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穿越之青青麦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给卫成含在嘴里。这是买年货时给西韦买的,准备过年吃,现在被西远偷偷地拿给卫成,幸亏当初买回来时西韦没有数一共多少块,他本来想数了的,后来西远把给他买的小靴子拿出来,就给岔过去了,第二天出了卫成的事儿,西韦一直没有想起来。
等卫成吃完糖,西远陪着他玩了一会儿毽子,看卫成额头稍稍出汗了,就抱着他坐在炕沿,拿小柴火棍儿教卫成数数。卫成很聪明,基本上西远教一遍他就能记住,讲简单的加减法也是讲一遍就会了,如今已经学的比西韦还好。
今天已经二十八了,西远合计着得去李大夫家抓次药,不然刚过年就买药西远觉得不吉利,本来西远也不迷信这些,不过他自己的神奇经历,再加上也是把卫成放在了心尖上,什么事情就都想的比较多。
给卫成留了几道题,让他自己算,西远告诉他自己要出去一趟,让他在家里等自己,就穿上了棉大衣,从家里出来。
李大夫家在村子中间,隔着好几户人家,西远在路上不时会碰到村民,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西远也微笑着一一回应,本来西远不是个热情的人,但是想着以后要在这里长久地生活下去,而且还有西韦和卫成,因此一定要和同村的人处好关系。
“西远哪,这是去李大夫家啊?”一位姓李的婶子问西远。
“是啊,李婶,您这是干啥去啊?”西远不愿意多讲,不然又会扯到卫成身上。西远还记得前世有一句话,好像是如果碰到你不愿或者不会回答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反问回去,于是坚决、彻底的执行。
“啊,刚才我听到后边街口好像有卖豆腐的,想买两块留着过年吃。”李婶笑着对西远说。村里谁不知道西远花五两银子才把卫成领回家的事,接着那孩子又生病,天天都得吃药,不把老西家吃的精穷(穷的什么都没有的意思)才怪哩。估计今年过年,西家别说吃豆腐了,能不能吃饱饭都不好说。
“那婶子你快去吧,看一会儿卖豆腐的走了,你该买不着了。”西远一看李婶的表情就知道她内心想的是什么,毕竟他内里不是十岁的小孩子,李婶以为他年纪小也没太隐藏自己的神情。
西远走了有半刻钟才到了李大夫家。李大夫家也是三间土坯房,不过房顶不是茅草而是铺的瓦片。
李大夫腿脚不好,有一条腿是瘸的,平时走路要用拐杖,家里本来有个老婆,前两年和一个来村里卖东西的货郎跑了,扔下一双儿女,儿子比西远还大两岁,不过有点愣头青,不是个省事的,闺女比西远小一岁,却很懂事,如今已经开始帮着李大夫打理家里的家务了。
西远走到院子里面,喊了一声“李伯伯,我来了。”就开门进了屋。西远最近常来所以也不和李家人见外。
卫成生病,家里钱花的像流水似的,如果说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西远借着机会和李大夫熟了起来,李大夫是村里唯二识字的人(另一位是村里的里正)。
西远自己上辈子怎么说也是个研究生,这辈子穿来快半年了,还得装着是睁眼瞎,正愁不知道怎么办好呢,恰巧和李大夫攀上了交情,借着买药的机会和李大夫学认字。
李大夫这个人很好打发,他没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喝个小酒,吃点好吃的。西远投其所好,每次来都会带些。今天就是把昨天捉到的野鸡拎了一只放在篮子里给李大夫拿来了。
西远可是听说这里的孩子读书每年的束脩都不少,李大夫虽说没如私塾里的先生一样教他,西远内心还是很感激,有好东西给李大夫拿一些一点也不觉得亏得慌。
况且,李大夫觉得西远救卫成的举止仁义,给卫成治病只收了药费,看诊的费用一点也没要。
“小远啊,快进来,这是又拿的啥?下次可别拿了,你家也不富裕。”李大夫正在屋里坐着,他闺女在灶间忙活过年的吃食。
“昨天和我爹去撵野鸡了,抓着三,给您拿了一个。”西远笑着把鸡递了过去。
“你这孩子,就三只还给我拿了一个。”李大夫也没推辞,伸手接了过去,转身递给了闺女。
“给您尝尝,这不要过年了嘛。”西远说着把上次从李大夫这里拿的《三字经》拿出来,还给李大夫。
“这么快就都会了?”李大夫很惊讶。
“嗯,都会了。想让您再换一本书教教我。”《三字经》西远上辈子就会背,如今只不过把上辈子的字和这一世文字对照一下,看看有哪些不同,然后把不一样的地方记住就可以了。
西远发现他现在穿来的世界并不是中国古代的哪个朝代,但是有些东西却又和中国古代相似,比如这里的文字,就类似汉字的繁体,有很多道德律法的标准也相似。
“这是《百家姓》,我先教你前几页。”
李大夫认为西远简直是神童,书上内容领着西远读几遍,西远大体就能记住,剩下的就是回去依声识字。他自己可是花了几年时间才学会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还是他老子拿着拐杖逼着的结果。
李大夫的医术是祖传,家里有几种治病的偏方,有些病在县城或者镇里的药堂都治不好,到他这里用了几次偏方就能见效。不过诊断其他病症,李大夫就和别的大夫没有什么差别了。
西远随着李大夫背了会儿《百家姓》,又帮着李大夫干了会儿家里的活计,没法子,李大夫自己行动不便,儿子李涛又是个不着调的愣头青,不知道为老爹承担责任,一大早的又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李大夫撵着下巴上不多的几根短胡须,想起自家的混账小子,弄不好他家的医术到他这一代就要失传了。李大夫想到这里,看了看西远,这小子可是不错,又聪明又心好,还胆子大,对他也好,要不……
西远可没看出李大夫正打着他的主意,帮李大夫忙活完,就拿上《百家姓》匆匆告别往家里赶。
他不在家,怕卫成一个人在家不自在,西远心里惦记着呢。
给卫成含在嘴里。这是买年货时给西韦买的,准备过年吃,现在被西远偷偷地拿给卫成,幸亏当初买回来时西韦没有数一共多少块,他本来想数了的,后来西远把给他买的小靴子拿出来,就给岔过去了,第二天出了卫成的事儿,西韦一直没有想起来。
等卫成吃完糖,西远陪着他玩了一会儿毽子,看卫成额头稍稍出汗了,就抱着他坐在炕沿,拿小柴火棍儿教卫成数数。卫成很聪明,基本上西远教一遍他就能记住,讲简单的加减法也是讲一遍就会了,如今已经学的比西韦还好。
今天已经二十八了,西远合计着得去李大夫家抓次药,不然刚过年就买药西远觉得不吉利,本来西远也不迷信这些,不过他自己的神奇经历,再加上也是把卫成放在了心尖上,什么事情就都想的比较多。
给卫成留了几道题,让他自己算,西远告诉他自己要出去一趟,让他在家里等自己,就穿上了棉大衣,从家里出来。
李大夫家在村子中间,隔着好几户人家,西远在路上不时会碰到村民,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西远也微笑着一一回应,本来西远不是个热情的人,但是想着以后要在这里长久地生活下去,而且还有西韦和卫成,因此一定要和同村的人处好关系。
“西远哪,这是去李大夫家啊?”一位姓李的婶子问西远。
“是啊,李婶,您这是干啥去啊?”西远不愿意多讲,不然又会扯到卫成身上。西远还记得前世有一句话,好像是如果碰到你不愿或者不会回答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反问回去,于是坚决、彻底的执行。
“啊,刚才我听到后边街口好像有卖豆腐的,想买两块留着过年吃。”李婶笑着对西远说。村里谁不知道西远花五两银子才把卫成领回家的事,接着那孩子又生病,天天都得吃药,不把老西家吃的精穷(穷的什么都没有的意思)才怪哩。估计今年过年,西家别说吃豆腐了,能不能吃饱饭都不好说。
“那婶子你快去吧,看一会儿卖豆腐的走了,你该买不着了。”西远一看李婶的表情就知道她内心想的是什么,毕竟他内里不是十岁的小孩子,李婶以为他年纪小也没太隐藏自己的神情。
西远走了有半刻钟才到了李大夫家。李大夫家也是三间土坯房,不过房顶不是茅草而是铺的瓦片。
李大夫腿脚不好,有一条腿是瘸的,平时走路要用拐杖,家里本来有个老婆,前两年和一个来村里卖东西的货郎跑了,扔下一双儿女,儿子比西远还大两岁,不过有点愣头青,不是个省事的,闺女比西远小一岁,却很懂事,如今已经开始帮着李大夫打理家里的家务了。
西远走到院子里面,喊了一声“李伯伯,我来了。”就开门进了屋。西远最近常来所以也不和李家人见外。
卫成生病,家里钱花的像流水似的,如果说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西远借着机会和李大夫熟了起来,李大夫是村里唯二识字的人(另一位是村里的里正)。
西远自己上辈子怎么说也是个研究生,这辈子穿来快半年了,还得装着是睁眼瞎,正愁不知道怎么办好呢,恰巧和李大夫攀上了交情,借着买药的机会和李大夫学认字。
李大夫这个人很好打发,他没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喝个小酒,吃点好吃的。西远投其所好,每次来都会带些。今天就是把昨天捉到的野鸡拎了一只放在篮子里给李大夫拿来了。
西远可是听说这里的孩子读书每年的束脩都不少,李大夫虽说没如私塾里的先生一样教他,西远内心还是很感激,有好东西给李大夫拿一些一点也不觉得亏得慌。
况且,李大夫觉得西远救卫成的举止仁义,给卫成治病只收了药费,看诊的费用一点也没要。
“小远啊,快进来,这是又拿的啥?下次可别拿了,你家也不富裕。”李大夫正在屋里坐着,他闺女在灶间忙活过年的吃食。
“昨天和我爹去撵野鸡了,抓着三,给您拿了一个。”西远笑着把鸡递了过去。
“你这孩子,就三只还给我拿了一个。”李大夫也没推辞,伸手接了过去,转身递给了闺女。
“给您尝尝,这不要过年了嘛。”西远说着把上次从李大夫这里拿的《三字经》拿出来,还给李大夫。
“这么快就都会了?”李大夫很惊讶。
“嗯,都会了。想让您再换一本书教教我。”《三字经》西远上辈子就会背,如今只不过把上辈子的字和这一世文字对照一下,看看有哪些不同,然后把不一样的地方记住就可以了。
西远发现他现在穿来的世界并不是中国古代的哪个朝代,但是有些东西却又和中国古代相似,比如这里的文字,就类似汉字的繁体,有很多道德律法的标准也相似。
“这是《百家姓》,我先教你前几页。”
李大夫认为西远简直是神童,书上内容领着西远读几遍,西远大体就能记住,剩下的就是回去依声识字。他自己可是花了几年时间才学会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还是他老子拿着拐杖逼着的结果。
李大夫的医术是祖传,家里有几种治病的偏方,有些病在县城或者镇里的药堂都治不好,到他这里用了几次偏方就能见效。不过诊断其他病症,李大夫就和别的大夫没有什么差别了。
西远随着李大夫背了会儿《百家姓》,又帮着李大夫干了会儿家里的活计,没法子,李大夫自己行动不便,儿子李涛又是个不着调的愣头青,不知道为老爹承担责任,一大早的又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李大夫撵着下巴上不多的几根短胡须,想起自家的混账小子,弄不好他家的医术到他这一代就要失传了。李大夫想到这里,看了看西远,这小子可是不错,又聪明又心好,还胆子大,对他也好,要不……
西远可没看出李大夫正打着他的主意,帮李大夫忙活完,就拿上《百家姓》匆匆告别往家里赶。
他不在家,怕卫成一个人在家不自在,西远心里惦记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