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正德外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弘治十八年端午节。

    时逢佳节,又当盛世,好热闹的一个端午。首辅刘健正在相府中大排筵宴,召集内阁中的一班有文采的属官,分韵斗诗;忽然,门官疾趋上堂,走到刘健身边,弯着腰在他耳际轻声说道:“相爷!宫里张公公派了一名公公来,说万岁爷宣召,请相爷马上进宫。”

    明朝称太监为“公公”太监有大有小,职位最高的称为“秉笔司礼监”可以为皇帝代批奏疏,参预军国大计。但是秉笔司礼监中,并没有姓张的,可知宣召进宫,并非有什么突发的重大事件,需要处理。因此,刘健便问:“可知何事宣召?”

    “没有说。只说是张公公派来的!”

    听得“张公公”三字,刘健心便往下一沉。他知道,门官所说的张公公是指张愉,此人亦是皇帝的近侍,职务为掌御药太监,专门照料皇帝的医药——皇帝身子很弱,六七天以前,听说咳嗽又厉害了,这是常有的,大家都没有把它看得太严重。如今由张愉传旨宣召,莫非病情有变?

    “赶快备轿!”刘健起身向宾客拱一拱手“诸公宽坐畅饮。皇上宣召,我进宫去一趟就回来。”说罢,匆匆入内,换了官服,径自进宫。

    皇帝的寝宫名为“乾清宫”宫门就叫乾清门。刘健到得那里,已另有两位宰相在等候——宰相一共三位,谢迁是华盖殿大学士,其次是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武英殿大学士刘健。李、谢二人虽早就到达,但以刘健是首辅,所以一定要等他来了,才能一起进见。

    皇帝住在乾清宫东暖阁,一进门便有三个早已铺好的红呢拜垫,于是刘健领导着下跪磕头,口中说道:“臣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叩请圣安,恭贺节禧!”

    “三位先生过来!”着便服坐在软榻上的皇帝说,声音相当微弱。

    “是!”三人同声答应,站起身来,随即有小太监将拜垫移近御榻,三人重复一并排跪下。

    皇帝慢慢说道:“我承祖宗的大统,在位十八年,今年三十六岁了!哪知道得了这个毛病,精神坏极;所以跟诸位先生不大见面,以后也见不到了!”

    皇帝的病,已经好几年了,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从小虚弱,本源不足而起的痨病。不过,皇帝自己很看得开,也不近女色,大家都以为他可以带病延年,不甚忧虑。可是此刻听皇帝语出不祥,不由得都吃惊了。

    “陛下万寿无疆,”刘健强自慰劝“何出此言。托陛下的鸿福,四海无事,正宜静摄。”

    “我自己的病,自己知道,这是天命,勉强不来。”皇帝干咽了两下,用枯涩的声音,向左右说了一个字:“茶!”

    于是掌御药太监张愉捧了茶来,双手捧上,轻声说道:“万岁爷请服药了。”

    皇帝没有答他的话,用茶漱一漱口,吐在金唾盂中;张愉看了一下,顿时流下两行眼泪。

    “茶里面有血丝?”皇帝平静地说。

    “没有,没有!”张愉急忙拭一拭眼泪,拿衣袖盖着金唾盂,转身退去。

    “到这时候,何必还瞒我?”皇帝只有黯然之色,但很快地又恢复了平静,抬眼看着刘健说“我谨守祖宗的法度,十八年来没有一天敢懈怠荒忽。不过,这也是诸位先生辅助之功。”说着,将手伸向刘健。

    刘健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只捧着伸过来的手,不自觉地鼻孔中息率作响了。

    “刘先生不必伤心!我还有要紧话说。”

    “是!”“我蒙皇考深恩,选立张氏为皇后,而幸有了太子,今年十五岁了,还没有选婚。社稷事重,可以传谕礼部,立刻着手举行。”

    “遵旨!”刘健答说“臣今天就传旨礼部。”

    “这件事,要诸位先生费心。”

    皇帝抬眼环视,不知道什么时候,平日接近皇帝的大小太监已经跪满了一屋子了。

    “来!写遗旨!”

    此言一出,每个人心头都是一震!只有秉笔司礼太监戴义应一声:“是!”站起身来做个手势,便另有两个太监,抬来一张上置笔砚的紫檀小长桌,拜在皇帝面前,戴义居中跪下,执笔在手,静候宣示。

    “我只一件事不放心。”皇帝说道:“不放心太子!”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了。

    皇帝一半也由于抚今追昔,想起了悲惨的童年——皇帝和他的父亲——年号“成化”的宪宗,童年都是非常悲惨的。

    宪宗的父亲英宗,两度做皇帝,所以有两个年号,先为“正统”后称“天顺”

    正统十四年七月,外蒙古的一个酋长也先,大举入寇。英宗接纳了太监王振的献议,御驾亲征,朝命下达到统兵启行,只有两天的工夫,匆促得形同儿戏。结果五十万大军在居庸关外,察哈尔怀来以西的土木堡被围,英宗做了也先的俘虏。

    “国不可一日无君”英宗的弟弟成阝王奉孙太后之命,代统国政,并立英宗的两岁长子见深为太子。十来天之后,成阝王即位为帝,年号“景泰”遥尊蒙尘的皇帝为太上皇。这一来,太子见深就有隐忧了!因为景泰皇帝可能有私心,将来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太子是奉孙太后的懿旨所立,无法废掉,那就只有见深一死,才能使自己的儿子居东宫。即令景泰皇帝下不了杀侄的毒手,但难保没有他人先意承旨,谋杀见深。所以孙太后派一个亲信的宫女万氏到东宫,保护两岁的太子。

    景泰三年五月,太子见深终于被废,改封沂王。沂王虽只五岁,但被废的太子,决不能住在宫内,而他的生母周妃又不能移住宫外,于是万氏作了沂王府的“女主人”对沂王,她是保姆,但也是慈母。

    景泰八年正月,早已由也先那里迎回,但住在南宫,形同幽禁的英宗,复辟归位,改年号为“天顺”十岁的沂王见深,亦重新恢复了太子的身分,迁回东宫,万氏仍旧随侍在左右。

    谁也想不到的,就在以后太子智识渐开的几年中,竟跟比他大十七岁,且为保姆的万氏发生了畸恋,因此,当他在十七岁即位以后,万氏被封为妃。成化二年正月,三十七岁的万妃为二十岁的皇帝——宪宗生了一个儿子,万妃进位为贵妃。不幸地,这个皇长子,不足一岁,即告夭折;宪宗从此没有儿子。

    其实,也不是宪宗没有儿子,只为万贵妃既妒且悍,彻底控制着由她抚养长大的皇帝,也充分掌握了深宫的大权,一发现妃嫔宫女怀了孕,必定逼着她们堕胎。但是,百密一疏,到底留下来一个儿子,就是当今的皇帝孝宗。

    当今皇帝的生母是个瑶人,姓纪;本是广西平乐府贺县土官的女儿。成化元年,浙江左参政韩雍受命平两广蛮寇,师法诸葛武侯七擒孟获火烧藤甲兵的故事,改大藤峡为断藤峡,一战成功,纪氏被俘入宫,授为女官,因为她聪明谨慎,知书识字,所以被派了一个“典守内藏”的差使,掌管宫中的银库,这个库称为“内承运库”

    成化五年秋天,宪宗偶尔经过内承运库,随便问一问内藏收支出纳的情形。纪氏从容不迫地答奏得头头是道,宪宗大为欣赏,因而召幸。哪知纪氏初承雨露,居然有喜,消息传到万贵妃耳朵里,大为妒恨。一方面严厉告诫所有的太监与宫女,不准在皇帝面前泄漏其事,一面遣派亲信宫女为纪氏堕胎。但以纪氏的人缘极好,竟获得这个宫女的同情,回报万贵妃说纪氏不是怀孕,是生了膨胀病。于是,万贵妃将纪氏谪居安乐堂。也就是所谓“打入冷宫”——安乐堂在北海以西的羊房夹道,宫女老病或有过失,照例登安乐堂去住,很少再能回到大内了。

    第二年七月间,纪氏怀孕足月,生下一个男孩。万贵妃当然饶不过她,召来一名太监,命令他将纪氏所生的儿子,投入水中淹死!

    明朝的太监有许多来自福建,这个太监是同安县所属的金门岛人,名叫张敏。接到万贵妃的命令,大吃一惊;那时柏贤妃所生的一个儿子,刚为万贵妃害死,如果纪氏所生的婴儿亦不能活命,就别无皇子了!

    于是,张敏与同事密议,决定保全这个唯一的皇子。一面向万贵妃复命,说是已如言办妥,一面将皇子藏匿在安乐堂的密室中哺养。安乐堂中的妃嫔宫女,相约决不泄密,被废的吴皇后住在西苑,也经常通过金鳌玉蝀桥,到安乐堂来亲自照料。

    这样在不见天日的密室中,将小皇子养到六岁,宪宗都还不知道自己有个儿子。适时是成化十一年,宪宗二十八岁,未老先衰,已有白发,有天召张敏为他栉发,望着镜中的影子叹息:“快老了,还没有儿子!”

    听得这话,张敏一下子心跳得很利害,想了又想,终于跪了下来,磕头说道:“奴才死罪!”

    宪宗愕然:“你这是干什么?”

    “万岁爷已经有儿子了。”

    “什么?”宪宗怕是自己听错了。

    “万岁爷已经有儿子了。”张敏重复一遍。

    宪宗惊喜莫名,他生来口吃,遇到激动的时候,更是期期文文地无法毕其词,只听他不断地在说:“在、在、在”

    张敏懂他的意思,是问“在哪里?”可是他不肯轻易出口,因为关于公开小皇子身分一事,自吴废后以次,曾经讨论过不止一次,唯一的顾虑是怕皇帝对付不了万贵妃。这一来,秘密泄漏之日,便是小皇子生命危险的开始。所以在多次讨论中,获得一个了解,一旦皇子身分公开,必将激怒万贵妃,必须有人认罪当灾来消她的气。这个人自是张敏,因为当初他违反了万贵妃的命令,不曾淹死小皇子,便是罪魁祸首。当然,张敏既然准备牺牲,便有权选择最适当的时机来公开小皇子的身分。

    此刻是最适当的时机,可是张敏觉得个人死生事小,保全皇子,为有关国本的第一等大事。他必须获得承诺,才能吐露秘密。

    “奴才一说就不能活命了!不过万岁爷要为小皇子作主。”

    这意思是说,如果万贵妃恼怒不解,尽不妨将他处死,但皇帝无论如何要庇护皇子。而宪宗在此时又何能去体会他的深意?依旧只是:“在、在、在”

    这时随侍在左右的,还有一个用事的司礼监。他在太监中是好出身,原籍山东高密,为宣宗朝兵部侍郎戴纶的族弟。戴纶以谏游猎坐“怨望”罪,宣宗亲审,戴纶抗辩不屈,触怒了宣宗,不但处死,而且抄家。明朝的刑罚极重,戴氏一族皆连坐,戴纶有个叔叔太仆寺卿戴希文,亦罢官籍没,一个幼子被“净身”为小太监,赐名怀恩,就是此人。

    怀恩懂得张敏的用意,但皇帝既不了解,则事已泄露,应该即刻采取行动,越快越好,不然,片刻的迟误,可能就给了万贵妃一个先下手为强的机会,所以接口说道:“皇子秘密养在西内,女官纪氏所出,今年六岁,为有顾虑,不敢上闻!”

    这个顾虑在宪宗是非常明白的,站起身来只说得一声:“到西内!”

    由于只有一个儿子,自然就是太子,而迎接太子,应该郑重其事,同时皇帝亦不便驾临安乐堂,所以特派使者迎护,皇帝在便殿坐等。

    其时安乐堂得到消息,简直震动了。当使者到达时,太子已经打扮好了,穿一件小红袍,从未剃置的胎发,长垂及地。悲喜交集,泪流满面的纪氏,紧紧拥着儿子说:“儿啊!你一去,娘就活不成了!你去了,只看穿黄袍有胡须的,你就叫‘爹爹’!”

    小太子不知母亲为何悲伤?只驯顺地答应着,为使者抱上一顶小轿,一直抬到便殿。下轿看到黄袍有须的人,激发了不可思议的父子天性,扑向皇帝怀中大喊:“爹爹,爹爹!”

    这个六岁的太子,照五碟上世系的排行,是“礻右”字辈;第二字取名,依照五行“木火土金水”的秩序,是成祖以来的第六代,恰好又误取“木”字偏旁,选定一个“樘”字。

    礻右樘在十二年后继承大统,就是当今皇帝。十八年来勤政爱民,是一位好皇帝,可惜身弱多病,皇嗣不广,只有两个儿子,都是张皇后所出,次子封为蔚王,三岁夭折,如今只剩下一个长子,也就是太子。

    太子今年十五岁,先天后天,都跟他父亲大不相同。先天有四分之一的瑶人血统,从小茁壮非凡,活泼过人。后天,中宫所出,又成独子,谁不视如稀世奇珍?皇后溺爱,不在话下,皇帝则想到从小有如孤儿孽子的那种凄凉岁月,要将自己的缺憾,在儿子身上弥补,所以明知纵容为非,而无法自制,也变得溺爱不明了。

    如今大限将临,想到太子是个特等纨绔,双料顽童,难膺重任,后悔平时失于教导,愧对祖宗臣民,然而已经晚了!唯一的希望,只有寄托于顾命的大臣,所以决定早立遗旨。

    “知子莫若父。东宫很聪明,但是年纪太轻,好玩、好奇,诸位先生一定要辅之以正道,才能有望做个明主。”

    说到这里,气弱喘息,再无法往下说了,只将录下的遗旨看了一遍,点头认可,挥挥手结束了与宰相最后一次的会面。

    第二天,皇帝就驾崩了,尊谥“孝宗”十五岁而长得已如成人的太子即位,定年号为正德。于是“八虎”的权势,亦就更非昔比了。

    “八虎”就是伺候太子的八大太监,名叫: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邱聚、谷大用、张永、刘瑾。本性有好有坏,本事有大有小。其中禀赋最狠毒、手段最狡猾的是刘瑾。

    论宦官的职位,刘瑾并不重要,他是钟鼓司的掌印太监(明朝宦官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合“二十四衙门”其中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为皇帝裁决大政、批阅奏章的主要助手,可说是二十四衙门的实际首脑,钟鼓司不过掌管朝参的鸣钟击鼓,以及宫内消闲取乐的杂戏而已。)

    此人是陕西兴平人,本姓很怪,是“淡薄”的“淡”在景泰年间,净身入宫,投到一个刘太监门下,因而改为姓刘。刘瑾在成化年间领教坊司,官妓都归他管,所以颇好声色的宪宗,少不得他。

    宪宗之崩是因为多吃了壮阳的“金石药”之故,这在刘瑾当然也要负责任;同时孝宗的私生活很谨饬,也用不着刘瑾这样的人,所以将他撵到天寿山宪宗的茂陵去“司香”及至太子渐长,生性贪玩,而刘瑾在这方面门路精通,所以将他调回宫中,掌管钟鼓司,刘瑾便从民间物色到各式各样杂耍的好手,盘杠子、三上吊、猴儿骑羊、大锯活人等新奇花样,层出不穷,将个太子哄得没有刘瑾便吃不下饭。

    但是刘瑾却颇有野心。他很读过一些书,干这些委琐之事,不过是取宠的一种手段,一旦得势,要做王振第二。当然他是有自信的,决不会再搞出“土木之变”使得小皇帝像他的曾祖父英宗那样,沙漠蒙尘。

    小皇帝即了位,最先得势的就是刘瑾,被调为“内官监”的掌印太监,主管宫内一切营造事宜,在十二监中,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刘瑾的目标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可是他也知道,这个职位不可强求,基础未固,即令强求到手,做起来亦很吃力。他觉得第一步应该抓实权,尤其是抓兵权。

    于是,在正德元年正月,他说动了皇帝,让他掌管神机营属下的“五千营”

    明朝的京营分为三部分,称为“三大营”神机营是其中之一,用的是火器。永乐皇帝多次御驾亲征,神机营列为先行部队,行军宿卫则在最外围。所用的大炮有个封号叫做“红衣大将军”

    神机营所辖的部队,除了炮兵,还有骑兵。永乐年间,名将谭广在山西练兵——山西代州所出的马,称为“代马”自古有名,谭广繁殖了五千匹,解送到京,因而专立一营,就叫“五千营”京营的精锐在神机营,神机营的精锐在五千营,刘瑾有此一支兵在手,声势顿然不同了。

    可是,先里老臣,正色立朝,哪里能容宦官抓权得势?刘瑾认为不攻掉这班老臣,不能为所欲为,而要攻掉这班老臣,首先要在外朝中树立党羽。因此,多方示意,希望有人肯跟他合作。

    以他在皇帝面前所受的宠信,自然有人趋炎附势,其中在刘瑾看来最有用的是礼部右侍郎焦芳。

    焦芳实在是个无赖,但居然亦是翰林。他是河南泌阳人,在天顺八年中进士时,宰相是河南郑州的李贤,看在南阳府大同乡的分上,将他列在“庶吉士”的名单中,得以授职翰林院编修。

    由编修升为侍讲,满了九年,照例考绩,应该升为侍讲学士。有人跟宰相万安说:“像焦芳这种肚子里火烛小心的人,莫非也可以当学士?”

    焦芳听得这话,声色俱厉地公然表示:“这一定是彭华说我的坏话。如果我当不上学士,看我不杀他!”

    彭华是内阁学士,很得万安的信任,而胆子极小。焦芳是故意这样恫吓,目的是要彭华害怕,替他到万安面前去关说。果然,彭华怕一命不保,苦求万安,将焦芳升了侍讲学士。

    就这样,焦芳完全用流氓的手段做官,横行霸道,奸狡百出,居然循资历阶,做到了礼部右侍郎。

    焦芳有个同乡叫做刘宇,现任“右都御史总督宣化、大同、山西军务”也是个小人。他跟兵部尚书刘大夏不和,很想取而代之,只是人在边关,无法在京里活动。听得刘瑾有意在外朝结纳,便以旧交的渊源,介绍焦芳给刘瑾,目的是希望焦芳替他在刘瑾面前代达许多信中不便细说的话。

    焦芳表面像个老粗,其实心思极细,接到刘字所写的介绍信,却不忙去见刘瑾,打算着先要找个“效忠”皇帝的机会,打个底子再说。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大臣会商国政,提到财政,户部尚书韩文不胜感慨地说:“国库空虚,而理财不是变把戏,可以无中生有,唯有劝皇上节用而已。”

    像这样的会议,焦芳知道必有宫内派出来的太监在隐秘之处偷听,所以他故意装得愤愤不平地:“平民百姓家,也有额外的用度,何况皇家?俗语说:‘无钱拣故纸’,如今天下积欠的钱粮、逃匿的税收,不计其数!为什么不加紧催征,而要限制皇上的用度?”

    这番话是要借那偷听的人的嘴,去说给皇帝听的。然后,焦芳才持着刘宇的信会见刘瑾。由于皇帝对焦芳已有好感,所以刘瑾亦易于进言,不久,焦芳竟由礼部右侍郎一跃而为六部之首,俗称“吏部天官”的吏部尚书。

    焦芳接任不久,就遇见一件使他很为难的事。

    皇帝也实在闹得太不像话了!充沛的精力,仿佛永远消耗不尽似的,可是没有用在正途上。白天击球走马,放鹰逐兔;到晚来,灯火辉煌,俳优登场,在八虎陪侍之下作长夜之饮。有时带着小太监在后宫乱闯。后宫的女官,共分六局二十四司,粥粥群雌,不分妍媸,遇见醉后的皇帝,都有亲承雨露的机会。至于册立还不久的一后两妃——皇后是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夏儒的长女,两妃一沈一吴,封号是贤妃与德妃,十天半个月见不着皇帝一面是常事。

    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户部尚书韩文一提起来就会老泪纵横,痛心不已。于是他属下有个人忍不住要开口了。这个人是个才子,名叫李梦阳,官屠户部郎中,他笑韩文,身为国家大臣,却只会哭,能哭得出什么名堂来?

    不哭又如何呢?韩文向他问计,李梦阳说:“近来言官弹劾八虎的奏章很多,三位阁老都主张严办。如果内阁之外的大臣,能够联络好了,伏阙办争,三位阁老一定会响应。满朝如此,何患八虎不去?”

    “好!我听你的话。”韩文唤着他的别号说:“献吉,请你代为草一道奏疏。”

    李梦阳提倡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匆道”因此费了一夜工夫所写的奏疏,看起来是一篇很精彩的古文。

    韩文看了之后,却对李梦阳说:“可惜了!献吉,你白费心血,全不合用。这道奏疏不可以太深奥,否则皇上看不懂,不可太长,太长皇上没有耐心看。”

    于是,他亲自动手,将原稿大加删削,然后私下征询六部九卿的意见,问到焦芳,他便大感为难了。如果拒绝,分明便是八虎的同党,倘或附议,则又得罪了刘瑾。

    考虑下来,只有先署了名再说。他在想,这一道奏疏能够打倒八虎,自不必再怕刘瑾,若是打不倒,不妨见风使舵,另想别法向刘瑾输诚。

    皇帝从来没有见过臣下有这样措词严厉的奏章,到底只是十六岁的少年,吓得直掉眼泪,连饭都吃不下了。

    奏章到达御前,归司礼监掌管,司礼监一共八个,其中有个提督东厂的王岳,赋性刚直,平时对八虎非常不满,看到这道奏章,大为高兴。当然也要故意吓一吓皇帝。

    “万岁爷,马永成他们八个,犯众怒了!只有照他们的意思办,‘将永成等缚送法司,以消祸萌。’看起来,这八个人的性命不保了!”

    一想起八虎不在眼前,那日子不知道怎么过?皇帝越发着急,而且不知如何才能消除这场“灾难”因为他只知道皇帝有权,却不懂皇帝的权力应该如何运用。只是急步握手,喃喃地问:“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八个司礼监得要为皇帝提供解决难题的办法,除了王岳以外,其余都不主张采取激烈的手段,为的是不愿皇帝觉得太刺激。

    于是决定推派司礼监之一的李荣,代表皇帝跟一合疏的大臣去“谈判”

    “有旨:各位大臣爱君忧国,话说得一点不错。”李荣先给大家戴上一顶高帽子,紧接着下了转语:“不过,那八个奴才,伺候已久,不忍即置于法。请大家不要逼得太紧,皇上自有处置。”

    “如果不处置怎么办?”吏部侍郎王鏊问说。

    “那都在我身上。”李荣举手指一指自己的脖子“我头颈上不曾裹着铁,难道不怕政脑袋?敢误国家大事?”

    这个保证很诚恳,六部九卿的大臣,算是让步了。

    六部九卿是安抚下来了,但三阁老中,刘健与谢迁的态度很坚决,李东阳亦表示愿意听从刘、谢二人的决定。因此在召集六部尚书、侍郎会商的“阁议”中,决定不理会李荣的要求,坚持原议,非将指出姓名的八大太监送入监狱不可。

    明朝的监狱暗无天日,一旦入狱,真是俗语说的“不死也脱层皮”而且王岳提督东厂,与锦衣卫有密切的联络,要在狱中整治哪一个犯人,十分容易。因此,八虎大惧,自己请求安置南京孝陵卫,替太祖去司香扫地。而内阁答复司礼监,表示“得难照办”这一来,司礼监中的范亨和徐绢二人,也改变了态度,支持王岳,一起去向皇帝密奏。你一言我一语,将个只懂得玩的小皇帝说得六神无主,唯有依从。

    于是司礼监秘密知会内阁:皇帝将于次日早朝降旨逮,捕八虎。而八虎还被蒙在鼓里,以为自己知趣,情甘退让,内阁一定不为已甚,谪居孝陵,至多失势,不致丧命,犹有徐图复起的可能。

    谁知黄昏时分,焦芳悄然来告密,将内阁与司礼监之间往来接洽的结果,尽皆泄漏给刘瑾。这一来,先发制人的,便属于八虎这一方面了,而刘瑾,也就从此开始,自然而然地成了八虎的头脑。

    在刘瑾主持之下,密议已定,八虎紧张在心里,表面上仍如往日,陪着皇帝乐。这天晚上,皇帝是在内市的宝和店,假扮卖估衣玩。

    古代的都城,所谓“前朝后市”明朝犹存遗意,在宫城后门,也就是煤山脚下的玄武门外设市,每月逢四开市,听由民商出入,自由交易,称为“内市”

    内市中有好几家店铺,不必逢四而每日可以做买卖,是皇亲国戚或者有权的太监所开设,名为“皇店”店名头一个必是“宝”字“宝和”便是皇店之一。

    有一天,皇帝微行,偶然看到估衣铺在叫卖,估衣商的两臂连扇,披了十几件冬夹棉衣,样子十分滑稽,不由得大感兴趣。而且,听那估衣商吆喝叫卖,声音洪亮,聚观的行人,争相问价,喧哗一片,估衣商应接不暇而有条不紊,也大为佩服。一定要学来玩一玩。

    于是,在宝和店特设估衣铺,用长凳与门板,铺成一个平台,堆满了太监与宫女送来的旧衣服,皇帝站在中间,头上歪戴一顶瓜皮帽,学着叫卖估衣的特有声调,连唱带说,手口并用,宣传手中那件估衣,如何价廉物美!一件唱完,搭在肩上,又唱第二件,太监便扮顾客,抢着要买。

    先是“顾客”与“顾客”争,到后来便是“顾客”与“店主”(也就是皇帝)争。已成交了“顾客”忽然翻悔,故意挑剔,料子不好,颜色不对、而“店主”则逐一分辩,最后还是不能成交,因而发生争执。

    这时候便有太监扮了“市正”来调解,帮着“店主”派“顾客”的不是“顾客”前倔后恭,改容相谢,自顾在“廊下家”做东道谢罪。

    “廊下家”在玄武门的西面,是太监所开的酒家,自造不须上税的私酒,其色殷红,名为“琥珀光”这些“廊下家”也备酒菜,也可以叫勾栏中的“粉头”来侑洒——当然只有皇帝光顾时,才有此特权,而所谓“粉头”不是教坊女子便是宫女,一见皇帝来了,都来强拉,一只手往西,一只手往东,口中娇喊:“朱大爷,我家来!”有时相持不下“粉头”们大打出手,拉头发、撕衣服,口中什么难听的话都骂了出来,竟似真的一般,皇帝少不得横身调解,而“乐在其中”了。

    这天八虎将皇帝推到屋宇深密,招牌唤做“梨花春”的一家廊下,喊了几个“粉头”笙萧杂奏,殷勤劝酒。但到了皇帝更衣之时,便将所有的粉头都打发走了。

    “咦!”皇帝一看八虎个个愁容满面,不由得诧异“怎么回事?”

    “万岁爷救命!”

    刘瑾一喊,八虎环跪在皇帝面前,磕头的磕头,拭泪的拭泪。

    皇帝越发骇异。“起来,起来!有话快说,别弄成这个鬼样子。”

    “万岁爷!”刘瑾哭着说:“若不是你老人家恩庇,奴才八个早就喂了饿狗了!”

    “喔,谁欺侮你们?”

    “害我们八个的是王岳。”

    “这是怎么说?”

    “王岳提督东厂,应该是万岁爷的耳目,哪知他只是煽动言官,常说:‘各位先生有话尽管说,万岁爷有不对的地方,也可以说。不用怕!’”

    “好大胆的奴才!”皇帝问道:“真有这话?”

    八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展开对王岳的恶毒攻击。

    刘瑾的策略是:将皇帝与内阁、百官,说成冤家对头,势不两立,而王岳则是吃里扒外的奸细。这一下很快地将有了酒意的皇帝,激得怒不可遏。

    然而,他却不知道如何处置?“皇帝”二字不曾在他脑中生根,皇帝的权威也很少想过。当太子时,遇事不如意也曾发过脾气,无非将太监痛骂一顿,甚至拳打脚踢揍一顿,发泄了怒气也就算了,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惩罚的办法,更不知道惩罚以外,另有更好的处置之道。因此,他只能那样问:“那么你们看,该怎么办呢?”

    这话就要刘瑾来回答了。他想了一下很狡猾地答道:“万岁爷用奴才几个是干什么的?当然奴才几个去办。”

    此言一出,皇帝有如梦方醒之感“是啊!”他很神气地说:“我用你们是干什么的?王岳可恶,替我主办。”

    “是!奴才一定能替万岁爷消气。不过,要请动御笔。”

    “怎么写?”

    “狗马鹰犬,何损万几?如今文官敢这么大吵大闹,都因为司礼监没有帮皇上的人。否则,天子富有天下,皇上爱干什么干什么,谁敢说话?”

    “言之有理!就派你掌司礼监。”

    刘瑾与八虎喜出望外,即时端过笔砚来,朱笔写了御札。刘撞又要求提督团营,皇帝也答应了,顷刻之间,待罪的闭侍,一跃而掌握文武大权,成为满朝最有权势的人物。同时,片刻之间,尽翻全局,好比着棋那样“死棋肚里出仙着”一出了头,反倒吃掉了对方一大块。

    刘瑾当夜就持着御札接掌了司礼监,一面奏保邱聚、谷大用提督东西厂,一面逮捕王岳、范亨、徐智,矫旨痛打了一顿,逐往南京,连夜起解。

    到得第二天黎明,刘健、谢迁以及韩文等人,兴冲冲地上朝,都以为只等圣旨一下,提督东厂的王岳,就会派人行动,八条恶虎,一鼓成擒,从此皇帝可以收心,走上正途,岂非大可庆幸的快事?哪知司礼监送到内阁的圣旨,竟是王岳被逐,刘瑾大用。

    “坏了,坏了!此局全输。”刘健将头上一顶乌纱帽取了下来,狠狠掼在桌上“不能干了!”

    “是的,我也要辞官。”谢迁摘下衣襟上的一块玉田,这块玉牌,上刻姓名,是出入宫城的凭证,即是汉朝的所谓门籍。他这样做,表示从此不会再入宫城了。

    李东阳亦复作了同样的表示。于是三阁老联名告老,请求放归田里。这个举动,在刘瑾意料之中,早就想好了处置的办法,只等皇帝点个头,就可以降旨。

    哪知皇帝正玩得起劲,三阁老的奏疏连看都不看,只呵斥一句:“来问我于什么?我用你干什么用的?”

    “喳!喳!喳!”刘遵争忙答道:“奴才去料理就是。”

    有皇帝这一句话,刘欢乐得矫诏难刘健与谢迁致仕,把李东阳留了下来。明朝的制度,不论任何大官,一经罢职,不能再住在京城里,不过告老回乡的大臣,朝廷亦很优待,赐敕慰谕,家眷准予利用公家的驿站送回乡,地方官按月供给银米及夫役。这些优待,刘欢毫不吝惜,表面上做祖很光彩。

    李东阳的被留下来,是因为图议中讨论诛刘欢时,他的态度比较缓和,同时刘欢亦有爱才之心,而李东阳是当时文坛的魁首。

    不过,他当然以不与刘、谢同去为耻,再一次上流恳请,始终不许,成了首辅。三阁老去其二,所以焦芳亦在刘瑾感恩图报的安排之下,居然入阁拜相了。不过,刘健、谢迁如此下场,自然影响人心与政局,十三道御史联名上疏,请求挽留刘、谢,加罪八虎。刘速大怒,假传圣旨,尽皆收捕下狱,各杖三十,革职为民——明太祖很苛刻,喜欢侮辱读书人,官员犯了罪,要在午门外打屁股,名为“廷杖”不过孝宗在位十八年,从未杖责官员,所以刘珍的假旨一下,越发引起朝官的愤慨。其中有个掌管武官人事的兵部武选司主事,名叫王守仁,字伯安,籍隶浙江余姚,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现任南京兵部尚书。而公疏挽留刘、谢,是由在南京的一位言官戴铣所发动,王守仁在家报中得知其事,便上奏救戴铣,请皇帝收回成命,不要蒙上一个杀谏臣的恶名。

    这一下当然触怒了刘瑾,矫诏廷杖五十,用刑的是锦衣卫的人,下手特重,打得死而复生。官却未丢,不过降为驿丞,所管的一个驿在贵州蛮瘴之地,名叫龙场驿。及至王守仁伤势稍复,出京先回家乡,刘瑾仍旧饶不过他,派人一路跟踪,准备置之于死地。

    那王守仁虽研究心学,却非“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腐儒可比,一见势头不妙,心生一计,到了杭州,在钱塘江边留下一顶帽子一双鞋,再有一首诗。诗中自道将与波臣为伍,又用钱江射潮的现成典故,以伍子胥含冤负屈而死自比。杭州知府只道他已投江而死,临江哭奠,致情尽礼,京里下来的“白靴校尉”哪里想得到这是一条“金蝉脱壳”之计,见此光景,悄然折回。王守仁的一条命算是捡回来了。

    从正德元年冬天起始,大明天子赛如刘瑾与正德皇帝两个合作,一个只管“降旨”荼毒士林,陷害正人;一个只管玩,玩得昏天黑地,几乎忘掉自己的身分。

    不过,刘瑾也有苦恼。今非昔比,哪里能整天陪着皇帝玩?想来想去,有个人可以做自己的替身——这个人的家世不明,从小就投在一个大太监钱能名下,便姓了钱,单名一个宁字。钱宁生来乖巧,善伺人意,一看刘瑾得势,曲意奉承,颇得欢心。刘瑾决定把他保荐到御前,替皇帝去想玩的花样。

    “小宁儿,我打算让你伺候万岁爷。”刘瑾问道:“你知道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提拔你?”

    钱宁所希冀的就是能够“通天”闻言大喜,而脸上的表情完全不同,愁眉苦脸地答说:“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去伺候万岁爷,我只跟着公公!”

    尊称太监,叫他“公公”刘瑾听钱宁如此回答,不免诧异,但也高兴“我只当你不识抬举,原来你是要缠着我,总算是有良心的。不过,”他说:“你果然向着我,就要听我的话。”

    “别的话都听,公公要撵我,我可不听。”

    “呸!”刘瑾笑骂着“你倒觉得自己怪不错的,你还能撵到御前?别再退楞子了,好好听我说!”

    钱宁委委屈屈地答应一声:“是!”“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