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李逵的逆袭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官府不过是主导,还需要商人辅助。得到的收益,也不用直接进入府库。府库中的钱,官员是不能动的,需要上告朝廷。转运使衙门走一圈,然后去汴梁走一圈,等到朝堂同意了平定粮价,黄花菜都凉了。至于常平仓,一样也非常麻烦。不受灾的情况下,动用常平仓是大罪。但是《青苗法》的本金和收益,官员可以直接动用。差不多和小金库一个道理。
一旦粮价暴涨,等官员上告朝廷之后,一两个月都过去,大户们也吃饱喝足了,还有什么手段可用?”
“而且《青苗法》不仅仅是对官府来说,有了可用之钱。而《差役法》之下,百姓手中能动用的钱更少了。以前《募役法》不仅不会加重百姓负担,还会给予穷困者一些好处。如今,这些良法都没有了,导致了颍州的大户们开始对小农下手,而小农没有任何反抗之力。”
蔡京说到这里,眼神挑逗的看向章授,示意对方,他都说这么多了,难道还不明白?
章授当然明白,可是这可是大事。
当初司马光为了废除《青苗法》,简直是赤膊上阵,以辞职来威胁。旧党对这两个王安石变法中最有效果的法令,是又怕又防。因为良法,顺应民心。司马光学富五车,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他就是不能看着王安石在大宋朝堂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这才是司马光不遗余力清除《青苗法》的原因。而王安石变法,几乎所有的法令都是围绕着《青苗法》而来,除了像是《保马法》之类的脑袋一拍出来的糊涂想法之外,不少新法都是对百姓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处。
可是《青苗法》啊!
如今还是旧党当政,矛头直接指向《青苗法》,这是要和旧党死磕了。
这一刻,连章授看向蔡京的眼神都有些后怕:“元长,此事颇为不易,你也知道《青苗法》轻易不会动。除非有朝堂巨擘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力主张,恭请太皇太后定夺。太皇太后允诺同意了,才能恢复青苗善政。除此之外,你我之流,哪敢上书朝堂?”
就连晁补之都对蔡京刮目相看,他有点愧疚的认为,自己应该看错了蔡京。
蔡京心里头是装着百姓的,一旦上书恢复《青苗法》,这就是扒旧党坟头的青砖,不死不休的那种。能够为了百姓,舍生忘死,这份赤子丹心,他自己也做不到。
就算晁补之从小受到的君子道义的熏陶,立志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君子。
但是送人头,飞蛾扑火的事,他也不敢做。胸中有千言万语,想要对蔡京说,他不该之前看不起蔡京,他有罪……
“元长,一旦上书朝廷,你知道后果吗?”
章授硬着头皮问,他都感觉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那种冷冽的萧杀之意,充满了周身。
蔡京愕然地看向了章授,狐疑的摸着自己的下巴,忍耐不住回忆起来,他什么时候说过要上书朝廷了?
这不是送死吗?
难道自己刚才说的还不够明显,以至于章授没有听出来?
至于晁补之有没有听明白,他浑然不在乎,苏轼都凉凉了,还有什么盼头?
可章授不能这么是非不分啊!
啥时候有人看到他蔡京在朝堂上和人不要命的拼杀?
他都是躲在后头,摇着扇子,喝着香茶,不经意间定下乾坤大势。自己上书朝廷,不是摆明了让旧党对他穷追猛打吗?
他只是想要把《青苗法》废除之后,大宋身体上冒出来的脓包挑破了,让衮衮诸公看看而已,至于他自己,完全是深藏功名之后啊!
嘎嘎,蔡京尴尬的笑道:“仁和,你大概会错意了,本官的意思是颍州粮价波动不足以让人警示,最好把事情闹大点。”
“闹大点?”章授大为不解:“闹多大才好?如今百姓受累于借贷,正是需要解救的时候,闹大,难不成让百姓怨恨大户,冲突不成?”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蔡京满意的点点头,诱惑道:“最好还大一点,就是让朝堂上看到,《青苗法》被废除,百姓不甘于成为大户口中鱼肉。”
“你是说民变?”
章授终于听出了蔡京口中的闹大到底是什么意思,这简直就是将一只羊,披上狼皮之后,撕咬大宋的根基。
蔡京也深知,没有一点好处,就让章惇下场,自然是枉然,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看到了时机,时机对章惇有利:“只要此事闹大,章相公就有十足的理由踏入京城,以摧枯拉朽的大势横扫旧党,这等机会,也愿意放过吗?为了大宋的基业,死些人,也是死得其所。”
中,官府不过是主导,还需要商人辅助。得到的收益,也不用直接进入府库。府库中的钱,官员是不能动的,需要上告朝廷。转运使衙门走一圈,然后去汴梁走一圈,等到朝堂同意了平定粮价,黄花菜都凉了。至于常平仓,一样也非常麻烦。不受灾的情况下,动用常平仓是大罪。但是《青苗法》的本金和收益,官员可以直接动用。差不多和小金库一个道理。
一旦粮价暴涨,等官员上告朝廷之后,一两个月都过去,大户们也吃饱喝足了,还有什么手段可用?”
“而且《青苗法》不仅仅是对官府来说,有了可用之钱。而《差役法》之下,百姓手中能动用的钱更少了。以前《募役法》不仅不会加重百姓负担,还会给予穷困者一些好处。如今,这些良法都没有了,导致了颍州的大户们开始对小农下手,而小农没有任何反抗之力。”
蔡京说到这里,眼神挑逗的看向章授,示意对方,他都说这么多了,难道还不明白?
章授当然明白,可是这可是大事。
当初司马光为了废除《青苗法》,简直是赤膊上阵,以辞职来威胁。旧党对这两个王安石变法中最有效果的法令,是又怕又防。因为良法,顺应民心。司马光学富五车,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他就是不能看着王安石在大宋朝堂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这才是司马光不遗余力清除《青苗法》的原因。而王安石变法,几乎所有的法令都是围绕着《青苗法》而来,除了像是《保马法》之类的脑袋一拍出来的糊涂想法之外,不少新法都是对百姓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处。
可是《青苗法》啊!
如今还是旧党当政,矛头直接指向《青苗法》,这是要和旧党死磕了。
这一刻,连章授看向蔡京的眼神都有些后怕:“元长,此事颇为不易,你也知道《青苗法》轻易不会动。除非有朝堂巨擘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力主张,恭请太皇太后定夺。太皇太后允诺同意了,才能恢复青苗善政。除此之外,你我之流,哪敢上书朝堂?”
就连晁补之都对蔡京刮目相看,他有点愧疚的认为,自己应该看错了蔡京。
蔡京心里头是装着百姓的,一旦上书恢复《青苗法》,这就是扒旧党坟头的青砖,不死不休的那种。能够为了百姓,舍生忘死,这份赤子丹心,他自己也做不到。
就算晁补之从小受到的君子道义的熏陶,立志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君子。
但是送人头,飞蛾扑火的事,他也不敢做。胸中有千言万语,想要对蔡京说,他不该之前看不起蔡京,他有罪……
“元长,一旦上书朝廷,你知道后果吗?”
章授硬着头皮问,他都感觉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那种冷冽的萧杀之意,充满了周身。
蔡京愕然地看向了章授,狐疑的摸着自己的下巴,忍耐不住回忆起来,他什么时候说过要上书朝廷了?
这不是送死吗?
难道自己刚才说的还不够明显,以至于章授没有听出来?
至于晁补之有没有听明白,他浑然不在乎,苏轼都凉凉了,还有什么盼头?
可章授不能这么是非不分啊!
啥时候有人看到他蔡京在朝堂上和人不要命的拼杀?
他都是躲在后头,摇着扇子,喝着香茶,不经意间定下乾坤大势。自己上书朝廷,不是摆明了让旧党对他穷追猛打吗?
他只是想要把《青苗法》废除之后,大宋身体上冒出来的脓包挑破了,让衮衮诸公看看而已,至于他自己,完全是深藏功名之后啊!
嘎嘎,蔡京尴尬的笑道:“仁和,你大概会错意了,本官的意思是颍州粮价波动不足以让人警示,最好把事情闹大点。”
“闹大点?”章授大为不解:“闹多大才好?如今百姓受累于借贷,正是需要解救的时候,闹大,难不成让百姓怨恨大户,冲突不成?”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蔡京满意的点点头,诱惑道:“最好还大一点,就是让朝堂上看到,《青苗法》被废除,百姓不甘于成为大户口中鱼肉。”
“你是说民变?”
章授终于听出了蔡京口中的闹大到底是什么意思,这简直就是将一只羊,披上狼皮之后,撕咬大宋的根基。
蔡京也深知,没有一点好处,就让章惇下场,自然是枉然,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看到了时机,时机对章惇有利:“只要此事闹大,章相公就有十足的理由踏入京城,以摧枯拉朽的大势横扫旧党,这等机会,也愿意放过吗?为了大宋的基业,死些人,也是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