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和舰娘一起打章鱼的日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德文:SchlachtschiffTirpitz,英文:TirpitzBattleship),是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造的俾斯麦级战列舰2号舰。该舰名称出自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将领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
提尔皮茨号舰满载排水量52900吨,最高航速30节,最大航程8870海里,主炮为4座双联装380毫米舰炮,副炮为12门150毫米火炮和16门105毫米火炮。该舰火炮系统火力强大,火控系统精确有效,装甲防护全面强化,动力系统稳定可靠,是一型性能出色的大型战舰。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由德国威廉海军造船厂建造,于1936年11月2日铺设龙骨,于1939年4月1日下水,于1941年2月25日正式服役。
该舰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次参战,却并没有突出战果。1944年11月12日,提尔皮茨号舰被英国皇家空军炸沉在挪威林根峡湾海域,德国海军902人随舰沉没丧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公海舰队在著名的日德兰海战中让英国人丢尽脸面。1
919年德国战败,英国人抓住机会,一举清除了老对手德国的海上家当,还趁机强迫德国签署了苛刻的《凡尔赛和约》(又称:凡尔赛条约),并在《和约》中明确规定:战败的德国不准再拥有无畏级战列舰,仅允许保留8艘旧战列舰用于训练及海岸防御。
替代舰必须在被替代舰下水20年后才可动工建造,并规定其最大排水量不得超过10,16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80毫米。英国企图通过这个“紧箍咒”让老对手永不翻身,为自己排除一大忧虑。
20世纪20年代初,在民族复兴思想支配下忍受着战败耻辱的德国人,看着手中剩下的几艘不堪使用的陈旧战列舰,心存不甘,建造新战列舰的意愿愈加强烈。
由于《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人不得不仔细研究怎样利用和约的规定条件建造新的战列舰。
德国海军在条约限制下充分发挥当时的技术优势,结合德国海军的战术需求而精心设计建造了3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
德意志级虽然舰型吨位稍小但速度比传统的战列舰快,防御能力和火力又比巡洋舰强,让对手强的追不上,弱的打不过,是名副其实的一种投机取巧设计。
这种设计确实也让“德意志”级战列舰在二战初期的大西洋打出一片“天地”。随后德国建造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其设计思想延续了“德意志”级的路线,并做了更多改进。
在二战中,“沙恩霍斯特”级仗着航速高、装甲也够用的条件,敢于一些英国战列舰打接触战,把“打不过就跑”的战术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建造标志着德国海军新式战列舰的设计建造水平已经开始走向成熟,为“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上场打好了基础。
20世纪30年代初,《华盛顿海军条约》即将到期,世界局势紧张,各国都不打算继续签约,并于不久之后一个接一个地拿出新战列舰建造方案。
德国当时虽然已建造“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并有了“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的设计,但这两级战列舰都明显不是各国将来建造是新战列舰的对手。于是,德国有了建造更大、更强的新战列舰的构想。
早在1932年,德国人为了使新式战列舰的数量达到替换所有一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得以留下的老战列舰的水平,并为对抗苏联的造舰计划,开始对大型战列舰的设计进行理论研究。
1934年,在准备和英国签订英德海军协议的情况下,在设计“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同时,便开始了新一级大型战列舰的设计准备工作。1935年英德海军协议签订,德国马上决定建造谋划已久的大型战列舰——俾斯麦级战列舰。
德国人从1935年制定完整计划并进入设计图纸的绘制阶段。由于政治上没有太多限制,新战列舰的设计完全面向实战。
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到期,英国提出了续约《伦敦海军条约》,法国、意大利宣布不再参加。其后原先同意的日本也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就在这一片混乱中,希特勒宣布德国不再受这类条约规定的限制。在1936年夏天,经过一年设计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开始动工建造。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德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两艘军舰。“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设计延续了“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的风格,集“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优秀性能之大成。
“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设计,目标明确,而且火力、防护力、航速这三大要素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平衡,是世界战列舰建造史上最成功的一级舰,连英国首相丘吉尔也称“俾斯麦”级战列舰是造舰史上的一大杰作。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德文:AlfredvonTirpitz,1849年5月10日~1930年3月6日),德意志帝国海军元帅,德国大洋舰队之父,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提尔皮茨是一个极有胆魄的人物,他不但决意为德国创建一支真正的远洋舰队,而且还希望这样一支舰队能与英国皇家海军相匹敌。
德皇威廉二世对提尔皮茨的胆略和雄心十分欣赏,全力支持他的扩充计划。这种信赖是如此的深厚,以至于提尔皮茨最后获得了“永远的提尔皮茨”这样一个称呼。
针对英国的海上霸权,提尔皮茨决心以强大海军保卫德国海权。他针对英德海军实力差距提出“风险舰队”理论。
风险舰队是德国海军力量维持在与英国海军一个固定的较大的比例上。如果英国与德国开战后即使获胜,剩余力量已经不足以维持其海上霸权,这样与德国开战就需要冒着局部胜利但全盘失败的风险。
于是德国这支让英国的战争企图变得极具风险的舰队就是风险舰队。
提尔皮茨声称,新建“这支强大海军的目的,是要使最伟大的海权国家都不敢向它挑战,否则就有使自己优势遭到破坏的危险。”
俾斯麦级舰早在1932年代开始摸索设计,原本在《英德海军协定》的约束下,英国曾要求德国将该型舰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吨,但德国以其不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字国为由断然拒绝。
该级舰两艘:俾斯麦号于1936年7月1日开工,1939年2月14日下水,并于第二年8月24日服役。
“提尔皮茨”号由德国威廉海军造船厂建造。1936年11月2日开始在威廉海军造船厂的2号船台上铺设龙骨正式开工建造,建造编号为S128。
“提尔皮茨”号于1939年4月1日下水,下水仪式隆重非凡,元首希特勒及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等大批高官参加,并且也效仿“俾斯麦”号,请来了提尔皮茨的女儿法劳·冯·哈塞尔女士参加下水典礼。
“提尔皮茨”号在舾装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威廉造船厂不断被英机轰炸,使得“提尔皮茨”号的舾装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使其服役期推迟了4个月,于1941年2月25日正式服役。1941年3月16日开始到波罗的海进行5个月的测试和训练。
1941年底,“提尔皮茨”号结束海试。从“俾斯麦”号战列舰上,英国人深刻体会到“俾斯麦”级战列舰在海上的巨大威力。
“俾斯麦”号沉没后,英国的注意力一下便集中到“俾斯麦”号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上,将大批战列舰和航空母舰调派到苏格兰的斯卡帕湾以备随时出击“提尔皮茨”号。
1941年5月27日“俾斯麦”号被击沉后,德国人再也不敢随便让“提尔皮茨”号出海,一时间无事可做的“提尔皮茨”号只好到防空力量可靠的基尔以躲避英国飞机的骚扰。
就这样呆了半年,到了1942年,“提尔皮茨”号才开始了它的作战生涯。
1942年初,苏德战事正酣,英美援苏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北极航线运往苏联。
希特勒为截断这一重要的战略补给线,倾注了海军的所有力量。德国海军的大量舰艇被派往挪威,以便随时出击北大西洋,截杀北极航线的盟国船队。
“提尔皮茨”号作为当时德国战斗力最强的战舰自然成为派驻挪威的当然选择。1942年1月,“提尔皮茨”号接到调派挪威的命令。
1月23日,“提尔皮茨”号离开基尔,通过基尔运河,驶入北海,北上几天后进驻挪威海岸中部的特隆赫姆,踏上了和“俾斯麦”号一样的不归路。
由于英美北极航线的活动频繁,“提尔皮茨”号到达特隆赫姆后不久就进行了第一次出击。
1942年3月5日,“提尔皮茨”号和3艘驱逐舰在阿克斯中将的率领下,离港后向熊岛海域杀去,企图切断盟军北方航线的PQ-12商船队QP-8商船队。
1942年3月1日,PQ-12商船队由冰岛启航,与此同时QP-8也由摩尔曼斯克起航。但在随后的几天中,“提尔皮茨”号等水面舰队仅仅发现了一艘商船并由驱逐舰击沉,并未发现任何护航舰队。
到了3月9日,“提尔皮茨”号被英国皇家海军航空母舰胜利号上起飞的侦察机发现,随后航母起飞战机对“提尔皮茨”号发动进攻,但没有成功。
“提尔皮茨”号于3月9日进入纳尔维克港,并在几天后返回特隆赫姆。
“提尔皮茨”号的这次出击大大刺激了英国人。为了避免“提尔皮茨”号像“俾斯麦”号那样杀入大西洋,丘吉尔派人不惜代价地把法国圣纳泽尔的“诺曼底”船坞——法国大西洋沿岸能修理“提尔皮茨”号的船坞——炸了。
1942年3月,“提尔皮茨”号的出击使英美在北极航线的活动有所收敛。
但两个月后,因为苏德战场局势,军事支援又开始频繁起来。于是越来越多的德国军舰跑到挪威来。
1942年7月3日清晨,德国舰队出击,目标是PQ-17船队。
1942年6月27日,PQ-17船队由冰岛启航。
当得知“提尔皮茨”号出击后,海军部命令商船队立即解散以规避“提尔皮茨”号攻击密集的船队。
而这之后,德国的U潜艇以及空军逐一打击分散且失去保护的商船队,造成了12艘商船沉没。
7月5日,当得知护卫传队离开后,“提尔皮茨”号受命出击攻击商船队,但由于U潜艇和德国空军的攻击之后,英国护航舰队放弃商船队,商船队遭到重创并打散,“提尔皮茨号”失去了出击的意义回到了港口。
最后,有34艘商船的PQ-17只有10艘到了苏联的摩尔曼斯克,这就是著名的PQ-17悲剧。
PQ-17的覆灭使得英美北极航线中止了3个月,导致苏联战场更加恶化。
在其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于英国人的谨慎,加上德国潜艇的空军对北极航线的有效阻截,“提尔皮茨”号没有太多活动,只是在1942年11月~1943年2月间在特隆赫姆进行了一次改装,加装了58门20毫米高射炮,之后离开特隆赫姆转移到阿尔塔湾和“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搭档。
1943年6~7月间,英国人在斯皮尔根岛建了一个气象站,使英国人能准确掌握气象信息,帮助商船队通过德军威胁区。
德军对此大为恼火,决定端掉这个气象站。9月8日,“提尔皮茨”号和“沙恩霍斯特”号带着10艘驱逐舰悄悄地驶到斯皮尔根岛,用炮弹猛烈攻击气象站,然后撒腿就跑。
当英舰赶来时,德舰早跑回家了。这次行动是“提尔皮茨”号一生唯一的一次进攻性射击。
1943年9月12日,三艘英军袖珍潜艇“X-5”号、“X-6”号、“X-7”号分别由三艘潜艇拖曳着,悄悄地驶出海军基地,在预定海域,三艘袖珍潜艇驶向目标区,而潜艇则留在原处,准备随时援救、接应袖珍潜艇。
三艘袖珍潜艇虽然相继被击沉,然而“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也没能逃脱厄运。随着两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提尔皮茨”号战列舰被震得跃出水面,轮机舱和发电机舱进水,失去了战斗力。
 ... -->>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德文:SchlachtschiffTirpitz,英文:TirpitzBattleship),是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造的俾斯麦级战列舰2号舰。该舰名称出自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将领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
提尔皮茨号舰满载排水量52900吨,最高航速30节,最大航程8870海里,主炮为4座双联装380毫米舰炮,副炮为12门150毫米火炮和16门105毫米火炮。该舰火炮系统火力强大,火控系统精确有效,装甲防护全面强化,动力系统稳定可靠,是一型性能出色的大型战舰。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由德国威廉海军造船厂建造,于1936年11月2日铺设龙骨,于1939年4月1日下水,于1941年2月25日正式服役。
该舰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次参战,却并没有突出战果。1944年11月12日,提尔皮茨号舰被英国皇家空军炸沉在挪威林根峡湾海域,德国海军902人随舰沉没丧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公海舰队在著名的日德兰海战中让英国人丢尽脸面。1
919年德国战败,英国人抓住机会,一举清除了老对手德国的海上家当,还趁机强迫德国签署了苛刻的《凡尔赛和约》(又称:凡尔赛条约),并在《和约》中明确规定:战败的德国不准再拥有无畏级战列舰,仅允许保留8艘旧战列舰用于训练及海岸防御。
替代舰必须在被替代舰下水20年后才可动工建造,并规定其最大排水量不得超过10,16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80毫米。英国企图通过这个“紧箍咒”让老对手永不翻身,为自己排除一大忧虑。
20世纪20年代初,在民族复兴思想支配下忍受着战败耻辱的德国人,看着手中剩下的几艘不堪使用的陈旧战列舰,心存不甘,建造新战列舰的意愿愈加强烈。
由于《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人不得不仔细研究怎样利用和约的规定条件建造新的战列舰。
德国海军在条约限制下充分发挥当时的技术优势,结合德国海军的战术需求而精心设计建造了3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
德意志级虽然舰型吨位稍小但速度比传统的战列舰快,防御能力和火力又比巡洋舰强,让对手强的追不上,弱的打不过,是名副其实的一种投机取巧设计。
这种设计确实也让“德意志”级战列舰在二战初期的大西洋打出一片“天地”。随后德国建造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其设计思想延续了“德意志”级的路线,并做了更多改进。
在二战中,“沙恩霍斯特”级仗着航速高、装甲也够用的条件,敢于一些英国战列舰打接触战,把“打不过就跑”的战术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建造标志着德国海军新式战列舰的设计建造水平已经开始走向成熟,为“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上场打好了基础。
20世纪30年代初,《华盛顿海军条约》即将到期,世界局势紧张,各国都不打算继续签约,并于不久之后一个接一个地拿出新战列舰建造方案。
德国当时虽然已建造“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并有了“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的设计,但这两级战列舰都明显不是各国将来建造是新战列舰的对手。于是,德国有了建造更大、更强的新战列舰的构想。
早在1932年,德国人为了使新式战列舰的数量达到替换所有一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得以留下的老战列舰的水平,并为对抗苏联的造舰计划,开始对大型战列舰的设计进行理论研究。
1934年,在准备和英国签订英德海军协议的情况下,在设计“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同时,便开始了新一级大型战列舰的设计准备工作。1935年英德海军协议签订,德国马上决定建造谋划已久的大型战列舰——俾斯麦级战列舰。
德国人从1935年制定完整计划并进入设计图纸的绘制阶段。由于政治上没有太多限制,新战列舰的设计完全面向实战。
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到期,英国提出了续约《伦敦海军条约》,法国、意大利宣布不再参加。其后原先同意的日本也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就在这一片混乱中,希特勒宣布德国不再受这类条约规定的限制。在1936年夏天,经过一年设计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开始动工建造。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德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两艘军舰。“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设计延续了“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的风格,集“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优秀性能之大成。
“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设计,目标明确,而且火力、防护力、航速这三大要素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平衡,是世界战列舰建造史上最成功的一级舰,连英国首相丘吉尔也称“俾斯麦”级战列舰是造舰史上的一大杰作。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德文:AlfredvonTirpitz,1849年5月10日~1930年3月6日),德意志帝国海军元帅,德国大洋舰队之父,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提尔皮茨是一个极有胆魄的人物,他不但决意为德国创建一支真正的远洋舰队,而且还希望这样一支舰队能与英国皇家海军相匹敌。
德皇威廉二世对提尔皮茨的胆略和雄心十分欣赏,全力支持他的扩充计划。这种信赖是如此的深厚,以至于提尔皮茨最后获得了“永远的提尔皮茨”这样一个称呼。
针对英国的海上霸权,提尔皮茨决心以强大海军保卫德国海权。他针对英德海军实力差距提出“风险舰队”理论。
风险舰队是德国海军力量维持在与英国海军一个固定的较大的比例上。如果英国与德国开战后即使获胜,剩余力量已经不足以维持其海上霸权,这样与德国开战就需要冒着局部胜利但全盘失败的风险。
于是德国这支让英国的战争企图变得极具风险的舰队就是风险舰队。
提尔皮茨声称,新建“这支强大海军的目的,是要使最伟大的海权国家都不敢向它挑战,否则就有使自己优势遭到破坏的危险。”
俾斯麦级舰早在1932年代开始摸索设计,原本在《英德海军协定》的约束下,英国曾要求德国将该型舰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吨,但德国以其不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字国为由断然拒绝。
该级舰两艘:俾斯麦号于1936年7月1日开工,1939年2月14日下水,并于第二年8月24日服役。
“提尔皮茨”号由德国威廉海军造船厂建造。1936年11月2日开始在威廉海军造船厂的2号船台上铺设龙骨正式开工建造,建造编号为S128。
“提尔皮茨”号于1939年4月1日下水,下水仪式隆重非凡,元首希特勒及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等大批高官参加,并且也效仿“俾斯麦”号,请来了提尔皮茨的女儿法劳·冯·哈塞尔女士参加下水典礼。
“提尔皮茨”号在舾装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威廉造船厂不断被英机轰炸,使得“提尔皮茨”号的舾装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使其服役期推迟了4个月,于1941年2月25日正式服役。1941年3月16日开始到波罗的海进行5个月的测试和训练。
1941年底,“提尔皮茨”号结束海试。从“俾斯麦”号战列舰上,英国人深刻体会到“俾斯麦”级战列舰在海上的巨大威力。
“俾斯麦”号沉没后,英国的注意力一下便集中到“俾斯麦”号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上,将大批战列舰和航空母舰调派到苏格兰的斯卡帕湾以备随时出击“提尔皮茨”号。
1941年5月27日“俾斯麦”号被击沉后,德国人再也不敢随便让“提尔皮茨”号出海,一时间无事可做的“提尔皮茨”号只好到防空力量可靠的基尔以躲避英国飞机的骚扰。
就这样呆了半年,到了1942年,“提尔皮茨”号才开始了它的作战生涯。
1942年初,苏德战事正酣,英美援苏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北极航线运往苏联。
希特勒为截断这一重要的战略补给线,倾注了海军的所有力量。德国海军的大量舰艇被派往挪威,以便随时出击北大西洋,截杀北极航线的盟国船队。
“提尔皮茨”号作为当时德国战斗力最强的战舰自然成为派驻挪威的当然选择。1942年1月,“提尔皮茨”号接到调派挪威的命令。
1月23日,“提尔皮茨”号离开基尔,通过基尔运河,驶入北海,北上几天后进驻挪威海岸中部的特隆赫姆,踏上了和“俾斯麦”号一样的不归路。
由于英美北极航线的活动频繁,“提尔皮茨”号到达特隆赫姆后不久就进行了第一次出击。
1942年3月5日,“提尔皮茨”号和3艘驱逐舰在阿克斯中将的率领下,离港后向熊岛海域杀去,企图切断盟军北方航线的PQ-12商船队QP-8商船队。
1942年3月1日,PQ-12商船队由冰岛启航,与此同时QP-8也由摩尔曼斯克起航。但在随后的几天中,“提尔皮茨”号等水面舰队仅仅发现了一艘商船并由驱逐舰击沉,并未发现任何护航舰队。
到了3月9日,“提尔皮茨”号被英国皇家海军航空母舰胜利号上起飞的侦察机发现,随后航母起飞战机对“提尔皮茨”号发动进攻,但没有成功。
“提尔皮茨”号于3月9日进入纳尔维克港,并在几天后返回特隆赫姆。
“提尔皮茨”号的这次出击大大刺激了英国人。为了避免“提尔皮茨”号像“俾斯麦”号那样杀入大西洋,丘吉尔派人不惜代价地把法国圣纳泽尔的“诺曼底”船坞——法国大西洋沿岸能修理“提尔皮茨”号的船坞——炸了。
1942年3月,“提尔皮茨”号的出击使英美在北极航线的活动有所收敛。
但两个月后,因为苏德战场局势,军事支援又开始频繁起来。于是越来越多的德国军舰跑到挪威来。
1942年7月3日清晨,德国舰队出击,目标是PQ-17船队。
1942年6月27日,PQ-17船队由冰岛启航。
当得知“提尔皮茨”号出击后,海军部命令商船队立即解散以规避“提尔皮茨”号攻击密集的船队。
而这之后,德国的U潜艇以及空军逐一打击分散且失去保护的商船队,造成了12艘商船沉没。
7月5日,当得知护卫传队离开后,“提尔皮茨”号受命出击攻击商船队,但由于U潜艇和德国空军的攻击之后,英国护航舰队放弃商船队,商船队遭到重创并打散,“提尔皮茨号”失去了出击的意义回到了港口。
最后,有34艘商船的PQ-17只有10艘到了苏联的摩尔曼斯克,这就是著名的PQ-17悲剧。
PQ-17的覆灭使得英美北极航线中止了3个月,导致苏联战场更加恶化。
在其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于英国人的谨慎,加上德国潜艇的空军对北极航线的有效阻截,“提尔皮茨”号没有太多活动,只是在1942年11月~1943年2月间在特隆赫姆进行了一次改装,加装了58门20毫米高射炮,之后离开特隆赫姆转移到阿尔塔湾和“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搭档。
1943年6~7月间,英国人在斯皮尔根岛建了一个气象站,使英国人能准确掌握气象信息,帮助商船队通过德军威胁区。
德军对此大为恼火,决定端掉这个气象站。9月8日,“提尔皮茨”号和“沙恩霍斯特”号带着10艘驱逐舰悄悄地驶到斯皮尔根岛,用炮弹猛烈攻击气象站,然后撒腿就跑。
当英舰赶来时,德舰早跑回家了。这次行动是“提尔皮茨”号一生唯一的一次进攻性射击。
1943年9月12日,三艘英军袖珍潜艇“X-5”号、“X-6”号、“X-7”号分别由三艘潜艇拖曳着,悄悄地驶出海军基地,在预定海域,三艘袖珍潜艇驶向目标区,而潜艇则留在原处,准备随时援救、接应袖珍潜艇。
三艘袖珍潜艇虽然相继被击沉,然而“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也没能逃脱厄运。随着两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提尔皮茨”号战列舰被震得跃出水面,轮机舱和发电机舱进水,失去了战斗力。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