的笑话“堂堂须眉,说是怕老婆,总不是一件有面子的事,可是有时候又赖不掉。那就有些很可笑的说法了。有人说:‘我不怕老婆,只怕我儿子。’问的人诧异,道是:‘大家都知道,令尊怕令郎,令郎怕足下,是一套连环怕,怎么说是你怕令郎?’那人答说:‘我只怕小犬挨了我的骂,去跟他妈诉苦。’”
皇帝想了一下,笑了“这句门面话说得妙!”皇帝问道:“还有什么好说法没有?”
“有啊!有人老实承认怕老婆。不过,照他的说法,确是非怕不可!”
“真有这样的说法,我倒要听听,快说吧!”
“是!”蕙娘微笑说道“大爷,你就算是那位问的人,我就是承认怕老婆的,我先请问一句话。不过,大爷,你可得暂且忘掉万乘之尊,也忘掉是大爷你自己,只是平平常常的一个人。”
“好!”皇帝想了一下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请问菩萨怕不怕?”
“那不是怕,是敬畏。不过也算怕的意思。”
“老虎呢?”
“照平常人来说,也该怕。”
“那么,夜叉呢?”
“夜叉形容可怖,我怕。”
“那就是了。换了你也会怕老婆。我老婆,年轻的时候,仪态万方,实如观世音菩萨;一到三十多岁,如狼似虎;至于既老且丑,外加凶悍,简直就是夜叉。所以,我一生自少至壮及老,无不怕老婆。”
皇帝大笑,且笑且说:“果然,果然!我也害怕。”
蕙娘先也是微笑着,但不久就收敛了笑容,微喟着说:“一个人,要到了教人怕的地步,实在也没有什么意思。尤其是女人,既老且丑,外加凶悍,何苦?”
“所以说:‘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话一出口,皇帝便有悔意,自觉话欠检点。但看蕙娘,似乎并未太重视这话,一颗不安的心,方始放了下来。
“白头倒还早。不过——”蕙娘笑一笑没有再说下去,而且脸上泛起薄薄的红晕。
皇帝细想了一下,恍然大悟,她是自道已近狼虎之年。这可是她太过虑了!徐娘风味,如饮醇醪,莫非她自己不知道?
“你知道不知道,我的‘新室’题名叫什么?”皇帝突然问说。
“不是豹房吗?”
“对了!豹子的品格高,模样好看,尤其是身段,不像狮子、老虎那样,壮是壮,却嫌臃肿。”皇帝笑着在她耳际轻轻说道:“我真希望你是一头豹子,身段苗条灵活的花母豹。”
“大爷你怎么想来的?”
“我的譬喻不对吗?”
“我不知道对不对?”蕙娘头也不抬答说:“反正我不是豹子。身段并不苗条,灵活更谈不上。”
“你倒试试!”皇帝涎着脸说:“这会就试试,好不好?”
“不好!这会儿不行。”
“为什么不行呢?”皇帝紧着追问。
“试过了!”蕙娘垂着眼,有隐隐的笑意“何用再试?”
那种神态撩得人心痒痒地,越觉难耐“那,”皇帝问说“好比我是举子,你是考官,取中这本卷子没有呢?”
“哪敢不取?”
“不对,不对!”皇帝声音放大了“你不要当我通了关节,只当平常一本卷子,只凭文章好坏来定去取。”
“那也一定是取的。”
“取在什么等第,第几名?”
蕙娘刚要回答,蓦然省悟,惊出一手心的汗,定定神将这件事想通了,方始回答。
回答的声音如常,脸上却故意摆出温色“大爷这话问得好怪!”她说“我怎么知道?”
“咦!”皇帝愕然“你玉尺量才,心中自有权衡,怎说不知道?”
蕙娘卟哧一声笑了——当然,一半是做作“真当我考官了,什么‘五尺量才’!”她正一正脸色又说“我又没有看过别的卷子,哪里比较得出?”
原来是为此着恼。皇帝想想,果然是自己话中有语病,不过“你总不能说,只看过一本卷子吧?”皇帝想到就说。
这种隐喻的调笑,何能认真追究,蕙娘使个快刀斩乱麻的手法,摇摇手说:“大爷,别提这件事了!再提,我可要恼了!”
“好!好!我不提、不提。”皇帝极其迁就,但生来养就心里有事不说、不做就不舒服的脾气,所以很小心地说:“我只再说一句,不是名次不名次的事,行不行?”
蕙娘想一想答说:“就只一句!第二句我可不开口了,大爷别说我没有规矩。”
“一定,我只问一句,你取中我的卷,总要给两句批语吧!”
“原来是变个方儿问,大爷你想问的那句话。”蕙娘沉吟着说“若说没有批语,显得我说取中了这本卷是假话。其实不假,确是取中了。不过,要下一句批语却难。”
“请你勉为其难。”
“请字不敢当,敬谨奉壁。”蕙娘答说:“大爷倒像,倒象个‘伏虎罗汉’!”
何谓“伏虎罗汉”?皇帝觉得这个譬喻很新奇,思索了一会,不由得拍掌说道:“妙,妙!我懂你的批语了。”
“大爷,”蕙娘问道:“后宫可有喜信?”
“没有听人来报,大概是没有?”
“大爷这等的龙马精神,后宫不该没有喜信!”
“要什么紧?迟早会有的。”
“话不是这么说,老太后总巴不得早抱皇孙。”
“那可是没法子的事,但愿你的肚子替我争气!”
蕙娘没有作声。心里在想,果真怀了一个龙种,母以子贵,自己的身分就会有变化。但大明朝开国至今,还没有听说过,民间生有子女的寡妇,被选入宫,封为嫔妃的。然则必是留子出母,皇子奉迎入宫,不知道交给哪位妃子去抚养?自己充其量仍然为目前的局面,说不定还会送入“安乐堂”那些养老地方,如纪太后当年那样,凄凄凉凉地过日子。而纪太后至少还能母子团聚,自己呢?只怕想见亲儿一面,亦如登天之难。
这样转着念头,脸上不由得便浮起了凄惶的神色。皇帝便又关心地问:“你又在想什么?”
“我在想,”蕙娘突然想起一个人,不假思索地答道:“宋朝的李宸妃。”
皇帝大感意外,少不得要多想一想。李宸妃的遭遇与皇帝的祖母纪太后相差仿佛,她亦是宫女出身,一次为皇帝——宋真宗献茶,看她的手白得出奇,不觉动情,召幸得孕,生子就是仁宗。但刘后是极厉害的角色,夺宸妃之子为己子,真宗驾崩,将宸妃发往山陵闲住,索性隔绝了他们母子。而仁宗始终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位苦命的生母。
后来宸妃病殁,宰相主张治丧后妃之礼,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坚持不可。宰相派人治丧,密密嘱咐,将李宸妃的棺木,填注水银,用四根铁练子吊在大相国寺一口井中,取其凛冽寒气,保全尸体不坏。因为预见到仁宗总有一天会明了自己身世的秘密,追究欺罔的责任,将以有所交代。
果然,刘太后一崩,便有人揭破了这个秘密。仁宗既惊且痛,驾临大相国寺,吊起李宸妃的棺木,重新以后礼殡殓。这个宋仁宗“开棺见母”的故事,皇帝从小便很熟悉,此时回忆一遍,不由得疑惑,何以蕙娘会想起她?
“我不明白,古往今来,多少青史有名的后妃,你独独想到李宸妃?”
皇帝是真的不明白,还是故意装糊涂?蕙娘无法猜度,这种话只能点到为止,不宜多说。因而笑笑答道:“偶然想起没有道理好说。”
“没有道理好说”正见得有道理在内。皇帝再一次细想终于悟出其中的道理了。
“你的心思真多!”皇帝是出于一种怜爱的埋怨“怪不得你人瘦。心广体胖,不要去想那些不相干的事,就是养身之道。”
“多谢大爷关切。不过——”
“啊!”皇帝突然想到一个主意,自觉很高明,不由得就抢着开口“你能言善道,肚子里又有许多掌故,笑话,我送你到慈宁宫,给太后作个伴儿,好不好?”
“怎么不好?自然是好!可惜一件,只怕不合宫中的规矩。”
“怎么不合规矩,我倒不知道。”
“我是没身分的人。”
“不是封了你‘蕙华夫人’吗?你是命妇的身分。”
“话虽如此,到底不是诰封。”
“那还不容易!”皇帝毫不在乎地“你要诰封,我告诉司礼监替你写法封。另外再颁一颗银印给你。”
“多谢大爷。不!”蕙娘赶紧又说“这得用正式尊称,叩谢皇上!”一面说,一面真个要行大礼。
“算了!算了!又闹这些虚文干什么?”皇帝一把将她拉住,顺势揽在怀中。
于是,相偎相依,脸贴着脸,烟视目语,轻频浅笑,又是一番风情,皇帝再也舍不得回宫了。
殿下收了。”
朱宁接来一看,在空白笺条上有个押脚图章,是“益贻”二字,心知是张一义的别号。用此笺纸支银,再加上自己的印鉴,就决无假冒差错了。于是他欣然将备好的印鉴交给马大隆,也是他的别号,叫做“保平”
一定保平安,定保平安!”马大隆收起印鉴,又问一句:“不知何日启驾?”
“现在还不知道,不过就快知道了!”
恰如久旱的一方良田,一夕之间,甘霖沛降,枯槁的禾苗,顿时复苏,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看到初承雨露的蕙娘,朱宁心里有这样的感想。
“恭喜,恭喜!”
容光焕发的蕙娘,顿时脸泛红晕,低着头:“干殿下有话跟我说?”
“是的。”朱宁答说“先有一句话关照,当着万岁爷,不要叫我干殿下。”
“那,叫什么呢?”
“你问万岁爷。”
蕙娘想了一下,点点头说:“我懂了。”
“我知道你很懂。”朱宁问道“万岁爷跟你说了些什么?”
话很多,但大部分是不足为外人道的,蕙娘只拣应该让朱宁知道的说:“万岁爷要带我进京。”
“喔,可曾说了是哪一天?”
“说从蓟州回来。”
“我就是为这一点,要来托你。蓟州最好不去,万乘之尊,万一出了差错,吃罪不起。不过,这话我们不便说,只有你能说。”
“为什么呢?”
“那还不容易明白?你正在得宠的时候。”
“得宠不敢说。不过,是为了万岁爷的平安,即便是冒昧进言,也顾不得了。请问该怎么说?”
朱宁有一套话教她。蕙娘心领神会地答应着,等他说完,她亦有一句话要问。
“到了京里,万岁爷把我安置在哪里?”
朱宁一愣“这我可不大清楚了。不过,”他迟疑了一下,终于说了出来“以你的身分,要进宫是办不到的。”
“进宫倒不想。可是,我也不愿住什么廊下家。”
“那好办。”朱宁答说“京里好园林极多,我替你找一处精致、清静的地方,包你住得称心满意。不过,这得万岁爷点头。”
“当然。”蕙娘想了一下说“我自有道理。找地方不必顾我,只要万岁爷高兴。”
“就这么说了。你看,王石头来了,必是万岁爷醒了。”
果然,王石头匆匆来报,皇帝一睁开眼便唤蕙娘,立等见面。见此光景,朱宁心知恩宠方始,着实有一段迷恋的日子,可是也不能让她盖过自己的地位去!得想个法子,要教她乖乖听自己的指使。
漱洗、进膳、品茗都是蕙娘亲手料理。那份细致体贴,而又纯然出乎关爱,丝毫不觉她是因为他是皇帝而格外巴结,实在令人激赏。
“今天是艳阳天气,”蕙娘问道:“万岁爷不去走走?”
“懒得动。”皇帝伸个懒腰“我觉得只有这里最舒服。”
“可惜!”蕙娘笑道“不能把这间屋,整个儿搬到京里去。”
“只要有你,哪儿都是舒服的。”
“可是,臣妾也不能侍奉万岁爷进宫。”
“这”皇帝还在沉吟,蕙娘却又抢着开了口。
“也不能住在廊下家!就是万岁爷赏臣妾住在那里,臣妾也不能够。”
“别‘臣妾’,‘臣妾’的!听着多别扭!你就称‘我’好了。”皇帝接着问说“为什么不能够?”
“第一,身分不同;第二,”蕙娘迟疑了一下,决定遵旨用“我”字自称“我舍不得我女儿,那里又不能带孩子去。”
“你那女儿很好玩!别说你舍不得,我也喜欢。”皇帝搔着头说“可是,这样子,你又住在哪里呢?”
“京城那么大,除了大内,莫非就没地方住了。”蕙娘答说“我想另外找一处房子,带着女儿同住,万岁爷高兴来就来,不高兴来就不来。反正我步门不出,只要万岁爷想到了,总看得到我。”
“我当然会天天想你,会天天来。”皇帝忽然失笑“这是怎么一回事?你好像是我的外室。”
“万岁爷喜欢不喜欢这样子呢?”
“喜欢!别有风味。”
“既如此,”蕙娘突然问道“请示万岁爷,我管皇庶子叫什么?”
皇帝愕然问说:“谁是皇庶子?”
“不就是万岁爷的干儿吗?”
“原来是小宁儿!皇庶子?”皇帝忽然纵声大笑“怎么想来的?古往今来,没有这样的怪称呼!”蕙娘原来就有些惴惴然,但怕皇帝对朱宁这自高声价的怪称不悦,将他唤来责备几句,岂不是自己闯的祸?如今见皇帝并无怒意,一颗心才放了下来,不自觉地笑了。
这一笑极甜、极妩媚,皇帝不觉又动了情,握着她的手笑道:“其实,你要替我生个儿子,便用得上皇庶子这个称呼!”“我哪里有那样的福命?”
“一定有!你要不要——”
蕙娘不容他再说下去,很巧妙地抓住语句中的空隙,喊一声:“万岁爷!”
“嗯,你有话?”
“是,万岁爷还没有指示,到底管皇庶子叫什么?”
“跟我一样,叫他小宁儿好了。”
“万岁爷可以,我是什么人,怎么能这样叫?没的教别人家背后骂我轻狂自大。”蕙娘紧接着又说“最好用官称,能不能叫他都督?”
“都督?好大的官了——”
“大也应该。”蕙娘抢着说“万岁爷的干儿,还不该是个大官?”
“也罢,就让他做都督好了。”皇帝问说“你还要我封什么人?”
蕙娘心中一动,但立即省悟,来日方长,落得大方些,不必在此时乞恩,便摇摇头说:“不敢私自干求。”
“那就以后再说。”皇帝问道:“你陪我一起到蓟州去一趟好不好?”
蕙娘低头不语,停了一会,抬起眼来,只见她脸上换了一副表情,庄重而关切,使皇帝不能不深深注意。
“你怎么不说话?”
“有句话不敢说,怕不中听。”
“不要紧!”皇帝抓住她的手,轻轻拍她的手背“你说什么我都不恼你。”
“那我就斗胆说了,请万岁爷快回京,别让老太后惦念。”
这顶帽子太大了,皇帝无话可答,而心中仍旧想到蓟州。沉吟了一会问道:“你怎么知道太后会惦念?”
“天下父母心,无分贵贱,都是一样的。尤其万岁爷一身系天下安危,老太后更不能不惦念。”蕙娘柔声央求“听我的劝,万岁爷回京吧!”
皇帝不忍拂她的意,终于允诺,在张家湾再往两天,便即回京——所以要逗留两天,是因为皇帝决定带蕙娘一起进京,在两天之中得要替她在京里找好房子。
于是即时传唤朱宁到彻前“蓟州不去了!”皇帝说“后天回京。”
“喳!”朱宁已在窗外都偷听到了,尽知始末,但此时仍旧答得很响亮。
“她,”皇帝指着蕙娘说“不愿住廊下家,你替她好好找一所宅子。”
“喳!”
“两天之内就得办好。”
两天的限期是急促了些,不过朱宁对于皇帝的吩咐,从来不说办不到,所以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朱都督!”蕙娘插嘴喊了一声。
朱宁已知道这“都督”的由来,却不能不装得错愕地问:“蕙娘,你叫谁?”
“你啊!”蕙娘转脸向皇帝笑道:“请万岁爷当面交代吧!”
“蕙娘保你当都督。”皇帝说道:“你就接掌锦衣卫好了”
朱宁大喜。接掌锦衣卫是他梦寐以求而苦于不能到手的希望,不想无意间得之,立即磕头谢恩。
“你也谢谢蕙娘!”皇帝说。
“是!”朱宁作了个揖:“多谢蕙娘。”
“不敢当,不敢当!”蕙娘转身相避“恩出自上,于我何干?”
“话虽如此,到底是看你的面子。”皇帝接下来又问蕙娘“应该给你一个封号,也让大家好称呼。”
“谢万岁爷的天恩。”蕙娘答说“只恐于礼不合。”
“管什么礼不礼?我封你一品夫人。”皇帝转脸问朱宁:“夫人上面应该有两个字的称号,单叫夫人很拗口。”
“是!”“那么,你倒想想。”
“蕙字就很好。”朱宁建议“再有一个字,请蕙娘自己想。”
“对!你自己起个名字。”
“必得御口亲封才贵重。”
“好!”皇帝看着瓶花说道:“就叫蕙华夫人吧!”
“蕙华夫人!”朱宁接口便说:“请谢恩。”
说着,取了一条红毡铺在皇帝面前,蕙娘盈盈下拜,很郑重地接受了封号。
由此而始,皇帝建立了他的第一个“外室”这一意外的机缘,触发了他的憧憬,也就是勾起了他的家室之想——有皇后、有嫔妃、有数不尽可充下陈的如花美眷,然而那不是皇帝所希望的家室。
“皇后的性情、模样儿,都很不错,可就是亲近不起来!”皇帝向蕙娘诉苦“每次见面,那一套礼节先就叫人受不了;脸上亦总是一本正经,虽非拒人于千里之外,却叫人气馁。你想,男女居室,还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不是受罪?有时候,神气缓和一点儿,可是,只要我摸一摸她的脸,拉一拉她的手,立刻就会教她怕得不得了,前后左右张望,倒像寝宫周围有多少双眼睛在暗中监视似的,害得我亦浑身不自在,只好逃走!”
蕙娘“卟哧”一声,忍俊不住,索性“格格”地大笑“皇帝从皇后寝宫中逃走!”她说“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事!”
“光说‘逃走’还不能形容,实在是狼狈而逃。这话说起来没有人信,所以我亦是有苦难言。”
“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皇上家也不例外。”
“就是这话啰!”皇帝微偏着脸,向半空中望,眼中流露出向往着什么的神色“我常在想,民间夫妇恩爱,琴瑟相调,不知是怎么样一种有趣味的境界?以后,我也要尝尝。”
蕙娘默听半晌,自语似的说:“只怕不能。”
“为什么?”
“皇上到底是皇上上!”
“嗐!”皇帝着急地说“连你这么聪明通达的人,怎会放不开?你要把它忘记掉!”他重重地加一句:“一定得忘掉我是皇帝!”
“办不到的!一开口就叫‘万岁爷’,等于自己时时刻刻在提醒,别忘了万岁爷的身分。”
“你不会不叫吗?”皇帝问道“民间夫妇怎么相称?”
“那不一定。”蕙娘答说“譬如官宦人家,一个称‘老相公’,或者‘老爷’,一个称‘夫人’或者‘太太’。”
“那是两老互称。年轻的呢?”
“年轻的称‘少爷’,或者‘大爷’、‘二爷’,少爷叫少奶奶,或者叫名字,或者就称‘少奶奶’。”
“这样,你叫我大爷,我叫你名字。”
“我不敢。”
“为什么?”
“不合道理——”
“又来了,又来了!”皇帝顿着足发怨声:“狗屁的道理。”
“别生气!”蕙娘终于怯怯地叫出口来:“大爷!”
皇帝立即笑逐颜开,默念着这个破题儿第一道的称呼;尽力想象自己不是日理万机的天子,只是一个妻美而贤,享尽清福的富家公子。
皇帝的“外第”找到了。是在北城的湖边。
京城有“四水镇”之说,东南泡子河,西南太平湖,东北后海,西北积水潭,各据一隅,而以积水潭最为有名,因为有座古刹叫净业寺,所以又名净业湖。
净业湖虽是洗马的地方,但北通玉泉,南达三海,源头活泼,所以湖水澄净,夏天不生蚊蚋。沿湖长柳披拂,湖中红白荷花,一望无际,是个避暑的好地方。有钱的内监,多在沿湖构筑别业,最有名的一座是弘治年间,势倾一时的大珰李广所建,还造了一座桥就名李广桥。
朱宁所找到的一所房子,就离李广桥不远,从桥下右折而入,高城如带,后拥全湖,景致非常清幽。可惜,这座本来属于一位太师所有的名园,有一部分倾圮了——这也是朱宁故意的安排,且已征得蕙娘的同意,另有作用。
好在倾圮的部分虽不少,可住的地方也不少。朱宁找了御用监的匠人,连夜加班,收拾出来一座院落,南北两排精舍,外带耳房,暂时足够用了。
搬入新居,一切现成,蕙娘自己带了四名侍儿,八名憧仆,打开随身携带的箱笼、古玩、字画、帷帐、衾褥,一切全备,不消两个时辰,便布置得妥妥贴贴了。
黄昏时分,朱宁来传话,皇帝天一黑就来。一切膳食供应,自有内监料理,蕙娘只是家常打扮,自己烧了一炉茗香,静坐等待。
傍晚刚点起粗如儿臂的红烛,皇帝骑马到门,他提着一根马鞭子,敲敲打打地进了院子。蕙娘只在门口相迎,含笑说一句:“大爷回来了!”
“回来了!”皇帝四下一看。大感新鲜,因为平日御服,所见的大都是御用的明黄,而这里却很少黄色。朱红、翠绿、鹅黄、粉青,彩色缤纷,却又配搭得十分调和,富丽之中,不失清雅,不由得便赞一声:“好漂亮的屋子。这些陈设是谁找来的?”
“是我娘家带来的。”
“原来是你陪嫁的妆奁。”皇帝笑道“生受你了。”
“大爷请坐,喝什么茶?”
“有什么好茶?”
“有杭州西湖上的新茶。”蕙娘答说“漕船上刚刚带到。茶叶倒罢了,有一罐无锡的惠泉水。”
“好啊!我尝尝。”
“这可不是心浮气躁能尝得好处来的。煎茶很费工夫,只怕大爷没有耐心等。”
“不要紧!”皇帝说道“我正好趁这工夫去看看地方,哪里该修、哪里该添,走一圈回来喝你的惠泉水,龙井茶。”
说完,随即由朱宁陪侍,点起二十多盏宫灯,去巡视这座倾圮的名园。蕙娘煎好了茶,皇帝还未回来,茶都凉了,又煎第二次,仍然白费心力,煎到第三次,方见皇帝回转,已经起更了。
“这还喝什么茶?”蕙娘笑道“必是饿了,以酒代茶吧!”
“一路看,一路在想你的茶,实在是一看就不能丢开。”皇帝歉疚地说“这个地方要大修!”
朱宁所等的就是这句话,但不接口,只望一望蕙娘,递过去了个暗号。她就很从容地一面捧茶过去,一面说道:“要大修,就非得找好匠人不可。听说有个安南人,姓阮的,是营造第一把手。”
“原来你也知道,此人叫阮德。”
“四万岁爷的话,”朱宁这下开口了“阮德正在赶豹房的工程,不敢再误钦限。”
“钦限是要紧的,万岁爷先将就着住吧!”
一唱一和,丝丝入扣,皇帝哪知道他们的说法是预先商量好的,只觉得“将就”二字入耳,心里不舒服——从出生以来,就没有一件事肯将就过,越要他将就,越不肯将就,所以毫不考虑地答说:“豹房的工程搁一搁不要紧,先修这里。明天一早就传阮德来!”
“喳!”朱宁答得很响亮。
于是,皇帝一面喝酒,一面跟蕙娘谈如何兴修,同时征询她的意见。而她,总是将就着皇帝的意思,使皇帝觉得十分投机,酒兴也就更好了。
“够了!大爷。”蕙娘温柔地去夺他的酒杯。
“让我再喝一点。三杯,三杯为度!”
喝到第三杯,皇帝对酒格外珍惜,一口一口很慢地啜饮着;最后一口入喉,犹不甘心,仰着脖子,倒覆酒杯,希望还有点滴余沥人口。
蕙娘情有未忍,另斟了一杯酒放在他面前,皇帝顿有意外惊喜之感,拉着蕙娘的白皙温润而特具一种无可形容的香气的手,吻个不住。
“我从来都不觉得酒是这么珍贵,今天可知道了。”
“世上的事,都是如此。凡是得不到的,都是好的!”蕙娘忽然自警,浮起浓重的感触与隐隐的恐惧,脸色马上变了。
变得脸上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怨,越发惹人怜惜,皇帝不安地问:“怎么回事?”
“不相干。”蕙娘摇摇头,不肯多说。
“怎与我不相干?你我哀乐相共,我何能不问?”
这“哀乐相共”四字,不论是否他心里的话,由他口中说出来,便觉可感,蕙娘不由得淡淡地笑了。
虽是淡淡的笑,而实是欣慰使然,皇帝却看不出来,追问一句:“你以为我是哄你的话?”
“大爷就哄我,我也相信。”
“我没有哄你!我谁都不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何用哄人?”
“我也是假设的话。莫非大爷您就听不出来!我当大爷的话,无一句不真。”
“那就是了!”皇帝把话题拉了回来“你为什么忽然优忧郁郁的,告诉我听听。”
“我是忽然想起两位薄命的红颜。”蕙娘自嘲地笑着“真个‘看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
“喔,是哪两个薄命红颜?”
“一个是李夫人。”
汉武帝与李夫人的故事,皇帝在西京杂记、汉武内传这些书读过。色艺双绝的李夫人,可惜娇弱多病,入宫生子以后,便一病不起,汉武帝思念不已,曾召方士齐少翁招魂一见。如今蕙娘忽然想到她,是不是以李夫人自况呢?看她人虽纤弱,但无病无痛,而竟无端想起这样一位薄命佳人,大非吉兆!姑且再问她:“还有一位呢?”
“还有一个是杨贵妃。”蕙娘答说“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蛾眉马前死。”一位天子竟不能庇护一个妇人,她的命真是薄到极处了。”
这一下,皇帝不由得动了疑心,莫非道我不能庇护她?转念又想这是决不会有的事,不要胡猜瞎疑,自寻烦恼。
“大爷,我在想,”蕙娘又说“李夫人与杨贵妃,看似薄命,其实是大幸。”
“喔,”皇帝大为惊异“你这反面文章也做得太离奇了!我倒要听听你的议论。”
蕙娘笑了:“哪里有什么议论,不过一点点言之不成理的感触。大爷,请先宽坐。”她起身说道:“这会儿是喝茶的时候了,等我煎了茶来,请大爷一面品茗,一面听我胡说八道,笑一笑倒可以消食。”
“要消食煎普洱茶来喝。”皇帝拉着她的手说“那不用你动手,你先发你的议论!你知道的,我性急。”
就这折冲之际,蕙娘已将几个零乱的念头,凑成一番见解、欣然应诺,从容陈词。
“想那李夫人病重的时候,汉武帝亲临视疾,李夫人拿被子蒙着脸,不肯见皇帝的面,说是形貌毁坏,不敢见至尊,只以亲人相托。任凭皇帝怎么说,只是拿定了主意不从,逼得急了,竟抽抽噎噎地哭将起来,搞得一场没趣。事后姊妹怪她性子太拗,怕是恼了皇帝。李夫人怎么说,大爷想来总记得?”
“汉武内传上记得有,念过这一段,记不得了。你说些我听。”
“那李夫人说,不是我性子拗。须知以色事人,色衰则爱弛,我蒙皇上宠爱,无非因为我的容貌。皇上刚才一定要看看我,不是要看我的病容,憔悴病容有什么好看的?一看厌恶,平日的恩情付之东流,哪里还肯来照顾我的亲人?”蕙娘紧接着说“李夫人这几句话说得实在好,后来她的两个哥哥,一个拜贰师将军,封侯;一个也做到都尉,都为汉武帝心目中的李夫人,国色无双,想念不止,才推恩到她亲人。”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李夫人就不死,他的兄弟还是能够做大官。”皇帝问道:“这又怎么说得上是李夫人的大幸?”
“不然,大爷!”蕙娘答说“李夫人得宠的时候,李广利、李延年固然高官得做,骏马得骑,等到色衰爱弛,二李跟着就要失意。倒不如那时一死,汉武帝始终想念,便是始终得宠,就算日久天长,那颗心慢慢淡了,终还不至厌恶。她两个哥哥的禄位,也就可以长保了。”
“这话,倒也有些道理。”皇帝说道“你再论一论杨玉环!”
“若说杨贵妃更是大幸。她如不死,陪着太上皇凄凄凉凉住在南内,想想春花秋月,多少繁花热闹的好日子,再也不会有了。那种滋味决不会好受。等到寿数满了,亦如草木同腐,没没无闻。自香山哪里会有那首‘长恨歌’?”
“啊!这番议论好,该当浮一大白。”皇帝喊道:“取酒来!”
“酒有。”蕙娘急忙接口“就只一杯了。”
“也罢!聊胜于无。”
于是蕙娘亲自用王杯斟了一杯酒,双手奉上。一面剥果子为皇帝下酒,一面又说:“我在想,大爷如果是汉武帝,当时看见李夫人执意不肯露面,心里不知是何想法?”
一听这话,皇帝恍然大悟,原来蕙娘的感触,便在“色衰则爱弛”这句话上,这未免言之过早,不过她既然有此顾虑,自然得要安慰她几句。
“我不会像汉武帝那样,以色事人。固然色衰则爱弛,如果李夫人像你这样,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跟你在一起,可以把什么烦恼都丢在九霄云外,情形自然就不同了。”
蕙娘含笑听着,眼中流露出惊喜的神色,但亦多少有些疑惑,这正是她欣慰之余,对皇帝是不是真的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好,还有疑问的表示。
“我这时候也不必多说,你将来看着好了!我不会负你。”皇帝停了一下又说:“跟你说实话,我对你除了喜欢以外,还有些怕。”
“怕?”蕙娘失惊地问“大爷,你的话让我惶恐得很。”
“不是,不是!你误会了。也许这个‘怕’字用得不恰当。有些书上说,世间有种妇人,既美且贤又能干,做丈夫的,爱她,敬她,也怕她。我现在倒有点这样的感觉。”
“罪过,罪过!”蕙娘双手合什,喃喃说道:“大爷这么说法,起码折我十年寿算。”
“我是老实话。”皇帝又说“我早跟你说过,不要想到我的身分,我们就像民间仕宦人家那样,做一对恩爱夫妻。然则我有这样的感觉,正是求仁得仁,恰如我的希望。我在想,我这种情形如果就叫‘怕老婆’,那么‘怕老婆’倒是一件好事。”
“越说越玄了!”蕙娘愉快地笑着“大爷你怎么想来的?”
皇帝笑笑问道:“你不信我的话?”
“不是不信,是万万不敢当。”
“照你所说,皇帝就不该怕老婆?”
“我想是的。”蕙娘答说“怕老婆的笑话不知道有多少,就从没有挖苦皇帝怕老婆的。”
“史书上皇帝怕老婆的记载,并非没有。这且不去说它了!你讲些怕老婆的笑话我听听。”
“是!”蕙娘想了一会,拣个比较隽雅的笑话“堂堂须眉,说是怕老婆,总不是一件有面子的事,可是有时候又赖不掉。那就有些很可笑的说法了。有人说:‘我不怕老婆,只怕我儿子。’问的人诧异,道是:‘大家都知道,令尊怕令郎,令郎怕足下,是一套连环怕,怎么说是你怕令郎?’那人答说:‘我只怕小犬挨了我的骂,去跟他妈诉苦。’”
皇帝想了一下,笑了“这句门面话说得妙!”皇帝问道:“还有什么好说法没有?”
“有啊!有人老实承认怕老婆。不过,照他的说法,确是非怕不可!”
“真有这样的说法,我倒要听听,快说吧!”
“是!”蕙娘微笑说道“大爷,你就算是那位问的人,我就是承认怕老婆的,我先请问一句话。不过,大爷,你可得暂且忘掉万乘之尊,也忘掉是大爷你自己,只是平平常常的一个人。”
“好!”皇帝想了一下说“我懂你的意思了。”
“请问菩萨怕不怕?”
“那不是怕,是敬畏。不过也算怕的意思。”
“老虎呢?”
“照平常人来说,也该怕。”
“那么,夜叉呢?”
“夜叉形容可怖,我怕。”
“那就是了。换了你也会怕老婆。我老婆,年轻的时候,仪态万方,实如观世音菩萨;一到三十多岁,如狼似虎;至于既老且丑,外加凶悍,简直就是夜叉。所以,我一生自少至壮及老,无不怕老婆。”
皇帝大笑,且笑且说:“果然,果然!我也害怕。”
蕙娘先也是微笑着,但不久就收敛了笑容,微喟着说:“一个人,要到了教人怕的地步,实在也没有什么意思。尤其是女人,既老且丑,外加凶悍,何苦?”
“所以说:‘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话一出口,皇帝便有悔意,自觉话欠检点。但看蕙娘,似乎并未太重视这话,一颗不安的心,方始放了下来。
“白头倒还早。不过——”蕙娘笑一笑没有再说下去,而且脸上泛起薄薄的红晕。
皇帝细想了一下,恍然大悟,她是自道已近狼虎之年。这可是她太过虑了!徐娘风味,如饮醇醪,莫非她自己不知道?
“你知道不知道,我的‘新室’题名叫什么?”皇帝突然问说。
“不是豹房吗?”
“对了!豹子的品格高,模样好看,尤其是身段,不像狮子、老虎那样,壮是壮,却嫌臃肿。”皇帝笑着在她耳际轻轻说道:“我真希望你是一头豹子,身段苗条灵活的花母豹。”
“大爷你怎么想来的?”
“我的譬喻不对吗?”
“我不知道对不对?”蕙娘头也不抬答说:“反正我不是豹子。身段并不苗条,灵活更谈不上。”
“你倒试试!”皇帝涎着脸说:“这会就试试,好不好?”
“不好!这会儿不行。”
“为什么不行呢?”皇帝紧着追问。
“试过了!”蕙娘垂着眼,有隐隐的笑意“何用再试?”
那种神态撩得人心痒痒地,越觉难耐“那,”皇帝问说“好比我是举子,你是考官,取中这本卷子没有呢?”
“哪敢不取?”
“不对,不对!”皇帝声音放大了“你不要当我通了关节,只当平常一本卷子,只凭文章好坏来定去取。”
“那也一定是取的。”
“取在什么等第,第几名?”
蕙娘刚要回答,蓦然省悟,惊出一手心的汗,定定神将这件事想通了,方始回答。
回答的声音如常,脸上却故意摆出温色“大爷这话问得好怪!”她说“我怎么知道?”
“咦!”皇帝愕然“你玉尺量才,心中自有权衡,怎说不知道?”
蕙娘卟哧一声笑了——当然,一半是做作“真当我考官了,什么‘五尺量才’!”她正一正脸色又说“我又没有看过别的卷子,哪里比较得出?”
原来是为此着恼。皇帝想想,果然是自己话中有语病,不过“你总不能说,只看过一本卷子吧?”皇帝想到就说。
这种隐喻的调笑,何能认真追究,蕙娘使个快刀斩乱麻的手法,摇摇手说:“大爷,别提这件事了!再提,我可要恼了!”
“好!好!我不提、不提。”皇帝极其迁就,但生来养就心里有事不说、不做就不舒服的脾气,所以很小心地说:“我只再说一句,不是名次不名次的事,行不行?”
蕙娘想一想答说:“就只一句!第二句我可不开口了,大爷别说我没有规矩。”
“一定,我只问一句,你取中我的卷,总要给两句批语吧!”
“原来是变个方儿问,大爷你想问的那句话。”蕙娘沉吟着说“若说没有批语,显得我说取中了这本卷是假话。其实不假,确是取中了。不过,要下一句批语却难。”
“请你勉为其难。”
“请字不敢当,敬谨奉壁。”蕙娘答说:“大爷倒像,倒象个‘伏虎罗汉’!”
何谓“伏虎罗汉”?皇帝觉得这个譬喻很新奇,思索了一会,不由得拍掌说道:“妙,妙!我懂你的批语了。”
“大爷,”蕙娘问道:“后宫可有喜信?”
“没有听人来报,大概是没有?”
“大爷这等的龙马精神,后宫不该没有喜信!”
“要什么紧?迟早会有的。”
“话不是这么说,老太后总巴不得早抱皇孙。”
“那可是没法子的事,但愿你的肚子替我争气!”
蕙娘没有作声。心里在想,果真怀了一个龙种,母以子贵,自己的身分就会有变化。但大明朝开国至今,还没有听说过,民间生有子女的寡妇,被选入宫,封为嫔妃的。然则必是留子出母,皇子奉迎入宫,不知道交给哪位妃子去抚养?自己充其量仍然为目前的局面,说不定还会送入“安乐堂”那些养老地方,如纪太后当年那样,凄凄凉凉地过日子。而纪太后至少还能母子团聚,自己呢?只怕想见亲儿一面,亦如登天之难。
这样转着念头,脸上不由得便浮起了凄惶的神色。皇帝便又关心地问:“你又在想什么?”
“我在想,”蕙娘突然想起一个人,不假思索地答道:“宋朝的李宸妃。”
皇帝大感意外,少不得要多想一想。李宸妃的遭遇与皇帝的祖母纪太后相差仿佛,她亦是宫女出身,一次为皇帝——宋真宗献茶,看她的手白得出奇,不觉动情,召幸得孕,生子就是仁宗。但刘后是极厉害的角色,夺宸妃之子为己子,真宗驾崩,将宸妃发往山陵闲住,索性隔绝了他们母子。而仁宗始终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位苦命的生母。
后来宸妃病殁,宰相主张治丧后妃之礼,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坚持不可。宰相派人治丧,密密嘱咐,将李宸妃的棺木,填注水银,用四根铁练子吊在大相国寺一口井中,取其凛冽寒气,保全尸体不坏。因为预见到仁宗总有一天会明了自己身世的秘密,追究欺罔的责任,将以有所交代。
果然,刘太后一崩,便有人揭破了这个秘密。仁宗既惊且痛,驾临大相国寺,吊起李宸妃的棺木,重新以后礼殡殓。这个宋仁宗“开棺见母”的故事,皇帝从小便很熟悉,此时回忆一遍,不由得疑惑,何以蕙娘会想起她?
“我不明白,古往今来,多少青史有名的后妃,你独独想到李宸妃?”
皇帝是真的不明白,还是故意装糊涂?蕙娘无法猜度,这种话只能点到为止,不宜多说。因而笑笑答道:“偶然想起没有道理好说。”
“没有道理好说”正见得有道理在内。皇帝再一次细想终于悟出其中的道理了。
“你的心思真多!”皇帝是出于一种怜爱的埋怨“怪不得你人瘦。心广体胖,不要去想那些不相干的事,就是养身之道。”
“多谢大爷关切。不过——”
“啊!”皇帝突然想到一个主意,自觉很高明,不由得就抢着开口“你能言善道,肚子里又有许多掌故,笑话,我送你到慈宁宫,给太后作个伴儿,好不好?”
“怎么不好?自然是好!可惜一件,只怕不合宫中的规矩。”
“怎么不合规矩,我倒不知道。”
“我是没身分的人。”
“不是封了你‘蕙华夫人’吗?你是命妇的身分。”
“话虽如此,到底不是诰封。”
“那还不容易!”皇帝毫不在乎地“你要诰封,我告诉司礼监替你写法封。另外再颁一颗银印给你。”
“多谢大爷。不!”蕙娘赶紧又说“这得用正式尊称,叩谢皇上!”一面说,一面真个要行大礼。
“算了!算了!又闹这些虚文干什么?”皇帝一把将她拉住,顺势揽在怀中。
于是,相偎相依,脸贴着脸,烟视目语,轻频浅笑,又是一番风情,皇帝再也舍不得回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