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奸臣世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方的任何动作。官方始终比咱们这些私塾来得正规。”
“的确是如此。”曾巩点了点头,应声说道:“不知道官家究竟是怎么想得?这种大的事情也是能够拿来斗气的吗?”
这话也就曾巩敢说,他一个致仕的老头,如果不是蔡道救了他的老母亲,而且他的老母亲不愿意归乡养老,此刻他又如何愿意继续留在这个是非圈中呢?
“公子,您难道不担心吗?”蔡家的老儒还是有些担心的问道。
“不急,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情况。招生的条件既然相同,而且它还是官方开得,肯定比咱们这里更加正规。”说着,蔡道把头转向了花狻猊,吩咐道:“大花,你立刻派人前去打探一下,主要有三点,
第一、这所书院占地和建筑的规模有多大,到底要招收多少的学生?
第二、招生条件具体的内容。它们即便跟咱们大体相同,但还是会有些细节是不一样的。这一点肯定会影响它们所招收学生的构成。
第三、问一问,具体有那些出名的人物到其中坐镇。这才是咱们在外人眼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毕竟,曾师年纪大了,一个人就显得有些独木难支啊!
小板子,记录好之后,给大花在写一份。”
蔡板依言将蔡道说得几个要点大略的记录了下来,然后抄了一份递给了花狻猊。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努力,花狻猊赖好摆脱了文盲的帽子,如果不是这次赶上蔡道迁移他们的家属,说不定他此时已经娶妻生子了。
“道儿,那你看出对方这座书院成败的要点在哪里?”蔡道将吩咐叙述完,有一个学子忍不住问道。
“人数!”
“为什么?”
“这个原因说起来既复杂,又简单。关键就牵扯到了一个问题。”蔡道不等别人发问,便继续说道:“不论是谁,出于什么目的,个人还是朝廷,任何建立书院或者私塾的人或者家族都有他们自己的目的和诉求。在大宋朝,几乎所有的书院都在教孩子们儒家的经书。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教导子侄或者学生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魁,扬名天下。”
“原来如此。”蔡道还没有把答案说完,曾巩和蔡儒生却都明白了蔡道话中的意思。
那几个学子为人处事欠缺火候,没有搞明白蔡道的意思,便问蔡姓的儒生,问道:“曾师、蔡先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呵呵呵!公子,老夫试着说说,不对的地方,你指正就是。”蔡老儒笑呵呵地回答道:“和咱们条件相同,如果只是招一两百名学生,在汴梁城并不难招那些有底子的学生。可那样的话,与那些世家大族的私塾又有何不同呢?比如吕家和韩家的私塾,听说最鼎盛的时候,也有超过五百名的学生。
可是,如果和咱们一样,不设其他限制,广开门路的话,不多说,只要超过一千人,就能把这间书院搞垮了。有底子的孩子,谁都不敢保正一定能够考中进士?更何况那些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你就是下死力气去教,即便走了狗屎运,百里挑一的教出几个能够中进士的孩子,那其他的孩子将来怎么办呢?
这些孩子,文不成武不就,顶多就是认识一些字,还耽误了他们学习基本生活技能的机会。”
“透彻!老先生的分析可谓是入木三分啊!”刚才那位问话的学子听完后,率先高声称赞着。
剩下的几个学子仔细思量着蔡老儒的话,不得不承认蔡老儒的话说得极为在理,便共同说道:“的确如此。这人数还真成了那所书院成败的关键。”(未完待续)
对方的任何动作。官方始终比咱们这些私塾来得正规。”
“的确是如此。”曾巩点了点头,应声说道:“不知道官家究竟是怎么想得?这种大的事情也是能够拿来斗气的吗?”
这话也就曾巩敢说,他一个致仕的老头,如果不是蔡道救了他的老母亲,而且他的老母亲不愿意归乡养老,此刻他又如何愿意继续留在这个是非圈中呢?
“公子,您难道不担心吗?”蔡家的老儒还是有些担心的问道。
“不急,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情况。招生的条件既然相同,而且它还是官方开得,肯定比咱们这里更加正规。”说着,蔡道把头转向了花狻猊,吩咐道:“大花,你立刻派人前去打探一下,主要有三点,
第一、这所书院占地和建筑的规模有多大,到底要招收多少的学生?
第二、招生条件具体的内容。它们即便跟咱们大体相同,但还是会有些细节是不一样的。这一点肯定会影响它们所招收学生的构成。
第三、问一问,具体有那些出名的人物到其中坐镇。这才是咱们在外人眼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毕竟,曾师年纪大了,一个人就显得有些独木难支啊!
小板子,记录好之后,给大花在写一份。”
蔡板依言将蔡道说得几个要点大略的记录了下来,然后抄了一份递给了花狻猊。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努力,花狻猊赖好摆脱了文盲的帽子,如果不是这次赶上蔡道迁移他们的家属,说不定他此时已经娶妻生子了。
“道儿,那你看出对方这座书院成败的要点在哪里?”蔡道将吩咐叙述完,有一个学子忍不住问道。
“人数!”
“为什么?”
“这个原因说起来既复杂,又简单。关键就牵扯到了一个问题。”蔡道不等别人发问,便继续说道:“不论是谁,出于什么目的,个人还是朝廷,任何建立书院或者私塾的人或者家族都有他们自己的目的和诉求。在大宋朝,几乎所有的书院都在教孩子们儒家的经书。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教导子侄或者学生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魁,扬名天下。”
“原来如此。”蔡道还没有把答案说完,曾巩和蔡儒生却都明白了蔡道话中的意思。
那几个学子为人处事欠缺火候,没有搞明白蔡道的意思,便问蔡姓的儒生,问道:“曾师、蔡先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呵呵呵!公子,老夫试着说说,不对的地方,你指正就是。”蔡老儒笑呵呵地回答道:“和咱们条件相同,如果只是招一两百名学生,在汴梁城并不难招那些有底子的学生。可那样的话,与那些世家大族的私塾又有何不同呢?比如吕家和韩家的私塾,听说最鼎盛的时候,也有超过五百名的学生。
可是,如果和咱们一样,不设其他限制,广开门路的话,不多说,只要超过一千人,就能把这间书院搞垮了。有底子的孩子,谁都不敢保正一定能够考中进士?更何况那些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你就是下死力气去教,即便走了狗屎运,百里挑一的教出几个能够中进士的孩子,那其他的孩子将来怎么办呢?
这些孩子,文不成武不就,顶多就是认识一些字,还耽误了他们学习基本生活技能的机会。”
“透彻!老先生的分析可谓是入木三分啊!”刚才那位问话的学子听完后,率先高声称赞着。
剩下的几个学子仔细思量着蔡老儒的话,不得不承认蔡老儒的话说得极为在理,便共同说道:“的确如此。这人数还真成了那所书院成败的关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