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缠梦散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暮秋。
残阳如血。
我徐徐走入肮脏的黄浦江中,一股刺骨的凉意将我惊醒。
不行,我不能让黄浦江弄脏我的身体,我就是要死也要死在涪江。
一
我叫许晴,生活在四川。
绵阳是一座很安静的城市,没有上海的喧杂,亦没有北京的尘嚣。涪江横贯全境,静静的,了无声息。如果不是它那奔流不息的样子,我还真以为它已经死了。或许,涪江正处于生与死的边缘,抑或是人世与天堂的边缘。
我从小就喜欢这种边缘,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像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不开心时爱坐在涪江边上看潮来潮去一样。
涪江中有很多小渚,郁郁葱葱,没有人迹。也许只有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植物才能这样生长,肆无忌惮地。看着渚上那葱茏的草木,心中有些嫉妒,有些向往。
人,是可以主宰草木的命运,可有很多时候却连草木都不如。
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动物,悲哀而又无奈。
我的家在涪江边上的一个小农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我是长女,一个注定要为了弟妹而牺牲自己的角色。
随着妹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全家就笼罩上了一层快乐而又忧郁的气氛。
我说,要不我不读了,让妹妹读吧。
父亲看了我一眼,深深地叹了口气,一言不发。
那天,我在涪江边坐了一个下午,呆呆地,一个人。
不知什么时候,妹妹来了。她说,姐,爸爸叫你回去吃饭。
我说,你先回去吧,让姐一个人看看涪江里的船。
而那时,涪江里却一只船也没有。谎言,一个连自己也无法相信的谎言。
她突然抱住了我,哭着说,姐,你别这样。
我抱住了她,机械地。我抚摸着她的头发,只说了一句话,好好读书。
我想哭,却发现自己已没有了眼泪,也许我的眼泪早已化作了涪江之水。
我恨她,却又很爱她。说不出理由。人,就是这么矛盾。
二
辍学后的三年里,我一直在上海的一家服装厂工作。一个月只有八百多,没有双休日,加班加得昏天黑地。一切待遇都与我无关,因为户口的缘故。
上海,还是与解放前的上海滩一样,物欲横流,金迷纸醉。正因如此,我周围的很多女孩子都学坏了,或是为了钱,或是为了一个能享受上海人待遇的户口。而我没有。我鄙视这一切,发自内心的,纵然我也曾奢望过。
上海人真的很排外,尤其是四、五十岁的妇女。在她们的口中“外地人”略有一种骂人的意思。那里,流行说类似日语的上海话,仿佛说上海话就比别人高一等。我讨厌这种法国波旁王朝的等级制度,非常地。那是一种野蛮,一种退步。
我讨厌黄浦江,那条充满了铜臭味可上海人还引以为豪的河流。晚上,绚丽的灯光投入江水中,很美。可还是无法掩盖住黄浦江丑陋的本性。
我讨厌那座肮脏的城市,非常非常地。
有时候,繁华是另一种落后。
我回到了绵阳,我的家乡,高兴而又失望。
涪江洗去了沾染在我身上的铜臭味,亦洗去了上海人在我脑海中丑陋的印象,然而却洗不去我长女的身份。我痛苦而又快乐着。
四月,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西南科技大学外面的一家饭店里。
饭店的生意特别好。一到晚上,或是男男女女三五成群,或是手牵手的情侣,在饭店吃饭,有说有笑。
然而,这一切都与我无关。我要做的只是端盘送菜,为了每个月那几张粉红色的长方形纸片,为了尽到我那长女的义务,为了能让我的弟妹能像他们一样。
晚上,夜深人静。我经常问自己,我是不是为弟妹而活的?我来这个世上是不是来受罪的?等到弟妹大学毕业后我还有什么理由活下去?
人,就是为别人而活的,即便失去自己最美好的东西也心甘情愿。人,就是这么傻,无可救药。而人却又不愿去医治这种傻,一种无奈的讳疾忌医。
直到认识了他,我才觉得找回了久违的自己,一个在镜子中与我大相径庭的许晴。
秋分。
暮色半沉。
我认识了他,莫名其妙地。
那天,四个男生来我工作的饭店吃饭。
我给他们上了茶,他们点了菜,一切都在无言中进行,简练而又陌生。
后来,我在端木耳炒肉片时第一次注意到了他。
他留着很短的头发,给人一种很干净的感觉。他长得很一般,没有青春偶像剧中男主角的长发,亦没有言情小说中男主人公微微上翘得嘴角。因为这不是电视剧与小说,而是生活。生活是真实的,真实得有些血淋淋。
我从来不认为血淋淋是一个血腥的词,反而,我特别喜欢这个词,因为,只有血淋淋才能让我感到疼痛,而惟有疼痛才能让我感觉到自己还活着,为了不是别人的别人而活着。
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甘情愿。
三
后来,他来饭店吃过几次饭。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他。
他叫黄扬,陕西人,读法律,比我小两岁,其他的我一无所知。
再后来,他路过饭店只要见到我就会笑着朝我点点头。
于是,我认他做了弟弟,莫名其妙地。后来每次听他叫我姐时我都很开心很满足,但又夹杂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我很喜欢“姐”这个称呼,很亲切,但亲切中又不乏一种淡淡的尊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只要一天没看到他我就会想他,不由自主地。一种不同于思念我的弟弟的思念。
我对自己说,许晴,你只是因为太想念你的弟弟了。
我说,哦。
于是,我在周末特地回家看望了我的亲弟弟,不是那种感觉。我错了。
回来之后,我更加想他了,想他点菜时用手把头发往上捋的样子,想他吃饭时把汤舀在饭碗里一起吃的样子,想他吃完饭用手擦嘴巴的样子
一切的一切都与吃饭有关,除了吃饭我对他一无所知。
有一次,他吃好饭告诉我,明天下午他要参加新生的篮球比赛,并希望我能去看。
我说,哦。
第二天下午,我向老板请了假。
走到铁桥边,我却停住了脚步。
铁桥的那一头就是西南科技大学了,虽然只有几步路,而我却失去了走过去的勇气。
一种从未有过的自卑缠住了我的双腿,让我寸步难行。
我对自己说,你凭什么走过去?
我无言以对。
许晴,你不配,你不配。
我站在原地,任由身边人流穿梭,脚下河水流淌,却怎么也迈不开脚步,脚步已随着思绪一起凝滞。
晚上,他问我为什么不去为他加油,用一种遗憾而又质问的口气。
我说,我身体不舒服。
他突然紧张起来,问我哪里不舒服,严不严重。
我无语。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他感动了。我想应该是吧。从小到大,我都没有怎么感动过,而这次我却我庆幸,我庆幸自己还会感动,真的。
然而,他也无语了,低着头。
气氛有些尴尬,一种说不出来的尴尬,然而却令我感到非常和谐,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尴尬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和谐。
说真的,我真的很希望让这种尴尬一直延续下去,永不停止,就像那滔滔的涪江之水。
星期六,我和他坐27路车去了城里,也就是市区。
城里与市区,同一个地方的两种称呼。
在上海,只有市区,没有城里。
在绵阳,只有城里,没有市区。
其实,它们什么都有,只是称呼不同而已。
有更多的绵阳人开始称城里为市区,而上海人则根本没法从市区退化到城里。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悲哀。
城里,给人一种封闭的感觉,有高高的城墙,里面的人规规矩矩地生活着。
市区,则给人一种开放的感觉,马路将其划成形形色色的几何图形,几何图形里的人只要走几步便可从这个几何图形到另一个几何图形。
绵阳人封闭,上海人开放。绵阳人安逸,上海人匆忙。绵阳人憨厚,上海人精明。绵阳人真诚,上海人虚伪。
其实,人本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到了不同的城市,所以变了。
城市,改变了人。同时,人又改变着城市。
循环,比轮回还要可怕的循环。
黄昏。
涪江边。
他的左手牵住了我的右手,突然地。
左手牵右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有些害怕,挣开了他的手,转身就跑。
我茫无头绪地跑着,出于一种本能。
 ... -->>
暮秋。
残阳如血。
我徐徐走入肮脏的黄浦江中,一股刺骨的凉意将我惊醒。
不行,我不能让黄浦江弄脏我的身体,我就是要死也要死在涪江。
一
我叫许晴,生活在四川。
绵阳是一座很安静的城市,没有上海的喧杂,亦没有北京的尘嚣。涪江横贯全境,静静的,了无声息。如果不是它那奔流不息的样子,我还真以为它已经死了。或许,涪江正处于生与死的边缘,抑或是人世与天堂的边缘。
我从小就喜欢这种边缘,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像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不开心时爱坐在涪江边上看潮来潮去一样。
涪江中有很多小渚,郁郁葱葱,没有人迹。也许只有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植物才能这样生长,肆无忌惮地。看着渚上那葱茏的草木,心中有些嫉妒,有些向往。
人,是可以主宰草木的命运,可有很多时候却连草木都不如。
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动物,悲哀而又无奈。
我的家在涪江边上的一个小农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我是长女,一个注定要为了弟妹而牺牲自己的角色。
随着妹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全家就笼罩上了一层快乐而又忧郁的气氛。
我说,要不我不读了,让妹妹读吧。
父亲看了我一眼,深深地叹了口气,一言不发。
那天,我在涪江边坐了一个下午,呆呆地,一个人。
不知什么时候,妹妹来了。她说,姐,爸爸叫你回去吃饭。
我说,你先回去吧,让姐一个人看看涪江里的船。
而那时,涪江里却一只船也没有。谎言,一个连自己也无法相信的谎言。
她突然抱住了我,哭着说,姐,你别这样。
我抱住了她,机械地。我抚摸着她的头发,只说了一句话,好好读书。
我想哭,却发现自己已没有了眼泪,也许我的眼泪早已化作了涪江之水。
我恨她,却又很爱她。说不出理由。人,就是这么矛盾。
二
辍学后的三年里,我一直在上海的一家服装厂工作。一个月只有八百多,没有双休日,加班加得昏天黑地。一切待遇都与我无关,因为户口的缘故。
上海,还是与解放前的上海滩一样,物欲横流,金迷纸醉。正因如此,我周围的很多女孩子都学坏了,或是为了钱,或是为了一个能享受上海人待遇的户口。而我没有。我鄙视这一切,发自内心的,纵然我也曾奢望过。
上海人真的很排外,尤其是四、五十岁的妇女。在她们的口中“外地人”略有一种骂人的意思。那里,流行说类似日语的上海话,仿佛说上海话就比别人高一等。我讨厌这种法国波旁王朝的等级制度,非常地。那是一种野蛮,一种退步。
我讨厌黄浦江,那条充满了铜臭味可上海人还引以为豪的河流。晚上,绚丽的灯光投入江水中,很美。可还是无法掩盖住黄浦江丑陋的本性。
我讨厌那座肮脏的城市,非常非常地。
有时候,繁华是另一种落后。
我回到了绵阳,我的家乡,高兴而又失望。
涪江洗去了沾染在我身上的铜臭味,亦洗去了上海人在我脑海中丑陋的印象,然而却洗不去我长女的身份。我痛苦而又快乐着。
四月,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西南科技大学外面的一家饭店里。
饭店的生意特别好。一到晚上,或是男男女女三五成群,或是手牵手的情侣,在饭店吃饭,有说有笑。
然而,这一切都与我无关。我要做的只是端盘送菜,为了每个月那几张粉红色的长方形纸片,为了尽到我那长女的义务,为了能让我的弟妹能像他们一样。
晚上,夜深人静。我经常问自己,我是不是为弟妹而活的?我来这个世上是不是来受罪的?等到弟妹大学毕业后我还有什么理由活下去?
人,就是为别人而活的,即便失去自己最美好的东西也心甘情愿。人,就是这么傻,无可救药。而人却又不愿去医治这种傻,一种无奈的讳疾忌医。
直到认识了他,我才觉得找回了久违的自己,一个在镜子中与我大相径庭的许晴。
秋分。
暮色半沉。
我认识了他,莫名其妙地。
那天,四个男生来我工作的饭店吃饭。
我给他们上了茶,他们点了菜,一切都在无言中进行,简练而又陌生。
后来,我在端木耳炒肉片时第一次注意到了他。
他留着很短的头发,给人一种很干净的感觉。他长得很一般,没有青春偶像剧中男主角的长发,亦没有言情小说中男主人公微微上翘得嘴角。因为这不是电视剧与小说,而是生活。生活是真实的,真实得有些血淋淋。
我从来不认为血淋淋是一个血腥的词,反而,我特别喜欢这个词,因为,只有血淋淋才能让我感到疼痛,而惟有疼痛才能让我感觉到自己还活着,为了不是别人的别人而活着。
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甘情愿。
三
后来,他来饭店吃过几次饭。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他。
他叫黄扬,陕西人,读法律,比我小两岁,其他的我一无所知。
再后来,他路过饭店只要见到我就会笑着朝我点点头。
于是,我认他做了弟弟,莫名其妙地。后来每次听他叫我姐时我都很开心很满足,但又夹杂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我很喜欢“姐”这个称呼,很亲切,但亲切中又不乏一种淡淡的尊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只要一天没看到他我就会想他,不由自主地。一种不同于思念我的弟弟的思念。
我对自己说,许晴,你只是因为太想念你的弟弟了。
我说,哦。
于是,我在周末特地回家看望了我的亲弟弟,不是那种感觉。我错了。
回来之后,我更加想他了,想他点菜时用手把头发往上捋的样子,想他吃饭时把汤舀在饭碗里一起吃的样子,想他吃完饭用手擦嘴巴的样子
一切的一切都与吃饭有关,除了吃饭我对他一无所知。
有一次,他吃好饭告诉我,明天下午他要参加新生的篮球比赛,并希望我能去看。
我说,哦。
第二天下午,我向老板请了假。
走到铁桥边,我却停住了脚步。
铁桥的那一头就是西南科技大学了,虽然只有几步路,而我却失去了走过去的勇气。
一种从未有过的自卑缠住了我的双腿,让我寸步难行。
我对自己说,你凭什么走过去?
我无言以对。
许晴,你不配,你不配。
我站在原地,任由身边人流穿梭,脚下河水流淌,却怎么也迈不开脚步,脚步已随着思绪一起凝滞。
晚上,他问我为什么不去为他加油,用一种遗憾而又质问的口气。
我说,我身体不舒服。
他突然紧张起来,问我哪里不舒服,严不严重。
我无语。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他感动了。我想应该是吧。从小到大,我都没有怎么感动过,而这次我却我庆幸,我庆幸自己还会感动,真的。
然而,他也无语了,低着头。
气氛有些尴尬,一种说不出来的尴尬,然而却令我感到非常和谐,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尴尬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和谐。
说真的,我真的很希望让这种尴尬一直延续下去,永不停止,就像那滔滔的涪江之水。
星期六,我和他坐27路车去了城里,也就是市区。
城里与市区,同一个地方的两种称呼。
在上海,只有市区,没有城里。
在绵阳,只有城里,没有市区。
其实,它们什么都有,只是称呼不同而已。
有更多的绵阳人开始称城里为市区,而上海人则根本没法从市区退化到城里。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悲哀。
城里,给人一种封闭的感觉,有高高的城墙,里面的人规规矩矩地生活着。
市区,则给人一种开放的感觉,马路将其划成形形色色的几何图形,几何图形里的人只要走几步便可从这个几何图形到另一个几何图形。
绵阳人封闭,上海人开放。绵阳人安逸,上海人匆忙。绵阳人憨厚,上海人精明。绵阳人真诚,上海人虚伪。
其实,人本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到了不同的城市,所以变了。
城市,改变了人。同时,人又改变着城市。
循环,比轮回还要可怕的循环。
黄昏。
涪江边。
他的左手牵住了我的右手,突然地。
左手牵右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有些害怕,挣开了他的手,转身就跑。
我茫无头绪地跑着,出于一种本能。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