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入慕之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夫人之事,上皇如何说?”
“他说,我等不必放在心上,他会处置。”兄长说着,看着我,“你觉得他会如何处置?”
我想了想,摇头:“不知道。祝夫人是杜行楷的遗孀,他纵然再是不悦,也不会拿她怎么样。”
兄长看着我,忽而道:“阿黛,父亲与杜行楷的事已经过去,无论他们如何想,你都不欠杜家的。”
我诧异地看着他:“兄长何意?”
“祝夫人要的是太上皇后之位,你既然已经与上皇重归于好,那么无论何人来抢,你都不可让步。”
我面上一热:“谁跟他重归于好……”
兄长仿佛没听到,继续说道:“你知道,上官家回归本身,就能让许多人夜里难寐。此事,也并非你退让就可风平浪静。阿誉他们还小,我们家要想平安,保所有人周全,便注定要与各方周旋。”
他看着我:“你与上皇约定三年,便也有此虑,对么?”
我苦笑,抿了抿唇角,没说话。
“恭伯父之事,兄长问了么?”片刻,我说。
“问了。”兄长道,“上皇说,那火起得蹊跷,另有内情。”
这我倒是早知道了。
他继续道:“恭伯父一家牵扯着着董裕的侄女婿,上皇亲自到上官里来,必是有人慌了。上皇甚为警觉,起火当日就将父子三人送进了洛阳大理寺,如今他们三人倒是过得平安。”
我说:“兄长盼着上皇能藉此办了董裕?”
兄长摇摇头。
“阿黛。”他说,“你真觉得,想要我们家命的,只有董裕么?”
我的目光定了定。
“兄长何意?”
“当年父亲随先帝出征之前,曾交代我,在京中要小心谨慎,不可无所防备。”他说,“父亲曾让秦叔去查过赵王,你知道么?”
听到赵王二字,我着实吃了一惊。
“赵王?”我说。
兄长道:“只怕秦叔从未对你说过。”
我盯着他,狐疑地摇摇头。
“因为查赵王不是易事。”他说,“你可知,当年秦叔为何差点下狱死了?因为他得罪的正是赵王。”
我愕然。
“那时,秦叔在刑部任职,接到了一桩赈灾款失窃的案子。西北地震,朝廷拨了钱粮去赈灾,路上竟不翼而飞。圣上震怒,交给了秦叔去查。案子倒是很快破了,但秦叔是个心细之人,觉得不对,抓着线索细查,竟是查到了赵王的头上。但就在此时,他手下最得力的两个干将突然横死,接着,就有人揪着错处参了一本,指其纵容家人贪赃枉法。就这样,秦叔下了大狱。幸好父亲曾与他有些来往,知道他为人,在圣上面前也有几分面子,最终将他保了出来。”他说,“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赵王与父亲变得不对付起来。”
第一百七十一章昭告(上)
我说:“是因为父亲保了秦叔的事?”
“秦叔那时已经查到了赵王头上,人证物证亦有了眉目。于赵王而言,秦叔不可不除。”兄长道,“可父亲竟然出手,赵王焉能不恨父亲。”
我说:“既然如此,秦叔何不索性让父亲帮着将人证物证呈到先帝面前,除掉赵王?”
“那些人证物证,连同秦叔的两个手下,全被杀死销毁。”兄长道,“就算父亲有心要帮,这事也再无下落。至此,秦叔也心灰意冷,不再寻求回朝之路,只做了父亲门客,为父亲做事。”
我皱了皱眉,道:“这些事,我竟从不曾听说。”
“父亲从不曾将赵王放在眼里,”
我说:“后来呢?父亲出征之前,为何突然提醒兄长小心赵王?”
“当初鼓动先帝执意北伐的,就是赵王。”
我讶然:“哦?”
“先帝为何执意北伐,你知道么?”
“驱除北戎,消弭边患,一向是历代皇帝心愿。”我说,“先帝想做出一番彪炳功业,青史留名。”
“不尽然。”兄长道,“先帝想做的,其实是超越穆皇帝。”
“穆皇帝你?”我不解。
“穆皇帝比历任更重视北伐之事,一生为此谋划,动兵三次,皆无功而返。”兄长道,“北伐之事,先帝其实从继位起就一直在筹备。但此事,父亲是反对的。也因得父亲多年劝诫,先帝励精图治,并不轻举妄动。可北伐那年,先帝巡幸,去了一趟赵王的封地。回来之后,他就对父亲说,他此生虽是平顺,却有一事难以释怀。穆皇帝有贤君之名,他想要超越穆皇帝,难之又难。论文治,他虽勤勉多年,但朝中积弊难改,羁绊重重,难有出色之事。唯有在武功上有所建树,方可在青史上有一席之地。父亲大惊,极力劝谏,可先帝执意如此,并要父亲随他一道出征。”
我看着兄长,道:“父亲猜想,这些话都是赵王对先帝说的?”
“不必猜,先帝在父亲面前对赵王大加赞誉,说满朝文武,不及一个赵王有见识。”兄长叹口气,“先帝好面子,这辈子都盼着别人能称赞他继位乃天命所归。只能说,赵王深知先帝想要什么,句句都说到了他心里去。父亲无可奈何,但总觉得赵王心思叵测,故而离京之前,将此事交代了我和秦叔。”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夫人之事,上皇如何说?”
“他说,我等不必放在心上,他会处置。”兄长说着,看着我,“你觉得他会如何处置?”
我想了想,摇头:“不知道。祝夫人是杜行楷的遗孀,他纵然再是不悦,也不会拿她怎么样。”
兄长看着我,忽而道:“阿黛,父亲与杜行楷的事已经过去,无论他们如何想,你都不欠杜家的。”
我诧异地看着他:“兄长何意?”
“祝夫人要的是太上皇后之位,你既然已经与上皇重归于好,那么无论何人来抢,你都不可让步。”
我面上一热:“谁跟他重归于好……”
兄长仿佛没听到,继续说道:“你知道,上官家回归本身,就能让许多人夜里难寐。此事,也并非你退让就可风平浪静。阿誉他们还小,我们家要想平安,保所有人周全,便注定要与各方周旋。”
他看着我:“你与上皇约定三年,便也有此虑,对么?”
我苦笑,抿了抿唇角,没说话。
“恭伯父之事,兄长问了么?”片刻,我说。
“问了。”兄长道,“上皇说,那火起得蹊跷,另有内情。”
这我倒是早知道了。
他继续道:“恭伯父一家牵扯着着董裕的侄女婿,上皇亲自到上官里来,必是有人慌了。上皇甚为警觉,起火当日就将父子三人送进了洛阳大理寺,如今他们三人倒是过得平安。”
我说:“兄长盼着上皇能藉此办了董裕?”
兄长摇摇头。
“阿黛。”他说,“你真觉得,想要我们家命的,只有董裕么?”
我的目光定了定。
“兄长何意?”
“当年父亲随先帝出征之前,曾交代我,在京中要小心谨慎,不可无所防备。”他说,“父亲曾让秦叔去查过赵王,你知道么?”
听到赵王二字,我着实吃了一惊。
“赵王?”我说。
兄长道:“只怕秦叔从未对你说过。”
我盯着他,狐疑地摇摇头。
“因为查赵王不是易事。”他说,“你可知,当年秦叔为何差点下狱死了?因为他得罪的正是赵王。”
我愕然。
“那时,秦叔在刑部任职,接到了一桩赈灾款失窃的案子。西北地震,朝廷拨了钱粮去赈灾,路上竟不翼而飞。圣上震怒,交给了秦叔去查。案子倒是很快破了,但秦叔是个心细之人,觉得不对,抓着线索细查,竟是查到了赵王的头上。但就在此时,他手下最得力的两个干将突然横死,接着,就有人揪着错处参了一本,指其纵容家人贪赃枉法。就这样,秦叔下了大狱。幸好父亲曾与他有些来往,知道他为人,在圣上面前也有几分面子,最终将他保了出来。”他说,“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赵王与父亲变得不对付起来。”
第一百七十一章昭告(上)
我说:“是因为父亲保了秦叔的事?”
“秦叔那时已经查到了赵王头上,人证物证亦有了眉目。于赵王而言,秦叔不可不除。”兄长道,“可父亲竟然出手,赵王焉能不恨父亲。”
我说:“既然如此,秦叔何不索性让父亲帮着将人证物证呈到先帝面前,除掉赵王?”
“那些人证物证,连同秦叔的两个手下,全被杀死销毁。”兄长道,“就算父亲有心要帮,这事也再无下落。至此,秦叔也心灰意冷,不再寻求回朝之路,只做了父亲门客,为父亲做事。”
我皱了皱眉,道:“这些事,我竟从不曾听说。”
“父亲从不曾将赵王放在眼里,”
我说:“后来呢?父亲出征之前,为何突然提醒兄长小心赵王?”
“当初鼓动先帝执意北伐的,就是赵王。”
我讶然:“哦?”
“先帝为何执意北伐,你知道么?”
“驱除北戎,消弭边患,一向是历代皇帝心愿。”我说,“先帝想做出一番彪炳功业,青史留名。”
“不尽然。”兄长道,“先帝想做的,其实是超越穆皇帝。”
“穆皇帝你?”我不解。
“穆皇帝比历任更重视北伐之事,一生为此谋划,动兵三次,皆无功而返。”兄长道,“北伐之事,先帝其实从继位起就一直在筹备。但此事,父亲是反对的。也因得父亲多年劝诫,先帝励精图治,并不轻举妄动。可北伐那年,先帝巡幸,去了一趟赵王的封地。回来之后,他就对父亲说,他此生虽是平顺,却有一事难以释怀。穆皇帝有贤君之名,他想要超越穆皇帝,难之又难。论文治,他虽勤勉多年,但朝中积弊难改,羁绊重重,难有出色之事。唯有在武功上有所建树,方可在青史上有一席之地。父亲大惊,极力劝谏,可先帝执意如此,并要父亲随他一道出征。”
我看着兄长,道:“父亲猜想,这些话都是赵王对先帝说的?”
“不必猜,先帝在父亲面前对赵王大加赞誉,说满朝文武,不及一个赵王有见识。”兄长叹口气,“先帝好面子,这辈子都盼着别人能称赞他继位乃天命所归。只能说,赵王深知先帝想要什么,句句都说到了他心里去。父亲无可奈何,但总觉得赵王心思叵测,故而离京之前,将此事交代了我和秦叔。”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