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楚史乱国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以下是第四卷的卷末总结,解答一下第四卷中出现的种种疑点,希望大家可以看一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卷和本书。
此前也写过几篇废话连篇的卷末总结,就连我自己都不怎么想看,想了想还是删了,这篇我觉得比较有用,应该不会删,希望各位读者能够看下去。
首先就是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卷主角与匈奴特别是铁木真之间的对决,因为在真正的历史中,匈奴实际上是在慢慢衰落的,早早就分为南北两部,被鲜卑压到了草原边界,全然不复当年和大秦强汉捉对厮杀的强盛。
本书含糊了南北匈奴的概念,而主要强调的是铁木真与阿提拉两个上帝之鞭的对峙,略作调整。
尽管蒙古是历史上成就最高的游牧民族,但事实上自契丹乃至鲜卑开始游牧民族就逐渐受到中原文化影响,文化形态进化的同时,也逐步摒弃了一些古老原始的生活方式,比如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也开始尝试耕种等等。所以,单单考虑与东方农耕文明,西方航海文明相并称的北方游牧文明的这杆大旗,我认为还是匈奴来抗最为适宜。
作为游牧文明的代表,我自然是希望匈奴这个民族同中原在层次上形成并立关系,以便在有朝一日展开两个民族之间的大战,在未来写欧洲可能会一笔带过(只是可能,还没有决定),但写匈奴与中原的对峙,我是准备花很大的篇幅来写的。
而中原太多英雄豪杰,匈奴相对会比较薄弱,所以我就在世界版图上为匈奴规划了一个发展区域,就是我们不研究历史的普通人比较陌生的安息帝国一带,这个地域的历史人物反正我只知道几个,还由于宗教的缘故没法去写,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也不爱看(反正我是不会看),我相信绝大多数读者和我一样也不会想看这种情节,倒不如干脆直接划给铁木真发展,最后和中原决战。虽然有些不尊重安息帝国的历史,但是从网络文学的yy本质考虑,还是决定这么写下去。
这场战争之所以会打响,便是交代一下匈奴的发展背景,以免到时写的时候显得突兀。
所以说,铁木真的这次失败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下来的,我不知道其他作者,但我的写作方法就是提前列一个涵盖整体情节走势的大纲,很短,四五百字上下,可以说是每一卷的主题。
而在确立一卷主题之后,比如说这一卷就是写主角与铁木真之间的战争,我就再列一个几百字的提纲,如同战争起因,包括战争范围,还有此战最后的结果,都是在我列出的小提纲中明确设计好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设定,在我的计划中,主角的战马问题,还有空城计的运用,同秦正的隐性结盟,都是本卷需要去交代的东西。
在这些战争走势中,还穿插着一些我灵光乍现的片段情节,包括主角在阳关城头大雪时颂的那首词,那句“心离人不弃”是我自认自己写过的最好一句。
还有主角独守城门,应对数万大军冲锋的情境,那是从我还没真正动笔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想到的一个片段,只不过在应景的前提下将这个片段安到这里。
这就是我小提纲的全部内容,根据这个,我再以作者层面对这些情节进行具体设定和刻画,包括交代匈奴为什么叩关的前因后果,战争具体情况,伤亡数字等等,都是经过谨慎思考的结果。
还有匈奴叩关时的两场大雪,只不过是我这个作者不让铁木真在那个时候破城设定的天灾,但气候情况毕竟是巧合,这种强行改变战局的手段我在未来也会用,但是会减少频率。
有了骨架,我就会按部就班地填充进血肉,虽然有的章节看上去有些平淡,但都是推进情节必须要写的,这个我也努力地做到哪怕稍微改善一点平淡的情节,用了一些不足道哉的小技巧,比如以张掖太守的视角来推进在张掖攻城的战斗。
接着来就是写着写着就突然想埋的几个伏笔,其中有大有小,小如张掖太守的身份,大如项明对秦正提出的三个出兵请求,埋的伏笔我自己都有些混乱,可能有些东西完全用不上,但用上了就能使得这本书更加地完整,所以坑还是尽量先挖着,等之后一点一点填。
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当然会有随性附加的内容,比如说在我的规划中张掖那一战就是本卷最后一战,主角会在击退匈奴之后直接回返。但剧情推进到了那个地步,代入铁木真的性格与感受也不会甘心吃此大亏,所以会转而入侵西域,在那里也失败以后,才算遭到重创,然后才会被阿提拉进攻,最后才会逃至安息发展壮大,两人也因此结盟,这样才合情合理。
同时,也趁着这个机会顺便交代一下匈奴骑兵的战斗力。
还有主角的战马问题,我一直想放在这一章来解决,但一直没有这个机会,直到加入了铁木真入侵西域这一段,才让秦正赠马变得合情合理。
... -->>
以下是第四卷的卷末总结,解答一下第四卷中出现的种种疑点,希望大家可以看一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卷和本书。
此前也写过几篇废话连篇的卷末总结,就连我自己都不怎么想看,想了想还是删了,这篇我觉得比较有用,应该不会删,希望各位读者能够看下去。
首先就是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卷主角与匈奴特别是铁木真之间的对决,因为在真正的历史中,匈奴实际上是在慢慢衰落的,早早就分为南北两部,被鲜卑压到了草原边界,全然不复当年和大秦强汉捉对厮杀的强盛。
本书含糊了南北匈奴的概念,而主要强调的是铁木真与阿提拉两个上帝之鞭的对峙,略作调整。
尽管蒙古是历史上成就最高的游牧民族,但事实上自契丹乃至鲜卑开始游牧民族就逐渐受到中原文化影响,文化形态进化的同时,也逐步摒弃了一些古老原始的生活方式,比如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也开始尝试耕种等等。所以,单单考虑与东方农耕文明,西方航海文明相并称的北方游牧文明的这杆大旗,我认为还是匈奴来抗最为适宜。
作为游牧文明的代表,我自然是希望匈奴这个民族同中原在层次上形成并立关系,以便在有朝一日展开两个民族之间的大战,在未来写欧洲可能会一笔带过(只是可能,还没有决定),但写匈奴与中原的对峙,我是准备花很大的篇幅来写的。
而中原太多英雄豪杰,匈奴相对会比较薄弱,所以我就在世界版图上为匈奴规划了一个发展区域,就是我们不研究历史的普通人比较陌生的安息帝国一带,这个地域的历史人物反正我只知道几个,还由于宗教的缘故没法去写,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也不爱看(反正我是不会看),我相信绝大多数读者和我一样也不会想看这种情节,倒不如干脆直接划给铁木真发展,最后和中原决战。虽然有些不尊重安息帝国的历史,但是从网络文学的yy本质考虑,还是决定这么写下去。
这场战争之所以会打响,便是交代一下匈奴的发展背景,以免到时写的时候显得突兀。
所以说,铁木真的这次失败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下来的,我不知道其他作者,但我的写作方法就是提前列一个涵盖整体情节走势的大纲,很短,四五百字上下,可以说是每一卷的主题。
而在确立一卷主题之后,比如说这一卷就是写主角与铁木真之间的战争,我就再列一个几百字的提纲,如同战争起因,包括战争范围,还有此战最后的结果,都是在我列出的小提纲中明确设计好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设定,在我的计划中,主角的战马问题,还有空城计的运用,同秦正的隐性结盟,都是本卷需要去交代的东西。
在这些战争走势中,还穿插着一些我灵光乍现的片段情节,包括主角在阳关城头大雪时颂的那首词,那句“心离人不弃”是我自认自己写过的最好一句。
还有主角独守城门,应对数万大军冲锋的情境,那是从我还没真正动笔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想到的一个片段,只不过在应景的前提下将这个片段安到这里。
这就是我小提纲的全部内容,根据这个,我再以作者层面对这些情节进行具体设定和刻画,包括交代匈奴为什么叩关的前因后果,战争具体情况,伤亡数字等等,都是经过谨慎思考的结果。
还有匈奴叩关时的两场大雪,只不过是我这个作者不让铁木真在那个时候破城设定的天灾,但气候情况毕竟是巧合,这种强行改变战局的手段我在未来也会用,但是会减少频率。
有了骨架,我就会按部就班地填充进血肉,虽然有的章节看上去有些平淡,但都是推进情节必须要写的,这个我也努力地做到哪怕稍微改善一点平淡的情节,用了一些不足道哉的小技巧,比如以张掖太守的视角来推进在张掖攻城的战斗。
接着来就是写着写着就突然想埋的几个伏笔,其中有大有小,小如张掖太守的身份,大如项明对秦正提出的三个出兵请求,埋的伏笔我自己都有些混乱,可能有些东西完全用不上,但用上了就能使得这本书更加地完整,所以坑还是尽量先挖着,等之后一点一点填。
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当然会有随性附加的内容,比如说在我的规划中张掖那一战就是本卷最后一战,主角会在击退匈奴之后直接回返。但剧情推进到了那个地步,代入铁木真的性格与感受也不会甘心吃此大亏,所以会转而入侵西域,在那里也失败以后,才算遭到重创,然后才会被阿提拉进攻,最后才会逃至安息发展壮大,两人也因此结盟,这样才合情合理。
同时,也趁着这个机会顺便交代一下匈奴骑兵的战斗力。
还有主角的战马问题,我一直想放在这一章来解决,但一直没有这个机会,直到加入了铁木真入侵西域这一段,才让秦正赠马变得合情合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