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奸臣世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连范纯仁都劝过他。
不过,后来,苏辙做下了一件错事。司马光主张将宋神宗时期夺取的几个边境上的磐堡归还给西夏国,用来换取和平。可是,当时,发对的人很多,而司马光自己的身体实在是太差,所以,暂时搁置了。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元佑二年的时候,西夏国派人来恭贺赵煦继位的同时,突然索取这几个磐堡,而苏辙居然也建议答应西夏所请,这个时候,文彦博和吕公著也自然是顺水推舟,答应了西夏国的这个请求。于是,卖过求荣的帽子就戴在了苏辙的头上。
要知道,苏辙那个时候,既不是丞相,也不是枢密使,他仅仅只是个中书舍人而已。他在朝堂上,也就能够提提意见而已,如果,太皇太后高滔滔、文彦博和吕公著都不答应的话,他这个小小的中书舍人的话,又如何能够作数呢?可是,后人在替司马光辩解的时候,就是把这个黑锅扔到苏辙的头上,他也的确是主动背的这个黑锅。
好在,因为蔡道乱入的原因,元丰八年苏辙因为生病,耽误了进京的日期,让文彦博和吕公著对他的态度产生了怀疑,而招他进京的司马光又病重不能理事。他因此被罢免了官职。
无形中算是躲过了那个黝黑的黑锅。
而这个世空当中,因为兰州城过早的失陷,缺少了苏辙这个傻子,司马光过早的过世,三个因素的影响,导致西夏国求取边境的这个无理要求,就再也没有人愿意起这个头,答应这件事。
其实,元祐元年之后,西夏国内部也同样遭遇了权利的更迭,根本无力对外发动战争。憋屈的李秉常终于忧愤而死,他的儿子,年仅三岁的李乾顺继位,西夏国的大权再次落入了梁氏的手中。这位梁太后是前太后的亲侄女。
蜀党中除了苏氏兄弟,还有吕陶,这个世空当中,还应该加上张商英,而另外一个重要的成员上官均其实是八闽邵州邵武人。
所以,这个后世所谓的蜀党,更应该被成为中间派更正确。
如今还应该加上孙觉、曾巩、曾肇、蔡玄、宗泽和张叔夜,以及苏门四学士。
秦观最终还是如愿的在元丰八年的科举考试中考中了进士。
这次的科举考试,秦观能够中选,过程可谓相当的惊险。
秦观之所以能够考中进士,还是依照蔡道的建议。
蔡道让七色领的人给了秦观一封信,信中大致是劝谏秦观,要想施展个人的抱负,就先要考中进士,当上官员。而如今保守派和变法派在朝堂上争斗不断,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也就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作为苏轼弟子当中,诗词最为出众的弟子,一旦参与这一次的科举考试,肯定会受到两个派系重点照顾。可是,苏轼早就已经把两个派系中重要的官员都给得罪了。这些高官又怎么会坐视秦观顺顺当当的考中进士呢?
那个时候,司马光得势,监考的人自然就是他的亲信,也就是范祖禹。他被指派为监考官,肯定会带着有色眼睛去看秦观。
因此,秦观应试的时候,一旦按照往常的行文方式作答的话,肯定会被落榜的。
所以,蔡道的第二个建议,秦观应试的时候,将策论答得中规中矩,四平八稳,既让阅卷的人挑不出错处,又让阅卷的人看不出这片文章是何人所做。
要知道,宋朝这个时期的科举考试,可是实行的糊名和誊录政策。这两项政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科举舞弊,但是,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方面的腐败。
君子欺之以方,如果是文彦博和吕公著这样的积年老官担任主考官的话,秦观就是在努力,这次的科举考试也根本无法如愿。
可是,蔡道的这建议就是欺负司马光手下的人过于耿直,而范祖禹更是其中的翘楚。
事情的结局也正如蔡道所料的那样,当主考官们将他们选中的考卷汇集在一起,打开糊名的时候,范祖禹这才陡然发现,自己居然被秦观调戏了。(未完待续)
连范纯仁都劝过他。
不过,后来,苏辙做下了一件错事。司马光主张将宋神宗时期夺取的几个边境上的磐堡归还给西夏国,用来换取和平。可是,当时,发对的人很多,而司马光自己的身体实在是太差,所以,暂时搁置了。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元佑二年的时候,西夏国派人来恭贺赵煦继位的同时,突然索取这几个磐堡,而苏辙居然也建议答应西夏所请,这个时候,文彦博和吕公著也自然是顺水推舟,答应了西夏国的这个请求。于是,卖过求荣的帽子就戴在了苏辙的头上。
要知道,苏辙那个时候,既不是丞相,也不是枢密使,他仅仅只是个中书舍人而已。他在朝堂上,也就能够提提意见而已,如果,太皇太后高滔滔、文彦博和吕公著都不答应的话,他这个小小的中书舍人的话,又如何能够作数呢?可是,后人在替司马光辩解的时候,就是把这个黑锅扔到苏辙的头上,他也的确是主动背的这个黑锅。
好在,因为蔡道乱入的原因,元丰八年苏辙因为生病,耽误了进京的日期,让文彦博和吕公著对他的态度产生了怀疑,而招他进京的司马光又病重不能理事。他因此被罢免了官职。
无形中算是躲过了那个黝黑的黑锅。
而这个世空当中,因为兰州城过早的失陷,缺少了苏辙这个傻子,司马光过早的过世,三个因素的影响,导致西夏国求取边境的这个无理要求,就再也没有人愿意起这个头,答应这件事。
其实,元祐元年之后,西夏国内部也同样遭遇了权利的更迭,根本无力对外发动战争。憋屈的李秉常终于忧愤而死,他的儿子,年仅三岁的李乾顺继位,西夏国的大权再次落入了梁氏的手中。这位梁太后是前太后的亲侄女。
蜀党中除了苏氏兄弟,还有吕陶,这个世空当中,还应该加上张商英,而另外一个重要的成员上官均其实是八闽邵州邵武人。
所以,这个后世所谓的蜀党,更应该被成为中间派更正确。
如今还应该加上孙觉、曾巩、曾肇、蔡玄、宗泽和张叔夜,以及苏门四学士。
秦观最终还是如愿的在元丰八年的科举考试中考中了进士。
这次的科举考试,秦观能够中选,过程可谓相当的惊险。
秦观之所以能够考中进士,还是依照蔡道的建议。
蔡道让七色领的人给了秦观一封信,信中大致是劝谏秦观,要想施展个人的抱负,就先要考中进士,当上官员。而如今保守派和变法派在朝堂上争斗不断,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也就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作为苏轼弟子当中,诗词最为出众的弟子,一旦参与这一次的科举考试,肯定会受到两个派系重点照顾。可是,苏轼早就已经把两个派系中重要的官员都给得罪了。这些高官又怎么会坐视秦观顺顺当当的考中进士呢?
那个时候,司马光得势,监考的人自然就是他的亲信,也就是范祖禹。他被指派为监考官,肯定会带着有色眼睛去看秦观。
因此,秦观应试的时候,一旦按照往常的行文方式作答的话,肯定会被落榜的。
所以,蔡道的第二个建议,秦观应试的时候,将策论答得中规中矩,四平八稳,既让阅卷的人挑不出错处,又让阅卷的人看不出这片文章是何人所做。
要知道,宋朝这个时期的科举考试,可是实行的糊名和誊录政策。这两项政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科举舞弊,但是,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方面的腐败。
君子欺之以方,如果是文彦博和吕公著这样的积年老官担任主考官的话,秦观就是在努力,这次的科举考试也根本无法如愿。
可是,蔡道的这建议就是欺负司马光手下的人过于耿直,而范祖禹更是其中的翘楚。
事情的结局也正如蔡道所料的那样,当主考官们将他们选中的考卷汇集在一起,打开糊名的时候,范祖禹这才陡然发现,自己居然被秦观调戏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