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李逵的逆袭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世兄,昨日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
苏过一大早就堵着章授的房门,章授能不知道苏过的来意?心说,自己堂堂一个进士老爷,虽然没当成官吧!
可你们也不能太不把进士当回事了吧?
哄着让他写信给蔡卞,然后一大早苏过端着热茶糕点过来,表面上是来慰问了,实际是来拿他给蔡卞写的催粮信。什么茶汤糕点值十万石粮食?
无奈,章授回头进了屋子,从书案上将写好的信看了一遍之后,折起来放入信封之中,就落了一个私章,写上世叔亲启几个字,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苏过忙拿过信,准备离开。他还忙着去驿站投送,驿站快马的话,两天就能到大江边。最多三日,就能抵达江宁,送到蔡卞的案头上。
没办法,时间不等人。
可章授却丝毫没有让苏过轻松离开的意思,拉住苏过的衣袂,揶揄道;“贤弟,你也知道的,为兄虽然中了进士……”
这话刚出口,章授就感觉到苏过脸上浮现的尴尬。急忙轻轻的打了自己的嘴,抱歉道:“为兄没有取笑贤弟,而是另有……”
“没事的,世兄但说无妨。去年小弟下场,有点孟浪了,才学不足,定力不足,阅历也不足,弄的个落榜的惨淡结果。原因在小弟身上,世兄不必为了照顾小弟的情绪,有所顾及。”
苏过坦然道。一开始,他对于落榜确实非常沮丧,19岁下场,参加省试,和当年他父亲苏轼,叔叔苏辙赶考的年纪差不多。可是他父亲和叔叔第一次下场就高中,但是他却铩羽而归,连省试都没有过,更不要说殿试了。这肯定不是运气,而是才学不足。
一想到被外人说道,老子英雄,儿子狗熊。
苏过的心里就挺不是滋味。
别看他老爹宽慰他时候说什么:“科举考的是实力,同时也是运气。你叔叔和我要不是当年遇上了永叔前辈,也可能科场折戟。你不用气馁,下次继续来过。”
嘉祐二年的主考官欧阳修对苏轼兄弟是非常推崇的,甚至断言,他日此子必然成为文坛领袖。
苏轼说自己要不是遇到了欧阳修,也可能考不上,不过是为了让儿子宽心之语而已。实际上,内心挺烦躁。他老苏家丢人丢大发了。被寄予厚望的苏过,没想到连省试都过不去。岂不是说老苏家的子弟都不诚事?
想当年,陶渊明生了五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蠢,甚至写下《责子诗》感叹: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生养了五个傻儿子的陶渊明,显然面对一个比一个傻的儿子,内心满是绝望。苏轼也担心,万一……
苏过多么敏感的性格啊!他哪里会听不出来老爹对他的期望,同时又担心他承受不住压力。这种无私的父爱,相比大哥二哥来说,简直就是奢望。也只有苏过一直在苏轼身边,从来没有离开过。也就是这份浓烈的亲情,让苏轼对苏过有天大的期待。希望儿子能够重振精神,在失败中逆袭。
再说,这话苏过不过是听听,他是说什么也不信的。
自己的父亲和叔叔,他们俩兄弟不管是在大宋任何一科下场应试,断没有落榜的可能。如果落榜,就只有一个可能,主考官徇私舞弊了。不管谁担任主考官,恐怕都不敢保证自己的文章一定会胜过苏轼和苏辙,这才是他们俩兄弟最大的依仗。
运气之说,不过是托词而已。
用这个来宽慰苏过,显然是苏轼想当然了。因为用自己和弟弟的幸运来宽解儿子,显然是不可能让苏过放下失败的阴影。
苏过也不可能将人生目标放在父亲和叔叔身上,这都不是他能够达到的高度。到了苏轼苏辙的才学程度,已经和苦读没有多少关系了,是天分,是碾压常人的才智。
苏过恐怕这辈子都别想要在父亲和叔叔面前找到人生的自信了,但他还是找到了一个倒霉蛋,并且从对方倒霉的经历上,获得了些许的安慰。
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爷爷,老苏。老苏屡考屡败,最后自己落榜到没信心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二儿子和三儿子身上。苏过觉得,他这么年轻,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有点早。想到爷爷的倒霉经历,他人生中第一道坎,瞬间就过去了。
这个秘密一直存在了苏过的心头,谁也不敢告诉。
同时,科举不第,是苏过心头的刺痛。
要是能够高中进士,他就不用种地了。就算是不当官,最次的文散官爵禄,也是有钱拿的。至少30贯一个月跑不了,都能不做事,光领俸禄,这日子想一想就让人兴奋。不仅如此,娶媳妇,生儿子养家的钱都有了。也不用老爹担心他娶不上欺负,给不了家产,而偷偷攒钱。问题是,苏轼总是攒不下钱来。
想到此处,苏过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加下一科的省试,而且一定要中进士。
苏过微微行礼道,语气平缓,不失礼节道:“世兄,我先去送信了!”
“别,等等。”章授突然拉住了苏过,犹豫再三才,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贤弟,为兄不知道有有一句话当问不当问?”
苏过有点诧异,心说:不该问,就别问呗!
可章授也为难啊!
蔡卞这老小子,自己老爹的面子都敢不给,他真要是诓骗了江宁府的十万石粮食,蔡卞会轻饶了自己?
想到将来如何面对那个让他头痛的蔡卞,章授不得不拦住了苏过,想要问个清楚。真要是苏轼没钱,到时候等粮食起运之后,计算好时间,快要颍州的时候给蔡卞去信,就说苏轼手中没钱,让他先赊账。这样做,虽然把蔡卞的怒气都倾斜在了苏轼的头上,好让他躲过。最好的结果就是,苏轼筹备一点钱,好让蔡卞派来送粮食的人回去有个拆兑。
真要是一点... -->>
“世兄,昨日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
苏过一大早就堵着章授的房门,章授能不知道苏过的来意?心说,自己堂堂一个进士老爷,虽然没当成官吧!
可你们也不能太不把进士当回事了吧?
哄着让他写信给蔡卞,然后一大早苏过端着热茶糕点过来,表面上是来慰问了,实际是来拿他给蔡卞写的催粮信。什么茶汤糕点值十万石粮食?
无奈,章授回头进了屋子,从书案上将写好的信看了一遍之后,折起来放入信封之中,就落了一个私章,写上世叔亲启几个字,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苏过忙拿过信,准备离开。他还忙着去驿站投送,驿站快马的话,两天就能到大江边。最多三日,就能抵达江宁,送到蔡卞的案头上。
没办法,时间不等人。
可章授却丝毫没有让苏过轻松离开的意思,拉住苏过的衣袂,揶揄道;“贤弟,你也知道的,为兄虽然中了进士……”
这话刚出口,章授就感觉到苏过脸上浮现的尴尬。急忙轻轻的打了自己的嘴,抱歉道:“为兄没有取笑贤弟,而是另有……”
“没事的,世兄但说无妨。去年小弟下场,有点孟浪了,才学不足,定力不足,阅历也不足,弄的个落榜的惨淡结果。原因在小弟身上,世兄不必为了照顾小弟的情绪,有所顾及。”
苏过坦然道。一开始,他对于落榜确实非常沮丧,19岁下场,参加省试,和当年他父亲苏轼,叔叔苏辙赶考的年纪差不多。可是他父亲和叔叔第一次下场就高中,但是他却铩羽而归,连省试都没有过,更不要说殿试了。这肯定不是运气,而是才学不足。
一想到被外人说道,老子英雄,儿子狗熊。
苏过的心里就挺不是滋味。
别看他老爹宽慰他时候说什么:“科举考的是实力,同时也是运气。你叔叔和我要不是当年遇上了永叔前辈,也可能科场折戟。你不用气馁,下次继续来过。”
嘉祐二年的主考官欧阳修对苏轼兄弟是非常推崇的,甚至断言,他日此子必然成为文坛领袖。
苏轼说自己要不是遇到了欧阳修,也可能考不上,不过是为了让儿子宽心之语而已。实际上,内心挺烦躁。他老苏家丢人丢大发了。被寄予厚望的苏过,没想到连省试都过不去。岂不是说老苏家的子弟都不诚事?
想当年,陶渊明生了五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蠢,甚至写下《责子诗》感叹: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生养了五个傻儿子的陶渊明,显然面对一个比一个傻的儿子,内心满是绝望。苏轼也担心,万一……
苏过多么敏感的性格啊!他哪里会听不出来老爹对他的期望,同时又担心他承受不住压力。这种无私的父爱,相比大哥二哥来说,简直就是奢望。也只有苏过一直在苏轼身边,从来没有离开过。也就是这份浓烈的亲情,让苏轼对苏过有天大的期待。希望儿子能够重振精神,在失败中逆袭。
再说,这话苏过不过是听听,他是说什么也不信的。
自己的父亲和叔叔,他们俩兄弟不管是在大宋任何一科下场应试,断没有落榜的可能。如果落榜,就只有一个可能,主考官徇私舞弊了。不管谁担任主考官,恐怕都不敢保证自己的文章一定会胜过苏轼和苏辙,这才是他们俩兄弟最大的依仗。
运气之说,不过是托词而已。
用这个来宽慰苏过,显然是苏轼想当然了。因为用自己和弟弟的幸运来宽解儿子,显然是不可能让苏过放下失败的阴影。
苏过也不可能将人生目标放在父亲和叔叔身上,这都不是他能够达到的高度。到了苏轼苏辙的才学程度,已经和苦读没有多少关系了,是天分,是碾压常人的才智。
苏过恐怕这辈子都别想要在父亲和叔叔面前找到人生的自信了,但他还是找到了一个倒霉蛋,并且从对方倒霉的经历上,获得了些许的安慰。
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爷爷,老苏。老苏屡考屡败,最后自己落榜到没信心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二儿子和三儿子身上。苏过觉得,他这么年轻,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有点早。想到爷爷的倒霉经历,他人生中第一道坎,瞬间就过去了。
这个秘密一直存在了苏过的心头,谁也不敢告诉。
同时,科举不第,是苏过心头的刺痛。
要是能够高中进士,他就不用种地了。就算是不当官,最次的文散官爵禄,也是有钱拿的。至少30贯一个月跑不了,都能不做事,光领俸禄,这日子想一想就让人兴奋。不仅如此,娶媳妇,生儿子养家的钱都有了。也不用老爹担心他娶不上欺负,给不了家产,而偷偷攒钱。问题是,苏轼总是攒不下钱来。
想到此处,苏过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加下一科的省试,而且一定要中进士。
苏过微微行礼道,语气平缓,不失礼节道:“世兄,我先去送信了!”
“别,等等。”章授突然拉住了苏过,犹豫再三才,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贤弟,为兄不知道有有一句话当问不当问?”
苏过有点诧异,心说:不该问,就别问呗!
可章授也为难啊!
蔡卞这老小子,自己老爹的面子都敢不给,他真要是诓骗了江宁府的十万石粮食,蔡卞会轻饶了自己?
想到将来如何面对那个让他头痛的蔡卞,章授不得不拦住了苏过,想要问个清楚。真要是苏轼没钱,到时候等粮食起运之后,计算好时间,快要颍州的时候给蔡卞去信,就说苏轼手中没钱,让他先赊账。这样做,虽然把蔡卞的怒气都倾斜在了苏轼的头上,好让他躲过。最好的结果就是,苏轼筹备一点钱,好让蔡卞派来送粮食的人回去有个拆兑。
真要是一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