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西安事变之始末 (2/2)
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内娱顶流游进了我的鱼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网暴”,照样被老百姓们骂到狗血淋头。
由于张学良掌控的地盘扩大,大批东北军入关,东三省兵力空虚,最会趁火打劫的日本人借机发动了着名的九一八事变。
也许是担心战火会升级蔓延,亦或是不想损失乱世中弥足珍贵的兵力,张学良下令“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
结果,一步错步步错,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东三省、热河相继沦陷,张学良喜提“不抵抗将军”封号,只得引咎辞职。不单单老爹倾注了一生心血打造的20多万东北军客居他乡,他本人又从第二号人物的地位一下降为nobody,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于是,成了无业游民的张学良干脆携赵四小姐一起出国,由上海乘意大利邮轮启程赴欧洲“考察”,实则散心兼避避风头。
等到风口浪尖过去,将近一年时间后,张学良回国返抵上海,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职,蒋介石任总司令。这里的匪,自然不是日本人。
大概是不忍见到同胞继续相残,面对日军的侵略,曾经的“不抵抗将军”张学良几次建议联共抗日,与蒋介石“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产生了激烈冲突。
在屡试屡败后,也不知道他心中经过怎样的思量,一向给人“懦弱”印象的张学良竟然决心兵谏。
乐娱自创的《西安事变》这部剧固然引用了若干张学良年少时期的回忆,但剧情主要在讲的,还是围绕着1936年末的一系列事件,力图再现当时惊心动魄、一触即发的紧张感。
这些戏份对演员的要求很高,所以特意留在后面拍摄。之前郁楷一边跟马远上课,一边拍摄的都是张学良年少时期跟郭松龄的种种回忆。那部分表现得稚嫩一些也算合情合理,毕竟当时的少帅年纪还小嘛!
等到饰演蒋介石的倪远老师进组后,他和郁楷之间拍摄的第一场戏,便是西安事变前一晚12月11日发生的蒋介石晚宴。
这已经是最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一刻。经过1936年10月开始的一系列争吵,蒋介石明白张学良在进剿红军上跟他不处在同一立场,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互相之间撕破脸已经成了注定的结局。
12月2日,张学良飞至洛阳,向蒋介石面报,谓其部下人心不稳,独木难支,请求蒋委员长前往西安训话。这大概是他在请君入瓮,引老虎走出南京大本营,方才好进行下一步动作。
12月4日,蒋介石应邀动身前往西安督战。他是不怕张学良有什么小动作的,总之谁也不能阻挠他前进的步伐。
12月7日,张学良在西安华清池见到蒋介石,继续旧话重提,结果依然是毫不例外地遭到拒绝。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便将两人领导的部队分别调往人生地不熟的福建和安徽,让他们品一品这其中的厉害。
蒋介石的威胁没有起到作用,张学良、杨虎城仍然油盐不进,缺乏实际行动表示诚意。所以11日晚,蒋介石邀请张学良、杨虎城等参加晚宴,并在晚宴期间宣读了换将任命书,命令中央军接替张学良所率领的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剿共任务。
俗话说得好,开弓没有回头箭、落子莫行悔意棋。
一场以性命为赌注的博弈,就此拉开帷幕。
12日凌晨5时,东北军奉命到华清池捉拿蒋介石,我们的蒋委员长顾不上戴假牙,便于危机之中仓皇从卧室窗户跳出,但仍然没逃脱被活捉的下场。其他随蒋一起来到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一并遭到扣留,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网暴”,照样被老百姓们骂到狗血淋头。
由于张学良掌控的地盘扩大,大批东北军入关,东三省兵力空虚,最会趁火打劫的日本人借机发动了着名的九一八事变。
也许是担心战火会升级蔓延,亦或是不想损失乱世中弥足珍贵的兵力,张学良下令“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
结果,一步错步步错,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东三省、热河相继沦陷,张学良喜提“不抵抗将军”封号,只得引咎辞职。不单单老爹倾注了一生心血打造的20多万东北军客居他乡,他本人又从第二号人物的地位一下降为nobody,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于是,成了无业游民的张学良干脆携赵四小姐一起出国,由上海乘意大利邮轮启程赴欧洲“考察”,实则散心兼避避风头。
等到风口浪尖过去,将近一年时间后,张学良回国返抵上海,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职,蒋介石任总司令。这里的匪,自然不是日本人。
大概是不忍见到同胞继续相残,面对日军的侵略,曾经的“不抵抗将军”张学良几次建议联共抗日,与蒋介石“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产生了激烈冲突。
在屡试屡败后,也不知道他心中经过怎样的思量,一向给人“懦弱”印象的张学良竟然决心兵谏。
乐娱自创的《西安事变》这部剧固然引用了若干张学良年少时期的回忆,但剧情主要在讲的,还是围绕着1936年末的一系列事件,力图再现当时惊心动魄、一触即发的紧张感。
这些戏份对演员的要求很高,所以特意留在后面拍摄。之前郁楷一边跟马远上课,一边拍摄的都是张学良年少时期跟郭松龄的种种回忆。那部分表现得稚嫩一些也算合情合理,毕竟当时的少帅年纪还小嘛!
等到饰演蒋介石的倪远老师进组后,他和郁楷之间拍摄的第一场戏,便是西安事变前一晚12月11日发生的蒋介石晚宴。
这已经是最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一刻。经过1936年10月开始的一系列争吵,蒋介石明白张学良在进剿红军上跟他不处在同一立场,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互相之间撕破脸已经成了注定的结局。
12月2日,张学良飞至洛阳,向蒋介石面报,谓其部下人心不稳,独木难支,请求蒋委员长前往西安训话。这大概是他在请君入瓮,引老虎走出南京大本营,方才好进行下一步动作。
12月4日,蒋介石应邀动身前往西安督战。他是不怕张学良有什么小动作的,总之谁也不能阻挠他前进的步伐。
12月7日,张学良在西安华清池见到蒋介石,继续旧话重提,结果依然是毫不例外地遭到拒绝。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便将两人领导的部队分别调往人生地不熟的福建和安徽,让他们品一品这其中的厉害。
蒋介石的威胁没有起到作用,张学良、杨虎城仍然油盐不进,缺乏实际行动表示诚意。所以11日晚,蒋介石邀请张学良、杨虎城等参加晚宴,并在晚宴期间宣读了换将任命书,命令中央军接替张学良所率领的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剿共任务。
俗话说得好,开弓没有回头箭、落子莫行悔意棋。
一场以性命为赌注的博弈,就此拉开帷幕。
12日凌晨5时,东北军奉命到华清池捉拿蒋介石,我们的蒋委员长顾不上戴假牙,便于危机之中仓皇从卧室窗户跳出,但仍然没逃脱被活捉的下场。其他随蒋一起来到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一并遭到扣留,西安事变正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