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伤寒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伤寒所致太阳,痉、湿、暍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一云中湿)。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太阳中暍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亦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b>译文</b>
外邪所致的痉、湿、暍这三种病,应该另外讨论。由于此三者与太阳病的表现相似,所以在本篇叙述。
太阳病,有痉病的表现,而又见发热、无汗、怕冷的,名叫刚痉。
太阳病,有痉病的表现,而又见发热、出汗、不怕冷的,名叫柔痉。
太阳病,有颈项强急、口噤不开、角弓反张等痉病的表现,又见发热、脉象沉而细的,名叫痉,为邪实正虚之候,治疗十分困难。
太阳病,因为发汗太过,汗出过多,津液损伤,筋脉失养,因而形成痉病。
病人身上发热足部发凉,颈项强急,畏寒,有时头部烘热,面部及眼睛发红,头部动摇不停,突然出现牙关咬紧不开、背部强直、角张反张的,这就是痉病。
太阳病,关节疼痛厉害,脉象沉细的,这叫湿痹,湿痹的症候表现,多有小便不通畅,大便溏泄。
久患湿病的人,出现周身疼痛、发热、肌肤发黄、色如烟熏的,这是湿邪久郁化热、湿热郁遏之候。
久患湿病的人,出现头部出汗,背部强硬不舒,形寒怕冷,想要盖被或烤火取暖,这是寒湿郁于肌表,卫阳被遏之证,治当温阳化湿解表,不可攻下。如果误用攻下,势必损伤正气,导致阳气下陷、湿阻于中,出现呃逆、胸闷、小便不通畅、口渴不能饮、舌上生苔等证。
久患湿病的人,如果误用攻下,出现额上出汗、微微气喘、小便通利的,是阴竭于下、阳脱于上,病情险恶;如果出现腹泻不停止的,为脾阳衰竭,也属危候。
问:风湿之邪相合,引起周身疼痛,依照治疗法则,应当发汗驱邪,汗出邪散则病可痊愈。但正遇到天阴下雨不止,医生说可以发汗,发了汗病却不愈,这是什么原因呢?答:这是因为发汗太过,汗出很多,这样只驱除了风邪,而湿邪仍然存在,所以没有痊愈。倘若用发汗法治疗风湿病,只宜让病人微微出汗,这样风邪和湿邪才能同时解除。
久患湿病的人,出现身体疼痛、发热、面色发黄、气喘、头痛、鼻塞、心烦不安,如果病人脉象大,饮食正常的,这是胃肠调和无病,湿热郁滞在上所致,所以鼻塞。在治疗上,可用药塞入鼻孔里,就可痊愈。
病人周身疼痛,发热,午后增剧的,这叫风湿。风湿的成因,是汗出后感受风邪,或长期贪凉取冷所致。
感受暑热之邪而引起的太阳病症,就是暍。病人症候表现是身热、口渴、出汗、怕冷。
太阳中暑证,出现身体发热、沉重、疼痛,脉象微弱的,这是夏季被冷水所伤,水湿侵入肌表所致。
太阳中暑证,出现发热,怕冷,身体沉重疼痛,脉象弦细芤迟,解了小便后,就毛骨悚然、怕冷更甚,手足冰凉,稍微劳动,身体就发热,口就张开呼吸,门齿干燥。这是暑湿相兼而又气阴不足之证,治当清暑益气化湿,禁用发汗、攻下、温针。如果误用发汗法治疗,就会使怕冷更加严重;误用温针,就会使发热更剧;如果屡次攻下,就会出现小便淋涩不通。
伤寒所致太阳,痉、湿、暍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一云中湿)。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太阳中暍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亦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b>译文</b>
外邪所致的痉、湿、暍这三种病,应该另外讨论。由于此三者与太阳病的表现相似,所以在本篇叙述。
太阳病,有痉病的表现,而又见发热、无汗、怕冷的,名叫刚痉。
太阳病,有痉病的表现,而又见发热、出汗、不怕冷的,名叫柔痉。
太阳病,有颈项强急、口噤不开、角弓反张等痉病的表现,又见发热、脉象沉而细的,名叫痉,为邪实正虚之候,治疗十分困难。
太阳病,因为发汗太过,汗出过多,津液损伤,筋脉失养,因而形成痉病。
病人身上发热足部发凉,颈项强急,畏寒,有时头部烘热,面部及眼睛发红,头部动摇不停,突然出现牙关咬紧不开、背部强直、角张反张的,这就是痉病。
太阳病,关节疼痛厉害,脉象沉细的,这叫湿痹,湿痹的症候表现,多有小便不通畅,大便溏泄。
久患湿病的人,出现周身疼痛、发热、肌肤发黄、色如烟熏的,这是湿邪久郁化热、湿热郁遏之候。
久患湿病的人,出现头部出汗,背部强硬不舒,形寒怕冷,想要盖被或烤火取暖,这是寒湿郁于肌表,卫阳被遏之证,治当温阳化湿解表,不可攻下。如果误用攻下,势必损伤正气,导致阳气下陷、湿阻于中,出现呃逆、胸闷、小便不通畅、口渴不能饮、舌上生苔等证。
久患湿病的人,如果误用攻下,出现额上出汗、微微气喘、小便通利的,是阴竭于下、阳脱于上,病情险恶;如果出现腹泻不停止的,为脾阳衰竭,也属危候。
问:风湿之邪相合,引起周身疼痛,依照治疗法则,应当发汗驱邪,汗出邪散则病可痊愈。但正遇到天阴下雨不止,医生说可以发汗,发了汗病却不愈,这是什么原因呢?答:这是因为发汗太过,汗出很多,这样只驱除了风邪,而湿邪仍然存在,所以没有痊愈。倘若用发汗法治疗风湿病,只宜让病人微微出汗,这样风邪和湿邪才能同时解除。
久患湿病的人,出现身体疼痛、发热、面色发黄、气喘、头痛、鼻塞、心烦不安,如果病人脉象大,饮食正常的,这是胃肠调和无病,湿热郁滞在上所致,所以鼻塞。在治疗上,可用药塞入鼻孔里,就可痊愈。
病人周身疼痛,发热,午后增剧的,这叫风湿。风湿的成因,是汗出后感受风邪,或长期贪凉取冷所致。
感受暑热之邪而引起的太阳病症,就是暍。病人症候表现是身热、口渴、出汗、怕冷。
太阳中暑证,出现身体发热、沉重、疼痛,脉象微弱的,这是夏季被冷水所伤,水湿侵入肌表所致。
太阳中暑证,出现发热,怕冷,身体沉重疼痛,脉象弦细芤迟,解了小便后,就毛骨悚然、怕冷更甚,手足冰凉,稍微劳动,身体就发热,口就张开呼吸,门齿干燥。这是暑湿相兼而又气阴不足之证,治当清暑益气化湿,禁用发汗、攻下、温针。如果误用发汗法治疗,就会使怕冷更加严重;误用温针,就会使发热更剧;如果屡次攻下,就会出现小便淋涩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