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明末之成王败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地处贫瘠之地的米脂县城,春节同样是热闹的。
城南的文庙所在地,成为了春节庙会的地点,从腊月十五开始,庙会就开始了,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以后,卖小吃的,玩杂耍的,代人写春联的,卖小商品的,应有尽有。
县城外面,和这里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流民的数量急剧的增加,一些流民驻扎在距离县城不足两里地,这些流民不敢靠近县城,若是被守城的军士发现,他们就不要想着活命,不过守备衙门的军士,也不会出城去对付这些流民,军士倒不是惧怕流民,而是害怕越来越多的神出鬼没的土匪,要知道军士手中的兵器,那也是可以卖钱的。
流民的状况极其的悲惨,延安府所辖的各级官府,已经无法隐瞒流民的存在,从最北边的府谷到最南边的宜君,都出现了造反的农民,其中绝大部分造反的农民,都是走投无路流民,他们陷入到绝境之中,为了能够吃上一口饭,不惜铤而走险,聚众造反。
官府不担心造反的农民有多大的气候,毕竟都是一些农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打仗厮杀,只要朝廷派遣军队,很快就能够镇压这些造反的农民,恢复地方的平静,不过灾荒的确存在,要是各级官府都熟视无睹了,那造反的农民就会越来越多的。
灾荒的蔓延,同样影响到陕西各地官府,他们收不上来赋税,无法从中贪墨银两,日子一样是很难过的。
改写的奏折写了,该禀报的也禀报了,可惜一直都没有音讯。
也不知道是巡抚衙门没有重视这件事情,还是朝廷压根都不相信陕西延安各地出现了大规模的流民。
吴帆徽的日子倒是相对平静一些了,家人全部搬迁到县城来居住,他已经给父母七十两白银,这些白银足够维持好些年的生计,是绝无问题的,只是全家人刚刚搬到县城来,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就说家中睡觉的事宜,原来吴明丽和吴明芳两姊妹是在一个床上睡觉的,现如今必须要分开,一个人一个房间,棉被自然就不够了,这需要添置,还有就是到县城来了,有了专门的厨房,锅碗瓢盆等东西,也是需要购置一些的。
家里的事情可大可小,但只要做,就有着很多的事情。
这些都是王和翠需要操心的事情。
吴帆徽的计划主要还是在两个妹妹未来的考虑上面,他不相信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话语,两个妹妹一定要有些学识,大户人家的女孩子,从小就会接受系统的教育,琴棋书画等等,无不是特别精通的,翌日回到家中之后,无法将就将自己手抄的《百家姓》、《三字经》和《千字文》等书籍交给了两个妹妹,要求她们学习,同时他还计划请人教授两个妹妹学习绘画、下棋和弹琴等等知识。
这些都是需要耗费钱财的,但吴帆徽不在乎。
吴庆超没有反对吴帆徽的决定,王和翠更是赞同。
不过吴帆徽说到家中雇佣下人的事宜,王和翠首先表示了反对,她认为家里的事情不多,人也不是很多,根本就不需要雇佣下人,再说家中没有多少的事情要做。
吴庆超支持了王和翠,认为家里暂时不需要雇佣下人。
吴帆徽也没有勉强,想想父母反对也有一定的道理,刚刚从马鞍山村搬到县城居住,宅子不大,若是雇佣了两个到三个下人,地方就显得拥挤了,再说这样的做法,颇有些暴发户的味道,其实吴帆徽手里的钱财不是很多,自身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位,要是家中突然出现了下人和丫鬟,倒真的是引发他人注意了,特别是在县城尚有一些势力的吴氏家族的注意。
吴氏学堂放假的时候,吴帆徽将所有的书籍都还给了况严琦,他全部都抄录完毕。
马上就是春节了,吴帆徽虽然不是况严琦真正的弟子,不过他还是准备了节敬,那就是两坛女儿红,作为春节的礼物送给了况严琦。
虽说吴帆徽从况严琦这里已经得不到太多的帮助,可他不是过河拆桥的人,不管怎么说,况严琦帮助他搭建了一个平台,一个最基本的平台,让他吴帆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走到更高的位置上面去。
从地上到了席子上面,也算是进步,不要想着一口气吃成胖子。
尽管城外乱纷纷的,但况严琦还是准备回家... -->>
地处贫瘠之地的米脂县城,春节同样是热闹的。
城南的文庙所在地,成为了春节庙会的地点,从腊月十五开始,庙会就开始了,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以后,卖小吃的,玩杂耍的,代人写春联的,卖小商品的,应有尽有。
县城外面,和这里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流民的数量急剧的增加,一些流民驻扎在距离县城不足两里地,这些流民不敢靠近县城,若是被守城的军士发现,他们就不要想着活命,不过守备衙门的军士,也不会出城去对付这些流民,军士倒不是惧怕流民,而是害怕越来越多的神出鬼没的土匪,要知道军士手中的兵器,那也是可以卖钱的。
流民的状况极其的悲惨,延安府所辖的各级官府,已经无法隐瞒流民的存在,从最北边的府谷到最南边的宜君,都出现了造反的农民,其中绝大部分造反的农民,都是走投无路流民,他们陷入到绝境之中,为了能够吃上一口饭,不惜铤而走险,聚众造反。
官府不担心造反的农民有多大的气候,毕竟都是一些农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打仗厮杀,只要朝廷派遣军队,很快就能够镇压这些造反的农民,恢复地方的平静,不过灾荒的确存在,要是各级官府都熟视无睹了,那造反的农民就会越来越多的。
灾荒的蔓延,同样影响到陕西各地官府,他们收不上来赋税,无法从中贪墨银两,日子一样是很难过的。
改写的奏折写了,该禀报的也禀报了,可惜一直都没有音讯。
也不知道是巡抚衙门没有重视这件事情,还是朝廷压根都不相信陕西延安各地出现了大规模的流民。
吴帆徽的日子倒是相对平静一些了,家人全部搬迁到县城来居住,他已经给父母七十两白银,这些白银足够维持好些年的生计,是绝无问题的,只是全家人刚刚搬到县城来,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就说家中睡觉的事宜,原来吴明丽和吴明芳两姊妹是在一个床上睡觉的,现如今必须要分开,一个人一个房间,棉被自然就不够了,这需要添置,还有就是到县城来了,有了专门的厨房,锅碗瓢盆等东西,也是需要购置一些的。
家里的事情可大可小,但只要做,就有着很多的事情。
这些都是王和翠需要操心的事情。
吴帆徽的计划主要还是在两个妹妹未来的考虑上面,他不相信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话语,两个妹妹一定要有些学识,大户人家的女孩子,从小就会接受系统的教育,琴棋书画等等,无不是特别精通的,翌日回到家中之后,无法将就将自己手抄的《百家姓》、《三字经》和《千字文》等书籍交给了两个妹妹,要求她们学习,同时他还计划请人教授两个妹妹学习绘画、下棋和弹琴等等知识。
这些都是需要耗费钱财的,但吴帆徽不在乎。
吴庆超没有反对吴帆徽的决定,王和翠更是赞同。
不过吴帆徽说到家中雇佣下人的事宜,王和翠首先表示了反对,她认为家里的事情不多,人也不是很多,根本就不需要雇佣下人,再说家中没有多少的事情要做。
吴庆超支持了王和翠,认为家里暂时不需要雇佣下人。
吴帆徽也没有勉强,想想父母反对也有一定的道理,刚刚从马鞍山村搬到县城居住,宅子不大,若是雇佣了两个到三个下人,地方就显得拥挤了,再说这样的做法,颇有些暴发户的味道,其实吴帆徽手里的钱财不是很多,自身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位,要是家中突然出现了下人和丫鬟,倒真的是引发他人注意了,特别是在县城尚有一些势力的吴氏家族的注意。
吴氏学堂放假的时候,吴帆徽将所有的书籍都还给了况严琦,他全部都抄录完毕。
马上就是春节了,吴帆徽虽然不是况严琦真正的弟子,不过他还是准备了节敬,那就是两坛女儿红,作为春节的礼物送给了况严琦。
虽说吴帆徽从况严琦这里已经得不到太多的帮助,可他不是过河拆桥的人,不管怎么说,况严琦帮助他搭建了一个平台,一个最基本的平台,让他吴帆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走到更高的位置上面去。
从地上到了席子上面,也算是进步,不要想着一口气吃成胖子。
尽管城外乱纷纷的,但况严琦还是准备回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