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五胡明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家好,我是江山,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西晋末的一段历史,时间大约是在公元306年到311年之间。这个时候是西晋八王之乱的最后一幕,也就是东海王司马越开始崭露头角的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结束了八王之乱,当然他本身也是八王之一。而我对他的感觉也非同一般。这个暂且不提,我们继续今天的话题。
我们大概都知道八王之乱,而五胡之所以可以乘虚而入,也是因为八王之乱,那么八王之乱为什么能把中原的精英消耗殆尽呢?因为八王之乱一共历经了16年,而整个西晋的历史才几年?大致才51年,也就是说从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开始到公元316年8月刘曜发兵攻打长安,晋愍帝在食粮断绝的情况之下于建兴四年十一月十一日投降前赵,西晋到此灭亡。
顺便说一句,司马业是在318年被杀的,这期间他活得很惨,几乎每天都被虐待。
现在大家想想看,一个只有51年历史的国家,竟然有16年都在内耗,16年啊,近代的抗日战争才8年!这16年里得死多少人,多少人会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死在异乡?
就是在这样一个战乱的环境中,各族胡人崛起了,他们主要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
也有学者称永嘉之乱是“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名称。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大汉民族的一场灾难,几近亡种灭族。
现在我们进入正题:
一.胡人的人口基础
那么有朋友曾经问我,为什么八王之乱的时候他们不出来,而八王之乱后,他们突然一下子都跳出来了呢?他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他们一直在,只不过我们在内耗的时候他们在收留流民,这样的胡人有很多,譬如西北仇池的杨茂搜,仇池是今甘肃一带。
《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五十八?氐胡》:
略阳清水氐杨氏,秦、汉以来,世居陇右,为豪族。汉献帝建安中,有杨腾者,为部落大帅。腾子驹,勇健多计略,始徙仇池。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山上丰水泉,煮土成盐。驹后有名千万者,魏拜为百顷氐王。千万子孙名飞龙,渐强盛,晋武假征西将军,还居略阳。无子,养外甥令狐氏子为子,名戊搜。晋惠帝元康六年,避齐万年之乱,率部落四千家,还保百顷,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关中人士奔流者多依之,戊搜延纳抚接,欲去者则卫护资遣之。愍帝以为骠骑将军、左贤王。时南阳王保在上邽,又以戊搜子难敌为征南将军。建兴五年,戊搜卒,难敌袭位
蒲洪,也就是符洪,苻坚的祖先,大约在今陕西西南地区,然后北方的慕容,段氏,都在不断的吸纳因战乱流离失所的流民。
有一个人值得一提,就是总部在盛乐的拓跋猗庐。
盛乐是拓跋鲜卑代时的北都,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之北,西汉时期时,盛乐位于定襄郡,东汉时则于云中郡。曹魏时期,定襄郡、云中郡被乔迁,盛乐被弃之荒外。
拓跋猗庐放弃了自己的盛乐老家,带着自己的部族直接迁移到了今山西大同附近,还修筑了自己的城池,大家注意,拓跋鲜卑已经会筑城了。然后拓跋猗庐也开始大量吸收各族的流民。
还有成国的李雄,他是306年在蜀地称帝的,也是不断的吸收流民。这样的列子有很多,我这里就不一一说了,因为以后我会另外详细的述说每一个民族的。
然后我们回过头来看,为什么胡人都在吸收流民,他们为什么似乎都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这
要从汉朝说起,汉朝时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因为连年征战,不断的强招胡人入伍,并且消灭了许多外族政权,使得这些政权的人民只有归附汉朝。接着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开始,也是因为战乱之后人口的锐减,更是使用了各种理由让游牧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而这些游牧民族为什么那么轻易的就来了呢?汉朝其实真的很威武,不管是西汉还是东汉,在对外战争上都很厉害,所以东汉时期也继续灭掉许多外族政权,然后又使用西汉的办法继续把他们带回来,这样长时间的大量迁移,使得胡人们逐渐盘踞长城内外一带,势力不断壮大。
到东汉末年的时候,诸侯们的军队中大量使用胡兵也是很多的,接着战乱再次开始,人口再次急剧下降,不仅因为战乱的缘故,还有可怕的草原鼠疫导致的人口大灭绝!
草原鼠疫是什么?就是黑死病!我马上会说起。
而曹操在兵员和人口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始更大规模的引胡入华。
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西晋首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史记:西晋统治时期,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居住着许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
可见,当时的情况,胡人不仅和晋人杂居,甚至在人数上已经隐隐有超越,而胡人也绝对不止匈奴、鲜卑、羯、羌、氐这几个。
鲜卑魏末年的史官崔鸿著有《十六国春秋》一书,这本书上记载的民族就超过了16个。
而且根据我的了解,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许多晋人甚至是依附胡人生存的,也就是说有许多胡人是当地的大地主,当地的官吏都要看他们的眼色,所以你在匈奴人的聚集地,你敢不遵守他们的礼仪吗?你敢明目张胆的敲诈勒索吗?所以历史上说是因为晋朝的官吏和地主们的排挤和压迫而导致的民怨,我觉得比较可笑,因为这个官吏和地主一定就是晋人吗?取了个汉姓就是晋人了?再者,或许有些以晋人人为主的地方是有,甚至很严重,但我相信不是普遍性的,因为如果真的是各地官吏们都无差别的搜刮民脂民膏,那局势会更乱更糟糕,因为是当时的环境,汉人和胡人的人数已经差不多了!
而事实上,当时的西晋地方官是有很多好官的,譬如镇守西凉的张轨,梁州的张光等等相当受百姓爱戴的官吏,为什么选这两个人?因为他们所处的地方也是胡汉杂居严重的地方,为什么那里的人那么爱戴他们,尤其是张光死的时候,梁州百姓是痛哭流涕的,场面是相当感人的。当然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否定历史上对五胡造反是完全因为官逼民反的说法。
而且,当时北方的大族基本都是和胡人通婚的,不然他们都无法在北方立足,典型的列子就是投靠慕容的两个大族,崔氏和裴氏,他们两族几乎和鲜卑族是世家通好。
再者,大家想想,我们一直有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用博大的情怀收纳了这些人,甚至用自己的土地养育了他们的后代子民,但实际上他们对当时的晋人本来就充满了敌意,这不仅仅是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还有我上面讲到的各种历史原因,而仇恨这个东西只要有人故意去挑拨,那么就会有很多人响应。
那么又是谁在有意识的挑拨离间和加深仇恨呢?胡人,尤其是一部分上层的匈奴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就是类似于现代的分裂分子,他们不断的挑起民族矛盾,甚至打出了以灭掉晋朝为主要目的的口号,甚至建立了政权,这得有多深厚的仇恨?!但实际上他们从晋人身上得到的好处是最多的。
而为什么其他胡人并没有马上旗帜鲜明的马上反晋呢?老实说他们过的不错,他们对晋人并没有太多的反感,甚至是仰慕汉文化的。
当然,我不是说匈奴不仰慕汉文化,就像现在的新疆很美丽,西藏很和平,但还是有些分裂分子试图挑起民族仇恨破坏和谐,道理是一样的,他们不满足于现在的情况,他们的野心是更多更多的事物!这个我们现在不讨论。
再者,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在匈奴自治区,或者别的民族自治区内,传统的游牧文化和游牧经济对土地的需求和新兴的农耕文化,农耕经济对土地的需求产生了在长时间内不可调和的严重冲突,然后加上本来就越演越烈的土地兼并和不断增加出来的人口对土地和资源的需求,造成了更加混乱和深层次的矛盾,这些都给予了当时各个自治区内分裂分子搞分裂和破坏民族团结的基础,
综上所述,当时的中原大地,可以说到处是胡人,晋人和胡人的通婚也已经很普遍,所以这也为以后的五胡乱华创造了最重要的人口基础!
二.气候原因—小冰河期影响
中国历史上共历经了六个小冰期,在气候,物产,政治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其中,第二个小冰河期自西汉成帝建使四年(西元前29年)起,经东汉,三国,晋,南
北朝至随文帝开皇二十年(西元1000年),是第二个小冰河期.
而我今天要说的这个西晋末,也正处在于这个小冰河期。
证据是:晋的一百五十馀年中,也是旱霜连年,其中夏霜夏雪的年数竟达六次,春秋霜年数竟达十多次,冬季大雪奇寒的年数也有二十六次之多,而没有「冬无雪」和「夏燠」的记载,而从晋成帝咸康二年(西元336年)迄东晋亡(西元420年)的八十馀年间,也没有雨灾的纪录,而旱灾的次数却有三十多次
可见,晋的这次小冰河期是第二次小冰河期中最严重的一次。
我们来看一下其他记载史册的证据
夏霜,夏雪以及连年冰冻的记载:晋书武帝本纪:「武帝秦始七年(西元271年)
五月雪.」「武帝咸宁二年(西元277年)八月暴寒且冰,河间暴风雪,寒冰,五
郡国陨雪伤榖.」「武帝太康八年(西元287年)夏四月陨霜,冬十二月大雪.」
「武帝太康九年(西元288年)夏四月,陇西陨霜伤麦.」「武帝太康十年(西元
289年)夏四月,八郡国陨霜.」;晋书惠帝本纪:「惠帝元康元年(西元291年)
六月,雝州大旱陨霜.六年三月东海陨霜伤桑麦.」「惠帝元康七年(西元297年)
夏六月,秦州雍州陨霜伤稼.」;晋书成帝本纪:「成帝咸和六年(西元331年)八
月成都大雪.」;晋书康帝本纪:「康帝建元元年(西元343年)八月大雪.」;晋
书安帝本纪:「安帝元兴二年(西元403年)冬十二月酷寒.」由晋书的记载,可
见气候非常寒冷.
◎大旱的记载:晋代的旱灾次数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是最多的,但却是最严重的,晋书五行志曾记载自晋太康二年(西元281年)到惠帝时的十年间,每年都有旱灾的发生,其他的大旱还有:「晋惠帝元康七年(西元297年)七月,秦雍二州大旱,关中饥,米斛万钱.」「惠帝永宁元年(西元301年),自夏及秋,并州大旱.」「离石大饥.」「人民流移日散,十不有二.」「惠帝时,天下连年乾旱寒冷,饥荒频频,百姓很多都饿死了,惠帝曰:『百姓何不吃糜.』」天灾不断,加上皇帝的昏庸,让国计民生更加恶化,最後终於招致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中原的汉人大量迁徙到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中原沦陷於五胡长达一百数十年.
还有一个典型的列子就是北方的竹子消失不见了。
对了,我忘记了一个重要的情况,干旱会发生什么,蝗灾!我马上会在下面说到这个,请稍等。
大家再试想一下,这样的环境下,农民如何耕种?游牧民族如何放牧?老百姓要吃饭,官府还要收税,大族也要压迫,如何生活?民不聊生是真实写照!
不过还好,起码还有南方还有蜀地比较稳定,气候也还好,还可以过过日子,所以南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指的是对大族而言,老百姓当时大多是不明白这点的,虽然中原苦寒,但是为什么当时的人还都要去北方找刘琨和王浚呢?这两个人又是谁,我在接下来会提到。
因为在当时的人看来,南方太偏僻了,即使是西凉都要比都比南渡好,所以当时的流民和大多的小族是选择去北方的,而许多大族选择去南方的比较多,这里面有王导的功劳,但司马越的功劳更大,这些以后都会说到。
大家也请注意一下,这个时候还有许多人去了西凉的,为什么会选择西凉?请期待下期的解说。
还有,我这里说到两个概念,一个是大族,一个是流民。这个也留在下次说,因为这个概念很有讲头。
三.蝗虫和鼠疫
蝗虫的出现应该是很平凡的,但是发生在公元310夏季的蝗虫灾害就厉害了,蝗虫遍布幽 ,并,司,冀,秦,雍各州,也就是整个河南,河北,东北,山西,甘肃,陕西都遭灾了,这蝗虫不仅厉害而且非常凶猛,把各地的牛马羊等牲口的毛都被吃掉了,这是被记载在《资政通鉴》上的。
为什么我要提这个事,不仅是因为它的范围广大,而且大家想一下,当时中原的主要产粮区都遭灾了,更可怕的是这次蝗灾持续了三个月左右,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而粮食的颗粒无收直接导致了公元311年的惨变---永嘉之乱!
历史记载,公元311年,匈奴攻打洛阳的时候,洛阳因为粮食断绝,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吃人。
为什么一年歉收就这么惨?当然是因为在此之前朝廷就没有多少储备粮食,连年的战斗,都是靠人接济的,接济朝廷最多的也是西凉张轨。
而因为晋代不时出现的干旱和粮食短缺的原因,也直接成为了许多东晋将领乃至其他南朝诸皇无力北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什么这么说,就说东晋的第一代皇帝司马睿,他是不是愿意北伐?我们不好武断的判断。但他有两个重要的理由可以让他安然的活着而不被文人骂死,甚至,历史上还真的没有多少史书骂过司马睿?
理由很简单当时的东晋要吸引北方世家大族加入,就需要给他们许多好处,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当时的人,真的完全可以选择投靠胡人的,因为在当时,很正常,
司马睿要争取大族支持,胡人也需要大族的人口,大族的人口有多少,剧记载,大的家族,人口一般能多达十多万之众,有的大族的人口甚至更多。
为什么有能这么多人口?全是一个姓的吗?
不是,这里面有许多人是依附着些大族而生活着的,离开这些大族的保护他们或许很难活下去。
而吸引这些大族的好处是什么,一个是司马睿剪除了一些反对自己的当地大族后空出来的土地,一个就是安置他们的粮食和物资还有有利于他们的政策。
好了,大把的粮食用来稳定新来的大族,南方的大族怎么会乐意?换了是我,我也火大,而司马睿就更头大了,他需要安抚这两股势力花去的精力,根本无法用言语形容。
所以历代的史书在记载的时候都很平静,为什么?因为皇帝们都懂,他活得不容易,而最重的是,司马睿不像害死岳飞的那个宋代皇帝,他没有坑过祖狄,甚至按照历史上对王导和司马睿的记载来看,他们是支持祖狄的,但是祖狄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个以后再说。
最主要的是,当司马睿称帝的时候,能和他争皇位的司马嫡系都死光了,这个是真实的历史记载。所以他没有必要顾忌太多,这是我个人对司马睿的看法。
好,撇开司马睿!
我们接下来说鼠疫。
大家对鼠疫这个概念可能有些奇怪,因为很少有人提起,但是导致东汉末年和西晋末年人口锐减的原因里,它的成分甚至比战乱更严重!因为它还有一个名字:黑死病!
这里的黑死病是指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英文名是plague!当然其他类型的鼠疫也一样会致死,要人性命的效果也不差!
黑死病并不是说人死之后发黑,而是取自其中一个显著的症状,称作“acral necrosis”,患者的皮肤会因为皮下出血而变黑。而黑色实际上也象征忧郁、哀伤与恐惧
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根据估计,瘟疫爆发期间的中世纪欧洲约有占人口总数30%的人死于黑死病。
这些记载都是欧洲的,而且是14世纪的,那么是不是早期就没有了?
不是,欧洲最早的记载是在六世纪。
那么中国呢?!
中国人的叫法就是瘟疫,不管什么病,只要大范围出现了,就都是瘟疫或者直到出现张仲景后,才有了伤寒一说。
而伤寒一词的说法,也是张仲景参考了对他影响颇深的一部书《素问》
直到宋代名医李杲出现,在他的著作《内外伤辩惑论》一书中,才第一次在中国,准确的将鼠疫视作为伤寒!
在《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中,李杲称:“予目击壬辰首乱以来,民中燥热者,多发 热,痰结咳嗽;重以医者不识时变,后(复?)投半夏南星,以益其燥热,遂至嗽血,骨(膏?)涎逆涌,喀吐不已,肌肉干枯而死者,多矣。”
然后我们再来看黑死病的症状:有畏寒、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 可有呕吐、腹泻及身体各部位出血 , 亦可有呼吸急促、发绀、血压下降及全身衰竭等。
症状基本都符合,所以我可以从中推断出,鼠疫!在西晋时早就出现了!甚至一直有,而我们却不知道怎么称呼它!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草原部落很快兴起又很快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西方人看来,罗马帝国的衰亡就是由于鼠疫引起的人口大面积锐减!
我正在研究草原部落的变迁,也在参考宋代的记录,所以这里顺便提一下
鼠疫的杀伤力实在太厉害太恐怖了,尤其是鼠疫中的耶尔森菌等可以成为生物恐怖的武器,危害人类和平,典型就是日本侵略中国时就使用过鼠疫对付中国人!
既然我们知道了老鼠可以传播鼠疫,而我们从汉朝起就不断和外族的贸易来往,怎么可能避免?世界上草原这么多,蒙古草原的老鼠在做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也是起源点之一呢?
但可悲的是我们的历史学家们或者说我们并没... -->>
大家好,我是江山,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西晋末的一段历史,时间大约是在公元306年到311年之间。这个时候是西晋八王之乱的最后一幕,也就是东海王司马越开始崭露头角的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结束了八王之乱,当然他本身也是八王之一。而我对他的感觉也非同一般。这个暂且不提,我们继续今天的话题。
我们大概都知道八王之乱,而五胡之所以可以乘虚而入,也是因为八王之乱,那么八王之乱为什么能把中原的精英消耗殆尽呢?因为八王之乱一共历经了16年,而整个西晋的历史才几年?大致才51年,也就是说从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开始到公元316年8月刘曜发兵攻打长安,晋愍帝在食粮断绝的情况之下于建兴四年十一月十一日投降前赵,西晋到此灭亡。
顺便说一句,司马业是在318年被杀的,这期间他活得很惨,几乎每天都被虐待。
现在大家想想看,一个只有51年历史的国家,竟然有16年都在内耗,16年啊,近代的抗日战争才8年!这16年里得死多少人,多少人会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死在异乡?
就是在这样一个战乱的环境中,各族胡人崛起了,他们主要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
也有学者称永嘉之乱是“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名称。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大汉民族的一场灾难,几近亡种灭族。
现在我们进入正题:
一.胡人的人口基础
那么有朋友曾经问我,为什么八王之乱的时候他们不出来,而八王之乱后,他们突然一下子都跳出来了呢?他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他们一直在,只不过我们在内耗的时候他们在收留流民,这样的胡人有很多,譬如西北仇池的杨茂搜,仇池是今甘肃一带。
《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五十八?氐胡》:
略阳清水氐杨氏,秦、汉以来,世居陇右,为豪族。汉献帝建安中,有杨腾者,为部落大帅。腾子驹,勇健多计略,始徙仇池。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山上丰水泉,煮土成盐。驹后有名千万者,魏拜为百顷氐王。千万子孙名飞龙,渐强盛,晋武假征西将军,还居略阳。无子,养外甥令狐氏子为子,名戊搜。晋惠帝元康六年,避齐万年之乱,率部落四千家,还保百顷,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关中人士奔流者多依之,戊搜延纳抚接,欲去者则卫护资遣之。愍帝以为骠骑将军、左贤王。时南阳王保在上邽,又以戊搜子难敌为征南将军。建兴五年,戊搜卒,难敌袭位
蒲洪,也就是符洪,苻坚的祖先,大约在今陕西西南地区,然后北方的慕容,段氏,都在不断的吸纳因战乱流离失所的流民。
有一个人值得一提,就是总部在盛乐的拓跋猗庐。
盛乐是拓跋鲜卑代时的北都,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之北,西汉时期时,盛乐位于定襄郡,东汉时则于云中郡。曹魏时期,定襄郡、云中郡被乔迁,盛乐被弃之荒外。
拓跋猗庐放弃了自己的盛乐老家,带着自己的部族直接迁移到了今山西大同附近,还修筑了自己的城池,大家注意,拓跋鲜卑已经会筑城了。然后拓跋猗庐也开始大量吸收各族的流民。
还有成国的李雄,他是306年在蜀地称帝的,也是不断的吸收流民。这样的列子有很多,我这里就不一一说了,因为以后我会另外详细的述说每一个民族的。
然后我们回过头来看,为什么胡人都在吸收流民,他们为什么似乎都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这
要从汉朝说起,汉朝时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因为连年征战,不断的强招胡人入伍,并且消灭了许多外族政权,使得这些政权的人民只有归附汉朝。接着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开始,也是因为战乱之后人口的锐减,更是使用了各种理由让游牧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而这些游牧民族为什么那么轻易的就来了呢?汉朝其实真的很威武,不管是西汉还是东汉,在对外战争上都很厉害,所以东汉时期也继续灭掉许多外族政权,然后又使用西汉的办法继续把他们带回来,这样长时间的大量迁移,使得胡人们逐渐盘踞长城内外一带,势力不断壮大。
到东汉末年的时候,诸侯们的军队中大量使用胡兵也是很多的,接着战乱再次开始,人口再次急剧下降,不仅因为战乱的缘故,还有可怕的草原鼠疫导致的人口大灭绝!
草原鼠疫是什么?就是黑死病!我马上会说起。
而曹操在兵员和人口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始更大规模的引胡入华。
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西晋首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史记:西晋统治时期,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居住着许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
可见,当时的情况,胡人不仅和晋人杂居,甚至在人数上已经隐隐有超越,而胡人也绝对不止匈奴、鲜卑、羯、羌、氐这几个。
鲜卑魏末年的史官崔鸿著有《十六国春秋》一书,这本书上记载的民族就超过了16个。
而且根据我的了解,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许多晋人甚至是依附胡人生存的,也就是说有许多胡人是当地的大地主,当地的官吏都要看他们的眼色,所以你在匈奴人的聚集地,你敢不遵守他们的礼仪吗?你敢明目张胆的敲诈勒索吗?所以历史上说是因为晋朝的官吏和地主们的排挤和压迫而导致的民怨,我觉得比较可笑,因为这个官吏和地主一定就是晋人吗?取了个汉姓就是晋人了?再者,或许有些以晋人人为主的地方是有,甚至很严重,但我相信不是普遍性的,因为如果真的是各地官吏们都无差别的搜刮民脂民膏,那局势会更乱更糟糕,因为是当时的环境,汉人和胡人的人数已经差不多了!
而事实上,当时的西晋地方官是有很多好官的,譬如镇守西凉的张轨,梁州的张光等等相当受百姓爱戴的官吏,为什么选这两个人?因为他们所处的地方也是胡汉杂居严重的地方,为什么那里的人那么爱戴他们,尤其是张光死的时候,梁州百姓是痛哭流涕的,场面是相当感人的。当然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否定历史上对五胡造反是完全因为官逼民反的说法。
而且,当时北方的大族基本都是和胡人通婚的,不然他们都无法在北方立足,典型的列子就是投靠慕容的两个大族,崔氏和裴氏,他们两族几乎和鲜卑族是世家通好。
再者,大家想想,我们一直有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用博大的情怀收纳了这些人,甚至用自己的土地养育了他们的后代子民,但实际上他们对当时的晋人本来就充满了敌意,这不仅仅是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还有我上面讲到的各种历史原因,而仇恨这个东西只要有人故意去挑拨,那么就会有很多人响应。
那么又是谁在有意识的挑拨离间和加深仇恨呢?胡人,尤其是一部分上层的匈奴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就是类似于现代的分裂分子,他们不断的挑起民族矛盾,甚至打出了以灭掉晋朝为主要目的的口号,甚至建立了政权,这得有多深厚的仇恨?!但实际上他们从晋人身上得到的好处是最多的。
而为什么其他胡人并没有马上旗帜鲜明的马上反晋呢?老实说他们过的不错,他们对晋人并没有太多的反感,甚至是仰慕汉文化的。
当然,我不是说匈奴不仰慕汉文化,就像现在的新疆很美丽,西藏很和平,但还是有些分裂分子试图挑起民族仇恨破坏和谐,道理是一样的,他们不满足于现在的情况,他们的野心是更多更多的事物!这个我们现在不讨论。
再者,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在匈奴自治区,或者别的民族自治区内,传统的游牧文化和游牧经济对土地的需求和新兴的农耕文化,农耕经济对土地的需求产生了在长时间内不可调和的严重冲突,然后加上本来就越演越烈的土地兼并和不断增加出来的人口对土地和资源的需求,造成了更加混乱和深层次的矛盾,这些都给予了当时各个自治区内分裂分子搞分裂和破坏民族团结的基础,
综上所述,当时的中原大地,可以说到处是胡人,晋人和胡人的通婚也已经很普遍,所以这也为以后的五胡乱华创造了最重要的人口基础!
二.气候原因—小冰河期影响
中国历史上共历经了六个小冰期,在气候,物产,政治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其中,第二个小冰河期自西汉成帝建使四年(西元前29年)起,经东汉,三国,晋,南
北朝至随文帝开皇二十年(西元1000年),是第二个小冰河期.
而我今天要说的这个西晋末,也正处在于这个小冰河期。
证据是:晋的一百五十馀年中,也是旱霜连年,其中夏霜夏雪的年数竟达六次,春秋霜年数竟达十多次,冬季大雪奇寒的年数也有二十六次之多,而没有「冬无雪」和「夏燠」的记载,而从晋成帝咸康二年(西元336年)迄东晋亡(西元420年)的八十馀年间,也没有雨灾的纪录,而旱灾的次数却有三十多次
可见,晋的这次小冰河期是第二次小冰河期中最严重的一次。
我们来看一下其他记载史册的证据
夏霜,夏雪以及连年冰冻的记载:晋书武帝本纪:「武帝秦始七年(西元271年)
五月雪.」「武帝咸宁二年(西元277年)八月暴寒且冰,河间暴风雪,寒冰,五
郡国陨雪伤榖.」「武帝太康八年(西元287年)夏四月陨霜,冬十二月大雪.」
「武帝太康九年(西元288年)夏四月,陇西陨霜伤麦.」「武帝太康十年(西元
289年)夏四月,八郡国陨霜.」;晋书惠帝本纪:「惠帝元康元年(西元291年)
六月,雝州大旱陨霜.六年三月东海陨霜伤桑麦.」「惠帝元康七年(西元297年)
夏六月,秦州雍州陨霜伤稼.」;晋书成帝本纪:「成帝咸和六年(西元331年)八
月成都大雪.」;晋书康帝本纪:「康帝建元元年(西元343年)八月大雪.」;晋
书安帝本纪:「安帝元兴二年(西元403年)冬十二月酷寒.」由晋书的记载,可
见气候非常寒冷.
◎大旱的记载:晋代的旱灾次数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是最多的,但却是最严重的,晋书五行志曾记载自晋太康二年(西元281年)到惠帝时的十年间,每年都有旱灾的发生,其他的大旱还有:「晋惠帝元康七年(西元297年)七月,秦雍二州大旱,关中饥,米斛万钱.」「惠帝永宁元年(西元301年),自夏及秋,并州大旱.」「离石大饥.」「人民流移日散,十不有二.」「惠帝时,天下连年乾旱寒冷,饥荒频频,百姓很多都饿死了,惠帝曰:『百姓何不吃糜.』」天灾不断,加上皇帝的昏庸,让国计民生更加恶化,最後终於招致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中原的汉人大量迁徙到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中原沦陷於五胡长达一百数十年.
还有一个典型的列子就是北方的竹子消失不见了。
对了,我忘记了一个重要的情况,干旱会发生什么,蝗灾!我马上会在下面说到这个,请稍等。
大家再试想一下,这样的环境下,农民如何耕种?游牧民族如何放牧?老百姓要吃饭,官府还要收税,大族也要压迫,如何生活?民不聊生是真实写照!
不过还好,起码还有南方还有蜀地比较稳定,气候也还好,还可以过过日子,所以南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指的是对大族而言,老百姓当时大多是不明白这点的,虽然中原苦寒,但是为什么当时的人还都要去北方找刘琨和王浚呢?这两个人又是谁,我在接下来会提到。
因为在当时的人看来,南方太偏僻了,即使是西凉都要比都比南渡好,所以当时的流民和大多的小族是选择去北方的,而许多大族选择去南方的比较多,这里面有王导的功劳,但司马越的功劳更大,这些以后都会说到。
大家也请注意一下,这个时候还有许多人去了西凉的,为什么会选择西凉?请期待下期的解说。
还有,我这里说到两个概念,一个是大族,一个是流民。这个也留在下次说,因为这个概念很有讲头。
三.蝗虫和鼠疫
蝗虫的出现应该是很平凡的,但是发生在公元310夏季的蝗虫灾害就厉害了,蝗虫遍布幽 ,并,司,冀,秦,雍各州,也就是整个河南,河北,东北,山西,甘肃,陕西都遭灾了,这蝗虫不仅厉害而且非常凶猛,把各地的牛马羊等牲口的毛都被吃掉了,这是被记载在《资政通鉴》上的。
为什么我要提这个事,不仅是因为它的范围广大,而且大家想一下,当时中原的主要产粮区都遭灾了,更可怕的是这次蝗灾持续了三个月左右,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而粮食的颗粒无收直接导致了公元311年的惨变---永嘉之乱!
历史记载,公元311年,匈奴攻打洛阳的时候,洛阳因为粮食断绝,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吃人。
为什么一年歉收就这么惨?当然是因为在此之前朝廷就没有多少储备粮食,连年的战斗,都是靠人接济的,接济朝廷最多的也是西凉张轨。
而因为晋代不时出现的干旱和粮食短缺的原因,也直接成为了许多东晋将领乃至其他南朝诸皇无力北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什么这么说,就说东晋的第一代皇帝司马睿,他是不是愿意北伐?我们不好武断的判断。但他有两个重要的理由可以让他安然的活着而不被文人骂死,甚至,历史上还真的没有多少史书骂过司马睿?
理由很简单当时的东晋要吸引北方世家大族加入,就需要给他们许多好处,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当时的人,真的完全可以选择投靠胡人的,因为在当时,很正常,
司马睿要争取大族支持,胡人也需要大族的人口,大族的人口有多少,剧记载,大的家族,人口一般能多达十多万之众,有的大族的人口甚至更多。
为什么有能这么多人口?全是一个姓的吗?
不是,这里面有许多人是依附着些大族而生活着的,离开这些大族的保护他们或许很难活下去。
而吸引这些大族的好处是什么,一个是司马睿剪除了一些反对自己的当地大族后空出来的土地,一个就是安置他们的粮食和物资还有有利于他们的政策。
好了,大把的粮食用来稳定新来的大族,南方的大族怎么会乐意?换了是我,我也火大,而司马睿就更头大了,他需要安抚这两股势力花去的精力,根本无法用言语形容。
所以历代的史书在记载的时候都很平静,为什么?因为皇帝们都懂,他活得不容易,而最重的是,司马睿不像害死岳飞的那个宋代皇帝,他没有坑过祖狄,甚至按照历史上对王导和司马睿的记载来看,他们是支持祖狄的,但是祖狄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个以后再说。
最主要的是,当司马睿称帝的时候,能和他争皇位的司马嫡系都死光了,这个是真实的历史记载。所以他没有必要顾忌太多,这是我个人对司马睿的看法。
好,撇开司马睿!
我们接下来说鼠疫。
大家对鼠疫这个概念可能有些奇怪,因为很少有人提起,但是导致东汉末年和西晋末年人口锐减的原因里,它的成分甚至比战乱更严重!因为它还有一个名字:黑死病!
这里的黑死病是指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英文名是plague!当然其他类型的鼠疫也一样会致死,要人性命的效果也不差!
黑死病并不是说人死之后发黑,而是取自其中一个显著的症状,称作“acral necrosis”,患者的皮肤会因为皮下出血而变黑。而黑色实际上也象征忧郁、哀伤与恐惧
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根据估计,瘟疫爆发期间的中世纪欧洲约有占人口总数30%的人死于黑死病。
这些记载都是欧洲的,而且是14世纪的,那么是不是早期就没有了?
不是,欧洲最早的记载是在六世纪。
那么中国呢?!
中国人的叫法就是瘟疫,不管什么病,只要大范围出现了,就都是瘟疫或者直到出现张仲景后,才有了伤寒一说。
而伤寒一词的说法,也是张仲景参考了对他影响颇深的一部书《素问》
直到宋代名医李杲出现,在他的著作《内外伤辩惑论》一书中,才第一次在中国,准确的将鼠疫视作为伤寒!
在《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中,李杲称:“予目击壬辰首乱以来,民中燥热者,多发 热,痰结咳嗽;重以医者不识时变,后(复?)投半夏南星,以益其燥热,遂至嗽血,骨(膏?)涎逆涌,喀吐不已,肌肉干枯而死者,多矣。”
然后我们再来看黑死病的症状:有畏寒、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 可有呕吐、腹泻及身体各部位出血 , 亦可有呼吸急促、发绀、血压下降及全身衰竭等。
症状基本都符合,所以我可以从中推断出,鼠疫!在西晋时早就出现了!甚至一直有,而我们却不知道怎么称呼它!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草原部落很快兴起又很快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西方人看来,罗马帝国的衰亡就是由于鼠疫引起的人口大面积锐减!
我正在研究草原部落的变迁,也在参考宋代的记录,所以这里顺便提一下
鼠疫的杀伤力实在太厉害太恐怖了,尤其是鼠疫中的耶尔森菌等可以成为生物恐怖的武器,危害人类和平,典型就是日本侵略中国时就使用过鼠疫对付中国人!
既然我们知道了老鼠可以传播鼠疫,而我们从汉朝起就不断和外族的贸易来往,怎么可能避免?世界上草原这么多,蒙古草原的老鼠在做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也是起源点之一呢?
但可悲的是我们的历史学家们或者说我们并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