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剑三]维以不永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按下,李俶突然想起了什么,对李倓道:“对了三弟,刚有守军通报父皇,有一位姓杨的雅士想要见你,父皇已召他入宫。”
肃宗现在对李倓怀着戒心,所有要求见李倓的外来之人肃宗都命人先通报予他,见过之后确信无他才会让李倓再见。李俶对此有些不满,然肃宗是天子,李倓让李俶不要拂逆肃宗,李俶也只得按捺。刚在肃宗殿内,李俶听李辅国来报,这才连忙赶来,将近日之事先告知了李倓,却差点忘了这件事情。
“姓杨的雅士?”李倓努力回想了一下,片刻后,李倓想了起来:“应该是长歌门的人。”
“就是几年前被安禄山诬陷,太上皇欲铲除却被你进言劝阻太上皇,所救的杨家?”李俶问道。
“正是。”李倓眼里浮现一抹欣羡之色,“‘南叶北柳,西唐东杨’,长歌门为大唐培育诸多能人,是我大唐之幸。”
李俶不似李倓曾经游历江湖,亦不清楚长歌门在江湖中的地位。如今听李倓谈及,亦十分欣赏。
“他们寻你莫非是要报恩?”
“应是要为李唐出力。”李倓笑着道。
作者有话要说:
☆、长歌使者
李倓猜的没错,长歌门门主杨逸飞派使者带来诸多物资,支援李唐抵御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叛军。
李倓奉肃宗之命前来灵武行宫,一入殿就见张皇后毫不避嫌地坐在肃宗身侧,李辅国躬身立在另一旁,坐在御座上的肃宗脸色稍沉。
李倓行至离肃宗御座还有几步之外,刚要向肃宗行君臣之礼,肃宗挥手免了李倓的礼数。
肃宗指着立在殿下的长歌门使者,对李倓道:“未想建宁王在江湖上也结交了诸多豪杰义士,这位杨先生亲自送来诸多军需物资,朕不仅要谢长歌门,更要谢吾儿。”言罢,肃宗从御座起身,双手抱拳,当真要拜谢李倓。
李倓扫了一眼正在得意的李辅国,上前一步,托扶住肃宗,躬身道,“父皇过誉,国难当头,人人当为父皇分忧。”肃宗有意试探李倓,李倓收敛锋芒,向肃宗俯首。
肃宗哪里是真心要谢李倓。在传召李倓之前,张皇后指点肃宗故意对李倓做出恭谦之姿,提醒李倓注意身份。李倓看出肃宗用心,锐气尽收,不与肃宗正面相抗。
见李倓领会自己心意,肃宗沉郁的面容才稍稍和缓一些。李倓扶着肃宗坐回御座之上,往后退了几步,做足了臣子的模样。
“杨先生此番前来除了支援我军之外,还有何事么?”肃宗故意在长歌门使者面前给李倓一个下马威,目的就是让这位长歌门使者回去后禀告长歌门主,纵然长歌门与李倓交好,切莫忘了肃宗才是这天下之主。
刚才那一幕,长歌门使者看得清楚,肃宗的心思,他也全然领悟。在肃宗话音落下时,长歌门使者向肃宗恭敬地做了个长揖,恭顺地道:“门主托草民前来,一来是为恭贺新皇登基;二来是为援助唐军;三来向建宁王道谢当年救命之恩。”
“当年安禄山污蔑杨氏以墨乱政,幸得建宁王多次上书力保杨氏,杨氏才躲过这灭顶之灾。本宫记得,这事应该已发生有几年了,为何长歌门今日才会来向建宁王道谢?”张皇后抚了下耳坠,柔声道。
长歌使者道:“门主本欲早早向建宁王称谢,然而那时安禄山还在帝都,门主忌惮安禄山只得推迟,又何曾想会发生巨变。几日前门主听闻陛下登基,派草民前来向陛下道贺,为大唐贡献薄力,同时向建宁王道谢。”
长歌门使者言辞恳切,回答的又滴水不漏,张皇后本欲借机挑拨,却又抓不到任何把柄,只得以袖掩唇,轻笑一声作罢。
肃宗心思简单,使者的回话听在耳中句句舒坦。肃宗松了松眉头,微微笑着道:“朕有此子民,幸甚!幸甚!”
“吾皇万岁!”李辅国立刻跪地高呼,马屁拍得肃宗更加欢喜。
李倓与长歌门使者亦拱手向肃宗做礼。
肃宗心头的阴郁终于被长歌门使者扫掉,肃宗嘱咐李倓好生招待长歌门使者,让李倓先行退下。
退出灵武行宫,李倓引长歌门使者往自己的驻营走,两人一路未有交谈。等走至李倓营帐,那杨姓的长歌门使者才开口道:“建宁王处境不佳,殿下与陛下这份父子之情怕是难以修复了。”
“杨先生目光锐利。”李倓拿起案几上热好的茶水,亲手给杨姓使者斟了一杯茶。
杨姓使者略微颔首向李倓道谢,捧着茶杯,未饮一口:“殿下可曾想过领兵出灵武,远离这是非之地?”
“见笑了,”李倓自嘲地笑了笑,“在先生来之前,陛下刚拒绝让我领兵前往朔方。”
听得此言,杨姓使者微微蹙眉,他未料到建宁王的处境远比刚在灵武行宫内见到的更为危险。
“殿下,长歌门能为殿下做什么,殿下尽管吩咐。”杨姓使者放下手中茶盏,目光灼灼,双手抱拳,向李倓行了个江湖人的礼仪。
李倓亦抱拳回礼,脸上却是一片肃杀,他道:“多谢门主,只是这件事长歌门最好不要插手。”
“可是……”使者还要再劝,却被李倓打断了。李倓左手在眼前紧捏成拳,哂笑道:“本王还不至于被他们逼得走投无路。”
“殿下,恕杨某多嘴,殿下本有一颗赤子之心,万不要因为某些奸佞小人而改变。”杨姓使者看着面前沉着又冷酷的李倓,担忧地道。
按下,李俶突然想起了什么,对李倓道:“对了三弟,刚有守军通报父皇,有一位姓杨的雅士想要见你,父皇已召他入宫。”
肃宗现在对李倓怀着戒心,所有要求见李倓的外来之人肃宗都命人先通报予他,见过之后确信无他才会让李倓再见。李俶对此有些不满,然肃宗是天子,李倓让李俶不要拂逆肃宗,李俶也只得按捺。刚在肃宗殿内,李俶听李辅国来报,这才连忙赶来,将近日之事先告知了李倓,却差点忘了这件事情。
“姓杨的雅士?”李倓努力回想了一下,片刻后,李倓想了起来:“应该是长歌门的人。”
“就是几年前被安禄山诬陷,太上皇欲铲除却被你进言劝阻太上皇,所救的杨家?”李俶问道。
“正是。”李倓眼里浮现一抹欣羡之色,“‘南叶北柳,西唐东杨’,长歌门为大唐培育诸多能人,是我大唐之幸。”
李俶不似李倓曾经游历江湖,亦不清楚长歌门在江湖中的地位。如今听李倓谈及,亦十分欣赏。
“他们寻你莫非是要报恩?”
“应是要为李唐出力。”李倓笑着道。
作者有话要说:
☆、长歌使者
李倓猜的没错,长歌门门主杨逸飞派使者带来诸多物资,支援李唐抵御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叛军。
李倓奉肃宗之命前来灵武行宫,一入殿就见张皇后毫不避嫌地坐在肃宗身侧,李辅国躬身立在另一旁,坐在御座上的肃宗脸色稍沉。
李倓行至离肃宗御座还有几步之外,刚要向肃宗行君臣之礼,肃宗挥手免了李倓的礼数。
肃宗指着立在殿下的长歌门使者,对李倓道:“未想建宁王在江湖上也结交了诸多豪杰义士,这位杨先生亲自送来诸多军需物资,朕不仅要谢长歌门,更要谢吾儿。”言罢,肃宗从御座起身,双手抱拳,当真要拜谢李倓。
李倓扫了一眼正在得意的李辅国,上前一步,托扶住肃宗,躬身道,“父皇过誉,国难当头,人人当为父皇分忧。”肃宗有意试探李倓,李倓收敛锋芒,向肃宗俯首。
肃宗哪里是真心要谢李倓。在传召李倓之前,张皇后指点肃宗故意对李倓做出恭谦之姿,提醒李倓注意身份。李倓看出肃宗用心,锐气尽收,不与肃宗正面相抗。
见李倓领会自己心意,肃宗沉郁的面容才稍稍和缓一些。李倓扶着肃宗坐回御座之上,往后退了几步,做足了臣子的模样。
“杨先生此番前来除了支援我军之外,还有何事么?”肃宗故意在长歌门使者面前给李倓一个下马威,目的就是让这位长歌门使者回去后禀告长歌门主,纵然长歌门与李倓交好,切莫忘了肃宗才是这天下之主。
刚才那一幕,长歌门使者看得清楚,肃宗的心思,他也全然领悟。在肃宗话音落下时,长歌门使者向肃宗恭敬地做了个长揖,恭顺地道:“门主托草民前来,一来是为恭贺新皇登基;二来是为援助唐军;三来向建宁王道谢当年救命之恩。”
“当年安禄山污蔑杨氏以墨乱政,幸得建宁王多次上书力保杨氏,杨氏才躲过这灭顶之灾。本宫记得,这事应该已发生有几年了,为何长歌门今日才会来向建宁王道谢?”张皇后抚了下耳坠,柔声道。
长歌使者道:“门主本欲早早向建宁王称谢,然而那时安禄山还在帝都,门主忌惮安禄山只得推迟,又何曾想会发生巨变。几日前门主听闻陛下登基,派草民前来向陛下道贺,为大唐贡献薄力,同时向建宁王道谢。”
长歌门使者言辞恳切,回答的又滴水不漏,张皇后本欲借机挑拨,却又抓不到任何把柄,只得以袖掩唇,轻笑一声作罢。
肃宗心思简单,使者的回话听在耳中句句舒坦。肃宗松了松眉头,微微笑着道:“朕有此子民,幸甚!幸甚!”
“吾皇万岁!”李辅国立刻跪地高呼,马屁拍得肃宗更加欢喜。
李倓与长歌门使者亦拱手向肃宗做礼。
肃宗心头的阴郁终于被长歌门使者扫掉,肃宗嘱咐李倓好生招待长歌门使者,让李倓先行退下。
退出灵武行宫,李倓引长歌门使者往自己的驻营走,两人一路未有交谈。等走至李倓营帐,那杨姓的长歌门使者才开口道:“建宁王处境不佳,殿下与陛下这份父子之情怕是难以修复了。”
“杨先生目光锐利。”李倓拿起案几上热好的茶水,亲手给杨姓使者斟了一杯茶。
杨姓使者略微颔首向李倓道谢,捧着茶杯,未饮一口:“殿下可曾想过领兵出灵武,远离这是非之地?”
“见笑了,”李倓自嘲地笑了笑,“在先生来之前,陛下刚拒绝让我领兵前往朔方。”
听得此言,杨姓使者微微蹙眉,他未料到建宁王的处境远比刚在灵武行宫内见到的更为危险。
“殿下,长歌门能为殿下做什么,殿下尽管吩咐。”杨姓使者放下手中茶盏,目光灼灼,双手抱拳,向李倓行了个江湖人的礼仪。
李倓亦抱拳回礼,脸上却是一片肃杀,他道:“多谢门主,只是这件事长歌门最好不要插手。”
“可是……”使者还要再劝,却被李倓打断了。李倓左手在眼前紧捏成拳,哂笑道:“本王还不至于被他们逼得走投无路。”
“殿下,恕杨某多嘴,殿下本有一颗赤子之心,万不要因为某些奸佞小人而改变。”杨姓使者看着面前沉着又冷酷的李倓,担忧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