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周郎周郎(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巡了营,再见一见那个让甘宁为之俯首的苏飞,李睦不能论及封赏,却仔仔细细一个营一个营的巡过去。
周瑜原来从下邳带出来的人马,由吴郡调集的人马,再加上一路攻伐四面来投的军士,以及江夏城破之后的降兵,万余人马分三面城门驻扎,每一处都是营帐如云,除去巡哨的,驻防的,以及斥候传讯兵,也有一半的兵马正在操练或者休整。
就是这副铁甲实在太重了!简直就是负重徒步,极限挑战。初时还觉得风过微寒,才巡完一处军营,李睦就已经出了数身大汗。
程普跟在她身后劝了几回,李睦只回头笑一笑。顶多也就驻步歇一歇,或从亲兵手上接了水囊喝口水。本就是要招揽人心,上阵打仗她不行,也就只能在这上面下功夫了。
不但走遍全营,从下邳出来的兵士里,但凡是昔日在周瑜军帐中见过的面孔,她都还能叫得出名字来,以前问过家住何处,家中还有何人的,还能再追问一句家人如何。
甘宁是重义之人,他手下八百健儿他就个个识得,人人熟悉,此时见李睦也是如此,自是大有认同之感。而程普却是暗暗心惊,不动声色地目光扫过自始至终都一言未发的周瑜。
要知道,下邳的兵马,除了留在宣城继续剿山越,防备袁术的高顺之外,大半都是周瑜一手带出来的亲信,李睦如此,落在旁人眼中,招揽的就是周瑜军中的人心。
周瑜依旧是一派云淡风轻的模样,明媚的春日照在他一身灿亮的银甲上,亮得人眼前发晃,即使站得这么近,也看不清他脸上的神色。
没人知道,李睦一连背了几晚的军中名册本就是出自周瑜之手。
所谓明争暗合。
整整一天,才终于巡完一处军营,待李睦回到郡府中的住处时,哗啦啦脱去衣甲,整个人一下子仿佛轻得能飘起来,却连抬腿的力气都没了。
巡营三日,再休整一日,留甘宁于西陵应对刘表,调吕蒙入寻阳为援,高顺入皖城扼断袁术从后来袭之路,守住粮道,便启程赶回吴郡。
周瑜点一支数十人的亲卫骑兵,一出城门,就纵马行到李睦身侧,与她齐头并行。
自寻阳城中李睦应下继续冒认孙权之后,他两人便再也没提起过之前的那一场争吵。
纵然刘备朝周瑜寻衅时,李睦还会恼怒发狠,挫其锐气,甚至生出就此将他扣下的念头,李睦要巡营前,周瑜也会在军报里暗藏军中名册,由她在军中立威,但这看似与往常并无不同的彼此照应,相互打算,却隐约多了些什么,又少了些什么。
周瑜心里清清楚楚。
骤然之间就多了一世的记忆,多了一次生死,初时的愤恨不甘渐渐褪去,头脑清明。三十六载光阴仿似弹指而过。再回首,四方征伐,扬鞭纵马,挚友生死相隔,主君心存忌防,一切如昨。
而如今,却有人坚持要与他并肩站在一起,面对乱世,同进共退。那日阳光灿烂,她身姿笔挺,目若星辰,声音清朗又强横,说要天下人都觉得他周瑜此生一妻,如她足矣!
何其幸也!
自寻阳之后,李睦思来想去,再三权衡,虽然最终应下了继续冒认孙权,但心中终是横了根刺。该说的都已说尽,该想的也都想清楚,理智知道这个局面是他们目前最好的应对,心里也实不愿周瑜背负分毫史笔污名,打定了主意就将“孙权”当做个职业来做……
但终究……如同一根极细的鱼刺,斜斜扎在喉管里,咽不下,吐不出,隐隐约约一点点刺痛,却又说不上有多严重,只每每看到周瑜的身影时,这根小刺就在心里轻轻颤一颤……
故而这些日子以来,除了军务应对,寻常军报,她并不想再与他谈及其他。
她原不是擅长记仇的人,也从不愿记仇,可这会儿却连自己都不知道这口气什么时候才能消。有时候看到周瑜的身影,就不禁想起太史慈来——若有太史慈在,她定不用将这口气憋这么久!
此时见他御马在身侧缓缓而行,不用看也能感觉到他的目光就停留在自己身上,李睦忍了又忍,最后还是没忍住,侧头瞥了他一眼。
说好了他引轻骑先行会吴,探听一下吴太夫人对她这个“孙权”的态度。孙绍走时,他们也都叮嘱过了,吴太夫人怕是经不起兄终弟及之言,只说孙权在宣城伤重,需好好调养,而孙绍年幼,为避免江东六郡发生动荡,这才由李睦摆出一副制衡周瑜的模样,从而制衡六郡内部各方的势力,明争暗合,统统汇聚到孙绍手中。
而若是吴太夫人不允,那他也及早遣人给她送个信,她立马就开始称病,积劳成疾也好,偶感风寒也罢,一路“病”到吴郡,再做打算。
见李睦的目光朝他扫过来,周瑜弯了唇角,微微一笑,目光轻闪:“放心。”
那一句未及细思的提议... -->>
巡了营,再见一见那个让甘宁为之俯首的苏飞,李睦不能论及封赏,却仔仔细细一个营一个营的巡过去。
周瑜原来从下邳带出来的人马,由吴郡调集的人马,再加上一路攻伐四面来投的军士,以及江夏城破之后的降兵,万余人马分三面城门驻扎,每一处都是营帐如云,除去巡哨的,驻防的,以及斥候传讯兵,也有一半的兵马正在操练或者休整。
就是这副铁甲实在太重了!简直就是负重徒步,极限挑战。初时还觉得风过微寒,才巡完一处军营,李睦就已经出了数身大汗。
程普跟在她身后劝了几回,李睦只回头笑一笑。顶多也就驻步歇一歇,或从亲兵手上接了水囊喝口水。本就是要招揽人心,上阵打仗她不行,也就只能在这上面下功夫了。
不但走遍全营,从下邳出来的兵士里,但凡是昔日在周瑜军帐中见过的面孔,她都还能叫得出名字来,以前问过家住何处,家中还有何人的,还能再追问一句家人如何。
甘宁是重义之人,他手下八百健儿他就个个识得,人人熟悉,此时见李睦也是如此,自是大有认同之感。而程普却是暗暗心惊,不动声色地目光扫过自始至终都一言未发的周瑜。
要知道,下邳的兵马,除了留在宣城继续剿山越,防备袁术的高顺之外,大半都是周瑜一手带出来的亲信,李睦如此,落在旁人眼中,招揽的就是周瑜军中的人心。
周瑜依旧是一派云淡风轻的模样,明媚的春日照在他一身灿亮的银甲上,亮得人眼前发晃,即使站得这么近,也看不清他脸上的神色。
没人知道,李睦一连背了几晚的军中名册本就是出自周瑜之手。
所谓明争暗合。
整整一天,才终于巡完一处军营,待李睦回到郡府中的住处时,哗啦啦脱去衣甲,整个人一下子仿佛轻得能飘起来,却连抬腿的力气都没了。
巡营三日,再休整一日,留甘宁于西陵应对刘表,调吕蒙入寻阳为援,高顺入皖城扼断袁术从后来袭之路,守住粮道,便启程赶回吴郡。
周瑜点一支数十人的亲卫骑兵,一出城门,就纵马行到李睦身侧,与她齐头并行。
自寻阳城中李睦应下继续冒认孙权之后,他两人便再也没提起过之前的那一场争吵。
纵然刘备朝周瑜寻衅时,李睦还会恼怒发狠,挫其锐气,甚至生出就此将他扣下的念头,李睦要巡营前,周瑜也会在军报里暗藏军中名册,由她在军中立威,但这看似与往常并无不同的彼此照应,相互打算,却隐约多了些什么,又少了些什么。
周瑜心里清清楚楚。
骤然之间就多了一世的记忆,多了一次生死,初时的愤恨不甘渐渐褪去,头脑清明。三十六载光阴仿似弹指而过。再回首,四方征伐,扬鞭纵马,挚友生死相隔,主君心存忌防,一切如昨。
而如今,却有人坚持要与他并肩站在一起,面对乱世,同进共退。那日阳光灿烂,她身姿笔挺,目若星辰,声音清朗又强横,说要天下人都觉得他周瑜此生一妻,如她足矣!
何其幸也!
自寻阳之后,李睦思来想去,再三权衡,虽然最终应下了继续冒认孙权,但心中终是横了根刺。该说的都已说尽,该想的也都想清楚,理智知道这个局面是他们目前最好的应对,心里也实不愿周瑜背负分毫史笔污名,打定了主意就将“孙权”当做个职业来做……
但终究……如同一根极细的鱼刺,斜斜扎在喉管里,咽不下,吐不出,隐隐约约一点点刺痛,却又说不上有多严重,只每每看到周瑜的身影时,这根小刺就在心里轻轻颤一颤……
故而这些日子以来,除了军务应对,寻常军报,她并不想再与他谈及其他。
她原不是擅长记仇的人,也从不愿记仇,可这会儿却连自己都不知道这口气什么时候才能消。有时候看到周瑜的身影,就不禁想起太史慈来——若有太史慈在,她定不用将这口气憋这么久!
此时见他御马在身侧缓缓而行,不用看也能感觉到他的目光就停留在自己身上,李睦忍了又忍,最后还是没忍住,侧头瞥了他一眼。
说好了他引轻骑先行会吴,探听一下吴太夫人对她这个“孙权”的态度。孙绍走时,他们也都叮嘱过了,吴太夫人怕是经不起兄终弟及之言,只说孙权在宣城伤重,需好好调养,而孙绍年幼,为避免江东六郡发生动荡,这才由李睦摆出一副制衡周瑜的模样,从而制衡六郡内部各方的势力,明争暗合,统统汇聚到孙绍手中。
而若是吴太夫人不允,那他也及早遣人给她送个信,她立马就开始称病,积劳成疾也好,偶感风寒也罢,一路“病”到吴郡,再做打算。
见李睦的目光朝他扫过来,周瑜弯了唇角,微微一笑,目光轻闪:“放心。”
那一句未及细思的提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