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晋安大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陶渊明给路强推荐的人叫颜延之,家境贫寒,自幼苦读诗书,只因出身微寒,所以一直不能入仕为官。
路强突然发现,那些肯吃苦努力读书的,几乎都是贫寒人家的孩子,倒不是说富人家的孩子不肯努力,只是一个人的出身好坏,很容易影响他的志向。
有钱人家的孩子,努力不努力,他也饿不着。穷人家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若想改变现状,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倍的努力。
这就是现实。
颜延之话不多,路强和他交谈几句,也没觉出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想来是陶渊明推荐的,一定错不了。
事实真如路强想的那样,短短几天时间,颜延之就熟悉了刺史府的事物以及长史的职责,并雷厉风行地干了起来,从而极大地减轻了路强的压力,使他能分出身干别的事情。
路强需要的就是多做少说的人,而颜延之无疑就是他要找的。
都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路强现在是深切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荆州在经历了桓伟的扫荡之后,已是满目疮痍,而作为新任的荆州刺史,首先要做的就是安定民心,恢复生产。
这些事说的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虽说荆州治下的各郡县已经纷纷表示服从路强的指挥,可这种服从也是有代价的。
百姓被战火毁坏的房子要重建、耕地需要粮种、损毁的府衙需要修缮、破坏的城墙需要修葺等等……财力、物力、人力……这些都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在几乎天天有到刺史府诉苦、请求拨付物资的郡县官员。
还好有王镇恶、陶渊明、颜延之等人,不然一点从政经验的路强非被他们逼疯不可。
不过路强没管理过政务,不代表他一点不懂,而且身边又有颜延之常伴,他已经嗅出一丝阴谋的味道来。
这几年天下一直不太平,象这种遭遇兵灾**的事,各郡县不可能没遇到过,那么他们之前是怎么过来的?难道他们自己一点没有生产自救的办法吗?
拨付救灾物资这些事还用不到路强亲自操心,不过照此下去,桓玄留下的那点家底可不够折腾的,必须得另想法子才行。
按照记忆中早朝的样子,路强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所有人开会,研究以往的得失,部署今天的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众人不但习惯了这种方式,而且非常认可路强这种勤政的态度。
现在看来,军队方面的改制,倒是最平稳的,几员将领汇报了军营的现状和训练情况后,就该由王镇恶等人说到政务了。
这是每天会议的一个流程,今天也不例外。
前面几个将领说完,周奎最后一个发言,他也没别的事,就是希望尽快搞到战马,把三千铁骑补充完整,现在的骑兵营只有两千战马,为了让三千人都能熟悉骑兵作战,不得不轮番训练。
对这件事,路强暂时也毫无办法,刘嗣女已经出去有些日子了,现在还没传回什么好消息,所以只能等。
陶渊明主管江陵,在他治下的各县倒还安稳,没有天天来要钱要物的现象,可是他做为路强的核心手下,也知道府库快经不起折腾了。
“大人,属下觉得现在这种情况纯属人为的,各郡郡守显然是有的在观望,有的是在幸灾乐祸,所以属下提议,撤换一些郡县长官,使我们的新政能顺利施行”
王镇恶也倾向武力解决,杀一儆百,听了陶渊明的话,立刻点头赞同。
路强看了看一直没开口说话的颜延之,道:“延年怎么看这件事?”
“大人一心让利于民,属下觉得策略是好的,关键就在这些官员身上,而我们又不是三头六臂,不可能监管那么到位,所以就给了他们可趁之机,属下觉得,若是让所有百姓都知道大人已经把桓家土地、以及那些支持桓家的士族豪门的土地,也都分给了普通百姓,那么普通百姓会怎么想?”
颜延之的一袭话,让路强脑中灵光一现,现在这个时代资讯不发达,甚至很多百姓终其一生也没离开过他生活的一亩三分地,见过的最大官员恐怕也就是县官,所以县官说什么就是什么,根本不知道朝廷的具体政策。
这就是现代人常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如果一旦让那些普通百姓知道他们应得的实惠却被地方官府扣押,他们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现在这个社会,士族门阀并立,绝大多数土地都在他们手中,而他们还不用缴纳税赋,官府所有的税赋都压在普通百姓身上,而不堪重负的百姓... -->>
陶渊明给路强推荐的人叫颜延之,家境贫寒,自幼苦读诗书,只因出身微寒,所以一直不能入仕为官。
路强突然发现,那些肯吃苦努力读书的,几乎都是贫寒人家的孩子,倒不是说富人家的孩子不肯努力,只是一个人的出身好坏,很容易影响他的志向。
有钱人家的孩子,努力不努力,他也饿不着。穷人家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若想改变现状,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倍的努力。
这就是现实。
颜延之话不多,路强和他交谈几句,也没觉出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想来是陶渊明推荐的,一定错不了。
事实真如路强想的那样,短短几天时间,颜延之就熟悉了刺史府的事物以及长史的职责,并雷厉风行地干了起来,从而极大地减轻了路强的压力,使他能分出身干别的事情。
路强需要的就是多做少说的人,而颜延之无疑就是他要找的。
都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路强现在是深切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荆州在经历了桓伟的扫荡之后,已是满目疮痍,而作为新任的荆州刺史,首先要做的就是安定民心,恢复生产。
这些事说的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虽说荆州治下的各郡县已经纷纷表示服从路强的指挥,可这种服从也是有代价的。
百姓被战火毁坏的房子要重建、耕地需要粮种、损毁的府衙需要修缮、破坏的城墙需要修葺等等……财力、物力、人力……这些都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在几乎天天有到刺史府诉苦、请求拨付物资的郡县官员。
还好有王镇恶、陶渊明、颜延之等人,不然一点从政经验的路强非被他们逼疯不可。
不过路强没管理过政务,不代表他一点不懂,而且身边又有颜延之常伴,他已经嗅出一丝阴谋的味道来。
这几年天下一直不太平,象这种遭遇兵灾**的事,各郡县不可能没遇到过,那么他们之前是怎么过来的?难道他们自己一点没有生产自救的办法吗?
拨付救灾物资这些事还用不到路强亲自操心,不过照此下去,桓玄留下的那点家底可不够折腾的,必须得另想法子才行。
按照记忆中早朝的样子,路强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所有人开会,研究以往的得失,部署今天的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众人不但习惯了这种方式,而且非常认可路强这种勤政的态度。
现在看来,军队方面的改制,倒是最平稳的,几员将领汇报了军营的现状和训练情况后,就该由王镇恶等人说到政务了。
这是每天会议的一个流程,今天也不例外。
前面几个将领说完,周奎最后一个发言,他也没别的事,就是希望尽快搞到战马,把三千铁骑补充完整,现在的骑兵营只有两千战马,为了让三千人都能熟悉骑兵作战,不得不轮番训练。
对这件事,路强暂时也毫无办法,刘嗣女已经出去有些日子了,现在还没传回什么好消息,所以只能等。
陶渊明主管江陵,在他治下的各县倒还安稳,没有天天来要钱要物的现象,可是他做为路强的核心手下,也知道府库快经不起折腾了。
“大人,属下觉得现在这种情况纯属人为的,各郡郡守显然是有的在观望,有的是在幸灾乐祸,所以属下提议,撤换一些郡县长官,使我们的新政能顺利施行”
王镇恶也倾向武力解决,杀一儆百,听了陶渊明的话,立刻点头赞同。
路强看了看一直没开口说话的颜延之,道:“延年怎么看这件事?”
“大人一心让利于民,属下觉得策略是好的,关键就在这些官员身上,而我们又不是三头六臂,不可能监管那么到位,所以就给了他们可趁之机,属下觉得,若是让所有百姓都知道大人已经把桓家土地、以及那些支持桓家的士族豪门的土地,也都分给了普通百姓,那么普通百姓会怎么想?”
颜延之的一袭话,让路强脑中灵光一现,现在这个时代资讯不发达,甚至很多百姓终其一生也没离开过他生活的一亩三分地,见过的最大官员恐怕也就是县官,所以县官说什么就是什么,根本不知道朝廷的具体政策。
这就是现代人常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如果一旦让那些普通百姓知道他们应得的实惠却被地方官府扣押,他们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现在这个社会,士族门阀并立,绝大多数土地都在他们手中,而他们还不用缴纳税赋,官府所有的税赋都压在普通百姓身上,而不堪重负的百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