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大唐键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几名宦官还没把剩菜收拾干净,那位奉节郡王李适便又跑来串门儿了,见状先问:“建宁王叔的赐食么?李汲你如何不吃完?”
李汲赶紧下榻行礼,随即撇嘴道:“这么许多,如何吃得完!”尤其那一大盆白米饭,起码得有三斤呢吧,哪个大肚汉能够一餐食尽啊,你当喂大象哪?
李适满脸的不屑:“你自称食量大,我还当有多大……曩昔廉颇一餐吃斗米、十斤肉,那才叫做大,就你的饭量……啧啧。”
李汲忍不住朝小郡王瞪眼:“所谓廉颇一餐斗米、十斤肉,若非史家夸张,必是古今度量不同所致,岂可当真啊?!”
李适愕然道:“所言有理,我竟无可辩驳,然……你竟然懂得这些道理?”
李汲急忙撇清:“自然是家兄告诉我的……”
李适这才释然,随即一偏头,瞧见用饭时暂且扔回竹箧里去的那些书卷了——“听闻长源先生向圣人讨要了些书籍来读,你如何把箧给私开了?难道你也识字不成么?”
李汲心说你看我这张,难道是天然的文盲脸吗?
假摸假式一昂头:“当然识字——我终究是李长源之弟啊,是赵郡李氏子孙!”
唐初有所谓“五姓七望”之说,代表最为尊显的七大家族,即:陇西李、赵郡李、博陵崔、清河崔、范阳卢、荥阳郑和太原王。其中李虎之于陇西李、李弼之于赵郡李,很可能出于攀附,正经这七大家族却全都是以经学得以显扬的,而不是靠武力打出来的名望。反倒是后起的河东薛氏,南北朝时代基本上以武得名,即便入唐之后,仍然名将辈出。
所以你说一个赵郡李氏子弟是文盲?你在骂人呢吧?
然而李适不信,特意抽出一卷书来递给李汲,要他诵读来听。李汲展开来一瞧,是《三国志》第六卷,这玩意儿我熟啊——“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少好侠,尝游这个……羌、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
他故意念得磕磕巴巴的,李适不禁讪笑道:“嗯,确实也识得几个字,不愧赵郡李氏子孙。”
李汲脑筋一转,趁机就叫起苦来:“实不相瞒,家兄寻这些书来,就是要命我诵读的。前在颍阳时,便总是督课我读书,但我对这些……实在不喜这些诗文,经书更是烦难,唯有史书上某些古事,似乎还有些意思。只是什么《史记》、《三国志》,即便没有读过,书中所言,家兄也每常讲与我听,如今再读这些,实在腻烦……”
李适便问:“你都记得些什么?”
“我全都记得啊,比方说,张翼德喝断桥梁、赵子龙一身是胆、吕奉先府门……辕门射戟……”
李适不禁“哈哈”大笑道:“都是些猛将故事,果然是你会喜欢听的。既是长源先生陪伴圣人,无暇再讲与你听,不如我来给你讲讲吧。”
李汲心说小小孩子,怎么就这么好为人师呢?忙道:“殿下自有功课,岂能时常到这别院来啊?”耳听“功课”二字,李适的脸当场就沉下去了。
“还是帮忙寻些书来,草人自己读,有不懂的,再寻机会向殿下请教为好。只是西晋之前,家兄都已讲说得差不多了,唯东晋南迁之后,还打过些什么仗,出过什么猛将,家兄尚未来得及提起……不知殿下可能为我寻来晋以后的史书啊?”
说着话,连连叉手作揖。
李适轻叹一声:“罢了,我去帮你寻些史书来吧。从《晋书》、《南北史》到《隋书》,父王和建宁王叔处,多半都有……”
顺手从腰后抽出那张弹弓来,并一兜弹丸,全都递给李汲:“奉送你一囊弹,算作答谢。”
“还没有为殿下制作弹弓……”
李适笑道:“不必了,我已命从奴仿制了一具,大小合宜,更为趁手。”
李汲心说这就山寨了啊,你们叔侄俩全都厚脸皮,完全不懂“专利技术”为何物嘛……
——————————
黄昏时分,李泌归来,李汲便向他提起了日间之事。李泌微微蹙眉,悄悄问道:“你不过献上几块鸽子肉而已,建宁王便以王家膳食相赠,竟得薄出而厚入……可明白是什么缘故吗?”
李汲笑笑说:“愚弟省得的。阿兄方受圣人寄望,待遇之隆,超过了几位亲王,则谁不望攀附啊?即便建宁王,恐怕也不能外。只是建宁王若明着亲近、拉拢阿兄,怕会遭受广平王之忌,圣人也不能无疑,故而不能直中取,便只有曲中求,转而贿赂愚弟了。”
李泌点点头,随即点醒道:“即便奉节郡王,他时常跑来会你,广平王绝不会一无所知。其不加禁止,使天潢贵胄与白衣庶人相往来者,恐怕其意也在为兄。”
李汲闻言,微微一愣——这点他倒还真没想到过,终究李适还只是个半大孩子啊,瞧着就不似有啥机心。但细一琢磨,李适无机心,不见得他老爹李俶也没有,再者说了,我能假扮无学粗胚,未必李适不能假扮天真童子……
宫廷之中、权力场上,即便孺子也不能置身事外,想想还真是可怜……亦复可鄙!
他说完自己日间所为,转头就问李泌,你今天又跟着皇帝去了何处,有何见闻啊?李泌答道:“陇右道张掖、酒泉等郡兵马来合,与圣人前往校阅、犒赏。”
随即轻叹一声,说:“这两日所见勤王之兵,虽多百战老卒,却因远来,饥渴疲累,除非有十数日休歇、整顿,否则怕是上不了阵的。我因此而向圣人进言,云安贼在洛阳,若得知圣人驻跸彭原,必增西京之守,甚至于会命军西出,主动求战。而房次律所部不过六七万,又多关中新卒,未必是贼人对手,不如等陇右军休歇过后,南下增援,再谋复都……”
李汲不悦道:“阿兄,我已经提醒过你了,看圣人复都之意甚急,而房琯又已口出大言,此事恐怕难阻,不宜再御前进言啊。”
李泌叹息道:“我岂有不知?然而形势危急,岂忍将此数万官军,往投豺狼... -->>
几名宦官还没把剩菜收拾干净,那位奉节郡王李适便又跑来串门儿了,见状先问:“建宁王叔的赐食么?李汲你如何不吃完?”
李汲赶紧下榻行礼,随即撇嘴道:“这么许多,如何吃得完!”尤其那一大盆白米饭,起码得有三斤呢吧,哪个大肚汉能够一餐食尽啊,你当喂大象哪?
李适满脸的不屑:“你自称食量大,我还当有多大……曩昔廉颇一餐吃斗米、十斤肉,那才叫做大,就你的饭量……啧啧。”
李汲忍不住朝小郡王瞪眼:“所谓廉颇一餐斗米、十斤肉,若非史家夸张,必是古今度量不同所致,岂可当真啊?!”
李适愕然道:“所言有理,我竟无可辩驳,然……你竟然懂得这些道理?”
李汲急忙撇清:“自然是家兄告诉我的……”
李适这才释然,随即一偏头,瞧见用饭时暂且扔回竹箧里去的那些书卷了——“听闻长源先生向圣人讨要了些书籍来读,你如何把箧给私开了?难道你也识字不成么?”
李汲心说你看我这张,难道是天然的文盲脸吗?
假摸假式一昂头:“当然识字——我终究是李长源之弟啊,是赵郡李氏子孙!”
唐初有所谓“五姓七望”之说,代表最为尊显的七大家族,即:陇西李、赵郡李、博陵崔、清河崔、范阳卢、荥阳郑和太原王。其中李虎之于陇西李、李弼之于赵郡李,很可能出于攀附,正经这七大家族却全都是以经学得以显扬的,而不是靠武力打出来的名望。反倒是后起的河东薛氏,南北朝时代基本上以武得名,即便入唐之后,仍然名将辈出。
所以你说一个赵郡李氏子弟是文盲?你在骂人呢吧?
然而李适不信,特意抽出一卷书来递给李汲,要他诵读来听。李汲展开来一瞧,是《三国志》第六卷,这玩意儿我熟啊——“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少好侠,尝游这个……羌、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
他故意念得磕磕巴巴的,李适不禁讪笑道:“嗯,确实也识得几个字,不愧赵郡李氏子孙。”
李汲脑筋一转,趁机就叫起苦来:“实不相瞒,家兄寻这些书来,就是要命我诵读的。前在颍阳时,便总是督课我读书,但我对这些……实在不喜这些诗文,经书更是烦难,唯有史书上某些古事,似乎还有些意思。只是什么《史记》、《三国志》,即便没有读过,书中所言,家兄也每常讲与我听,如今再读这些,实在腻烦……”
李适便问:“你都记得些什么?”
“我全都记得啊,比方说,张翼德喝断桥梁、赵子龙一身是胆、吕奉先府门……辕门射戟……”
李适不禁“哈哈”大笑道:“都是些猛将故事,果然是你会喜欢听的。既是长源先生陪伴圣人,无暇再讲与你听,不如我来给你讲讲吧。”
李汲心说小小孩子,怎么就这么好为人师呢?忙道:“殿下自有功课,岂能时常到这别院来啊?”耳听“功课”二字,李适的脸当场就沉下去了。
“还是帮忙寻些书来,草人自己读,有不懂的,再寻机会向殿下请教为好。只是西晋之前,家兄都已讲说得差不多了,唯东晋南迁之后,还打过些什么仗,出过什么猛将,家兄尚未来得及提起……不知殿下可能为我寻来晋以后的史书啊?”
说着话,连连叉手作揖。
李适轻叹一声:“罢了,我去帮你寻些史书来吧。从《晋书》、《南北史》到《隋书》,父王和建宁王叔处,多半都有……”
顺手从腰后抽出那张弹弓来,并一兜弹丸,全都递给李汲:“奉送你一囊弹,算作答谢。”
“还没有为殿下制作弹弓……”
李适笑道:“不必了,我已命从奴仿制了一具,大小合宜,更为趁手。”
李汲心说这就山寨了啊,你们叔侄俩全都厚脸皮,完全不懂“专利技术”为何物嘛……
——————————
黄昏时分,李泌归来,李汲便向他提起了日间之事。李泌微微蹙眉,悄悄问道:“你不过献上几块鸽子肉而已,建宁王便以王家膳食相赠,竟得薄出而厚入……可明白是什么缘故吗?”
李汲笑笑说:“愚弟省得的。阿兄方受圣人寄望,待遇之隆,超过了几位亲王,则谁不望攀附啊?即便建宁王,恐怕也不能外。只是建宁王若明着亲近、拉拢阿兄,怕会遭受广平王之忌,圣人也不能无疑,故而不能直中取,便只有曲中求,转而贿赂愚弟了。”
李泌点点头,随即点醒道:“即便奉节郡王,他时常跑来会你,广平王绝不会一无所知。其不加禁止,使天潢贵胄与白衣庶人相往来者,恐怕其意也在为兄。”
李汲闻言,微微一愣——这点他倒还真没想到过,终究李适还只是个半大孩子啊,瞧着就不似有啥机心。但细一琢磨,李适无机心,不见得他老爹李俶也没有,再者说了,我能假扮无学粗胚,未必李适不能假扮天真童子……
宫廷之中、权力场上,即便孺子也不能置身事外,想想还真是可怜……亦复可鄙!
他说完自己日间所为,转头就问李泌,你今天又跟着皇帝去了何处,有何见闻啊?李泌答道:“陇右道张掖、酒泉等郡兵马来合,与圣人前往校阅、犒赏。”
随即轻叹一声,说:“这两日所见勤王之兵,虽多百战老卒,却因远来,饥渴疲累,除非有十数日休歇、整顿,否则怕是上不了阵的。我因此而向圣人进言,云安贼在洛阳,若得知圣人驻跸彭原,必增西京之守,甚至于会命军西出,主动求战。而房次律所部不过六七万,又多关中新卒,未必是贼人对手,不如等陇右军休歇过后,南下增援,再谋复都……”
李汲不悦道:“阿兄,我已经提醒过你了,看圣人复都之意甚急,而房琯又已口出大言,此事恐怕难阻,不宜再御前进言啊。”
李泌叹息道:“我岂有不知?然而形势危急,岂忍将此数万官军,往投豺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