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我在中唐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宁在顾府用过午膳后,便和一群人去茅山游玩。
茅山林泉秀美,环境清幽,是修身养性之福地。太平观和火浣宫都是奉旨建造的道观,香火旺盛。上山之路修有石阶,四周都是苍翠碧绿的竹子。
李宁一行七人,四名孩童,爬山倒是不快,一个半时辰才到火浣宫紫阳观,中间歇了数次。
唐肃宗至德年间,茅山道士在积金峰东岭的紫阳观基础上兴建火浣宫,规模极大。
《资治通鉴》中言:“肃宗、代宗皆喜阴阳鬼神,事无大小,必谋之卜祝,故王屿、黎幹皆以左道得进。”
紫阳观是目前顾况挂名之道观,门前道士对顾从善颇为熟悉,把他们一行人都迎进道观,好生伺候。
顾从善问一端茶奉水道士:“华阳仙师可在观中?”
顾况确实皈依道门,自号“华阳真逸”,命令亲友都只能称呼他为“华阳山人”。
麻衣道士回道:“华阳仙师此时不在观中,应与洞真仙师在华阳仙洞附近潜修。”
茅山素有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称。第八洞天之名便是根据华阳仙洞而来。
华阳洞天是一处天然石灰溶洞,共有东、西、南、北五个洞口,也称五便门。五个洞口三显二隐,相互连通,据传说深数百里。
紫阳观之南百米,就是西便门华阳洞。李宁一行人歇了半刻后就去了华阳洞。
有一小道士告知他们:“两位仙师刚去洞内打坐。”众人便跟着小道士去了华阳洞。
远看洞口颇大,让人感觉极其神秘。开始空间很大,与普通山洞并无区别。但里面曲折幽深,仅供两人并排通行,但道路平坦,有人工凿刻痕迹。
小道士打着灯笼,带李宁等人来到华阳山人顾况打坐之地。走了大概百米,突然洞内变大,内有石床、烛台。
石床上有两位打坐老者,皆白发白须,颇有仙风道骨之感。
顾从善恭敬得对他们道:“拜见洞真仙师、华阳仙师。长安赵侍郎、权侍郎有书信前来。”他接着把拜帖呈给其中一位胡须稍短的老者。
李宁明白这人便是天下文魁顾况。顾况身着蓝色道袍,头带紫金发冠,颇有气质。
他又看了看顾况旁边一位老者,虽然很苍老,但神态安逸,很像仙人。
顾况看过信后,对顾从善道:“我已知晓此事。”说完他起身扶起旁边老道。顾况和洞内另一位中年道士扶着老道慢慢走出了华阳洞。
李宁暗道:“能让顾况搀扶之人,必是茅山宗师之首洞真先生。”
洞真仙师,原名黄洞元,乃是茅山第十五代宗师,如今已有九十四高龄,堪称活神仙。
他早年游历茅山,与李含光亦师亦友,后在武陵桃源观、庐山紫霄峰修道多年。晚年拜韦景昭为师,传承茅山宗师之位。
黄洞元集“北帝派”与“三清派”两家之长,在世时已被李宁曾祖父皇帝李适亲自赐号“洞真先生”。
“先生”是道教大能宗师死后才能获得的谥号尊荣。黄洞元成了继建造火浣宫的李含光之后第二位生前赐号“先生”之人。
顾况十余年前就是拜在黄洞元门下,修习道术。黄洞元亲自传给他一道强身健体之术,延年益寿。
唐朝时茅山在道教地位数一数二,据传是因为有一长生道法。顾况因此隐居茅山。
第十代宗师“升真先生”王远知,寿一百二十六岁。第十一代宗师“体玄先生”潘师正,寿九十七岁。第十二代宗师“贞一先生”司马承祯,寿八十九岁。第十三代宗师“玄静先生”李含光,寿八十九岁。第十四代宗师“贞元先生”韦景昭,寿九十二岁。
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均是皇帝亲奉之国师,地位无比尊崇。
顾况隐居茅山几年后,他第七子顾从真,十七岁便去世了。与此同时,年近七十的他竟使继妻怀孕,当真是龙精虎猛。终于在七十岁时生下幼子顾非熊。
李宁出华阳洞后顿觉舒爽,洞内虽然无比阴凉,但还是外面空气清新。
众人在华阳洞旁边一处亭子歇息,顾况对李宁道:“我已不问世事,此信你可转交顾四郎。”
李宁当日在茅山上一直赏完落日才返回顾府。到庐安居时夜已黑了,他自然在顾府住下。
第二日,李宁跟... -->>
李宁在顾府用过午膳后,便和一群人去茅山游玩。
茅山林泉秀美,环境清幽,是修身养性之福地。太平观和火浣宫都是奉旨建造的道观,香火旺盛。上山之路修有石阶,四周都是苍翠碧绿的竹子。
李宁一行七人,四名孩童,爬山倒是不快,一个半时辰才到火浣宫紫阳观,中间歇了数次。
唐肃宗至德年间,茅山道士在积金峰东岭的紫阳观基础上兴建火浣宫,规模极大。
《资治通鉴》中言:“肃宗、代宗皆喜阴阳鬼神,事无大小,必谋之卜祝,故王屿、黎幹皆以左道得进。”
紫阳观是目前顾况挂名之道观,门前道士对顾从善颇为熟悉,把他们一行人都迎进道观,好生伺候。
顾从善问一端茶奉水道士:“华阳仙师可在观中?”
顾况确实皈依道门,自号“华阳真逸”,命令亲友都只能称呼他为“华阳山人”。
麻衣道士回道:“华阳仙师此时不在观中,应与洞真仙师在华阳仙洞附近潜修。”
茅山素有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称。第八洞天之名便是根据华阳仙洞而来。
华阳洞天是一处天然石灰溶洞,共有东、西、南、北五个洞口,也称五便门。五个洞口三显二隐,相互连通,据传说深数百里。
紫阳观之南百米,就是西便门华阳洞。李宁一行人歇了半刻后就去了华阳洞。
有一小道士告知他们:“两位仙师刚去洞内打坐。”众人便跟着小道士去了华阳洞。
远看洞口颇大,让人感觉极其神秘。开始空间很大,与普通山洞并无区别。但里面曲折幽深,仅供两人并排通行,但道路平坦,有人工凿刻痕迹。
小道士打着灯笼,带李宁等人来到华阳山人顾况打坐之地。走了大概百米,突然洞内变大,内有石床、烛台。
石床上有两位打坐老者,皆白发白须,颇有仙风道骨之感。
顾从善恭敬得对他们道:“拜见洞真仙师、华阳仙师。长安赵侍郎、权侍郎有书信前来。”他接着把拜帖呈给其中一位胡须稍短的老者。
李宁明白这人便是天下文魁顾况。顾况身着蓝色道袍,头带紫金发冠,颇有气质。
他又看了看顾况旁边一位老者,虽然很苍老,但神态安逸,很像仙人。
顾况看过信后,对顾从善道:“我已知晓此事。”说完他起身扶起旁边老道。顾况和洞内另一位中年道士扶着老道慢慢走出了华阳洞。
李宁暗道:“能让顾况搀扶之人,必是茅山宗师之首洞真先生。”
洞真仙师,原名黄洞元,乃是茅山第十五代宗师,如今已有九十四高龄,堪称活神仙。
他早年游历茅山,与李含光亦师亦友,后在武陵桃源观、庐山紫霄峰修道多年。晚年拜韦景昭为师,传承茅山宗师之位。
黄洞元集“北帝派”与“三清派”两家之长,在世时已被李宁曾祖父皇帝李适亲自赐号“洞真先生”。
“先生”是道教大能宗师死后才能获得的谥号尊荣。黄洞元成了继建造火浣宫的李含光之后第二位生前赐号“先生”之人。
顾况十余年前就是拜在黄洞元门下,修习道术。黄洞元亲自传给他一道强身健体之术,延年益寿。
唐朝时茅山在道教地位数一数二,据传是因为有一长生道法。顾况因此隐居茅山。
第十代宗师“升真先生”王远知,寿一百二十六岁。第十一代宗师“体玄先生”潘师正,寿九十七岁。第十二代宗师“贞一先生”司马承祯,寿八十九岁。第十三代宗师“玄静先生”李含光,寿八十九岁。第十四代宗师“贞元先生”韦景昭,寿九十二岁。
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均是皇帝亲奉之国师,地位无比尊崇。
顾况隐居茅山几年后,他第七子顾从真,十七岁便去世了。与此同时,年近七十的他竟使继妻怀孕,当真是龙精虎猛。终于在七十岁时生下幼子顾非熊。
李宁出华阳洞后顿觉舒爽,洞内虽然无比阴凉,但还是外面空气清新。
众人在华阳洞旁边一处亭子歇息,顾况对李宁道:“我已不问世事,此信你可转交顾四郎。”
李宁当日在茅山上一直赏完落日才返回顾府。到庐安居时夜已黑了,他自然在顾府住下。
第二日,李宁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