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穿到古代搞建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郑钰铭的计划中,本来是准备明年开春兼并唐国,并为兼并唐国准备了一笔复苏资金。如今楚朝辉帮他搜刮到三船钱帛,数量远远高于复苏唐国地区所需要的资金,倒让郑钰铭的财政变得更加宽裕。财政上是宽裕了,不过可以派去治理唐国地区的人才却缺乏了。
在原来的计划中,明年二月二提拔考试中的前二十名,将是派去治理唐地担任官吏的主要人选。如今兼并提前,选拔考试却不能提前。吴国的二月二选拔考试名声远扬,许多诸侯国的饱学之士都准备明年到吴国来参加这场考试,如果提前,吴国必定失信于天下学士。
吴军拿下唐国是在八月份,到明年二月还有将近半年时间,这半年时间总不能依靠军队对唐地实行军管。郑钰铭思前想后,决定将南、北两学院的第三界前十名学子全部派到唐地,先去实习学着处理行政。
明年吴国两学院将有第一批学子毕业,这批学子毕业前都将参加提拔考试,学院前十名不出意外地话都能考入前五十名,他们就是郑钰铭考虑派到唐地的行政官吏人选。
郑钰铭做出学子先去唐地实习,先将行政框架搭起的决定后,立刻发函给两学院的院长王颉和范津,让这二十名学子聚到南埠,派大船送他们由海路北上去唐地。
郑钰铭休养了一个多月后,身体基本已经康复。身体一康复,郑钰铭履行了诺言,带着吴王笙乘船到长河游览了一番。吴王笙本来晕船,这次有姜圭这个医者在旁,吴王笙喝了防止晕船的药剂后,游船游得很开心。
“明,这海太大了,笙喜欢海!”吴王笙高兴得在船上蹦跳。
“大王,这不是海,是江,这是长河入海口。海要比这江面大多了,海水的颜色也不是这样白乎乎的,真正的海是蓝色的,大得一望无际。有时你在海上航行一两个月都看不到一点陆地。”郑钰铭摇摇头,为吴王笙江与海的区别。
吴王笙在内陆长大,见过最大的河是西侯封地的护城河。六月从高麻地渡口乘船,吴王笙才知道原来河可以很长很长,可以让船行驶几天。到了南埠,又发现河不但可以很长,还可以很宽。
“明,笙要去看大海霜暖!”吴王笙扯着郑钰铭的袖子央求。
“大王,今天来不及了,我们得返航,等天黑进南埠看不清航道会有危险的。”郑钰铭为难,要是继续往前,回去看不清航道出事故就糟了。南埠口附近仅设了一个灯塔,三千料以下的木船行驶没事,三千料之上的大船行驶就要当心点了。郑钰铭和吴王笙出来游览乘坐的木船跟楚朝辉的旗舰吨位一样大,是上个月才从山谷船厂处下水的新船。
“笙真的想看海,过两天学子们不是坐船从海上去唐地吗,笙也想去。”吴王笙微低着头,牙齿咬着下嘴唇,眼睛偷看郑钰铭。
吴王笙的模样就像小孩子跟大人讨玩具生怕被拒绝的模样。这副小心翼翼的模样让郑钰铭的心当场就软了。
郑钰铭想了一会,才抬头跟一脸期待的吴王笙说道:“学子坐船从海上去唐地,是去帮助那里的百姓...”
“笙也可以去帮助他们,笙是君王,不是更应该去帮助唐地百姓吗?”吴王笙说到这里,忽然理直气壮起来,他挺起胸脯:“大牛说那里的百姓都快饿死了,笙去了可以给他们饭吃,蔷说过,笙有好多钱,钱可以买饭的吧?”
郑钰铭看着吴王笙一脸认真,心中不由一动,吴国大王亲临占据地安抚百姓,更能安抚唐地百姓的民心。其实郑钰铭自己非常想去唐地,他很想念楚朝辉,另外郑钰铭也想到唐地看看当地民情,以便更好得制定休养生息计划。从北部传回的消息都是唐国民生情况很糟,郑钰铭想去看看到底有多糟。
“好,我们就跟学子们一起去唐地!”
郑钰铭话音一落,吴王笙就欢呼起来,连田王后都忍不住低头偷偷高兴。田王后跟吴王笙一样,也向往着到外面的世界多看看。这次在南埠河达城,田王后见识到许多新奇的事物,这些事物远非她坐在王宫能想象到的,比如她脚下这条能装载一千多人的大船。
郑钰铭将自己跟吴王笙夫妻和学子一起去唐地的消息派人通知楚朝辉,然后对达城做了些安排,蔚山还是由余奎全权负责。
两天后,魏慈领着三千精兵护着郑钰铭、吴王笙夫妻、二十名学院学子,南学院院长王颉,跟北学院学子一起到南埠的教育司司长公孙盘,医者姜圭,两大报纸的两位撰稿人,郑钰铭的贴身保镖大牛和木头一起上了船。这一趟北上最特殊的船客是被唐王逼迫自杀替罪的季图家小。季图的尸体在符畴的帮助下火化。季图的家小没有受到吴国王庭处置,倒是唐王,将季图在唐王都的府邸和田地等财产都没收了,只有季图老家的房子和田地得到幸存,季图的家人这趟护送家主骨灰回去后,将留在老家定居。
这趟北上唐地的五艘船都是大船,最小的吨位有三千吨,由水师营的士兵操纵,大船航驶了半天,才从河海交汇口进入大海。
这时是八月中旬,正是秋高气爽之时,海上风小,海水湛蓝,一望无际,一群海鸥在船桅顶端盘旋。站在船头,只见海天一色,如果不是大船前行劈出浪花,都要以为是静止在其中。
郑钰铭上了船后就呆在自己的船舱办他的公务,吴王笙夫妻站在大船顶楼欣赏海景,吴王笙喝了防止晕船的药,一直神气活现,跟他从康城坐船来南埠的样子完全两样。
王颉、公孙盘和大部分学子都站在船舷旁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对着海面指指点点,每有海豚追逐帆船,他们都会发出惊奇欢呼声,平时的斯文样在此时都不能保持。
“又美又壮观,吾辈在其中显得太渺小了。”王颉看着海景感概,他周游了几十个诸侯国,到过海边看过大海,但在海上乘船却是第一次。
“公孙倒不觉渺小。”公孙盘摇摇头反驳:“大海虽大,淹不得高山。吾辈渺小,却可攀爬高山,造器具游走大海,公孙认为,吾辈虽小却是万物之灵,大地主宰。”
王颉听完连连点头:“公孙司长所言极是,吾辈正是掌握造器之术,才可以在大海中行走自如九阳神君全文阅读。”王颉本来提倡以礼书治国,在蔚山教学四年,受蔚山偏重匠人的影响,开始重视理数,去前,南学院开设了数理科目。
“不至大海不知何为宽广,学生原来是井底之蛙。”一位手上随时拿着炭笔和笔记本的学子低头记着他所听所看到的。学子是南报撰稿人,是南学院二界学子。这次去唐地,是去采访民生的。他的撰稿人身份,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记者,船上还位文汇报撰稿人,跟他是同行。
“所以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方成大才。”王颉做导师做习惯了,随时对学生谆谆教诲。
杨贺和符... -->>
在郑钰铭的计划中,本来是准备明年开春兼并唐国,并为兼并唐国准备了一笔复苏资金。如今楚朝辉帮他搜刮到三船钱帛,数量远远高于复苏唐国地区所需要的资金,倒让郑钰铭的财政变得更加宽裕。财政上是宽裕了,不过可以派去治理唐国地区的人才却缺乏了。
在原来的计划中,明年二月二提拔考试中的前二十名,将是派去治理唐地担任官吏的主要人选。如今兼并提前,选拔考试却不能提前。吴国的二月二选拔考试名声远扬,许多诸侯国的饱学之士都准备明年到吴国来参加这场考试,如果提前,吴国必定失信于天下学士。
吴军拿下唐国是在八月份,到明年二月还有将近半年时间,这半年时间总不能依靠军队对唐地实行军管。郑钰铭思前想后,决定将南、北两学院的第三界前十名学子全部派到唐地,先去实习学着处理行政。
明年吴国两学院将有第一批学子毕业,这批学子毕业前都将参加提拔考试,学院前十名不出意外地话都能考入前五十名,他们就是郑钰铭考虑派到唐地的行政官吏人选。
郑钰铭做出学子先去唐地实习,先将行政框架搭起的决定后,立刻发函给两学院的院长王颉和范津,让这二十名学子聚到南埠,派大船送他们由海路北上去唐地。
郑钰铭休养了一个多月后,身体基本已经康复。身体一康复,郑钰铭履行了诺言,带着吴王笙乘船到长河游览了一番。吴王笙本来晕船,这次有姜圭这个医者在旁,吴王笙喝了防止晕船的药剂后,游船游得很开心。
“明,这海太大了,笙喜欢海!”吴王笙高兴得在船上蹦跳。
“大王,这不是海,是江,这是长河入海口。海要比这江面大多了,海水的颜色也不是这样白乎乎的,真正的海是蓝色的,大得一望无际。有时你在海上航行一两个月都看不到一点陆地。”郑钰铭摇摇头,为吴王笙江与海的区别。
吴王笙在内陆长大,见过最大的河是西侯封地的护城河。六月从高麻地渡口乘船,吴王笙才知道原来河可以很长很长,可以让船行驶几天。到了南埠,又发现河不但可以很长,还可以很宽。
“明,笙要去看大海霜暖!”吴王笙扯着郑钰铭的袖子央求。
“大王,今天来不及了,我们得返航,等天黑进南埠看不清航道会有危险的。”郑钰铭为难,要是继续往前,回去看不清航道出事故就糟了。南埠口附近仅设了一个灯塔,三千料以下的木船行驶没事,三千料之上的大船行驶就要当心点了。郑钰铭和吴王笙出来游览乘坐的木船跟楚朝辉的旗舰吨位一样大,是上个月才从山谷船厂处下水的新船。
“笙真的想看海,过两天学子们不是坐船从海上去唐地吗,笙也想去。”吴王笙微低着头,牙齿咬着下嘴唇,眼睛偷看郑钰铭。
吴王笙的模样就像小孩子跟大人讨玩具生怕被拒绝的模样。这副小心翼翼的模样让郑钰铭的心当场就软了。
郑钰铭想了一会,才抬头跟一脸期待的吴王笙说道:“学子坐船从海上去唐地,是去帮助那里的百姓...”
“笙也可以去帮助他们,笙是君王,不是更应该去帮助唐地百姓吗?”吴王笙说到这里,忽然理直气壮起来,他挺起胸脯:“大牛说那里的百姓都快饿死了,笙去了可以给他们饭吃,蔷说过,笙有好多钱,钱可以买饭的吧?”
郑钰铭看着吴王笙一脸认真,心中不由一动,吴国大王亲临占据地安抚百姓,更能安抚唐地百姓的民心。其实郑钰铭自己非常想去唐地,他很想念楚朝辉,另外郑钰铭也想到唐地看看当地民情,以便更好得制定休养生息计划。从北部传回的消息都是唐国民生情况很糟,郑钰铭想去看看到底有多糟。
“好,我们就跟学子们一起去唐地!”
郑钰铭话音一落,吴王笙就欢呼起来,连田王后都忍不住低头偷偷高兴。田王后跟吴王笙一样,也向往着到外面的世界多看看。这次在南埠河达城,田王后见识到许多新奇的事物,这些事物远非她坐在王宫能想象到的,比如她脚下这条能装载一千多人的大船。
郑钰铭将自己跟吴王笙夫妻和学子一起去唐地的消息派人通知楚朝辉,然后对达城做了些安排,蔚山还是由余奎全权负责。
两天后,魏慈领着三千精兵护着郑钰铭、吴王笙夫妻、二十名学院学子,南学院院长王颉,跟北学院学子一起到南埠的教育司司长公孙盘,医者姜圭,两大报纸的两位撰稿人,郑钰铭的贴身保镖大牛和木头一起上了船。这一趟北上最特殊的船客是被唐王逼迫自杀替罪的季图家小。季图的尸体在符畴的帮助下火化。季图的家小没有受到吴国王庭处置,倒是唐王,将季图在唐王都的府邸和田地等财产都没收了,只有季图老家的房子和田地得到幸存,季图的家人这趟护送家主骨灰回去后,将留在老家定居。
这趟北上唐地的五艘船都是大船,最小的吨位有三千吨,由水师营的士兵操纵,大船航驶了半天,才从河海交汇口进入大海。
这时是八月中旬,正是秋高气爽之时,海上风小,海水湛蓝,一望无际,一群海鸥在船桅顶端盘旋。站在船头,只见海天一色,如果不是大船前行劈出浪花,都要以为是静止在其中。
郑钰铭上了船后就呆在自己的船舱办他的公务,吴王笙夫妻站在大船顶楼欣赏海景,吴王笙喝了防止晕船的药,一直神气活现,跟他从康城坐船来南埠的样子完全两样。
王颉、公孙盘和大部分学子都站在船舷旁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对着海面指指点点,每有海豚追逐帆船,他们都会发出惊奇欢呼声,平时的斯文样在此时都不能保持。
“又美又壮观,吾辈在其中显得太渺小了。”王颉看着海景感概,他周游了几十个诸侯国,到过海边看过大海,但在海上乘船却是第一次。
“公孙倒不觉渺小。”公孙盘摇摇头反驳:“大海虽大,淹不得高山。吾辈渺小,却可攀爬高山,造器具游走大海,公孙认为,吾辈虽小却是万物之灵,大地主宰。”
王颉听完连连点头:“公孙司长所言极是,吾辈正是掌握造器之术,才可以在大海中行走自如九阳神君全文阅读。”王颉本来提倡以礼书治国,在蔚山教学四年,受蔚山偏重匠人的影响,开始重视理数,去前,南学院开设了数理科目。
“不至大海不知何为宽广,学生原来是井底之蛙。”一位手上随时拿着炭笔和笔记本的学子低头记着他所听所看到的。学子是南报撰稿人,是南学院二界学子。这次去唐地,是去采访民生的。他的撰稿人身份,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记者,船上还位文汇报撰稿人,跟他是同行。
“所以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方成大才。”王颉做导师做习惯了,随时对学生谆谆教诲。
杨贺和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