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游风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王抓钩是当地的教书秀才,懂得事理,说出话来那是一套一套的,其他好汉只是一介武夫,适才听了李三太之言已是激动,对他们请他们上山的那个“请”法也不再记心,接着听了王抓钩的一番话更是疑云飞散,怨恨大消。其实他们都知道,现在是说什么也迟了,唯有共同想办法渡过难关。
王抓钩又道:“如今太平军已经跟朝廷反了十年,目的也是为我们百姓抱个不平,虽然结果无望,那是因为外国洋毛子的插手。像我们这游风之地百姓常年赋税累累,地方官吏编造名词,欺压百姓屡屡皆是,我们即是反也反的有理有据。”
“就是就是。我们就给那些贪官污吏罗列一些罪状,跟县衙对质,即是被抓也能落个好名声。”众百姓一时兴奋,刚刚还在惊惊胆颤,听了王秀才的一席话反而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罪孽可言。
于是挑一些能人义士,由王抓钩执笔,罗列了当地收刮民财的官吏们的一些罪状:一、巧取名堂欺诈百姓。二、缺斤少两克扣粮饷。三、地税倍增,巧取豪夺,逼得百姓家破人亡。四、拳打脚踢,私设公堂。
至那日,县衙接报“反贼”无人来议和,便领兵前来镇压。冯光道等义士、及“喽啰”聚集消军岭等待官兵前来。次日,各地乡亲奔走相告,宣传“小天国”义士在消军岭跟官府大闹乡民赋税之事,便一路纷纷聚集消军岭。
这一切原是李三太、王抓钩及众义士的计策,他们没有选派代表到县衙议和是因为怕官府欺少,弄不好当场将代表捉拿后再举兵来剿,连百姓都弄不清他们是犯的何罪而被剿灭,最后再扣顶“反贼响马”的帽子,就永世也说不清了。最终在祖宗先人面前连个牌位都没有。
消军岭是官兵到十里岭的必经之路,当年青羊山陈琦兄弟起义就是在这里跟官兵大战,只要占据消军岭的险要之地,官兵是无可奈何的。他们要在这里跟官府论个高低,即是死也死得其所。
“反贼”聚集消军岭的消息已经在早上就传到县衙,县衙官兵知道这反贼是要跟官府决战到底了,便快马报告府衙,府衙怕事情闹大,差同知官带兵前去监督。目的还是以招安议和为主,减少流血伤亡。
官兵到了消军岭,将岭上的“反贼”围的水泄不通,兵临城下。前来看热闹的百姓纷纷散聚在各个山洼崖壁,唯恐伤及自己。许多前来“围观”的百姓其目的是为自己的家人助威,希望有个好结局。
有府衙官在上,县衙官也落个清净,有事没事有府衙官担着,他们即是听从命令。
府衙同知肩负着一枪不发招安议和的使命,那个当官的也不愿意刀枪先交,害民害己。看着聚集在岭上的“反贼”没有拼命的意思,就大声宣道:“岭上的义士听着,我乃潞安府同知,跟大家同为粮农,少小无依无靠,受尽饥寒,今受命前来跟众义士议和,不动武力,以避免流血伤亡,请义士选派代表面谈如何?”宣罢行个礼节。
站在岭上虎视眈眈的众义士一听这个府衙大人的言辞,看不出来有专门带兵前来灭他们之意,遂派事先议好的王抓钩出场,听从招安议和。
“府台大人,我乃游风一带的一名普通教书先生,也是被官府追剿的反贼强盗,刚刚听父母大人言辞悦意,便斗胆站出来为我等所谓的反贼讨个说法。”说罢也行个大礼。
“教书先生做反贼?我不相信。”府衙大人道。
“我就是被官兵捉拿逼上梁山的,众乡亲可以作证,还有远近有名的众义士。”说着就原原本本将官府听得顺口溜就当反贼来抓他们的前前后后讲了。
“真有其事?”府衙大人问县衙官。
县衙官也一时答不上来,只说:“没具体查明原因。”
又问十里岭上的“小天国”一事。
王抓钩道:“我们被逼上山来,并没有见什么‘小天国’之名,许是多舌之人谣传而已,倒是竖杆旗帜,那旗帜上写有‘游风’二字,这‘游风’乃我们当地百姓心中的神灵,敬畏已久,毫无谋反之意”。
“那举旗是何意图?”
王抓钩道:“大人有所不知,这游风乃指我们当地一直流传的‘游风乡约’,先传‘游风’是位贤人,奉官命在乡里管事,带头制定乡约,劝乡民遵守,做到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定时讲约演习,在家乡率乡人推广,教化民众,以正乡俗,遂使当地风俗为之大变,民风淳朴。只乃当今地方官吏横行,巧立名目给百姓增加赋税,弄得民不聊生。”
府衙同知一听这伶牙俐齿的王抓钩一席话,知道这所谓的反贼并没多大能耐,即是前有居心,经过官府这一番惊动,现在也锋芒不露了。倒不如来个顺水推舟,平息这场风波吧。
“地方官吏横征暴敛之事可有凭证?”
“有,百姓均可见证。”
“交来我看?”
遂派人将罗列的那一系列罪状交到同知手里。
同知接过状纸,还冲岭上道:“既然众侠士是有因被迫举事,念也是初犯,给当地百姓没有造成损害,我谨代表府衙免去大家一切罪状,令自行散去,回到乡里在自己的管辖登记造册,写出保证,日后安分守己,不再滋事。待查明百姓所列地方官欺压百姓之罪证,必严惩不贷,还百姓一个公道。”说罢令官兵收兵回府。
所有在场百姓举臂欢呼。
/>
王抓钩是当地的教书秀才,懂得事理,说出话来那是一套一套的,其他好汉只是一介武夫,适才听了李三太之言已是激动,对他们请他们上山的那个“请”法也不再记心,接着听了王抓钩的一番话更是疑云飞散,怨恨大消。其实他们都知道,现在是说什么也迟了,唯有共同想办法渡过难关。
王抓钩又道:“如今太平军已经跟朝廷反了十年,目的也是为我们百姓抱个不平,虽然结果无望,那是因为外国洋毛子的插手。像我们这游风之地百姓常年赋税累累,地方官吏编造名词,欺压百姓屡屡皆是,我们即是反也反的有理有据。”
“就是就是。我们就给那些贪官污吏罗列一些罪状,跟县衙对质,即是被抓也能落个好名声。”众百姓一时兴奋,刚刚还在惊惊胆颤,听了王秀才的一席话反而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罪孽可言。
于是挑一些能人义士,由王抓钩执笔,罗列了当地收刮民财的官吏们的一些罪状:一、巧取名堂欺诈百姓。二、缺斤少两克扣粮饷。三、地税倍增,巧取豪夺,逼得百姓家破人亡。四、拳打脚踢,私设公堂。
至那日,县衙接报“反贼”无人来议和,便领兵前来镇压。冯光道等义士、及“喽啰”聚集消军岭等待官兵前来。次日,各地乡亲奔走相告,宣传“小天国”义士在消军岭跟官府大闹乡民赋税之事,便一路纷纷聚集消军岭。
这一切原是李三太、王抓钩及众义士的计策,他们没有选派代表到县衙议和是因为怕官府欺少,弄不好当场将代表捉拿后再举兵来剿,连百姓都弄不清他们是犯的何罪而被剿灭,最后再扣顶“反贼响马”的帽子,就永世也说不清了。最终在祖宗先人面前连个牌位都没有。
消军岭是官兵到十里岭的必经之路,当年青羊山陈琦兄弟起义就是在这里跟官兵大战,只要占据消军岭的险要之地,官兵是无可奈何的。他们要在这里跟官府论个高低,即是死也死得其所。
“反贼”聚集消军岭的消息已经在早上就传到县衙,县衙官兵知道这反贼是要跟官府决战到底了,便快马报告府衙,府衙怕事情闹大,差同知官带兵前去监督。目的还是以招安议和为主,减少流血伤亡。
官兵到了消军岭,将岭上的“反贼”围的水泄不通,兵临城下。前来看热闹的百姓纷纷散聚在各个山洼崖壁,唯恐伤及自己。许多前来“围观”的百姓其目的是为自己的家人助威,希望有个好结局。
有府衙官在上,县衙官也落个清净,有事没事有府衙官担着,他们即是听从命令。
府衙同知肩负着一枪不发招安议和的使命,那个当官的也不愿意刀枪先交,害民害己。看着聚集在岭上的“反贼”没有拼命的意思,就大声宣道:“岭上的义士听着,我乃潞安府同知,跟大家同为粮农,少小无依无靠,受尽饥寒,今受命前来跟众义士议和,不动武力,以避免流血伤亡,请义士选派代表面谈如何?”宣罢行个礼节。
站在岭上虎视眈眈的众义士一听这个府衙大人的言辞,看不出来有专门带兵前来灭他们之意,遂派事先议好的王抓钩出场,听从招安议和。
“府台大人,我乃游风一带的一名普通教书先生,也是被官府追剿的反贼强盗,刚刚听父母大人言辞悦意,便斗胆站出来为我等所谓的反贼讨个说法。”说罢也行个大礼。
“教书先生做反贼?我不相信。”府衙大人道。
“我就是被官兵捉拿逼上梁山的,众乡亲可以作证,还有远近有名的众义士。”说着就原原本本将官府听得顺口溜就当反贼来抓他们的前前后后讲了。
“真有其事?”府衙大人问县衙官。
县衙官也一时答不上来,只说:“没具体查明原因。”
又问十里岭上的“小天国”一事。
王抓钩道:“我们被逼上山来,并没有见什么‘小天国’之名,许是多舌之人谣传而已,倒是竖杆旗帜,那旗帜上写有‘游风’二字,这‘游风’乃我们当地百姓心中的神灵,敬畏已久,毫无谋反之意”。
“那举旗是何意图?”
王抓钩道:“大人有所不知,这游风乃指我们当地一直流传的‘游风乡约’,先传‘游风’是位贤人,奉官命在乡里管事,带头制定乡约,劝乡民遵守,做到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定时讲约演习,在家乡率乡人推广,教化民众,以正乡俗,遂使当地风俗为之大变,民风淳朴。只乃当今地方官吏横行,巧立名目给百姓增加赋税,弄得民不聊生。”
府衙同知一听这伶牙俐齿的王抓钩一席话,知道这所谓的反贼并没多大能耐,即是前有居心,经过官府这一番惊动,现在也锋芒不露了。倒不如来个顺水推舟,平息这场风波吧。
“地方官吏横征暴敛之事可有凭证?”
“有,百姓均可见证。”
“交来我看?”
遂派人将罗列的那一系列罪状交到同知手里。
同知接过状纸,还冲岭上道:“既然众侠士是有因被迫举事,念也是初犯,给当地百姓没有造成损害,我谨代表府衙免去大家一切罪状,令自行散去,回到乡里在自己的管辖登记造册,写出保证,日后安分守己,不再滋事。待查明百姓所列地方官欺压百姓之罪证,必严惩不贷,还百姓一个公道。”说罢令官兵收兵回府。
所有在场百姓举臂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