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走进无人区 > 龙探奇摘选(第2页)

龙探奇摘选(第2页)

更加有趣的是有几种寄居蟹,还能主动向同类互相交换螺壳。需要换壳的寄居蟹,在找不到合适的空螺壳时,会主动去找自己的伙伴要求交换螺壳。它看中一个同伴身上的螺壳,如果正好对方也感到自己所寄居的螺壳太大,背着太累,就会主动建议对方互相交换。

怎么个建议法呢?“谈判”是怎样进行的呢?

据观察,寄居蟹种类不同,“谈判”方式也不同。

有一种寄居蟹要求交换螺壳时,总是用自己身上的螺壳,连续碰撞对方身上的螺壳。另一种寄居蟹要求交换螺壳时,不是碰撞对方螺壳,而是去摇晃对方螺壳,来表示自己的要求。还有一种寄居蟹要求交换螺壳时,上述两种方式它都会用,有时采取碰撞方式,有时采取摇晃方式。

那“谈判”的对方怎样表达自己愿意不愿意交换螺壳呢?

据观察,被要求交换螺壳的一方,如果同意交换,一般它用自己的螫去轻轻拍拍对方的螺,以此表示同意交换,随后它就马上离开原来寄居的螺壳,把自己的“住房”让出来。如果不同意交换呢,它就把身体蜷缩起来,舞动大螫,摆出一副敌对的架势。

寄居蟹我国南北海滩上都能见到。由于种类不同,个体大小也不同。大型种类螯肉可食,味同虾蟹。

对虾的长途旅行对虾主要产在我国的山东、河北和辽宁三省的沿海;朝鲜西岸沿海,也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对虾爱作集群长途旅行,行程超过1000公里,历时两三个月。主要的虾群常经山东半岛进入渤海,有一部分向朝鲜西岸和我国的鸭绿江口附近行进,也有一部分停留在山东半岛的南岸,小股虾群向南可到达浙江沿海的舟山群岛一带。进入渤海的虾群,主要分布在黄河口、海河口、滦河口附近,甚至到达辽东湾附近。

从春天到秋天,渤海湾沿岸各大河口附近,自然环境条件很适合对虾的生活和繁殖。这段时期那个海域的河口附近有机物质丰富,有利于各类浮游生物的繁殖。

浮游生物是对虾幼体的食料。对虾就在这些河口海域产卵、孵化,幼体出在这些河口海域发育生长。

成长的对虾在秋末冬初交配,这时候雌虾的生殖腺还不成熟,就把雄虾的精液存储在胸部的纳精囊中,直到第二年春季产卵时候,才把精液放出,同卵子结合。

在黄海、渤海海域,对虾的产卵季节是4月底到6月底。每只雌虾产卵可达几十万到100万粒。受精卵发育很快,产卵后经一昼夜就可以孵化。

对虾幼体刚孵化出来时,非常小,不吃东西,靠体内存留的卵黄维持生活,身体还不分节,所以叫它无节幼体。这种幼体经过12次蜕皮成为仔虾,再经过14次蜕皮才长成幼虾。幼虾生长很快,五六月间孵化的幼虾,到九十月间就长得跟母虾差不多大了(仅仅半年时间),对虾就可由卵子发育生长成长大的对虾。

到秋末冬初,渤海湾已经寒气逼人,日照渐渐缩短,那里的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合对虾生活了。于是已经长大了的对虾,成群结队迁移到黄海南部比较深的海里去过冬。直到第二年春天,它们才又沿着父辈走过的路线,踏上北上的旅途。

对虾的寿命一般只有一周年。第一年夏季所产的幼虾,到第二年夏季成熟产卵,产卵以后就死去。只有少数对虾可以越过两个冬天,到第三年春天还能再度产卵,寿命最多两周年。

在广东、福建沿海捕到的大虾,很像对虾,但都不是对虾。广东沿海产的大虾叫墨吉对虾,比对虾的额角基部稍高;福建产的大虾叫长毛对虾,额角比较矮一些。

对虾南下最远只到浙江沿海。对虾只因早年市场常以一对两只为单位计算售价而得名,正式名字叫中国对虾。

对虾名贵,价高,因捕捞过量,使对虾资源濒临枯竭。现国家已制订保护政策,限制国内外渔轮滥捕对虾。同时也发展人工养殖对虾,以提高对虾产量,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河蟹秋后为什么总要千里迢迢迁移大海河蟹生活在江河淡水,大多居住在通海江河湖荡泥岸或泥滩上的洞穴里。在淡水里生长四五年后,生长成熟,雌蟹雄蟹总要千里迢迢奔向大海,在河口浅海生儿青女,繁殖后代。我们的祖先早就观察到这一现象,在宋朝时候的古书中,就记录了这一点:“蟹至秋冬之交,即自江顺流而归诸海。”秋后河蟹下海,只是因为这时候海水比淡水更适合于它们和它们的后代的生活。为选择繁殖后代的最适生活环境而长途跋涉的迁移习性,叫做生殖徊游。

成熟的雌蟹,大多在农历9月之前要蜕壳一次。这次蜕壳对雌蟹一生来说是个重要关头,因为雌蟹只有在蜕壳之后,在新壳还没有硬化的时候,才能跟雄蟹交配。

在雄蟹向雌蟹求爱拥抱的时候,雌蟹会自动把腹部展开,暴露出一对生殖孔。雄蟹这时候也就把它腹部的尖端,支撑在雌蟹腹部基节的内侧,然后把它的交接器(即第一腹肢)插入雌蟹的生殖孔中。这样一直持续到雌蟹的甲壳快要变硬的时候,即大约一两天时间,才完成交配。此后生殖孔由输卵管分泌的物质堵塞。存储在雌蟹纳精囊中的雄精细胞,不会散失,直到它们跟卵细胞结合为止。

雌蟹蜕壳交配以后,甲壳变成青绿色,到了海里才产卵。雌蟹一生只产一次卵,产卵量在10万粒以上。所产的卵都附着在雌蟹的腹肢上。怀卵的雌蟹就在海边河口水域越冬,到第二年晚春或初夏,卵才孵化。雌蟹雄蟹完成了生儿育女的任务之后,有的结伴在海底作最后一次旅行,寻找一个终老的场所。

河蟹幼体跟河蟹一点不像,更像水蚤,浮游水面。从刚孵化出来的早期蚤状幼体,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到长成幼蟹,总共要蜕皮7次,约经两个月时间。

幼蟹顺着每次涨潮,逐渐接近海滩。最初它们常生活在河口附近的高低潮线之间,涨潮时匿居泥滩上的洞穴中,落潮后外出觅食。到第二年春暖以后,为了取得更多的食料,常成群结队从河口向江河上游迁移。它们每天顺着两次涨潮,可以沿江河前进三四十公里,以后就在离海岸较远的淡水中生活。幼蟹在江河湖荡淡水中生活四五年以后,生长成熟,再沿着它们父辈的道路,长途跋涉迁移大海。

河蟹在我国境内,分布很广,北自辽宁、南部到福建的沿海各省,凡通海的江河,如鸭绿江、辽河、滦河、大清河、黄河、长江、黄浦江、钱塘江、甬江、瓯江、闽江等下游各地,都有它的踪迹。

我国是河蟹的原产地,河蟹现在已大批侨居海外,到了朝鲜、日本、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德国、瑞典、芬兰等国家。河蟹是怎么移居欧洲去的呢?因为河蟹幼体,常成群地在通海的河口一带活动。每年初夏,长江口河蟹幼体很多,欧洲的远洋轮船常停靠在长江口的吴淞口外,那里河蟹幼体和幼蟹可能通过轮船下层的抽水管进入仓底蓄水池内,随着轮船到了欧洲,又从蓄水池出来,就在当地的河流中定居下来。

“江南三月鲈鱼美”

从小我就听说我的故乡松江县盛产一种四鳃鲈。而且在当时每年一次母亲带我去王家祠堂祭祖的盛宴上,都吃到过这种四鳃鲈。印象中鱼体不大,鱼颊上两边各有一块玉米粒大小的厚颊肉。几十年过去了,后来在北京农展馆的水产馆里,再一次看到陈列的四鳃时,感到十分亲切,并勾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四鳃鲈以松江县产的最著名,而且主要产在松江县城西秀野附近,所以四鳃鲈又名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在我国四大名鱼中居首位,其他三种名鱼即黄河鲤鱼松花江鲑鱼以及黑龙江兴凯湖的鱼。松江鲈鱼之所以成为名鱼,了因为它肉嫩不腥,是野生鱼类中最鲜美的一种之外,还因为古代人为它作了许多宣传。据古书记载,江南地方官曾献松江鲈鱼给隋炀斋品尝,他非常欣赏,吃完大加赞扬,说松江鲈鱼是“金荠玉鲙,东南佳味”。另据古书记载,三国时候的曹操设宴招待百宫,也用过松江鲈鱼,人称“绘必松江鲈鱼者方美”。

人们一直误以为四鳃鲈真是四鳃,古书中说“天下之鲈皆二鳃,惟松江鲈四鳃”。

其实四鳃鲈跟其他鱼类一样,也只有两鳃,只是由于在它两鳃的前面多了一对呈鳃状的凹陷,很像鳃孔,特别是在春天繁殖季节,这凹陷处呈橙红色,跟真鳃孔一个模样,粗看以为真有四个鳃孔呢。

松江鲈鱼还有一个特点,是生在浅海,长在江河。松江鲈鱼属浅海洄游鱼类,能在咸淡水和纯淡水中生活。它白天潜伏水底,夜间活动觅食。肉食性,以虾为主,也吃小鱼。每年春天,松江鲈鱼在沿海浅水带产卵,卵黏性,成块黏附在石砾上。

产卵后母鱼即死亡。初夏幼鱼溯河来淡水生长,到冬天又洄游入海。在我国沿海和通海江河,都有松江鲈鱼的踪迹。

松江鲈鱼身体圆筒形,头部略宽扁,后部略细而侧扁。体长只有10多厘米,20尾左右才够1千克。鱼体背部呈黄褐色,没有鳞,皮上有许多小突起。

从前,松江地区河流里每年可产松江鲈鱼5000千克,可是现在已日渐稀少。究其原因,一则是松江地区工业的发展,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山造成了对河流的污染;二则江上修建了挡潮闸,使得“老大离家少小回”的鲈鱼苗,很难游归故乡了。

为了满足上海旅游业对松江鲈鱼的需求,为了满足外宾和侨胞想品尝驰名中外的名鱼的愿望,上海水产研究所和上海水产学院研究解决了人工饲养松江鲈鱼的一些关键问题,已在松江设点人工饲养松江鲈鱼。进一步扩大饲养,必将是不远将来的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霸玄录  破晓  黑咖啡要加糖  乃木坂之当偶像吃饱饭  神级体验系统开局提现十亿  今年少主不好当  宝宝不会轻易狗带  情谜情迷  谁怜花女绛相思  女王的头号跟班  至尊武魂:一叶斩星河  凡人修仙,我的修行很稳健!  甘琼英郦骅  山河表里  我有一卷善恶天书  新来的女配不好惹  穿越之天使之恋  总裁好虐  就是爱上你  洛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