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母藏羚在哪里呢?这个季节正是母羚怀胎分娩的时期,为了安全,母羚都躲在比较隐蔽的山窝里,结成小群体活动,所以很少见到。也许这是一种默契的配合,公羊的活动范围大,目标暴露,无形中把天敌——狼吸引过来,减少了猛兽对母羊的袭击。
7月中旬,我们来到了西金乌兰湖附近,竟意外地发现了一大群藏羚,它们布满了一座丘陵,满山遍野,密密麻麻。仔细观望,居然全是母羚和幼崽。只有在繁殖的季节里,才会出现这么壮观的场面。大家分头数了数,足有2200多只。这真是令人瞠目的数字,让我们大饱眼福。
以往我们也曾遇到过大群的藏羚,但数量远没有这么多。这样一大群藏羚,目标大,不是更容易遭受到袭击吗?情况恰恰相反。藏羚的幼崽出生后几小时就能奔跑,个把星期后就跑得很快了,此时,附近的母羚和幼崽集群活动,四面八方都有自己的同伴,凭借它们敏锐的听觉和嗅觉,容易发现敌情,有利于生存。羊群大,可以互相壮胆,还增加了安全感呢!
“扮演主角”的藏野驴尽管无人区终年天寒地冻,可也栖息着一种大型的珍贵动物——藏野驴。藏野驴对考察队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它们有时会跑到考察队的营地旁伫立观望。
它们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总与我们拉开400米左右的距离,不让人靠近它们。
这种野驴身长2米多,肩高1。2米,体重300多公斤,上体棕褐色,下体灰白色,两种毛色相映衬,显得格外夺目。它们以青藏高原为分布中心,是高原上的特有种。
它们有着发达宽厚的胸脯,细而浑圆的腰臀,长而善跑的四胶,真是体态优美,风度翩翩。随队的记者早已计划好了,要在野外拍摄一部大型动物的记录片,无疑,藏野驴将扮演主角。
藏野驴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时速可达60公里,可谓是这里的长跑冠军。就连行驶中的汽车也经常被它所戏弄。一次,我们外出观察,发现了几只野驴,汽车开足马力去追,在地面状况极差的山间,汽车时速最高只能达30公里,这不是龟兔赛跑吗?无奈,只好到别的地方去寻找。
不久,机会又来了。几十头野驴又展现在我们眼前。当它们听见汽车声时,先是伸长脖子张望,然后撒腿飞奔。有趣的是,它们并不跑得很远,只拉开一段距离之后,就停下来回头观望,等汽车接近后再跑。这回我们学聪明了,不急于求成,故意放慢了车速,记者们不露声色地坐在车里等待时机。
汽车距野驴群300米、200米、100米,直到几十米了。车子突然加速冲向它们。
这时,受惊的野驴狂奔起来,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片百驴奔腾的景象,真是扣人心弦。电视台的记者小李早已准备好了摄像机,抢拍了几十秒钟的精彩镜头。可爱的藏野驴,在艺术家的精心导演下,做出了精彩的表演。
卧冰尝雪的野牦牛可可西里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就是野牦牛。公牛体长3米多,肩高约1。6米,体重可达上千斤,真是青藏高原上的庞然大物。它们的性情比较凶猛,过去,曾发生过野牦牛顶翻汽车的事件。
野牦牛还有一个极大的本领——能卧冰尝雪。当高原上冰封雪盖的时候,它们能自由自在地在冰雪中生活,累了,卧在冰上休息,渴了,吃几口白雪,真是高原上典型的耐寒动物。
是什么使它们如此不畏严寒呢?是它那身又长又厚的毛被,身体下部和腿部的毛被尤其厚,所以,能抵挡住严寒的袭击。
进入可可西里以来,考察队一直没有发现过野牦牛,使动物学家和摄影记者们变得焦急不安。在西金乌兰湖附近扎营以后,队员们每天都驾车去搜寻野牦牛的踪迹。
一天,队员兵分两路,沿着山间盆地搜索。在离营地约17公里远的地方,有人发现山梁上有9个大黑点在蠕动,用望远镜一看,正是野牦牛。为了不让野牦牛受惊,我们绕路行车,真凑巧,汽车刚走了约三四公里,又发现了两群,每群约110只至170只。其中,一些小牛犊还在吃奶呢。
野牦牛发现汽车以后,便开始逃跑。可它们的速度毕竟比不上擅长奔跑的藏野驴。不一会,车子就追上了它们,这时,照相机、摄像机一轰而上,记者们忙得不亦乐乎,拍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
望着滚滚而去的牛群,队员们都开心地笑了,同时脸上又流露出几分愧疚,因为是他们破坏了野牦牛宁静的生活。
“无人区”里有人家6月29日,考察队深入到可可西里的腹地乌兰乌拉湖边,开始了对该地的考察工作。
乌兰乌拉湖是可可西里中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湖水晶莹碧绿,在远方雪山的衬托下,景色十分诱人。
一天,队员们在追逐野牦牛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黑帐篷。用望远镜看去,篷布是用牦牛身上的长毛编织而成的,这显然是藏胞的住所。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条件相当恶劣的无人区里,怎么会有人类活动呢?
人们知道,祖祖辈辈以牧业生产为主的藏民们喜爱吃糌粑。糌粑是由青稞(大麦)炒熟后磨成面粉制成的。青稞一般生长在海拔4300米以下的地区,而可可西里的广大地区,海拔均在4800米至5000米间,并且山势平缓,气候寒冷,作物无法生育,此处根本长不出供人食用的粮食。
再说,如果靠放牧为生,牛羊每天要喝水。无人区气候干旱,平均每隔120公里才能见到淡水水源,连牧民的饮水都很困难,有时喝雨水,有时从很远处带来水,更别说大群牲畜的饮水了。这两种原因都决定了人类不可能在该地区长期生活。
然而,眼前的帐篷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轰轰的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惊动了帐篷中的人,他们走出帐篷,朝着汽车方向眺望着。也许他们以为我们是天神下凡,突然双手合十,跪倒在地,身体平直着地,然后,站起来,向前跨出四步,再一次跪下去行着只有对神灵和活佛才行的大礼。
我们一时怔住了。当一个老妇和一个少妇带着两个孩子战战兢兢地跪爬到大家面前时,我们竟不知所措。沉寂了十几秒钟后,不知谁先鼓起掌来。队员们送给他们一些干吃面、巧克力和水果罐头。两妇人紧张地接过东西,两个孩子被眼前的场面吓得哭叫起来,紧紧地搂住两妇人的双腿。
离开这家藏民,在不远处,又发现了另一牧民。一位藏族小伙子对我们这些不素之客的光临,恐慌地颤抖起来。可喜的是,这位藏族小伙子竟能说半生的汉语,从他的嘴中,我们才知道,这里有3户牧民,是好多年前,从西藏的安多县游牧到这里来的。
他们的主要食物是酸奶、酥油和肉类。夏季,他们在这里放牧,冬季,把家畜迁到220多公里以外的青藏公路附近去牧养。就这样,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过着安宁的生活。
和兽王相会六七月的可可西里,是植物生长的最好季节,许多植物都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对从事植物研究的人来说,是最佳工作时间。
在这里,植物学家们发现了250种植物,世界四大野生花卉之一的紫苑类就多达30几种。有一种叫“红景天”的药物花卉,倍受科学家的推崇。它含有100种化学成份,是天然的保健药物。它能抗疲劳、益智、强身、抗缺氧、抗寒冷不是人参,胜似人参。原苏联科学家把它用于航空医药和运动医学。据说,我国青藏高原上这种花卉的资源居世界之首。
就在植物学家沉浸在美好时光之中,拼命工作的时候,可可西里的兽中之王——一头棕熊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它的脑袋很小,脖子短粗,身体臃肿,缓缓地向队员们走来。
一位队员突然发现了棕熊,急忙喊起来:“熊!熊!”大家立刻警觉起来。
副研究员黄荣福此时远离大家,正向着棕熊的方向采集样品。由于精力过于集中,没有听到队员的喊声。队员们不得已齐声向他呼喊,他一抬头,这才看到眼前的棕熊。此时熊离他仅30多米远了。他不顾一切地抓起标本夹,拼命地朝汽车跑去。
棕熊显然没有敌意,没去追赶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霸玄录 凡人修仙,我的修行很稳健! 黑咖啡要加糖 穿越之天使之恋 宝宝不会轻易狗带 破晓 至尊武魂:一叶斩星河 情谜情迷 山河表里 新来的女配不好惹 乃木坂之当偶像吃饱饭 神级体验系统开局提现十亿 洛上 女王的头号跟班 我有一卷善恶天书 就是爱上你 甘琼英郦骅 谁怜花女绛相思 总裁好虐 今年少主不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