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诡秘武林:侠客挥犀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宋永穆陵护陵使中官,罗铣。
这个名字浅浅地刻在了碑文之上,但这一长串官职名称不是荣耀,而是一份难以承载的耻辱。
江闻沉默地看着这块带着器表土沁的碑文,眼前缓缓浮现出了一个江山动荡年代的缩影。
在南宋灭亡、蒙古入主的纷扰年代里,有那么一批被遗忘的人苟且地活着。
他们的故事并不复杂,也不壮烈,甚至阴暗委琐到不可见人,归根结底不过是一群彻彻底底的失败者的故事。
在南宋流亡江南、定都临安后,朝廷不称“京师”而仅为“行在所”,帝后陵墓不称“山陵”而仅为“攒宫”。因为在修陵之时,朝廷的修奉官曾纡说:“帝后陵寝,今存伊洛,不日复中原,即归祔矣,宜以攒宫为名”。???.BiQuPai.Com
故此,“攒宫”之名是戎马倥偬之际的变通说法。
然而随着北复无望,江南六陵业已经攒居了七帝七后,会稽山余脉的上皇山下逐渐配备了大量的守陵人员,除妃嫔、宫女、宦官、杂役外,还有数百人的护陵军常年驻守,自成一处小小的乌托邦。
无处可去的罗铣,便曾是这里的一员。
但随着蒙古人的马蹄南下,踏碎了南宋偏安的美梦,厄运终究也降临到了这片松柏参天、殿宇连绵、昼夜香烟缭绕,四时荐享不绝的庄严肃穆禁地之中。
掠夺和焚烧不过是顺手为之,随着守陵之人迅速流散,陵下最终只剩十几名无力营生、肢体残缺的中官太监留守,被元庭玩笑般地封为护陵使徘徊不去,在山脚下结庐而居。
自幼入宫的罗铣,也是其中的一员。
一开始,六陵四周仍有矮墙,也还剩几楹享堂遮风避雨,这群太监们力耕薄田为生,换来勉强温饱,此外一无可观之处。
但随着山下演福寺、泰宁寺中僧人不断偷伐陵木、盗取墓中珍玩,六陵之间夜里狐叫枭桀连夜不断,多处围墙被人故意推倒,几间殿堂也遭风雨侵袭。
渐渐地,前朝所谓肃穆的帝后陵墓,就是在一小片阴森松林里面的一堆土、一块碑而已。
最大的一劫,是忽必烈在位的至元二十二年八月。
这一年江南释教统领杨琏真伽,是XZ高僧八思巴的弟子。这位西夏人惦记上了六陵中的某些东西,于是宋宁宗及其皇后杨氏、理宗、度宗的陵寝,便成为首批被盗的四座陵墓。
而根据碑上记载,还有一名刘姓使者名仲禄出现,面容僵硬如同枯死,却不知疲倦不知饥寒,宣忽必烈的旨意命护陵人不得阻拦。
如今埋葬在幽冥巷中的宋陵护陵使罗铣带人拼死保护,遭到痛打折磨。太监们的鼻子、耳朵、舌头都被杨琏真伽的手下割掉、手脚骨骼也被反复敲断,昼夜以折磨他们为乐。
就在他们以为命不久矣的时候,一个碑上讳莫如深的的老太监出现了,借用八思八师尊首罗王的手谕救下了他们,随后这些半死不活的太监们,就被刀架着脖子赶出陵园。
这位禁宫中的老祖宗告诉他们,自己不会再管他们的死活,如果不想被这些喇嘛追杀,就自己逃去更南方吧。
垂死挣扎的太监们逃下了山,正好碰上了一群鬼鬼祟祟的人。
护陵太监们以为遇上了盗墓贼和山下恶僧,都当作此命休矣,然而对方领头的是绍兴山阴名叫唐钰的人,平日里仗义疏财、行侠仗义。
他听说皇陵被盗后,立刻变卖家产,召集乡中的爱国之士,今夜冒死潜入皇陵,要将诸位帝后的骸骨用动物的骨头换了出来。
罗铣最为年轻,心中的愤恨再也忍不住,便自告奋勇地带着他们潜回了山上,随后将南宋诸帝的骸骨放入一个石函,埋在了绍兴兰渚山的天章寺前,唯理宗颅骨巨大,不敢调换。
后来才知道,杨琏真伽听见人说理宗嘴里“含珠有夜明者,遂倒悬其尸树间,沥取水银,如此三日夜,竟失其首”。
随后为了使用厌胜之术,妖僧杨琏真伽还将诸帝的骸骨都收集到一起,并掺杂上牛马等动物的骨头,一起埋到了南宋的皇宫之下,并在上面修建了一座“高十三丈的白塔压之,名曰镇本。”意思是要镇压江南百姓对元朝统治的反抗。
这样的行为引发了江南人民的极大仇恨,辩经失败惨遭还俗驱逐的道士、秘密结社的和尚、长期被打压反抗的明教教徒、失地农民和手工业者最终联合了起来,绵延成了悄悄燃烧的一股引线。
看到民间的沸怨和义士的果敢,年轻的罗铣以为赵宋的气数还没尽,听闻两广有人称见宋末帝赵昺浮海未死,就商量着南下找寻。
依靠着义士唐钰的帮助,这群残废的太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乘船进入了福建。由于遭遇了大风,他们先是错航到了广东南澳,随后船被巨浪所破,又漂流到了合浦之西,一行太监又死了五六个,仅剩九人能够上岸。
巧合的是,在浦西的一处海港,他们还遇见了避祸姓黄的闽冲郡王赵若和。
这位当初的王爷褐衣赤脚、肩扛着渔网准备出海;当初的王妃贵妇,正在路边扯着嗓子卖菜;几个没穿裤子的小孩在泥巴里打滚,谁也看不出会是绫罗不断的皇家子嗣。
一名老太监趁四下无人,上去叫了一句郡王,可随后对方眼中满是惊恐、老太监也手足无措地四下张望,双方讷讷半日,最终在渔集闹市之中漠然而过,谁也不敢多交谈一句话。
一旁的罗铣面如死灰,终于明白在这至元二十二年的年月,自己为之苦苦守陵的赵宋早已殒灭于人心,就像方才渔集里作渔夫打扮的闽冲郡王,说穿了也无非是寻常百姓。
就算他们找到了传说中的宋末帝,无非是重演一次陆秀夫之事。其实当初烈火烹油的南宋,骨骼血脉仍在民间衍散,却没有一个人敢于、乃至愿意重新拾起了……
太监们靠着讨饭来到了福州城,他们却打不过乞丐们,最终走入这座城市最肮脏不堪的义庄葬地,又干起了他们曾经的行当——在三坊七巷的角落里是一处义庄,对面有一座宋末荒废的印书局。
历史似乎又轮回了一个圈,跟他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只不过当初是给七帝七后守陵,如今是给福州城中无数枉死、客死的人收殓。
残疾的守陵太监们每日往来城中,作价夭死童尸四十文、暴死成尸八十文,负责送入炼人炉中烧化,这座城市也没有人愿意与这些低贱、肮脏,终日散发着臊臭的阉人为伍。
老太监们慢慢老死,最年轻的罗铣也越来越老迈,最终苦守在这座无人问津、仿佛被世界遗弃的院子里瞪着眼死去,伴随他下葬的只有一块被摩挲到光滑如鉴、乌木打造的护陵使腰牌。
江闻看着落款的日期,发现老天爷又跟他开了一个充满黑色幽默的玩笑。
从字里行间,罗铣都充斥着苦闷愤懑,既想要反抗呐喊,却又贫弱无力。他心向往着从未体验过的南宋繁华、眼见着蒙元日益残暴的统治,切肤之痛让他扼腕,护陵之事使他痛苦,他就仿佛一个出生于黑暗中的人,拼尽一生想要幻想光明照耀的景象。
宋永穆陵护陵使中官,罗铣。
这十一个字不仅是铭记一辈子的身份,也是他在这场彷徨生命旅程中,虽然始终不能提起,却唯一能够牢记住的东西了。
罗铣最后活到了至正十年,前后足足活了八十岁,对于一个太监堪称前所未有的高寿了——但是在他死后的第二年,民怨再也无法压制,白莲教韩山童、刘福通便率先起义,彭莹玉、徐寿辉随后响应,揭开了覆灭蒙元的序幕。
江闻看着碑文走到了尽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谷
如果自己没有对于后世的知识,也绝不可能窥破明末清初这最深重、最浓黑的迷雾,知道一切发展的方向,那么自己,或许也会像这个孤贫而死的老太监一样,一辈子都不知道承载自己的这艘船,终将去往何方。
哦不对,或许自己会在墓碑上写个“独孤求败”,编上一些耸人听闻的故事,造一本比《推背图》还要离奇的预言书出来。
“你叹什么气?该不会真相信这... -->>
宋永穆陵护陵使中官,罗铣。
这个名字浅浅地刻在了碑文之上,但这一长串官职名称不是荣耀,而是一份难以承载的耻辱。
江闻沉默地看着这块带着器表土沁的碑文,眼前缓缓浮现出了一个江山动荡年代的缩影。
在南宋灭亡、蒙古入主的纷扰年代里,有那么一批被遗忘的人苟且地活着。
他们的故事并不复杂,也不壮烈,甚至阴暗委琐到不可见人,归根结底不过是一群彻彻底底的失败者的故事。
在南宋流亡江南、定都临安后,朝廷不称“京师”而仅为“行在所”,帝后陵墓不称“山陵”而仅为“攒宫”。因为在修陵之时,朝廷的修奉官曾纡说:“帝后陵寝,今存伊洛,不日复中原,即归祔矣,宜以攒宫为名”。???.BiQuPai.Com
故此,“攒宫”之名是戎马倥偬之际的变通说法。
然而随着北复无望,江南六陵业已经攒居了七帝七后,会稽山余脉的上皇山下逐渐配备了大量的守陵人员,除妃嫔、宫女、宦官、杂役外,还有数百人的护陵军常年驻守,自成一处小小的乌托邦。
无处可去的罗铣,便曾是这里的一员。
但随着蒙古人的马蹄南下,踏碎了南宋偏安的美梦,厄运终究也降临到了这片松柏参天、殿宇连绵、昼夜香烟缭绕,四时荐享不绝的庄严肃穆禁地之中。
掠夺和焚烧不过是顺手为之,随着守陵之人迅速流散,陵下最终只剩十几名无力营生、肢体残缺的中官太监留守,被元庭玩笑般地封为护陵使徘徊不去,在山脚下结庐而居。
自幼入宫的罗铣,也是其中的一员。
一开始,六陵四周仍有矮墙,也还剩几楹享堂遮风避雨,这群太监们力耕薄田为生,换来勉强温饱,此外一无可观之处。
但随着山下演福寺、泰宁寺中僧人不断偷伐陵木、盗取墓中珍玩,六陵之间夜里狐叫枭桀连夜不断,多处围墙被人故意推倒,几间殿堂也遭风雨侵袭。
渐渐地,前朝所谓肃穆的帝后陵墓,就是在一小片阴森松林里面的一堆土、一块碑而已。
最大的一劫,是忽必烈在位的至元二十二年八月。
这一年江南释教统领杨琏真伽,是XZ高僧八思巴的弟子。这位西夏人惦记上了六陵中的某些东西,于是宋宁宗及其皇后杨氏、理宗、度宗的陵寝,便成为首批被盗的四座陵墓。
而根据碑上记载,还有一名刘姓使者名仲禄出现,面容僵硬如同枯死,却不知疲倦不知饥寒,宣忽必烈的旨意命护陵人不得阻拦。
如今埋葬在幽冥巷中的宋陵护陵使罗铣带人拼死保护,遭到痛打折磨。太监们的鼻子、耳朵、舌头都被杨琏真伽的手下割掉、手脚骨骼也被反复敲断,昼夜以折磨他们为乐。
就在他们以为命不久矣的时候,一个碑上讳莫如深的的老太监出现了,借用八思八师尊首罗王的手谕救下了他们,随后这些半死不活的太监们,就被刀架着脖子赶出陵园。
这位禁宫中的老祖宗告诉他们,自己不会再管他们的死活,如果不想被这些喇嘛追杀,就自己逃去更南方吧。
垂死挣扎的太监们逃下了山,正好碰上了一群鬼鬼祟祟的人。
护陵太监们以为遇上了盗墓贼和山下恶僧,都当作此命休矣,然而对方领头的是绍兴山阴名叫唐钰的人,平日里仗义疏财、行侠仗义。
他听说皇陵被盗后,立刻变卖家产,召集乡中的爱国之士,今夜冒死潜入皇陵,要将诸位帝后的骸骨用动物的骨头换了出来。
罗铣最为年轻,心中的愤恨再也忍不住,便自告奋勇地带着他们潜回了山上,随后将南宋诸帝的骸骨放入一个石函,埋在了绍兴兰渚山的天章寺前,唯理宗颅骨巨大,不敢调换。
后来才知道,杨琏真伽听见人说理宗嘴里“含珠有夜明者,遂倒悬其尸树间,沥取水银,如此三日夜,竟失其首”。
随后为了使用厌胜之术,妖僧杨琏真伽还将诸帝的骸骨都收集到一起,并掺杂上牛马等动物的骨头,一起埋到了南宋的皇宫之下,并在上面修建了一座“高十三丈的白塔压之,名曰镇本。”意思是要镇压江南百姓对元朝统治的反抗。
这样的行为引发了江南人民的极大仇恨,辩经失败惨遭还俗驱逐的道士、秘密结社的和尚、长期被打压反抗的明教教徒、失地农民和手工业者最终联合了起来,绵延成了悄悄燃烧的一股引线。
看到民间的沸怨和义士的果敢,年轻的罗铣以为赵宋的气数还没尽,听闻两广有人称见宋末帝赵昺浮海未死,就商量着南下找寻。
依靠着义士唐钰的帮助,这群残废的太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乘船进入了福建。由于遭遇了大风,他们先是错航到了广东南澳,随后船被巨浪所破,又漂流到了合浦之西,一行太监又死了五六个,仅剩九人能够上岸。
巧合的是,在浦西的一处海港,他们还遇见了避祸姓黄的闽冲郡王赵若和。
这位当初的王爷褐衣赤脚、肩扛着渔网准备出海;当初的王妃贵妇,正在路边扯着嗓子卖菜;几个没穿裤子的小孩在泥巴里打滚,谁也看不出会是绫罗不断的皇家子嗣。
一名老太监趁四下无人,上去叫了一句郡王,可随后对方眼中满是惊恐、老太监也手足无措地四下张望,双方讷讷半日,最终在渔集闹市之中漠然而过,谁也不敢多交谈一句话。
一旁的罗铣面如死灰,终于明白在这至元二十二年的年月,自己为之苦苦守陵的赵宋早已殒灭于人心,就像方才渔集里作渔夫打扮的闽冲郡王,说穿了也无非是寻常百姓。
就算他们找到了传说中的宋末帝,无非是重演一次陆秀夫之事。其实当初烈火烹油的南宋,骨骼血脉仍在民间衍散,却没有一个人敢于、乃至愿意重新拾起了……
太监们靠着讨饭来到了福州城,他们却打不过乞丐们,最终走入这座城市最肮脏不堪的义庄葬地,又干起了他们曾经的行当——在三坊七巷的角落里是一处义庄,对面有一座宋末荒废的印书局。
历史似乎又轮回了一个圈,跟他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只不过当初是给七帝七后守陵,如今是给福州城中无数枉死、客死的人收殓。
残疾的守陵太监们每日往来城中,作价夭死童尸四十文、暴死成尸八十文,负责送入炼人炉中烧化,这座城市也没有人愿意与这些低贱、肮脏,终日散发着臊臭的阉人为伍。
老太监们慢慢老死,最年轻的罗铣也越来越老迈,最终苦守在这座无人问津、仿佛被世界遗弃的院子里瞪着眼死去,伴随他下葬的只有一块被摩挲到光滑如鉴、乌木打造的护陵使腰牌。
江闻看着落款的日期,发现老天爷又跟他开了一个充满黑色幽默的玩笑。
从字里行间,罗铣都充斥着苦闷愤懑,既想要反抗呐喊,却又贫弱无力。他心向往着从未体验过的南宋繁华、眼见着蒙元日益残暴的统治,切肤之痛让他扼腕,护陵之事使他痛苦,他就仿佛一个出生于黑暗中的人,拼尽一生想要幻想光明照耀的景象。
宋永穆陵护陵使中官,罗铣。
这十一个字不仅是铭记一辈子的身份,也是他在这场彷徨生命旅程中,虽然始终不能提起,却唯一能够牢记住的东西了。
罗铣最后活到了至正十年,前后足足活了八十岁,对于一个太监堪称前所未有的高寿了——但是在他死后的第二年,民怨再也无法压制,白莲教韩山童、刘福通便率先起义,彭莹玉、徐寿辉随后响应,揭开了覆灭蒙元的序幕。
江闻看着碑文走到了尽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谷
如果自己没有对于后世的知识,也绝不可能窥破明末清初这最深重、最浓黑的迷雾,知道一切发展的方向,那么自己,或许也会像这个孤贫而死的老太监一样,一辈子都不知道承载自己的这艘船,终将去往何方。
哦不对,或许自己会在墓碑上写个“独孤求败”,编上一些耸人听闻的故事,造一本比《推背图》还要离奇的预言书出来。
“你叹什么气?该不会真相信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