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奸臣世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道让蔡玄舍弃北洛河两岸一里沃土的根本原因。
种植的紫花苜蓿可以用来饲养鸡鸭、猪和羊,一旦百姓能够补充大量的肉食,那么,他们就能够大幅度减少粮食的摄取量。
其实,后世的人都明白这一原理,肚子里有二两油的话,谁一顿饭还能够吃十七八个馒头啊!
木本粮食更是如此,木本植物本身就比草本粮食更能够抵抗天灾,而且,木本粮食是多年生长,草本粮食却是一年生的植物。
因为就是后世也避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天灾,所以,从各种渠道获取能够取代草本粮食作物的粮食,才是真正让底层百姓摆脱小农经济容易因为一次天灾就立刻崩溃这一特性。
这样政绩,就连韩绛这位见多识广的老人家都觉得惊艳不已。
这个时候,就连一向心高气傲的宗泽和张叔夜这两位政坛新秀都对蔡玄刮目相看。因为之前,蔡玄的政绩与二人相比相差的实在有些远。
这一次,长安地区向西北其他区域输送粮食最多的地区,也自然就变成了北洛河流域。
为此,文彦博和吕公著不得不捂着鼻子给蔡玄加官进爵。
说起来,以文彦博京和吕公著为首的保守派京中大员们都觉得脸红,因为,京西路州府县的主官,大多数都是他们保守派一系的官员,可是,他们在这一次旱灾中的表现,实在是差极了。
也就难怪,这一次,京西路百姓能够进入京畿地区。
文彦博和吕公著这么做,一是为了保住保守派整个体系官员们的颜面,虽然百姓遭遇灾害逃荒,根本就是一种常态,但是,为了不让京西路死太多的百姓,他们才放行的。
二却是为了节省运输粮食时,沿途耗费的粮食。京西路的百姓们自己跑到京畿地区,自然也就将这部分损耗节省了下来。况且,这些救灾粮放在京畿地区,也就是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也就阻断了那些想要在其中上下其手的可能性。避免了对这些灾民们的二次伤害。
对灾害的损失暂时遏制住了,可是,一直在中枢苦苦支撑的宰辅们,却有一个再也撑不下去了。
元佑三年,吕公著逊位没有几天,便病逝了。
在处理完旱灾的事宜之后,吕公著便主动递上奏折,向太皇太后高滔滔请辞。这一回,高滔滔不得不准了这份奏折。因为,这道奏折是吕公著在病榻之上写成的。
吕公著一直和文彦博担当,元佑元年,司马光和王安石这一对老冤家双双历史,却把大宋朝这个烂摊子留给了他们两个。
说实话,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后世的那些文人儒生,在评论元佑这八年执政期间,太皇太后高滔滔如何如何勤俭廉政,励精图治,都说这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而且,还评论,这八年也是大宋朝最后一个国势较强的时期: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
其实,这些话,在原本没有蔡道的时空,比没有什么错。保守派废除了新法,让大宋朝的政治又重新回到了原本的轨道之上。
与民休息,休养生息,是所谓大治之世共同的特征。
说穿了就是三个字——不折腾。
宋神宗在位的时候,就是太能折腾了,他自己没有什么本事,而且其意志也不太坚定,却喜欢不停地折腾。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之前尚可,王安石一下台,宋神宗就立刻放任保守派和变法派,这两派大臣互相攻讦,而且,宋神宗自己既没有什么军略,又没有看人识人的眼光,还一直穷兵黩武,大大的损耗了大宋朝的国力、民力和军力,让大宋朝这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贻笑四方。
昔日,汉武帝使贤用能,布兵四方,结果呢?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叫威震四方。
而宋神宗,识人不明,专用庸将,专兵于西夏,结果呢?攻必不克战必不胜,那也只能叫做丢人四方了。(未完待续)
道让蔡玄舍弃北洛河两岸一里沃土的根本原因。
种植的紫花苜蓿可以用来饲养鸡鸭、猪和羊,一旦百姓能够补充大量的肉食,那么,他们就能够大幅度减少粮食的摄取量。
其实,后世的人都明白这一原理,肚子里有二两油的话,谁一顿饭还能够吃十七八个馒头啊!
木本粮食更是如此,木本植物本身就比草本粮食更能够抵抗天灾,而且,木本粮食是多年生长,草本粮食却是一年生的植物。
因为就是后世也避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天灾,所以,从各种渠道获取能够取代草本粮食作物的粮食,才是真正让底层百姓摆脱小农经济容易因为一次天灾就立刻崩溃这一特性。
这样政绩,就连韩绛这位见多识广的老人家都觉得惊艳不已。
这个时候,就连一向心高气傲的宗泽和张叔夜这两位政坛新秀都对蔡玄刮目相看。因为之前,蔡玄的政绩与二人相比相差的实在有些远。
这一次,长安地区向西北其他区域输送粮食最多的地区,也自然就变成了北洛河流域。
为此,文彦博和吕公著不得不捂着鼻子给蔡玄加官进爵。
说起来,以文彦博京和吕公著为首的保守派京中大员们都觉得脸红,因为,京西路州府县的主官,大多数都是他们保守派一系的官员,可是,他们在这一次旱灾中的表现,实在是差极了。
也就难怪,这一次,京西路百姓能够进入京畿地区。
文彦博和吕公著这么做,一是为了保住保守派整个体系官员们的颜面,虽然百姓遭遇灾害逃荒,根本就是一种常态,但是,为了不让京西路死太多的百姓,他们才放行的。
二却是为了节省运输粮食时,沿途耗费的粮食。京西路的百姓们自己跑到京畿地区,自然也就将这部分损耗节省了下来。况且,这些救灾粮放在京畿地区,也就是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也就阻断了那些想要在其中上下其手的可能性。避免了对这些灾民们的二次伤害。
对灾害的损失暂时遏制住了,可是,一直在中枢苦苦支撑的宰辅们,却有一个再也撑不下去了。
元佑三年,吕公著逊位没有几天,便病逝了。
在处理完旱灾的事宜之后,吕公著便主动递上奏折,向太皇太后高滔滔请辞。这一回,高滔滔不得不准了这份奏折。因为,这道奏折是吕公著在病榻之上写成的。
吕公著一直和文彦博担当,元佑元年,司马光和王安石这一对老冤家双双历史,却把大宋朝这个烂摊子留给了他们两个。
说实话,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后世的那些文人儒生,在评论元佑这八年执政期间,太皇太后高滔滔如何如何勤俭廉政,励精图治,都说这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而且,还评论,这八年也是大宋朝最后一个国势较强的时期: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
其实,这些话,在原本没有蔡道的时空,比没有什么错。保守派废除了新法,让大宋朝的政治又重新回到了原本的轨道之上。
与民休息,休养生息,是所谓大治之世共同的特征。
说穿了就是三个字——不折腾。
宋神宗在位的时候,就是太能折腾了,他自己没有什么本事,而且其意志也不太坚定,却喜欢不停地折腾。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之前尚可,王安石一下台,宋神宗就立刻放任保守派和变法派,这两派大臣互相攻讦,而且,宋神宗自己既没有什么军略,又没有看人识人的眼光,还一直穷兵黩武,大大的损耗了大宋朝的国力、民力和军力,让大宋朝这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贻笑四方。
昔日,汉武帝使贤用能,布兵四方,结果呢?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叫威震四方。
而宋神宗,识人不明,专用庸将,专兵于西夏,结果呢?攻必不克战必不胜,那也只能叫做丢人四方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