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科技王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他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这方面国内做得很差。
国内对总装调试不重视吗,显然不是,但重视的程度不够,远没有达到国外那种精细化的高度。
同一个厂家,同一款设备,总装出来的效果却可能大相径庭。一个设备完全可以达到不亚于国外最好的同类型设备等级,运行稳定性、可靠性也丝毫不差。但另一台却可能三天两头出问题,反复调整维修也解决不了。
这就是初期装配调试工作没做好。
接下来一段针对c616所做的改造过程,唐老师他们对关飞精细的操作水平和近乎于苛刻的标准要求,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
唰!
关飞蹲在车床导轨旁,前前后后观察了好几分钟,然后一把将粘贴好的导轨贴膜撕了下来。
导轨贴膜这也是唐老师他们才了解的一种新工艺。
传统导轨都是两根导轨直接接触,但关飞让孙耀华从香港带回了一批四氟乙烯软膜,将其剪切为略宽于导轨的尺寸,贴在导轨上作为缓冲。
唐老师他们教授的知识本就比实际稍微滞后,后来又在农村待了很久,根本不知道这种软带有什么意义,只是粗略估计这一种耐磨材料,保证导轨可以更长时间运行不变形。
“这种软带确实是一种耐磨材料,但在导轨上使用它并不仅仅是这个原因。它的摩擦系数也大大低于导轨,只有铸铁导轨的三分之一,动能损失小。由于动静摩察系数小,因此又可以有效降低低速动作时产生爬行,保持运行的稳定性。有软带缓冲,又可以减小震动带来的精度误差,也就等于变相提高了机床加工精度,所以说这是个好东西啊,国外也是这几年才发现了它的好处,开始在机床、精密部件、宇航零件上大量使用。有现成的技术,我们又为什么不用呢?”
关飞对他们解释了导轨贴膜的作用。
“原来是这样,可你为什么又把贴好的软带撕下来了呢?我们在旁边很仔细地看着,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啊?”唐老师等人恍然大悟,自感到又学到了一些新知识,很是兴奋,不过还是对关飞撕下贴好的软带表示了不解。
“呵呵,因为这里出现了一个气泡!我尝试了一下,没法消除,只好撕下来重贴!”关飞笑着在导轨一处点了一下。
唐老师等人相对无语。
后面导轨重新装配的时候,他们更加看不懂了。关飞对于每一个细节的要求,在他们看来已经达到了苛刻的地步,许多地方他们瞪大了眼睛,都无法察觉到一点不对,可关飞竟然还在哪调啊调,用时极长。
他们只有用隔行如隔山来自我安慰,但这种安慰他们自己都知道不对。他们是老师,没有实际动手经验,人家关飞还是军人出身,不是应该更没有经验吗?
也许,人和人确实不一样吧……
关飞对他们从惊讶到淡然的改变并没太多关注,他的精力全都集中在机床上。
为了更加清楚地看清每一个细微变化,他让人在车床旁围了一圈白炽灯,将车床的每一个局部都映照得纤毫毕现。
他在床身慢慢走动,眼睛紧紧盯着导轨,视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经过生物副脑放大,对其进行最为精细的判断。
他感觉到这里没有完全对准,应该还有一点误差,可看来看去,也找不到误差所在。
人的肉眼最小能观测到多么细小的物体?
这个问题公开的答案,通常都是一百微米。但在实际生活中,人却能看清每一根头发丝,而头发丝的直径是小于一百微米的。还有蚕丝,直径通常为二十微米到三十微米之间,可人同样能用肉眼将其挑出来,这就和公认的答案有很大不同。
正确的答案,是人眼的最小观测角为一,那么最小观测物体为几十微米。可是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人只要稍微倾斜一下观察角,换一个观测位置,就有可能把之前没发现的东西找到。
那么在极限情况下,人类是能看到直径仅为十几微米的东西的,特别是这是一样比较长的东西,而不是一个点。
这种观察极其细微,需要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经过较长训练才能做到。
关飞有生物副脑帮助,他不需要特别的训练,只要提高注意力,根据生物副脑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即可。
既然生物副脑表示,这里应该存在着误差,那就肯定是刚才走过时,视觉光线在这里出现了帧幅错位。只不过他当时没注意到,一晃而过,现在定下心来,再仔细看,又因为错位太过细微,肉眼无法判别。
他没有感到沮丧,将灯光重新调整了一下位置,然后走到床尾,将导轨放到视线中心位置,慢慢移动头部。
生物副脑对肌体的控制达到了细胞级,正常人动作时是无法准确判断位移数据的,但他却能在生物副脑的辅助下,将位移信息精确到一微米!
看见了!
随着他的观察位置缓慢变化,眼前导轨形成的线条,陡然从原先的位置,一下跳到了另一处——中间有两格误差!
p; 他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这方面国内做得很差。
国内对总装调试不重视吗,显然不是,但重视的程度不够,远没有达到国外那种精细化的高度。
同一个厂家,同一款设备,总装出来的效果却可能大相径庭。一个设备完全可以达到不亚于国外最好的同类型设备等级,运行稳定性、可靠性也丝毫不差。但另一台却可能三天两头出问题,反复调整维修也解决不了。
这就是初期装配调试工作没做好。
接下来一段针对c616所做的改造过程,唐老师他们对关飞精细的操作水平和近乎于苛刻的标准要求,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
唰!
关飞蹲在车床导轨旁,前前后后观察了好几分钟,然后一把将粘贴好的导轨贴膜撕了下来。
导轨贴膜这也是唐老师他们才了解的一种新工艺。
传统导轨都是两根导轨直接接触,但关飞让孙耀华从香港带回了一批四氟乙烯软膜,将其剪切为略宽于导轨的尺寸,贴在导轨上作为缓冲。
唐老师他们教授的知识本就比实际稍微滞后,后来又在农村待了很久,根本不知道这种软带有什么意义,只是粗略估计这一种耐磨材料,保证导轨可以更长时间运行不变形。
“这种软带确实是一种耐磨材料,但在导轨上使用它并不仅仅是这个原因。它的摩擦系数也大大低于导轨,只有铸铁导轨的三分之一,动能损失小。由于动静摩察系数小,因此又可以有效降低低速动作时产生爬行,保持运行的稳定性。有软带缓冲,又可以减小震动带来的精度误差,也就等于变相提高了机床加工精度,所以说这是个好东西啊,国外也是这几年才发现了它的好处,开始在机床、精密部件、宇航零件上大量使用。有现成的技术,我们又为什么不用呢?”
关飞对他们解释了导轨贴膜的作用。
“原来是这样,可你为什么又把贴好的软带撕下来了呢?我们在旁边很仔细地看着,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啊?”唐老师等人恍然大悟,自感到又学到了一些新知识,很是兴奋,不过还是对关飞撕下贴好的软带表示了不解。
“呵呵,因为这里出现了一个气泡!我尝试了一下,没法消除,只好撕下来重贴!”关飞笑着在导轨一处点了一下。
唐老师等人相对无语。
后面导轨重新装配的时候,他们更加看不懂了。关飞对于每一个细节的要求,在他们看来已经达到了苛刻的地步,许多地方他们瞪大了眼睛,都无法察觉到一点不对,可关飞竟然还在哪调啊调,用时极长。
他们只有用隔行如隔山来自我安慰,但这种安慰他们自己都知道不对。他们是老师,没有实际动手经验,人家关飞还是军人出身,不是应该更没有经验吗?
也许,人和人确实不一样吧……
关飞对他们从惊讶到淡然的改变并没太多关注,他的精力全都集中在机床上。
为了更加清楚地看清每一个细微变化,他让人在车床旁围了一圈白炽灯,将车床的每一个局部都映照得纤毫毕现。
他在床身慢慢走动,眼睛紧紧盯着导轨,视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经过生物副脑放大,对其进行最为精细的判断。
他感觉到这里没有完全对准,应该还有一点误差,可看来看去,也找不到误差所在。
人的肉眼最小能观测到多么细小的物体?
这个问题公开的答案,通常都是一百微米。但在实际生活中,人却能看清每一根头发丝,而头发丝的直径是小于一百微米的。还有蚕丝,直径通常为二十微米到三十微米之间,可人同样能用肉眼将其挑出来,这就和公认的答案有很大不同。
正确的答案,是人眼的最小观测角为一,那么最小观测物体为几十微米。可是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人只要稍微倾斜一下观察角,换一个观测位置,就有可能把之前没发现的东西找到。
那么在极限情况下,人类是能看到直径仅为十几微米的东西的,特别是这是一样比较长的东西,而不是一个点。
这种观察极其细微,需要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经过较长训练才能做到。
关飞有生物副脑帮助,他不需要特别的训练,只要提高注意力,根据生物副脑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即可。
既然生物副脑表示,这里应该存在着误差,那就肯定是刚才走过时,视觉光线在这里出现了帧幅错位。只不过他当时没注意到,一晃而过,现在定下心来,再仔细看,又因为错位太过细微,肉眼无法判别。
他没有感到沮丧,将灯光重新调整了一下位置,然后走到床尾,将导轨放到视线中心位置,慢慢移动头部。
生物副脑对肌体的控制达到了细胞级,正常人动作时是无法准确判断位移数据的,但他却能在生物副脑的辅助下,将位移信息精确到一微米!
看见了!
随着他的观察位置缓慢变化,眼前导轨形成的线条,陡然从原先的位置,一下跳到了另一处——中间有两格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