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旺夫小农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五日后,开学仪式才正式举行。韦家村有二十二个男娃上学,其他各村合起来有六十九名。因为请来了三位教书先生,这些学子被分为三个班。
韦家村二十二个男娃为一个班,金恬觉得学堂里每间屋子足够宽敞,完全可以容下三四十人的,但本村从七岁至十五岁以下的也就二十二名,超过十五岁的都是家里重劳力,没人愿意来。
金恬跟村民们说,女娃也可以来上学的,可没有哪一户愿意送女娃来。他们现在可都敬着金恬是族长夫人,不好直接拒绝说不来,而是找各种借口。要么说家里得要个洗衣做饭的,要么就要说家里的女娃做针线活、制衣缝鞋的实在很忙,还有人说自家的女娃性子不好,怕来学堂惹祸。
其实这些人觉得金恬这想法太奇怪了,姑娘家家的上什么学堂,那不是叫人看笑话么,何况男女也不能在同一学堂读书呀。反正在大家的眼里,女娃读书就是不正经,他们绝不会让自家女娃上学堂的。
金恬心里颇不是滋味,这里的女娃从小在家干家务、做针线,更多的则是同大人一样下地干活。她们在家人的眼里,唯一有价值的就是出嫁时能给娘家挣几两彩礼。待嫁之后,若是遇到良善人家,那是命中有福,倘若遇到厉害的婆娘粗暴的夫君,这辈子都得隐忍着过。
金恬痛恨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可她又恨自己无力于改变。她甚至寻思着,待手中宽裕了再办一所女子学堂,与男娃儿分开,可她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来读。
但当下还有更让人头疼的事,近来抢着浇灌,以至于池塘里的水都挑干涸了,而河里的水位越来越低。没想到开学后仍不见有一滴雨下,河都现底了,很多人去河里淌泥沙。
麦子快收成了影响倒不大,可绝大多数人家都是地少田多,田里干得裂缝,稻谷结的谷穗都是空的瘪的,紧接着就干枯落了下来。泥腿子是是靠天吃饭,旱成这样,大家真担心稻谷会颗粒无收啊。
对仲勤和金恬来说,虽然自家损失不会太大,因为他们只种三亩稻谷两亩麦子,其他种的都是药材,而药材比稻谷能抗旱一些,收成也会有影响,但不至于绝收。
可他们也着急啊,村民们没有收成就等于没有饭吃,光靠一点麦子怎么养家糊口。犯愁也没用,河里都只剩泥沙了,他们也是束手无策。
之后村民们缠着仲勤祭祖求雨,头一回碰巧老天还真下了一场小雨,可一场可下半日的小雨解不了大旱。接下来无论仲勤怎么求雨,都是白搭。
麦子收成后,家家户户都忧心忡忡,连学堂里的学子们都无心做功课。本就是刚上学堂有很多不适应,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听不懂,学一个多月才识了少许字,书本上的文章读都读不通。倒也不乏也几位聪慧又用心的,但都是家境还不错的,不必为一口饭而担忧。
因学堂建在韦家村附近,本村的娃儿一日三餐都在自家吃。而外村的人,离家近的中午也回家吃。只有离家远的人住读,他们每周带粮带菜过来,由崔地主家带来的家仆帮着做饭菜。
本村的人读书本就是不要钱的,仲勤和金恬商量着是无论如何不能给他们无偿做午饭吃,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头,到时候因旱很多人家没有饭吃,便会都吵着来学堂吃。若是全村的人都吵着来上学堂来吃免费的午餐,他们能支撑到几时?
何况因旱,商贾要货渐少,作坊的买卖差了许多,盖学堂和赊殷尚家田地的债都没还清。现在看来,药材收入肯定也不会太好,他们也没那个能力养着本村好几百号人。更者,整个杨柳镇有近万人呢,要是得知韦家村能吃免费的,他们是不是也会来抢着吃?
其实金恬心里也清楚,哪怕自己不吃不喝养着全村的人,好事做多了,到时候做一件不好的事,大家就会有怨言了,所以绝不能惯着村里人。
最近大贵和杨春儿也很忧愁,虽大贵在仲勤那儿挣着钱,可是眼见着田里可能会颗粒无收,他们哪能不心急。杨春儿也快生娃了,年后姜氏就没让她去作坊里做饭,想到等娃儿生了后,家里越来越拮据,他们甚是忧心。
季秋却无所谓,稻谷旱得快死了,但他的药铺子生意还是有的,虽然各家各户都紧巴着不敢花钱,可是病重了命要紧,还是得喝药。他现在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不寻思着娶亲,在他脸上看不到什么愁绪。
季秋劝他大哥大嫂别着急,二哥会管他们的,不至于让他们挨饿。大贵和杨春儿心里如何能好受,他们知道仲勤和金恬定会伸手帮他们,可彼此早已分家,各过各的,他们作为大哥大嫂总靠弟... -->>
十五日后,开学仪式才正式举行。韦家村有二十二个男娃上学,其他各村合起来有六十九名。因为请来了三位教书先生,这些学子被分为三个班。
韦家村二十二个男娃为一个班,金恬觉得学堂里每间屋子足够宽敞,完全可以容下三四十人的,但本村从七岁至十五岁以下的也就二十二名,超过十五岁的都是家里重劳力,没人愿意来。
金恬跟村民们说,女娃也可以来上学的,可没有哪一户愿意送女娃来。他们现在可都敬着金恬是族长夫人,不好直接拒绝说不来,而是找各种借口。要么说家里得要个洗衣做饭的,要么就要说家里的女娃做针线活、制衣缝鞋的实在很忙,还有人说自家的女娃性子不好,怕来学堂惹祸。
其实这些人觉得金恬这想法太奇怪了,姑娘家家的上什么学堂,那不是叫人看笑话么,何况男女也不能在同一学堂读书呀。反正在大家的眼里,女娃读书就是不正经,他们绝不会让自家女娃上学堂的。
金恬心里颇不是滋味,这里的女娃从小在家干家务、做针线,更多的则是同大人一样下地干活。她们在家人的眼里,唯一有价值的就是出嫁时能给娘家挣几两彩礼。待嫁之后,若是遇到良善人家,那是命中有福,倘若遇到厉害的婆娘粗暴的夫君,这辈子都得隐忍着过。
金恬痛恨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可她又恨自己无力于改变。她甚至寻思着,待手中宽裕了再办一所女子学堂,与男娃儿分开,可她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来读。
但当下还有更让人头疼的事,近来抢着浇灌,以至于池塘里的水都挑干涸了,而河里的水位越来越低。没想到开学后仍不见有一滴雨下,河都现底了,很多人去河里淌泥沙。
麦子快收成了影响倒不大,可绝大多数人家都是地少田多,田里干得裂缝,稻谷结的谷穗都是空的瘪的,紧接着就干枯落了下来。泥腿子是是靠天吃饭,旱成这样,大家真担心稻谷会颗粒无收啊。
对仲勤和金恬来说,虽然自家损失不会太大,因为他们只种三亩稻谷两亩麦子,其他种的都是药材,而药材比稻谷能抗旱一些,收成也会有影响,但不至于绝收。
可他们也着急啊,村民们没有收成就等于没有饭吃,光靠一点麦子怎么养家糊口。犯愁也没用,河里都只剩泥沙了,他们也是束手无策。
之后村民们缠着仲勤祭祖求雨,头一回碰巧老天还真下了一场小雨,可一场可下半日的小雨解不了大旱。接下来无论仲勤怎么求雨,都是白搭。
麦子收成后,家家户户都忧心忡忡,连学堂里的学子们都无心做功课。本就是刚上学堂有很多不适应,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听不懂,学一个多月才识了少许字,书本上的文章读都读不通。倒也不乏也几位聪慧又用心的,但都是家境还不错的,不必为一口饭而担忧。
因学堂建在韦家村附近,本村的娃儿一日三餐都在自家吃。而外村的人,离家近的中午也回家吃。只有离家远的人住读,他们每周带粮带菜过来,由崔地主家带来的家仆帮着做饭菜。
本村的人读书本就是不要钱的,仲勤和金恬商量着是无论如何不能给他们无偿做午饭吃,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头,到时候因旱很多人家没有饭吃,便会都吵着来学堂吃。若是全村的人都吵着来上学堂来吃免费的午餐,他们能支撑到几时?
何况因旱,商贾要货渐少,作坊的买卖差了许多,盖学堂和赊殷尚家田地的债都没还清。现在看来,药材收入肯定也不会太好,他们也没那个能力养着本村好几百号人。更者,整个杨柳镇有近万人呢,要是得知韦家村能吃免费的,他们是不是也会来抢着吃?
其实金恬心里也清楚,哪怕自己不吃不喝养着全村的人,好事做多了,到时候做一件不好的事,大家就会有怨言了,所以绝不能惯着村里人。
最近大贵和杨春儿也很忧愁,虽大贵在仲勤那儿挣着钱,可是眼见着田里可能会颗粒无收,他们哪能不心急。杨春儿也快生娃了,年后姜氏就没让她去作坊里做饭,想到等娃儿生了后,家里越来越拮据,他们甚是忧心。
季秋却无所谓,稻谷旱得快死了,但他的药铺子生意还是有的,虽然各家各户都紧巴着不敢花钱,可是病重了命要紧,还是得喝药。他现在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不寻思着娶亲,在他脸上看不到什么愁绪。
季秋劝他大哥大嫂别着急,二哥会管他们的,不至于让他们挨饿。大贵和杨春儿心里如何能好受,他们知道仲勤和金恬定会伸手帮他们,可彼此早已分家,各过各的,他们作为大哥大嫂总靠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