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异时空之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六十三章罗斯福上台
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股市坍塌。道琼斯指数当天暴跌12。8%,引起持续的金融恐慌。到了11月11日,道琼斯指数已经从9月份的高峰下跌了40%。在随后的几个月,华尔街股市有所恢复,但不过是个短暂的假象。在接下来的几年,金融风暴成了华尔街的家常便饭。到1932年6月9日触底时,道琼斯指数已经失守了91%那年最热的流行歌曲的名字是:‘兄弟,能给我剩一毛钱吗?‘(brother,canyouspareadime)到1930年底,有26355家企业破产,gdp下跌了12。6%。从这场股市坍塌到1933年‘新政‘登场,gdp下降了一半,美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萧条。从1931年到1941年,失业率在相当的时间内都维持在25%的水平,而且从来没有下跌到14%以下,十年的平均失业率为17。1%。
如今学者们仍然为1929年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和后来大萧条的关系而争论不休。许多人甚至认为两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彼此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不过,两者在我们的历史记忆中已经难分彼此,而且都集中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病症。
空前繁荣:危机的种子
大萧条的背景,是二十世纪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这是一个**性的时代。在1890年,美国仅有六千三百万人口;到1930年时,人口已经翻倍,到达一亿二千三百万。1920年,美国的城市人口首次超出了农村人口;在接下来的十年,又有六百万左右的人口离开农村而进入城市。与此同时,新技术日新月异。电器、汽车、收音机、电影,乃至大规模的商业广告、时代周刊和纽约人这种适应城市文化的新媒体、消费者信贷、妇女选举权等等,都是在这个时代登场。
这种超出人类既有经验的变革,带来了无限的乐观,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不祥之兆最先出现在农业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严重打击了世界的粮食供应,导致粮价飞涨。美国农民立即大规模提高产量。拖拉机等**性农业机械的数量,在战争期间翻了四倍,到达八万五千台左右。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淘汰了九百万头左右的农用牲畜,三千多万亩用于喂养这些牲畜的土地,被腾出来耕种粮食和棉花,使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然而,到1918年停战、世界粮食供应恢复时,美国农民突然发现这一农业**带来的不过是农产品过剩:棉花价格从战时的每磅35美分跌至1920年的16美分,玉米则从每蒲式耳一美元半跌到了52美分。农产品价格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时才恢复。
高速的城市化,为工业生产带来的巨大的市场。但这一市场的扩张远远赶不上生产能力的飙长。我们不妨看个最直觉的例子:1925年,t型的福特汽车在新建的流水线上生产,每十分钟就出产一辆;而在十几年前,生产一辆车则要花十四个小时。这种**,自然降低造价。在一战前,买辆车要消耗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到二十年代末期,则仅需三个月的薪水。1929年,美国的私人车达到两千六百多万辆,平均五人一辆。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再扩大市场,则阻力重重。
当时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都从不同的方向堵死了市场扩张的道路。世纪之交美国人口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前所未有的移民潮带来的。比如二十年代的大都市芝加哥,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外国出生的。这种移民潮刺激了美国本土的排外主义运动和孤立主义情绪,乃至国会在1924年通过新的移民法案,阻止了移民的涌入,人口的增长也随之放缓,限制了国内市场规模的发展。同时,由于农业的长期衰退,农民的生活水平每况愈下,其收入仅为城市工人的四分之一,使大约占总人口44%的农民无法进入新兴的消费市场。城市工人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也远赶不上生产力的提高。大工业的流水线和自动化,使大部分工作可以靠非熟练工人完成,高薪的熟练工人逐渐被排挤出劳动市场。随着大量的工作被机器替代,劳动阶层的工作本身也越来越缺乏保障,消费能力自然非常薄弱。更糟糕的是,这又是个贸易保护主义的时代。国会不断投票提高关税,并引来其他国家的报复,这就基本摧毁了美国的国际市场。
财富分配的不均,也许是金融风暴和大萧条最本质的祸根。在市场走向饱和的同时,新工业**带来的进步却使公司的赢利不停地飙长,老板的腰包越来越鼓。暴富的钱靠少数人的消费是根本花不完的,于是就都投到了股市中谋求暴利。加尔布雷斯感叹:‘华尔街仿佛是吞噬了世界上所有的钱‘1929年,美国的商业银行贷给股市的钱居然超过了其贷给房地产和普通商务投资的钱。结果出现了公司产品不断积压、但公司的股票行情不断看涨的泡沫。总统胡佛也不断警告这种泡沫所引发的危机。所以,当股市狂跌时,从胡佛到远在英国的凯恩斯,许多人士还认为这是市场良性的反应、是对贪婪的投机家最好的教训。经过这样的市场修正,资本就可以退出投机领域,在生产领域更有建设性地使用。
但是,当时的经济问题,远非华尔街的修正所能解决的。在贫富分化的美国,大众的消费能力根本无法消化过剩的生产力。当时虽然并没有次级贷款,但是面对市场的饱和,消费信贷已经出现。1919年,‘通用汽车接受公司‘(generalmotorsacceptancecorporation)成立,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给购车者提供贷款,使他们免于一次性的巨额现金付款,以求从饱和的市场中挤出最后一滴油水出来。另外,在整个二十年代广告业爆炸性增长的过程中,通用的广告开支高达两千万美元。遗憾的是,没有海外市场、没有农民加入新消费阶层、没有劳动阶层生活水平的提高,所有这些伎俩最终都无济于事。
如果说1929年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场严重的慢性病。华尔街的坍塌不过是场富人的劫难。但大萧条就不同了。后来的学者估计,大萧条的十年,使美国一半的劳动力被闲置,共损失了一亿零四百万个劳动年(person-yearofla波r)。经济生产总值的损失,如果以二十年代的雇用水平计算,按当时的美元价值达到了三千六百亿,足可以盖三千五百万所住宅、造将近一亿八千万辆车,建七十多万所学校与此同时,大约一千三百万人失业。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是家里唯一的工作人口,这也就意味着千万个家庭失去了收入。乃至罗斯福在1937年还说:三分之一的国民长年衣不蔽体、居无所安、营养不良(ill-housed,ill-clad,ill-nourished)。一句话,饥寒交迫,已经成了美国社会的日常现象。
在这场灾难中,不同的美国人也是各有各的不幸。受打击最严重、也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是美国的农民。要知道,虽然经过了高速的城市化,农业人口仍然占美国人口的将近一半。四千五百万农民在1930年仍然没有室内管道、没有电。而农业的萧条到大萧条开始时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在这个基础上,美国农场的总收入从1929年的六十亿美元急跌到1932年的二十亿美元。密西... -->>
第二百六十三章罗斯福上台
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股市坍塌。道琼斯指数当天暴跌12。8%,引起持续的金融恐慌。到了11月11日,道琼斯指数已经从9月份的高峰下跌了40%。在随后的几个月,华尔街股市有所恢复,但不过是个短暂的假象。在接下来的几年,金融风暴成了华尔街的家常便饭。到1932年6月9日触底时,道琼斯指数已经失守了91%那年最热的流行歌曲的名字是:‘兄弟,能给我剩一毛钱吗?‘(brother,canyouspareadime)到1930年底,有26355家企业破产,gdp下跌了12。6%。从这场股市坍塌到1933年‘新政‘登场,gdp下降了一半,美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萧条。从1931年到1941年,失业率在相当的时间内都维持在25%的水平,而且从来没有下跌到14%以下,十年的平均失业率为17。1%。
如今学者们仍然为1929年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和后来大萧条的关系而争论不休。许多人甚至认为两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彼此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不过,两者在我们的历史记忆中已经难分彼此,而且都集中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病症。
空前繁荣:危机的种子
大萧条的背景,是二十世纪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这是一个**性的时代。在1890年,美国仅有六千三百万人口;到1930年时,人口已经翻倍,到达一亿二千三百万。1920年,美国的城市人口首次超出了农村人口;在接下来的十年,又有六百万左右的人口离开农村而进入城市。与此同时,新技术日新月异。电器、汽车、收音机、电影,乃至大规模的商业广告、时代周刊和纽约人这种适应城市文化的新媒体、消费者信贷、妇女选举权等等,都是在这个时代登场。
这种超出人类既有经验的变革,带来了无限的乐观,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不祥之兆最先出现在农业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严重打击了世界的粮食供应,导致粮价飞涨。美国农民立即大规模提高产量。拖拉机等**性农业机械的数量,在战争期间翻了四倍,到达八万五千台左右。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淘汰了九百万头左右的农用牲畜,三千多万亩用于喂养这些牲畜的土地,被腾出来耕种粮食和棉花,使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然而,到1918年停战、世界粮食供应恢复时,美国农民突然发现这一农业**带来的不过是农产品过剩:棉花价格从战时的每磅35美分跌至1920年的16美分,玉米则从每蒲式耳一美元半跌到了52美分。农产品价格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时才恢复。
高速的城市化,为工业生产带来的巨大的市场。但这一市场的扩张远远赶不上生产能力的飙长。我们不妨看个最直觉的例子:1925年,t型的福特汽车在新建的流水线上生产,每十分钟就出产一辆;而在十几年前,生产一辆车则要花十四个小时。这种**,自然降低造价。在一战前,买辆车要消耗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到二十年代末期,则仅需三个月的薪水。1929年,美国的私人车达到两千六百多万辆,平均五人一辆。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再扩大市场,则阻力重重。
当时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都从不同的方向堵死了市场扩张的道路。世纪之交美国人口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前所未有的移民潮带来的。比如二十年代的大都市芝加哥,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外国出生的。这种移民潮刺激了美国本土的排外主义运动和孤立主义情绪,乃至国会在1924年通过新的移民法案,阻止了移民的涌入,人口的增长也随之放缓,限制了国内市场规模的发展。同时,由于农业的长期衰退,农民的生活水平每况愈下,其收入仅为城市工人的四分之一,使大约占总人口44%的农民无法进入新兴的消费市场。城市工人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也远赶不上生产力的提高。大工业的流水线和自动化,使大部分工作可以靠非熟练工人完成,高薪的熟练工人逐渐被排挤出劳动市场。随着大量的工作被机器替代,劳动阶层的工作本身也越来越缺乏保障,消费能力自然非常薄弱。更糟糕的是,这又是个贸易保护主义的时代。国会不断投票提高关税,并引来其他国家的报复,这就基本摧毁了美国的国际市场。
财富分配的不均,也许是金融风暴和大萧条最本质的祸根。在市场走向饱和的同时,新工业**带来的进步却使公司的赢利不停地飙长,老板的腰包越来越鼓。暴富的钱靠少数人的消费是根本花不完的,于是就都投到了股市中谋求暴利。加尔布雷斯感叹:‘华尔街仿佛是吞噬了世界上所有的钱‘1929年,美国的商业银行贷给股市的钱居然超过了其贷给房地产和普通商务投资的钱。结果出现了公司产品不断积压、但公司的股票行情不断看涨的泡沫。总统胡佛也不断警告这种泡沫所引发的危机。所以,当股市狂跌时,从胡佛到远在英国的凯恩斯,许多人士还认为这是市场良性的反应、是对贪婪的投机家最好的教训。经过这样的市场修正,资本就可以退出投机领域,在生产领域更有建设性地使用。
但是,当时的经济问题,远非华尔街的修正所能解决的。在贫富分化的美国,大众的消费能力根本无法消化过剩的生产力。当时虽然并没有次级贷款,但是面对市场的饱和,消费信贷已经出现。1919年,‘通用汽车接受公司‘(generalmotorsacceptancecorporation)成立,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给购车者提供贷款,使他们免于一次性的巨额现金付款,以求从饱和的市场中挤出最后一滴油水出来。另外,在整个二十年代广告业爆炸性增长的过程中,通用的广告开支高达两千万美元。遗憾的是,没有海外市场、没有农民加入新消费阶层、没有劳动阶层生活水平的提高,所有这些伎俩最终都无济于事。
如果说1929年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场严重的慢性病。华尔街的坍塌不过是场富人的劫难。但大萧条就不同了。后来的学者估计,大萧条的十年,使美国一半的劳动力被闲置,共损失了一亿零四百万个劳动年(person-yearofla波r)。经济生产总值的损失,如果以二十年代的雇用水平计算,按当时的美元价值达到了三千六百亿,足可以盖三千五百万所住宅、造将近一亿八千万辆车,建七十多万所学校与此同时,大约一千三百万人失业。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是家里唯一的工作人口,这也就意味着千万个家庭失去了收入。乃至罗斯福在1937年还说:三分之一的国民长年衣不蔽体、居无所安、营养不良(ill-housed,ill-clad,ill-nourished)。一句话,饥寒交迫,已经成了美国社会的日常现象。
在这场灾难中,不同的美国人也是各有各的不幸。受打击最严重、也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是美国的农民。要知道,虽然经过了高速的城市化,农业人口仍然占美国人口的将近一半。四千五百万农民在1930年仍然没有室内管道、没有电。而农业的萧条到大萧条开始时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在这个基础上,美国农场的总收入从1929年的六十亿美元急跌到1932年的二十亿美元。密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