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江南,庐江郡官道上。
苏长歌和卫国公,率领数千名整齐有序的士卒赶往吴王府。
正此时。
一位枯瘦老者从远处迎面走来。
“苏状元请留步。”
随着声音响起。
刹那间,苏长歌目光变得凝重起来。
眼前这个突然出现的老者。
无论是身形,还是声音都与自己找了许久的陶先生一般无二。
“苏状元,他是?”
卫国公察觉到苏长歌的变化,不由好奇的出声询问。
一直以来,苏长歌给他的感觉都是风轻云淡,处变不惊,偶尔可能会少年意气,还从未见过他对谁态度如此凝重。
“唤作陶先生。”
“地龙翻身就是他谋划布局。”
苏长歌解释一句。
对于陶先生,他深恶痛绝的同时,也对其心存忌惮。
不是畏惧,而是像陶先生这样有能力,做事又不择手段,没有半点底线,自私自利的存在,对任何人任何地方都是祸害。
而此时,听到解释。
卫国公的眼神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谋划地龙翻身。
险些置江南数万万于死地,这样的人不是常人,更绝非心善之人。
一时之间。
氛围变得微妙起来。
“别紧张,老夫这次过来,就是想和苏状元你谈论道理。”
陶先生停下脚步,语气平淡,他对害自己道心崩塌,寿元将尽的苏长歌,自然痛恨无比,否则也不会唆使吴王自焚。
但不可否认。
他对苏长歌的才华同样十分敬重。
不损一毫,不取一毫。
即便他再不愿承认,但杨朱学派缺失的道理,确实被苏长歌给补全。
“你我之间,有何道理可谈。”
苏长歌看向陶先生,语气冰冷。
他知道,对方这样的人突然主动找上来,必然是不怀好意。
只不过上次用了浩然正气,还是让对方逃掉,这次没一定把握前,不妨听听对方想说什么,然后再对他动手也不迟。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拜苏状元所赐,老夫大限将至,所以特地在临死前过来劝你回头。”
陶先生风轻云淡的说着。
“回头?”
闻言,苏长歌微微蹙眉。
转念便明白过来。
陶先生这次突然走上门,不为别的,乃是专程为了诛自己的心。
想到这,他目光看向对方,没有半点阻止说话的意思。
倒不是妇人之仁,而是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今日有陶先生,明日就会有朱先生,董先生,道理之争无法避免。
而且若是自己对自己的道都不坚定,三言两语就让对方给整破防。
可见这道心也没有多稳固。
心想着。
陶先生的声音响起。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百载光阴,转瞬即逝。”
“儒道宣扬仁义,但仁义本身是虚无缥缈之物,是你们用来困住人性的牢笼,而有了仁义这一概念,就会出现非仁义的事物。”
“就如同有了美,世人就知道何为丑,有了善,世人就知道何为恶。”
“仁义,美丑,善恶。”
“这些皆取决于人对事物的看法。”
陶先生开口。
闻言,苏长歌没有去反驳。
一件事物就放在那。
它是什么样子,拥有什么含义,完全取决于人们对他看法。
同理,若觉得仁义是牢笼。
那它便是牢笼。
这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对于百姓来说,正是这座牢笼困住了恶念,构建了底线。
若没有仁义道德,礼法律法的束缚,人人皆以自己的意愿,肆无忌惮的活着,人性之恶将会绽放,世上将多出无数陶先生。
此时,陶先生继续讲道。
“人有百样,对同一件事物,每个人皆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仁义善恶美丑皆是如此。”
“老夫活了数百年,期间见过不少儒生,也见过他们为各自的理念、利益而发生争执,亦或者借仁义之名,行名利之实。”
“你的心学老夫读过,知行合一,致良知,确实是门不错的学问。”
“但你可曾想过。”
“若干年后,等你死去。”
“你口中所讲过的那些道理,在不同的人眼里亦会有不同的理解。”
“就如同朱圣门徒一样,无数你的徒子徒孙,会用你所讲的道理,去评判,去约束他人,直到最后争议一字一句的含义。”
“将这完全变成打击异己的工具。”
“凡是不符合他们自以为的仁义标准,在他们看来就是非仁义的。”
“那样,又跟现在有什么分别?”
“无非是将朱圣门徒,换成了你的门徒,可做的事却没有任何差别。”
“等再过几百年,新的圣人出现,继承或否定你的学说,接着又周而复始,如此,一切都没有变化,你所宣扬的道理,所宣扬的仁义,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且对于永恒不朽的天地而言。”
“人之一生何其短暂?”
“反正生命终将归于死寂,那么为什么不让百姓任凭心意的活着?
“凭什么用你们儒道自以为对的道德约束他们?”
陶先生开口。
伴随他的声音响起。
卫国公眉头紧锁。
不是感受到活着的虚无,而是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苏长歌面色却没有发生变化。
他听懂了陶先生的话。
对方站在天地、人性和生命的宏观角度上,否定了仁义道德的意义。
简而言之,天地永恒,一切周而复始,仁义的存在永远伴随着非仁义,他的道理到最后也会像先圣道理一样被人曲解利用。
同样的,人终究要死。
守仁义和不守仁义的差别在哪?
这个问题。
他早在前世就经常听人提起过,一切存在皆无意义,终将归于虚无。
随即,苏长歌缓缓开口。
“我生为蜉蝣,只爱得一瞬。”
“我的道理或许会被人曲解,然后被新圣继承亦或是否定。”
“但人之前进,本就是不断总结前人经验,新学的诞生,离不开旧学的土壤,而且学说之争,也是为了让百姓过的更好。”
“万古如长夜,我即是火炬。”
“我所能做的,便是为此世之人照亮前路,为后世之人埋下火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他们身上怀揣火种,迟早有一日会绽放。”
苏长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人生的价值,本来就是自我赋予的,天地不朽,与众生何干。
蜉蝣只能活一天,但它不会因此而自鄙,人所能做的,就是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即便在方寸之间,亦要绽放光芒。
而伴随他的声音响起。
陶先生的眼中露出几分惊愕之色。
他没想到。
苏长歌居然如此豁达。
道心如此坚固,明知人生毫无意义,却依旧愿意负重前行。
但他不甘心。
他不相信有人能活的如此通透。
“你能如此说。”
“只是没有感受到死亡的恐怖罢了。”
陶先生开口,脸上露出瘆人的笑意,说道:“老夫曾经也见过刚正不阿之人,但在金钱、美色、权利,以及生死之间。”
“他们皆会悔恨自己愚蠢的行为。”
“意识到,人一生最宝贵的永远是自己,任何一切都不能与之比拟。”
声音响起。
苏长歌摇了摇头。
“亚圣曰,舍生而取义。”
“像你这样不择手段,自私自利的人,又怎么会明白圣贤的伟大呢?”
苏长歌开口。
他知道圣贤可能很少,自私者居多。
但若是不去推崇这种高尚的精神,人人皆以自私自利为荣,那当你跌落谷底之时,又能指望谁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是吗?”
“老夫倒要在地下看着,你临死之前会不会还是这般想法。”
陶先生脸上露出阴恻恻的笑。
他不相信世上有这种人。
一切都不过是为了牟取利益,欺骗世人,欺骗自己的伪装罢了。
随即,就在他声音落下。
身体燃起黑色火焰。
转瞬之间,他的血肉就开始蒸发,化作一具干瘪的尸体。
看到这一幕,苏长歌没有说话,只觉得这样的人,即可悲,又可怜,终其一生不相信任何人,孤零零的来,孤零零的走。
“苏状元,这尸体该怎么办?”
卫国公开口询问道。
“挫骨扬灰。”
苏长歌几乎没有半点犹豫。
可怜可悲是感叹。
但陶先生所做的事情,却是一点都不值得同情。
若不是他,江南不会是现在的光景,这样的人死不足惜,挫骨扬灰都算是轻的,活着的时候凌迟处死都半点不过分。
“好。”
卫国公点了点头。
随后便命人拿着锤子过来,亲自动手,当众就将骨头给挫成灰扬掉。
看到这一幕,苏长歌没想到老爷子竟然还有这手艺,瞧上去还挺专业的样子,之前跟他作对的敌人应该没... -->>
江南,庐江郡官道上。
苏长歌和卫国公,率领数千名整齐有序的士卒赶往吴王府。
正此时。
一位枯瘦老者从远处迎面走来。
“苏状元请留步。”
随着声音响起。
刹那间,苏长歌目光变得凝重起来。
眼前这个突然出现的老者。
无论是身形,还是声音都与自己找了许久的陶先生一般无二。
“苏状元,他是?”
卫国公察觉到苏长歌的变化,不由好奇的出声询问。
一直以来,苏长歌给他的感觉都是风轻云淡,处变不惊,偶尔可能会少年意气,还从未见过他对谁态度如此凝重。
“唤作陶先生。”
“地龙翻身就是他谋划布局。”
苏长歌解释一句。
对于陶先生,他深恶痛绝的同时,也对其心存忌惮。
不是畏惧,而是像陶先生这样有能力,做事又不择手段,没有半点底线,自私自利的存在,对任何人任何地方都是祸害。
而此时,听到解释。
卫国公的眼神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谋划地龙翻身。
险些置江南数万万于死地,这样的人不是常人,更绝非心善之人。
一时之间。
氛围变得微妙起来。
“别紧张,老夫这次过来,就是想和苏状元你谈论道理。”
陶先生停下脚步,语气平淡,他对害自己道心崩塌,寿元将尽的苏长歌,自然痛恨无比,否则也不会唆使吴王自焚。
但不可否认。
他对苏长歌的才华同样十分敬重。
不损一毫,不取一毫。
即便他再不愿承认,但杨朱学派缺失的道理,确实被苏长歌给补全。
“你我之间,有何道理可谈。”
苏长歌看向陶先生,语气冰冷。
他知道,对方这样的人突然主动找上来,必然是不怀好意。
只不过上次用了浩然正气,还是让对方逃掉,这次没一定把握前,不妨听听对方想说什么,然后再对他动手也不迟。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拜苏状元所赐,老夫大限将至,所以特地在临死前过来劝你回头。”
陶先生风轻云淡的说着。
“回头?”
闻言,苏长歌微微蹙眉。
转念便明白过来。
陶先生这次突然走上门,不为别的,乃是专程为了诛自己的心。
想到这,他目光看向对方,没有半点阻止说话的意思。
倒不是妇人之仁,而是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今日有陶先生,明日就会有朱先生,董先生,道理之争无法避免。
而且若是自己对自己的道都不坚定,三言两语就让对方给整破防。
可见这道心也没有多稳固。
心想着。
陶先生的声音响起。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百载光阴,转瞬即逝。”
“儒道宣扬仁义,但仁义本身是虚无缥缈之物,是你们用来困住人性的牢笼,而有了仁义这一概念,就会出现非仁义的事物。”
“就如同有了美,世人就知道何为丑,有了善,世人就知道何为恶。”
“仁义,美丑,善恶。”
“这些皆取决于人对事物的看法。”
陶先生开口。
闻言,苏长歌没有去反驳。
一件事物就放在那。
它是什么样子,拥有什么含义,完全取决于人们对他看法。
同理,若觉得仁义是牢笼。
那它便是牢笼。
这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对于百姓来说,正是这座牢笼困住了恶念,构建了底线。
若没有仁义道德,礼法律法的束缚,人人皆以自己的意愿,肆无忌惮的活着,人性之恶将会绽放,世上将多出无数陶先生。
此时,陶先生继续讲道。
“人有百样,对同一件事物,每个人皆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仁义善恶美丑皆是如此。”
“老夫活了数百年,期间见过不少儒生,也见过他们为各自的理念、利益而发生争执,亦或者借仁义之名,行名利之实。”
“你的心学老夫读过,知行合一,致良知,确实是门不错的学问。”
“但你可曾想过。”
“若干年后,等你死去。”
“你口中所讲过的那些道理,在不同的人眼里亦会有不同的理解。”
“就如同朱圣门徒一样,无数你的徒子徒孙,会用你所讲的道理,去评判,去约束他人,直到最后争议一字一句的含义。”
“将这完全变成打击异己的工具。”
“凡是不符合他们自以为的仁义标准,在他们看来就是非仁义的。”
“那样,又跟现在有什么分别?”
“无非是将朱圣门徒,换成了你的门徒,可做的事却没有任何差别。”
“等再过几百年,新的圣人出现,继承或否定你的学说,接着又周而复始,如此,一切都没有变化,你所宣扬的道理,所宣扬的仁义,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且对于永恒不朽的天地而言。”
“人之一生何其短暂?”
“反正生命终将归于死寂,那么为什么不让百姓任凭心意的活着?
“凭什么用你们儒道自以为对的道德约束他们?”
陶先生开口。
伴随他的声音响起。
卫国公眉头紧锁。
不是感受到活着的虚无,而是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苏长歌面色却没有发生变化。
他听懂了陶先生的话。
对方站在天地、人性和生命的宏观角度上,否定了仁义道德的意义。
简而言之,天地永恒,一切周而复始,仁义的存在永远伴随着非仁义,他的道理到最后也会像先圣道理一样被人曲解利用。
同样的,人终究要死。
守仁义和不守仁义的差别在哪?
这个问题。
他早在前世就经常听人提起过,一切存在皆无意义,终将归于虚无。
随即,苏长歌缓缓开口。
“我生为蜉蝣,只爱得一瞬。”
“我的道理或许会被人曲解,然后被新圣继承亦或是否定。”
“但人之前进,本就是不断总结前人经验,新学的诞生,离不开旧学的土壤,而且学说之争,也是为了让百姓过的更好。”
“万古如长夜,我即是火炬。”
“我所能做的,便是为此世之人照亮前路,为后世之人埋下火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他们身上怀揣火种,迟早有一日会绽放。”
苏长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人生的价值,本来就是自我赋予的,天地不朽,与众生何干。
蜉蝣只能活一天,但它不会因此而自鄙,人所能做的,就是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即便在方寸之间,亦要绽放光芒。
而伴随他的声音响起。
陶先生的眼中露出几分惊愕之色。
他没想到。
苏长歌居然如此豁达。
道心如此坚固,明知人生毫无意义,却依旧愿意负重前行。
但他不甘心。
他不相信有人能活的如此通透。
“你能如此说。”
“只是没有感受到死亡的恐怖罢了。”
陶先生开口,脸上露出瘆人的笑意,说道:“老夫曾经也见过刚正不阿之人,但在金钱、美色、权利,以及生死之间。”
“他们皆会悔恨自己愚蠢的行为。”
“意识到,人一生最宝贵的永远是自己,任何一切都不能与之比拟。”
声音响起。
苏长歌摇了摇头。
“亚圣曰,舍生而取义。”
“像你这样不择手段,自私自利的人,又怎么会明白圣贤的伟大呢?”
苏长歌开口。
他知道圣贤可能很少,自私者居多。
但若是不去推崇这种高尚的精神,人人皆以自私自利为荣,那当你跌落谷底之时,又能指望谁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是吗?”
“老夫倒要在地下看着,你临死之前会不会还是这般想法。”
陶先生脸上露出阴恻恻的笑。
他不相信世上有这种人。
一切都不过是为了牟取利益,欺骗世人,欺骗自己的伪装罢了。
随即,就在他声音落下。
身体燃起黑色火焰。
转瞬之间,他的血肉就开始蒸发,化作一具干瘪的尸体。
看到这一幕,苏长歌没有说话,只觉得这样的人,即可悲,又可怜,终其一生不相信任何人,孤零零的来,孤零零的走。
“苏状元,这尸体该怎么办?”
卫国公开口询问道。
“挫骨扬灰。”
苏长歌几乎没有半点犹豫。
可怜可悲是感叹。
但陶先生所做的事情,却是一点都不值得同情。
若不是他,江南不会是现在的光景,这样的人死不足惜,挫骨扬灰都算是轻的,活着的时候凌迟处死都半点不过分。
“好。”
卫国公点了点头。
随后便命人拿着锤子过来,亲自动手,当众就将骨头给挫成灰扬掉。
看到这一幕,苏长歌没想到老爷子竟然还有这手艺,瞧上去还挺专业的样子,之前跟他作对的敌人应该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