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误读红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打他的主意,对梁山一帮到底。可惜黛玉是见过世面的,识破或自认为识破了宝钗的糖衣炮弹,不吃这一套,再加上一份气不忿,仍旧与宝钗作对,起码试图在口舌上占对方上风,还无意中把宝玉也带进自己的阵营,暧昧地用“杨贵妃”来比喻宝钗,使得宝钗忍无可忍,勃然大怒,不动声色地给予了有力还击。
宝钗发怒自然是因宝玉的冒犯,但未尝没有恼羞成怒的意思,三番五次套近乎,只得到这样的结果,算宝钗政治生涯里一个小小的挫败。
对付黛玉这种人,只靠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是行不通的,她太多疑,微笑的眼风斜过来,看透巧言令色之后的阴谋诡计。想要取得她的信任,就得先把自己豁出去,不可能毛发不伤全身而退。
一个好机会从天而降,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西厢记牡丹亭里的唱词,大家闺秀看黄色小说,非同小可,宝钗终于遇到收服黛玉的最好时机。也不是没有一点危险性,黛玉有可能翻脸,或者口中不言,含恨在心,宝钗此次行动犹如一场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每个成熟的政客都该明白这道理。
且看宝钗这几步,先是卖个关子,玩笑似地说,你跪下,我要审你。又说,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说的都是什么!成功地烘托出蹊跷气氛,让黛玉心里发虚,随即指出黛玉的有失检点之处,一下子把黛玉给打晕。占据上风之后,宝钗见好就收,拉她坐下,款款告知自个儿小时候也干过这事,卖个破绽给对方,颇有点攻守同盟的意思,又如黑社会歃血盟誓,朝自己手腕割上一刀,充分赢得对方的信任,使聪明敏感的黛玉不至于心生反感。
接下来,再说些为黛玉着想的大道理,不管黛玉是否认同宝钗的看法,却没法不领她的情。此次交手,宝钗极好地控制了节奏,一张一弛之间,赢得完胜。再送黛玉些燕窝,夯实胜利果实,死对头变成了好朋友,对宝玉赞扬宝钗时,黛玉完全忘了她曾将宝钗视为情敌。
这些行为无关善恶,只是一种政治活动,对湘云雪中送炭对黛玉苦口婆心是收买人心,在滴翠亭金蝉脱壳对金钏之死无动于衷则是自我保护,如此两端,都是政客本色,谈不上好与坏,但都堪称高明。
宝钗只有两次现出女儿之态,一次是她哥哥说她想着宝玉,把她给怄哭了,第二次被夏金桂搅得焦头烂额,她和母亲惟暗自垂泪,怨命而已。原来宝钗也是会哭的,面对夏金桂,她的一应手段施展不开,那份无助,倒像一个寻常女孩。
3、何为宝钗的鸿鹄之志
和谢安等人一样,宝钗劳心费神也是因为她有远大志向,如此说来似乎又要重蹈拥黛派的覆辙,但是,且慢,我要说的是,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并非宝钗的目标。因为,她干吗非要做这个宝二奶奶?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薛家的女儿也不愁嫁,或者有人说,薛家是皇商,要低贾家一等,这我还真没看出来,薛宝琴不但顺利地嫁给了梅翰林的儿子,还被贾母百般宠溺,想要她做孙子媳妇;薛家只剩孤儿寡母,在贾府照样处处显出尊贵,搞得黛玉心里都不平衡了。
当然了,就像紫鹃劝黛玉时所说的那样,不是没有王孙子弟可嫁,但是哪有宝玉这样知冷知热的呢,可宝玉的知冷知热是专对黛玉的,一听说黛玉要走,他马上死了一半,嫁一个这样的人,比那些朝三暮四的王孙公子又好到哪里去呢,宝钗最知道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她干吗要跳这个火坑?
正因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她才每每拿她二人开玩笑,宝钗虽有心眼,到底还不是口是心非的袭人,如果那样,她就不配与黛玉双峰对峙,二水分流了。
要么她的志向在于入宫?入宫一事只在前面提了一句,后面就没影了,不知道是待选中,还是已经泡了汤,不管怎样,宝钗不是个死心眼,不见得非要在进宫这棵树上吊死了,再说入宫之后,福祸难测,不是每个人都有武则天慈禧那种脱颖而出的机会。
宝钗的志向,其实是不明确的,就像谢安逍遥东山,诸葛亮草堂高卧,并不曾琢磨着要奔着怎样一个官衔。他们志向远大,大到空茫,不复是一官半职,当然更不是皇帝老儿的江山,而是必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抱负。诗经里谢安最喜欢的一句是:-谟定命,远犹辰告,意思是:把宏伟的规划审查制定,把远大的谋略宣告于众。他认为这里面有一种雅人深致,他不是寻常俗吏,所追求的不是高官厚禄,正是这样一种雅人深致。
但另一方面,造化弄人,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苦苦追求可能会适得其反,苦心经营也许是弄巧成拙,所以他们不把目标定死,只要方向不错,可以随机应变。他们积极争取的,只是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使突如其来的机遇变成花环,一丝不错地落在自己的脖子上。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这是行为艺术,他摆出等待的姿态,却不做过于积极的争取,手持鱼竿立于江岸,他知道命运神秘莫测,他只静静地等待着,命运将要透给他的一点信息。
宝钗正是像谢安像姜子牙这样的隐者,既有飘逸灵动的身姿,又有深不可测的权谋。曹雪芹说她是“山中高士晶莹雪”既有欣赏,也略带讽刺。她的待选身份,仿佛也非实指,更像是一个比喻,说明她如那些高士,正处于期待之中。而贾雨村所咏的那句诗:“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在中奁待时飞”后半句仿佛是宝钗的写照,只是这样说下去又要陷入考据派的烂泥坑了,且这里打住。
不打他的主意,对梁山一帮到底。可惜黛玉是见过世面的,识破或自认为识破了宝钗的糖衣炮弹,不吃这一套,再加上一份气不忿,仍旧与宝钗作对,起码试图在口舌上占对方上风,还无意中把宝玉也带进自己的阵营,暧昧地用“杨贵妃”来比喻宝钗,使得宝钗忍无可忍,勃然大怒,不动声色地给予了有力还击。
宝钗发怒自然是因宝玉的冒犯,但未尝没有恼羞成怒的意思,三番五次套近乎,只得到这样的结果,算宝钗政治生涯里一个小小的挫败。
对付黛玉这种人,只靠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是行不通的,她太多疑,微笑的眼风斜过来,看透巧言令色之后的阴谋诡计。想要取得她的信任,就得先把自己豁出去,不可能毛发不伤全身而退。
一个好机会从天而降,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西厢记牡丹亭里的唱词,大家闺秀看黄色小说,非同小可,宝钗终于遇到收服黛玉的最好时机。也不是没有一点危险性,黛玉有可能翻脸,或者口中不言,含恨在心,宝钗此次行动犹如一场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每个成熟的政客都该明白这道理。
且看宝钗这几步,先是卖个关子,玩笑似地说,你跪下,我要审你。又说,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说的都是什么!成功地烘托出蹊跷气氛,让黛玉心里发虚,随即指出黛玉的有失检点之处,一下子把黛玉给打晕。占据上风之后,宝钗见好就收,拉她坐下,款款告知自个儿小时候也干过这事,卖个破绽给对方,颇有点攻守同盟的意思,又如黑社会歃血盟誓,朝自己手腕割上一刀,充分赢得对方的信任,使聪明敏感的黛玉不至于心生反感。
接下来,再说些为黛玉着想的大道理,不管黛玉是否认同宝钗的看法,却没法不领她的情。此次交手,宝钗极好地控制了节奏,一张一弛之间,赢得完胜。再送黛玉些燕窝,夯实胜利果实,死对头变成了好朋友,对宝玉赞扬宝钗时,黛玉完全忘了她曾将宝钗视为情敌。
这些行为无关善恶,只是一种政治活动,对湘云雪中送炭对黛玉苦口婆心是收买人心,在滴翠亭金蝉脱壳对金钏之死无动于衷则是自我保护,如此两端,都是政客本色,谈不上好与坏,但都堪称高明。
宝钗只有两次现出女儿之态,一次是她哥哥说她想着宝玉,把她给怄哭了,第二次被夏金桂搅得焦头烂额,她和母亲惟暗自垂泪,怨命而已。原来宝钗也是会哭的,面对夏金桂,她的一应手段施展不开,那份无助,倒像一个寻常女孩。
3、何为宝钗的鸿鹄之志
和谢安等人一样,宝钗劳心费神也是因为她有远大志向,如此说来似乎又要重蹈拥黛派的覆辙,但是,且慢,我要说的是,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并非宝钗的目标。因为,她干吗非要做这个宝二奶奶?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薛家的女儿也不愁嫁,或者有人说,薛家是皇商,要低贾家一等,这我还真没看出来,薛宝琴不但顺利地嫁给了梅翰林的儿子,还被贾母百般宠溺,想要她做孙子媳妇;薛家只剩孤儿寡母,在贾府照样处处显出尊贵,搞得黛玉心里都不平衡了。
当然了,就像紫鹃劝黛玉时所说的那样,不是没有王孙子弟可嫁,但是哪有宝玉这样知冷知热的呢,可宝玉的知冷知热是专对黛玉的,一听说黛玉要走,他马上死了一半,嫁一个这样的人,比那些朝三暮四的王孙公子又好到哪里去呢,宝钗最知道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她干吗要跳这个火坑?
正因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她才每每拿她二人开玩笑,宝钗虽有心眼,到底还不是口是心非的袭人,如果那样,她就不配与黛玉双峰对峙,二水分流了。
要么她的志向在于入宫?入宫一事只在前面提了一句,后面就没影了,不知道是待选中,还是已经泡了汤,不管怎样,宝钗不是个死心眼,不见得非要在进宫这棵树上吊死了,再说入宫之后,福祸难测,不是每个人都有武则天慈禧那种脱颖而出的机会。
宝钗的志向,其实是不明确的,就像谢安逍遥东山,诸葛亮草堂高卧,并不曾琢磨着要奔着怎样一个官衔。他们志向远大,大到空茫,不复是一官半职,当然更不是皇帝老儿的江山,而是必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抱负。诗经里谢安最喜欢的一句是:-谟定命,远犹辰告,意思是:把宏伟的规划审查制定,把远大的谋略宣告于众。他认为这里面有一种雅人深致,他不是寻常俗吏,所追求的不是高官厚禄,正是这样一种雅人深致。
但另一方面,造化弄人,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苦苦追求可能会适得其反,苦心经营也许是弄巧成拙,所以他们不把目标定死,只要方向不错,可以随机应变。他们积极争取的,只是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使突如其来的机遇变成花环,一丝不错地落在自己的脖子上。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这是行为艺术,他摆出等待的姿态,却不做过于积极的争取,手持鱼竿立于江岸,他知道命运神秘莫测,他只静静地等待着,命运将要透给他的一点信息。
宝钗正是像谢安像姜子牙这样的隐者,既有飘逸灵动的身姿,又有深不可测的权谋。曹雪芹说她是“山中高士晶莹雪”既有欣赏,也略带讽刺。她的待选身份,仿佛也非实指,更像是一个比喻,说明她如那些高士,正处于期待之中。而贾雨村所咏的那句诗:“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在中奁待时飞”后半句仿佛是宝钗的写照,只是这样说下去又要陷入考据派的烂泥坑了,且这里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