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游风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九十八章乡保所通知刘福禄到乡里受“训”
刘福禄又一次受到了县府的表彰。
这些荣誉是他没有计划的,没有准备的,甚至是没有想到的。
光绪八年他担任里长的时候,他也是没有计划,没有准备,甚至也是没有想到的是县府卢县令突然表彰他那“义举”的行为,还尊称他为“义士”、“义绅”。
现在反正了,轮到民国了,革命了,他当年的那个“义举”还时兴,还没有失去那个“韵调”。
乡保所那日通知刘福禄到乡里受“训”,说是民国了,要任命新任保长,让在任的里保到乡里交任,来个“脱胎换骨”。能留的则留,不能留的则退,去“庸”留“贤”。
刘福禄换上长衫短褂,头戴礼貌,到乡里受“训”,乡里新任辛县令亲自主持受训会。
乡下各庄各村的那些保长一个个都到了乡里,除了台上坐着的县令乡首们后脑勺都是齐刷刷的剪发头外,其余乡下的保长们还都是留有大辫子。唯独刘福禄焕然一新,盖藏在礼貌下面的剪发头裸露出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朝他投去惊异的目光。
刘福禄看不出来他们这目光里是对他感到由衷的不耻还是无限的敬佩。
他们有谁知道他刘福禄是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突然被别人强制剪掉的,若不是那次神摧鬼撵地到了黎城县城,他是不会自觉自愿剪掉发辫的,他当时还哀求那些警员把被剪下的辫子让他带走,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辫子被一把火烧掉,他们还是答应了。
他想革命,还不想丢了老祖宗的脸,等他百年后他会带着辫子去见先辈们的。
魏乡首站起来稳定一下会场的气氛开始训话,先介绍新上任的辛县令:“各位保长,这位是我们壶关县新上任的民国第一任县长辛县长,大家欢迎。”
下面一阵阵鼓掌。县令变成县长了,大家都听得清楚。
辛县长随着热烈的鼓掌声站起来朝大家行个摘帽礼然后讲道:“各位乡党,革命了,反正了,大清退位了,已是民国了。革命了,就要有个新气象,有个新面貌……”
下面的各保长都在翘耳细听,满脸的疑惑。
“大家听懂我讲来吗?”辛县长讲了一通忽然朝台下问道。
“听懂了。革命了,民国了。”
“各位乡党,那什么是革命呢,革命是个啥呢?有谁懂得不懂?”
下面鸦雀无声。
“革命就是剪辫子。”
忽然有人喊道。
大家同时朝说话的看,原来是刘福禄。
刘福禄一进门就见乡党们定神地目不转睛地看他的后脑勺。他知道那顶帽子是掩盖不住后脑勺里面的真相的,一旦败露就会遭人啼笑皆非。但他一见到台上坐着的那些乡官以上的都跟他差不多,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
辛县长这次下乡宣讲本意就是要完成上面安排下来的剪辫子任务,革命这个行动首先是体现在辫子上,带头剪辫就意味着带头跟大清决裂,一刀两断,就是带头革命了。
刘福禄的喊声刚落,辛县长忽然在台上鼓掌起来,随即台上的乡首们也鼓掌起来。
罢后,辛县长示意刘福禄来到台前,魏乡首在辛县长的耳旁咕喃了几句,那一定是在告诉县长刘福禄是京官刘保金的父亲。
辛县长点点头。
待刘福禄上的台来,令他摘掉帽子,让他将后脑勺朝台下一个亮相,辛县长也示意台上的乡首们跟他一块背朝后,让大家尽意的看。
听训的众乡党谁还不知道他们都是剪了辫子,却是不习惯几百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个风光一下子就变成了台上的那个秃鹰一般的发饰,禁不住嗤笑起来。
辛县长突然扭转头严肃地呵斥道:“谁在嘲笑,这是在嘲笑革命,嘲笑民国,是会被杀头的。”
顿时台下鸦雀无声。
辛县长接着训斥:“断发易服乃振兴国民之精神,**再度发布文告称:号召全体民众义务争先剪辫易服,剪去胡尾,铲除奴根,还我大好头颅,增我民国光辉!”
“大家要学习刘福禄,带头剪辫,带头革命。”
台上众乡首一致鼓掌。随即台下也一阵鼓掌。都是保长之头目,甚有觉悟,再不敢在县长面前儿戏。
是时运又一次促成了刘福禄在河口庄的威望。自光绪八年他担任庄上的里正至今已三十余载,河口庄乡学也培育出不少的国之栋梁,那一块大清知县为他赠与的“兴民义学”四个隶书体大字的匾额还在校门上熠熠发光,见证了刘福禄那时被称之为“义举”的辉煌。
光绪三十年,清廷废除科举,庄上不少子女到庄外的新学堂去念书,庄上各村还有不少在他的乡学念读,已成习惯。
这次辛县令来乡里训导,遇到刘福禄,进庄看了他的乡学,大为褒奖,应承拔款下来筹划一所地方新学堂,任刘福禄为校长。刘福禄大为感激,发誓带头革命,光耀民国。
庄上几个大户见新任民国县长又来庄上视察,以为刘福禄根深蒂固,一定是儿子这个京官又派上了用场,都带头随着刘福禄剪了发辫,换上时新的制服,焕然一新。
过去的“乡约”房又重新开张,有专人看管教读,每天早晚凡在册庄民必须进行轮流朗诵乡约,出入街巷讲究文明礼数,宣扬民国之民主,崇尚民国之民风。
四儿子保山见父亲又是剪辫又是到乡里受训,民国县长还来他们的乡学讲话,就问道:“爸你也革命了?”
刘福禄笑笑没答。
&nbs... -->>
第九十八章乡保所通知刘福禄到乡里受“训”
刘福禄又一次受到了县府的表彰。
这些荣誉是他没有计划的,没有准备的,甚至是没有想到的。
光绪八年他担任里长的时候,他也是没有计划,没有准备,甚至也是没有想到的是县府卢县令突然表彰他那“义举”的行为,还尊称他为“义士”、“义绅”。
现在反正了,轮到民国了,革命了,他当年的那个“义举”还时兴,还没有失去那个“韵调”。
乡保所那日通知刘福禄到乡里受“训”,说是民国了,要任命新任保长,让在任的里保到乡里交任,来个“脱胎换骨”。能留的则留,不能留的则退,去“庸”留“贤”。
刘福禄换上长衫短褂,头戴礼貌,到乡里受“训”,乡里新任辛县令亲自主持受训会。
乡下各庄各村的那些保长一个个都到了乡里,除了台上坐着的县令乡首们后脑勺都是齐刷刷的剪发头外,其余乡下的保长们还都是留有大辫子。唯独刘福禄焕然一新,盖藏在礼貌下面的剪发头裸露出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朝他投去惊异的目光。
刘福禄看不出来他们这目光里是对他感到由衷的不耻还是无限的敬佩。
他们有谁知道他刘福禄是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突然被别人强制剪掉的,若不是那次神摧鬼撵地到了黎城县城,他是不会自觉自愿剪掉发辫的,他当时还哀求那些警员把被剪下的辫子让他带走,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辫子被一把火烧掉,他们还是答应了。
他想革命,还不想丢了老祖宗的脸,等他百年后他会带着辫子去见先辈们的。
魏乡首站起来稳定一下会场的气氛开始训话,先介绍新上任的辛县令:“各位保长,这位是我们壶关县新上任的民国第一任县长辛县长,大家欢迎。”
下面一阵阵鼓掌。县令变成县长了,大家都听得清楚。
辛县长随着热烈的鼓掌声站起来朝大家行个摘帽礼然后讲道:“各位乡党,革命了,反正了,大清退位了,已是民国了。革命了,就要有个新气象,有个新面貌……”
下面的各保长都在翘耳细听,满脸的疑惑。
“大家听懂我讲来吗?”辛县长讲了一通忽然朝台下问道。
“听懂了。革命了,民国了。”
“各位乡党,那什么是革命呢,革命是个啥呢?有谁懂得不懂?”
下面鸦雀无声。
“革命就是剪辫子。”
忽然有人喊道。
大家同时朝说话的看,原来是刘福禄。
刘福禄一进门就见乡党们定神地目不转睛地看他的后脑勺。他知道那顶帽子是掩盖不住后脑勺里面的真相的,一旦败露就会遭人啼笑皆非。但他一见到台上坐着的那些乡官以上的都跟他差不多,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
辛县长这次下乡宣讲本意就是要完成上面安排下来的剪辫子任务,革命这个行动首先是体现在辫子上,带头剪辫就意味着带头跟大清决裂,一刀两断,就是带头革命了。
刘福禄的喊声刚落,辛县长忽然在台上鼓掌起来,随即台上的乡首们也鼓掌起来。
罢后,辛县长示意刘福禄来到台前,魏乡首在辛县长的耳旁咕喃了几句,那一定是在告诉县长刘福禄是京官刘保金的父亲。
辛县长点点头。
待刘福禄上的台来,令他摘掉帽子,让他将后脑勺朝台下一个亮相,辛县长也示意台上的乡首们跟他一块背朝后,让大家尽意的看。
听训的众乡党谁还不知道他们都是剪了辫子,却是不习惯几百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个风光一下子就变成了台上的那个秃鹰一般的发饰,禁不住嗤笑起来。
辛县长突然扭转头严肃地呵斥道:“谁在嘲笑,这是在嘲笑革命,嘲笑民国,是会被杀头的。”
顿时台下鸦雀无声。
辛县长接着训斥:“断发易服乃振兴国民之精神,**再度发布文告称:号召全体民众义务争先剪辫易服,剪去胡尾,铲除奴根,还我大好头颅,增我民国光辉!”
“大家要学习刘福禄,带头剪辫,带头革命。”
台上众乡首一致鼓掌。随即台下也一阵鼓掌。都是保长之头目,甚有觉悟,再不敢在县长面前儿戏。
是时运又一次促成了刘福禄在河口庄的威望。自光绪八年他担任庄上的里正至今已三十余载,河口庄乡学也培育出不少的国之栋梁,那一块大清知县为他赠与的“兴民义学”四个隶书体大字的匾额还在校门上熠熠发光,见证了刘福禄那时被称之为“义举”的辉煌。
光绪三十年,清廷废除科举,庄上不少子女到庄外的新学堂去念书,庄上各村还有不少在他的乡学念读,已成习惯。
这次辛县令来乡里训导,遇到刘福禄,进庄看了他的乡学,大为褒奖,应承拔款下来筹划一所地方新学堂,任刘福禄为校长。刘福禄大为感激,发誓带头革命,光耀民国。
庄上几个大户见新任民国县长又来庄上视察,以为刘福禄根深蒂固,一定是儿子这个京官又派上了用场,都带头随着刘福禄剪了发辫,换上时新的制服,焕然一新。
过去的“乡约”房又重新开张,有专人看管教读,每天早晚凡在册庄民必须进行轮流朗诵乡约,出入街巷讲究文明礼数,宣扬民国之民主,崇尚民国之民风。
四儿子保山见父亲又是剪辫又是到乡里受训,民国县长还来他们的乡学讲话,就问道:“爸你也革命了?”
刘福禄笑笑没答。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