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陈希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编者按 与其说这对夫妇想要找回“我们的骨”不如说他们是在试图找回“我们的过去”——虽然在别人的眼里,它早已一文不值。 1
他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新闻联播。他习惯于从电视上了解世界。
她在厨房刷碗。咣咣响。这是他每天看新闻联播时的伴奏。电视里邢质斌说一句,厨房那边就咣地一声响。有时候人家才说到一半,她也一声咣。仔细琢磨,似乎还是她的节奏对,倒是人家把话说长了。久而久之,她的洗碗声居然成了一种调节。虽然聒噪,但没有它,脉搏还走得滑溜溜的,不到点儿。
这是晚饭吃完的时候。他看新闻,她洗碗。有一种慵懒的安逸。电视上在列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中国人的生活好起来了!喜欢吃什么?他忽然听到。原来是她在问:明天喜欢吃什么菜?
明天是周末。他愣住了。不知道。正如电视所说的,生活好起来了!但是若要问怎样才算过得好?还真没想过这问题。随便。他说。
随便?随便是个什么菜呀?她说,幽默地。她从厨房走出来,手里拿着抹布,站在他面前,等他回答。这还真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可又实实在在,需要回答。她又问了一句。
随便就是随便。他说。
就随便,你好歹也说个菜名呀。她说。简直在逼他。他烦了。我怎么知道?刚刚吃的东西还没有化成屎,你叫我能说什么?烦死了!他简直粗鲁地叫道。
她怔了一下,也火了。你烦?我就不烦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要考虑吃什么,进了市场,就跟进了考场一样。她把抹布往沙发上一甩。
她是教师。这比喻还挺贴切。看来是在脑子里绕了好长时间了。她说着就哭了起来。这问题确实让人困扰,也许以往还将之当做乐趣,毕竟吃什么可以选择了。现在才发现,其实是苦恼。吃什么?怎么吃?家里烹调得不好,就到外面下馆子,吃了中国菜吃外国菜,吃了满汉全席又吃家常菜,这世界上的东西好像都吃光了,日子好像已经过得到头了。最后又回到家里来了。可是,回到家里又吃什么?
也奇怪,生活好起来了,问题却变得难以解决了。倒是原来,缺吃少喝,吃什么都觉得好吃。两口子经常把一点点的东西让来让去。也争吵,那是为了对方不接受而吵。那么困难时候都过来了。他后悔了。把抹布捡起来,送她手上,以示赔罪。
她却哭了起来。与其因为怨恨,勿宁因为被劝慰了。所有的冤屈都爆发了出来。她奇怪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多冤屈?她执拗地抗拒着,不肯接抹布。他就自己拎着去厨房。厨房的东西还没有洗完,他就洗了起来。她在外面不哭了,好像在听他如何洗。这些事一直是她做的,他确实做得不利索。他就更觉得自己不对了。
她进来了。抢过他手上的抹布。他就在一旁帮着传洗好的碗筷。她就偏不把洗好的碗交给她,闪过身,自己放到消毒柜里去。他笑了。她也笑了。
她笑起来很灿烂。他仿佛又瞧见年轻时候的她了。那时候他倒没有时间欣赏她的笑。她也常是紧锁着眉头,一脸焦灼。他们要致富。她是教师,就业余办班补课,他也利用自己是杂志社美编的优势,业余给人家画扇面。过得很潦草。这生活,现在才精致起来。他发现她其实很漂亮。
漂亮什么?她说。老妈子一个!说着又笑了。他们和解了。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明天吃什么呢?
他们是我的父母。作为一个晚生代作家,我已经习惯于认定他们这一代人迂腐。他们总是说,过去多么苦,现在多么好,你们还要再怎么好?好像总是很满足。他们活得安安稳稳。没想到,他们也有会有被绊倒的时候,而且,是在最基本的问题上绊了一脚。
也许,基本的,也是关乎我们的。
那时候我不住在他们身边。我在京城上大学。我是后来才知道他们的事的。顺便说一句,我父母其实并不老,五十来岁,老三届。文革,上山下乡,恢复高考,改革开放,是跟他们紧密相连的关键词。还有那句:把被“四人帮”耽误了的青春夺回来他们什么时候竟老了呢?
2
他们终于决定一同上市场。现场刺激食欲,喜欢什么就挑什么。
从能吃什么就吃什么,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毕竟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出家门。迎面的人都朝他们点头,问好。他们一直是受人尊敬的,有文化,又有经济实力。吃了?大家问。
他们一愣。这是很平常的问候。要在平时,他们一定也回一句:吃了,您呢?可是今天,他们却回答不出来了。中国人问安,怎么不问别的,就问吃呢?好像要把自己的胃翻出来审视一般。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早上吃得很潦草,挂着一笔账:中午这餐会补偿的。
按常识,东西最全的是大型超市。这些年流行大型超市,只要进里面,吃的,喝的,用的,什么都齐了。也许是因为星期天的缘故,超市里人山人海,货物也琳琅满目。可是当要认真寻思买个什么,又发现,并没有什么可买的。他看很多人其实也只是在徘徊着,最后无可如何地抓了些东西。但自己可不能这么做。自己是负着使命的。严格上说,是负有证明自己生活好的使命:咱们过得好!
食物区里最有生机的是海鲜区,各种各样的海鲜,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但无论是叫得出名还是叫不出名的,似乎都吃过了。一见它们,胃里就涌出它们的味道,就排斥了。他们匆匆避过了那里。
最热闹的是卖肉的地方。剁肉声此起彼伏,刀们也此起彼伏。一个壮年肉贩,把整个半片猪身推了过来,乓地放倒,剁。他敞着怀,露出肥肥的胸肚,真是百分百的屠夫!他想。那屠夫叼着烟,烟气熏着他的眼,他的眼睛半睁半闭着。半只猪的轮廓很快就消失了。他剁着,一刀一刀下去,好像很随意,不禁令人担心他会不会剁到自己另一只摁着猪肉的手了。可是那下面的手却很灵巧,进进退退。一个发狠进攻,一个灵活闪避。配合默契,准确,有一种表演的意味。精彩!与其精彩的是熟练和准确,勿宁是有力,狠。他的兴致被吊出来了,就好像把葱花放进熬到高温的油上,吊出了味道。生活有时候就需要这种狠。
那屠夫忽然停住了刀,咣地撂下,用操刀的手去抠肉里的东西。那手上青筋暴起。他瞧见屠夫从里面抽出了一拉子骨头。他的眼睛一亮。
那个骨头似曾相识。但是他又记不起来。它跟筒骨相连。直到那屠夫把它跟筒骨分开了,他才看清楚了,那是瓢骨。她似乎也有所触动,拉了拉他的胳膊。两口子已经很久没有拉胳膊了,他感觉一阵酥麻。时光被拉回了二十多年前。那时候他们刚结婚。她就经常这样拉他的胳膊。他们相亲相爱,可是拿不出编者按 与其说这对夫妇想要找回“我们的骨”不如说他们是在试图找回“我们的过去”——虽然在别人的眼里,它早已一文不值。什么来爱对方。他就拿这种肉骨头来爱对方。他们不知道那骨头的学名,就按着市场上的叫法,因为它样子像饭瓢,就叫它瓢骨。
那时候的肉骨头不是随便就能买到的。肉需要凭票供应,不需要票的,就只有骨头了。于是骨头也成了抢手货。他们通过一个当医生的亲戚,开了病员证,可以优先购买骨头。但是他们往往也只能买到这样的瓢骨。筒骨,甚至猪头骨之类,早就被有门路的网罗走了。瓢骨干瘪瘪的,只偶尔挂了几丝肉。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们也能充分利用。熬了,喝汤,把挂在骨头上的几丝肉刮下来,把能嚼烂的骨头嚼了,吮骨髓。那味道无异于天下最美的食物。现在他看了看她,她也看着他,好像又体味到那味道似的。她仿佛还瞧见了他嚼骨头时沾了一嘴边骨渣的狼狈模样。她笑了起来。
好久没有见到这东西啦!怎么会一直没有见到呢?好像现在的猪都不长了这瓢骨似的。也许是没有留心了。都觉得什么也不好吃了。可其实不是没有好吃的,而是好吃的东西被忽略了。
他瞧瞧她,她也瞧瞧他。她从他的眼睛里读出了意思:买!
他们叫住了那肉贩。
肉贩惊诧地瞅着他们:瓢骨?似乎听不懂他们指的是什么。难道现在,连这骨头的名字都取消了吗?他戳了戳那骨头。
肉贩拿起了筒骨。他以为他们要的是筒骨。现在纯粹的肉已经不再让人感兴趣了,比如上排肉,往往是最滞销的品种。倒是筒骨价格一直在攀升。不,要边上这个。她说。
对方怪讶地瞥了他们一眼,把瓢骨丢给他们。
她接了,把他们端端正正放在购物篮里。这一斤要多少钱?她问。虽然钱对他们无所谓,但是她还是习惯性地问了一句。
不要钱。不料那肉贩应。
不要钱?
不要钱。
他们简直不相信。
这要什么钱呀?肉贩说,一挥手。你们要就拿走吧。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轻蔑。敢情他把他们当乞丐打发了。
什么话嘛!他叫,问你多少钱,你这是什么态度嘛!
对方愣了一下。那神态,好像没想到施舍也要讲究态度。什么什么态度?不是说不要钱吗?
人家就是问你钱!他说。
我说了,不要钱!
那我们不要!她说。从购物篮里把东西抓出来,放回案板上。她的样子,与其是在退还,勿宁是在谈判。她把东西放在案板的正中央。
不要就不要。不料对方说。这东西谁要呀?对方一操刀,把那瓢骨刷地一下刮到地上去了。他又开始切肉。马上有人挤了过来,叫着要某块肉。他们很快就被挤到了边上。他们根本不想买那些肉。他们只想买瓢骨。可是那瓢骨已经可怜地躺在地上。他们很快就要被排挤出去。他们抗拒着,几乎是可怜地。他们很久没有这种可怜的感觉了,自从手头有了钱,有了财产。可现在,好像这财产全被人家抢走了似的,什么也没有了。这财产就是那块瓢骨。他们渐渐看不到它了。这世界是别人的世界了。
3
为什么会把这样的骨头视为全部财产?我想不明白。现代社会,一切以价格论价值,没有价格的东西会是重要的东西吗?
我的父母绝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跟所有的人没有两样。他们也爱财,也贪小便宜,比如喜欢买打折的东西。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爸,妈,我们又不是没有钱!我曾这样劝他们。他们却说,能省的为什么不省?
这下为什么又不省了呢?
他们简直是逃出超市来的。满脑子空白,在街上乱走,漫无目的。走到快中午,觉得肚子饿了,才恍然发现,自己没有实现给自己的肚子许下的诺言。
他们决定去餐馆吃。餐馆总有一种犒劳人的感觉。餐馆服务员拿出菜单,全是各种熟悉的菜。所有的餐馆都一样。海鲜,鱼类,肉类,菜类,面食,汤。什么汤?
青蛤田鸡汤,三鲜豆腐汤,榨菜肉丝汤
肉丝?肉有什么好吃的?有骨头汤吗?
有。服务员回答。有海带排骨汤。
不要。
还有山芋筒骨汤。
他们眼睛一亮。有瓢骨的吗?
什么?服务员问。听不懂。难道这个词真的已经从这时代消失了?
就是筒骨上面那部分。他说,竭力耐心比划着。可是那服务员还是不懂。她跑进去叫出厨师。厨师手里还拿着一把瓢,他就指着那把瓢形容着。厨师明白了。他说,没有。那东西,现在谁还要?
怎么会没人要?她说。
不出料。厨师撇着嘴说。现在用筒骨,即使一根冰冻的筒骨,从早上熬到晚上,也还能出料。
滴点醋!他说,滴点醋就出料了。
厨师笑了。我知道,滴了醋也没有筒骨会出料。
这是事实。可是他不同意。你不懂得吃!他说。
我不懂?厨师不高兴了。我是不懂得吃,我只懂得做。当然是你懂得吃喽!
我就是懂得吃!他火了,梗着脖子。
厨师也想发火,但是他忍住了。那您就吃吧!厨师说着就往里面走。神经病!嘟哝了一句。
谁神经病?他叫。
我没说你。那厨师应。我说我自己,行了吧?
他们愤而出来了。我看他真是神经病呢!他说。
就是。她也说。她本来是个息事宁人的女人,往往是他喜欢跟人争吵,她来劝。可是今天,她好像不是她了。
现在这世界真是有毛病了。她说,你看看那些菜,有什么好吃的?也一道一道的,还取个好听的菜名,有模有样似的。
他说:还不如我们当初酱油调饭,一点虾米,沾沾酱油,味道多好!
对了,那我们就吃这虾米沾酱油吧!她提议。
于是他们在一个杂货店买了虾米。酱油家里已经有了。那中午他们就这样吃了一餐饭。一边吃,还一边挑剔现在的虾米没有过去的好,太咸!酱油也没有过去地道。是什么化学原料做的吧?他说。现在科学发展越来越邪门了!所以癌症那么多!他这样说,觉得很解气。仿佛是故意跟这时代较劲似的。他们就是要较劲。
所以我们还是天然的东西,少少地吃一点。她也说,过去都不会这个毛病那个毛病。好像过去吃那些东西,吃得少,并不是他们无可选择,而是他们选择的结果。他们喜欢吃,其实那时候他们吃得很无奈。
吃完,收拾停当,坐下来,忽然感觉到有点委屈。彼此没有说话,睡觉去了。她进了房间,他在沙发上睡。
他没有睡。他想起自己当年和妻子一块吃瓢骨的情景了。那还是年轻的时候,他们围在炉灶前。她把瓢骨洗了,放进锅里,加水,滴上一些醋,熬汤。编者按 与其说这对夫妇想要找回“我们的骨”不如说他们是在试图找回“我们的过去”——虽然在别人的眼里,它早已一文不值。酸溜溜的味道弥漫在整个屋子里,他们的眼泪都被酸出来了。但是很温暖。再熬一会儿,再熬一会儿。终于揭开锅盖了,浓浓的香气扑鼻。那汤上是泛着油的,那是营养所在。捞出来,把挂在骨上的几丝肉刮出来,专门放在一个碗里,留着炒菜。汤可以放着下饭。只有骨头本身没有用。再熬一遍。然后,他啃骨头。他啃下瓢骨的边缘,嚼。味道浓得胀到鼻腔里。那时候他的牙齿还很好,能啃很多东西。但是他在啃骨头时犯了矛盾:如果现在就把它啃了去,那么接下去就不能再熬第三次汤了。因为能出料的地方都被他啃掉了。他不舍得了。妻子说,啃了以后照样也可以再熬的。那岂不卫生?他说。哎呀一家人,卫生什么呀!你还跟我讲卫生呀?那好,我炒菜试味道,你嫌不嫌我不卫生?妻子说。他笑了。夫妻之间有什么卫生不卫生的?要说不卫生,亲吻是最大的不卫生。可那才是爱。
再熬出来时,汤白白的,味道不那么浓了。加点味精,那味道又模有样了。
那味道,是什么味道呢?那味道,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味道。
4
他们决定再去超市。
他们换了一家超市。晚上的超市跟白天略有不同,热闹劲好像都溢到了门口了。门口搭了台,有人在唱歌,举办着抽奖比赛。
一个推销商拦住了他。先生,您看这彩电。
他没有理他,径直往前走。
先生,您看都不看,怎么知道是不是您喜欢的呢?您看,这色彩,高保真。
他不管。那人就跳到他前面,挡住了他的路。
她说:你这人怎么回事?我们不要!
不要?这么好的彩电你们不要?你们还要什么?那人还纠缠。
我们家已经有彩电了。她说。
我知道你们家有彩电。那人还说,我还知道像你们这样的老同志家里有什么样的彩电。为什么不更新换代?
他停住了脚步,瞧着那人。那人还以为他动心了,得意了起来,就又要说下去。只有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怎么了。她连忙说,我们不要更新彩电,我们不需要。
不需要?现在生活好起来了,消费观念也要跟着改变呀!不要等着东西用坏了才舍得换。现在人家都是见了好的就换。您看,这色彩,全平的
那人说着就要去拉他的手。他猛地一搡,那人跌跌撞撞险些要跌倒。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气。虽说自己是搞画画的,平日练些书法,但是那不是练拳呀。倒好像练了多年工夫,蕴藏着多年杀机似的。
那人好容易稳住脚,不解地瞪着他:不要就不要嘛,动什么手?你打人啦!
她连忙说,我们哪里有打他?只不过你挡了我们的路了。
那家伙道:挡你们的路又怎么了?我们摊摆在这地方,我们还挡了人家大超市的路了呢!你们比大超市了不起?大超市什么都有,你有吗?
我们有!她说。
有?有这纯平彩电吗?
我们才看不上你这破电视呢!
这么多的电视都看不上?那人道,这么好的电视还嫌破?不高档?你们还要怎么高档的?超大屏幕?背投影?有人围了上来。那家伙得意了。电影机?家庭影院?整个电影院都搬回家?他叫道,简直是在耍泼了。够不够?你们看得上看不上?
看不上!他应。
那你们还要什么样的?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他应。
不告诉,就是没有!那人道,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多么好的东西,你根本不知道!
他一愣。凭心论,他并不是那种对时代发展孤陋寡闻的人。他甚至还很关心。只是他一直觉得没有必要去追逐潮流。他一直以为自己很有平常心。平静得很。现在他发现自己并非如此。他被刺激了。
我知道!他道。
那你说说!那人道。
要说说,还真说不出来。平时那些时髦东西总是在眼前晃着,在耳边咶噪,让你觉得自己沉溺其中,其实你一样也没有记住。
我当然知道!但是我们不要!他应。
不要?对方冷笑了。哼,我看你是得不到!这世界上只有得不到,没有不要的!你得不到!
他满脸通红,就要冲过去打那家伙。她连忙拉住了他。边上的人也觉得那家伙太过分了,纷纷数落那人:人家知道不知道,买得起买不起关你什么事?不要听他的,不要听他的!又对他说。倒好像他真的是这么回事了。他真想索性去买它一台彩电,挑这摊上最贵的一台,买了。用实际行动说明自己的实力。可是,这样岂不证明了那彩电的价值?他觉得很难。
而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在众人眼里又是一钱不值!你敢公开说出来吗?一定会遭到大家的耻笑。他们感到了心虚。
他们是被大家推着进了超市的。一些看客也跟着进来了。就在他们边上,他们觉得边上有无数的眼睛在瞄着他们,看你到底要什么。要什么?我还是要瓢骨!我们没什么不对,没什么可羞耻的!他们互相肯定着。管他们呢!他们算得了什么?我们为自己活着!
他们坚持着向肉摊走去。也许是已经晚上的缘故,案上很空,已没有了瓢骨,摆着几块肉,全是净肉,已经用保鲜膜包装好,打上条码。也没有人在卖。只有一个女工在做着卫生。
哪里有瓢骨?他们问。
女工听不懂。
骨头。她只得改口。
没有了。
哪里有?他问。
那女工愣了半晌,忽然向边上一指。顺着她指的方向,他们瞧见了一个垃圾桶。里面还真搁着几块瓢骨。他们就猫腰去捡。装进包装袋。他们直起身来时,发现有人在用异样的眼光瞅着他们。他们马上意识到,他们一定把他们当乞讨的了。他们中间是不是有刚才在门口的看客?即使有,又怎么样?我们是要买!我们是要去付钱的!是不是?
付钱的意义变得特别重要。按规定,必须先到计量处称重量,贴上条码。他们向那里走去。
需要排队。排队的感觉很好,让他们明确成为一个购物者。可是他们被拒绝了。这东西没有卖。计量员说。
怎么会没有卖?他们故意装糊涂了。
就是没有卖的。计量员说。
我们要买!他大声说。
不行。对方说。
给我们打个价吧!她说。简直是哀求。
计量员说,不是我们不打价格,我们这里没有它的单价,根本打不出来。
他们没话了。狼狈地退了出来。为什么还要打条码!他骂了起来。简直多此一举!
好像如果不打条码,他们就可以蒙混过关似的。其实他们未必不知道下面还有关卡,比如收银处,还有门口划条子检查的。但编者按 与其说这对夫妇想要找回“我们的骨”不如说他们是在试图找回“我们的过去”——虽然在别人的眼里,它早已一文不值。是他们没有办法了,只是能混一关算一关。他们不像稳重的长辈,反像个没出息的混混儿。
条码又怎么样?她也说。难道条码就能代替东西了?本末倒置。
她忽然停了下来,有了主意。他们回到肉摊上去。那女工已经不在了。那两份净肉还搁在那里。她把其中一个包装盒上的条码揭下来,贴在他们的瓢骨袋子上。那条码上并没有注明货品的名称。她做这事时简直像个顽童。她自己也觉得荒唐。做完,慌慌张张躲到一边去,捂着嘴自己笑了。好像一个不更世的孩子。
她愿意自己是孩子。
他也故意做出要逮住对方的样子,张牙舞爪。好像他们都是孩子。
然后她扪着胸口,好像在忏悔。她对自己说,我这不是在做坏事,而是在做好事,因为我并没有损人利己。我这是相反,损己利人。
在选择揭哪块肉上的条码时,她费了一番踌躇。两份肉,一份量多,一份量少,量多的价格贵。最后她选择了价格贵的条码。他也很赞成。他不愿意把这瓢骨的价值弄低了。而在她,觉得这样让自己多损失一些,会心安理得一些。当然他们这种损失并没有人知道。谁也不知道,即使是损己利人,也不会得到赞扬。我们自己知道就行了!他们这样对对方说,像彼此舔着受伤的伤口。
他们跳过了计量程序,到了收银处。收银员是女的,一副疲惫的样子。她拿出装着瓢骨的袋子。他们听到了刷卡机毕的一声。他们几乎要欢跳起来了。可是当对方把它装进印着超市名字的购物袋时,一个瓢柄部分凸了出来,卡住了袋沿。女收银员就用手去按。一按,就怀疑了,拿出来看。没料到她如此疲劳了,还这么认真!他真有点恨她。
这东西不是。女收银员说。
什么不是?他想抵赖。
货品跟条码不对。
你怎么知道?她也说。这条码上又没有写,你就认得它了?她故意说得很俏皮的样子。
我当然认得。女收银员还真说。这种东西,是非卖品。
非卖品?
就是没有卖。
没有卖我们买就不行吗?她说。
不行。
为什么?
因为是非卖品嘛。
为什么会是非卖品呢?
我怎么知道?女收银员应,翻了一下眼白。这下又看出来她的疲惫相了。
非卖品我们也要。他坚持道,好像要趁着她疲惫进攻似的。
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
这账没法算的。
怎么会没法算?她引诱地戳了戳那条码。
那不是这个价格呀!女收银员说。
那你说,多少钱?她说,就把钱掏出来,放在收银台上。他们早已经准备好钱了,团成一团。
他们瞧见那收银员去拿钱了。只要一展开那团钱,就说明她有收的意思了。他们的心在跳。可是对方并没有去展开钱,而是抓了直接还给他们。他们不收。好像他们不收,对方就会无可奈何收下,放进了钱柜里。可是那收银员却把钱丢了过来。钱碰到了她的手,她仿佛触电似地赶忙闪避。那钱就又丢到了他的手上。他一顶,那钱又被顶回了收银台上,像个可怜的谁也不要的弃婴。
干什么嘛,你们这是!女收银员嚷了起来,不耐烦了。那疲惫相又出现了。他简直恨她疲惫但又不疲惫。
你这是干什么呢?他反问。我们这是在买东西!我们有钱!
女收银员火了:有钱也没有用!你以为你们有钱就行了呀?你以为有钱就什么都可以啦?
他也火了。现在还不就这样?有钱能使鬼推磨,什么做不成?
欸!对方说,就偏偏不需要钱的东西,做不成!
他们知道对方指的是什么。什么都要钱,怎么就偏偏这个不要钱?她说。
我怎么知道?收银员道。你问我们经理吧。
问经理就问经理!他说,我还怕你们经理不成?我花钱买东西还不行了?
经理来了。经理也说,不行。这是规定。
规定就不能改了吗?他说。
规定怎么能改?
错了也不能改了吗?
错了,经理笑了,至少现在还不能改。
荒唐!她说。
经理说,好吧。我承认我们工作有失误的地方。没有管理好,让你们白忙了一趟。你知道,中国人的素质就是这么差。这是谁这么做的?缺德简直。经理高声叫起来。
她抖了一下。她这辈子还没被人骂过。你骂谁?她叫。
经理一愣。又不是骂你,你这么神经干什么?
你骂谁都不行!她说。
经理似乎明白了什么。哦,你是不是觉得在骂自己了?我还真怀疑是你们自己做的了!你们这么大的年纪了,还做这种事!
什么这样?他们应,企图抵赖。经理说,那你们就不要这么急了,既然不是你们做的。
经理这话又让他们不甘心起来。好像就此逃避,就是丢弃了尊严了。让人这样骂自己而不敢还口。我们做了什么了?我们有什么错?
就是我们做的,又怎么样?他说。
果然是你们自己做的!经理说,这是什么行为你们知道不知道?这是扰乱市场,扰乱公共秩序,说得严重点,是偷窃,是犯罪!
我偷窃?我是自己吃亏呢!
自己吃亏就不是偷窃呀?经理说,而且鬼知道你们抱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只有到公安局立案侦察才清楚。要不要进进公安局?
公安局?他们一辈子没有跟公安局打交道。不,曾经有过,有一次,她的学生在社会偷盗了,被公安局抓了进去。难道他们也要这样被抓进去?
他们要逃了。喂,你们把钱带走!经理叫。他们不理睬。他们听见后面在大声叫。撂下那钱,把钱花出去,多少让他们心安理得些。虽然他们并没有拿走瓢骨。他们已经不在乎买没买到那骨头了。可是保安拦住了他们,把钱塞在他手里。你们到底怎么回事嘛?你们这样做,到底有什么目的?
5
我们有什么目的呢?他们问自己。扪心自问,他们并没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只是要回味过去。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就必须不忠实于现实,难道忠实于心灵有错吗?就该上公安局?
都是你!都是你!出什么馊主意!他埋怨妻子。
我馊主意?是哦,我那是馊主意?你有什么好主意?我是笨蛋,你不是笨蛋?她也动气了。
我是笨蛋!他也说。要不怎么会拿着钱买不了东西呢?他猛然发现自己手里还抓着那团钱。他把钱一甩在地。我有钱,我挣了很多钱!我这钱挣了,做什么呀!他叫。
他拿拳头砸自己脑袋。她连忙阻止。他更加不听了,更要砸。恨编者按 与其说这对夫妇想要找回“我们的骨”不如说他们是在试图找回“我们的过去”——虽然在别人的眼里,它早已一文不值。不得把自己砸死。
她也撒了手,叫道:好,好,你砸!你砸死了,我也死!我们一起死!我们这样死了也白死!
我的鬼魂会去抓他们的!他说。
抓他们干什么?她说。他们有什么错?说白了,他们有什么错?
他们没有错。确实。他们不把不能卖的东西卖给你们,他们有什么错?倒是你们错了。你们企图用钱去买不能卖的瓢骨,你们买不了。你们有多少钱都买不了。有多少钱,都买不来你们喜欢的东西。你们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一贫如洗。
那天晚上,他睡得很晚。他坐在沙发上回忆着当年喝瓢骨汤的情景。那时候可以用钱买瓢骨。那时候还没有沙发,坐的是木板凳。她身体不好,又怀了孩子,需要营养。需要这骨头汤补。但她又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喝了。要让他喝。他不喝。他们推让着。推让往往最后变成了争吵。他说我能啃骨头你能啃吗?她说,你怎么知道我不能?他说,担心你牙齿松动了!人家说,孕妇的骨骼是最脆弱的。她就说,我不怕。他说,你不担心,我还担心我儿子呢!你以为是为你自己吃呀?是为我的儿子!她说,儿子又怎么样?我肚子难受,我吃不下!我恶心着呢!他就说,那就倒掉算啦!她愣住了。倒就倒,倒就倒!她就应,你把你的骨头仍了我就倒!他当然不舍得扔。我扔又怎么样!扔又怎么样!他叫,把骨头挥起来,摇着胳膊,可是半天那骨头也没有离开他的手。最后他用那骨头去敲她。她哭了,他也哭了。
他多想再来吃一次瓢骨,即使是再来吵一场。
他听见房间里面的哭声。他进去了,妻子在里面哭。怎么了?他问。
我梦见了儿子了!妻子说。
也就在那晚上,发生了一件事。他们家遭贼了。他半夜起来上卫生间,一开灯,撞见那贼正在撬他们家的另一间房门。他本能地吓了一跳,可马上冷静了。我家没什么可偷的,都一贫如洗了,他想。倒是这小偷的光临,让他觉得自己家还有一些价值。
那贼发现了他,也吓一跳。就要往回蹿,他却叫住了他。他把食指竖在嘴前,提醒他不要吵醒自己的妻子。你要是觉得有什么值钱的,就拿去好啦!他对贼说。
那贼愣了。忽然意识到会不会是什么阴谋,又要逃。他又说:我这么一个老头子,你捏死我就像捏一只蚂蚁,你怕什么呢?
贼觉得也对,停住了脚。他就返进卧室,拿出钥匙来,为贼开了他要撬的门,然后让他进去。那贼不敢进。他又开了灯,他还是不敢。他明白了,自己家里的物品太多了,这是老年人喜欢积攒的毛病。这也许让对方感觉有什么暗道机关了。其实有什么呀?全是垃圾!
他自己进去了,拉开抽屉,拿出里面的钱。那是他们放在家里备用的。几百元。他把钱递给贼。贼不敢收,不信任地瞅着他。
你嫌少?他又转进去,抄出几张存折来,定期的,他同时拿了身份证,告诉了他暗码。那贼愣愣的,猛地望了望周围。也许是害怕圈套。可是他却仍以为对方在嫌钱少。
我知道,我知道。他说,我就是这么穷了,就这么一点钱。可这好歹也是一点钱啊,也可以混着吃口饭
那贼没反应。他感到这是对他的轻慢。对方把他手上的存折当草纸了,把他当乞丐了。他急了:你到底要还是不要!他叫。
那贼猝然一跳,夺门逃走。他追了出去,贼已经不见了踪影。他坐在家门口愣了好久。一直到天亮,她醒来了,瞧见他不在,找到门口,发现了他。
倒不如做贼好。他说。
什么?她没有听明白。
倒是做贼主动。他又说。要就来,不要就走,你还得求他了。他不愿意,照样一走了之。倒不如做贼。
她一惊。你怎么会有这念头?
其实她也伤心了一夜。她梦见自己被人抓去游街,戴着高帽,像文革时候一样。但其实文革时候,她是给别人戴高帽的。她和他,跟所有那时代的年轻人一样,都是红卫兵。
是真的。他又说。我觉得自己贱了。我们都是被人欺负。
她点头了。其实他们并没有怎么受欺负。像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人一样,过着日子,竭力把日子过得好些。但似乎要说这样过着很冤,也未尝不可。他们忽然觉得不能忍受这个冤了。好像这冤屈一直沉淀在心底,一经搅荡,顿时沉渣泛起。
你看那个老王,他凭什么就比我们混得好?他说。他凭什么就当领导,来领导我?
对!她也说。我们学校那个小张,每次都捡了好班去,她花一分力,就有十分收获。还不就跟校长有关系?狐狸精似的
你那校长呀,也不是好东西!他说。我见他第一次,就看出来了。那眼睛白仁多,黑仁少,整一个色鬼!
你知道?她说。她奇怪丈夫以前并没有说他知道的。他们天天在一起,他从来没有这么说校长。难道原来的那个丈夫不是现在的丈夫?原来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了?原来我们生活,所谓的好生活居然是这样的。以前怎么就忍受过来了?
我怎么不知道?我什么都知道!他说。她愿意丈夫原来真的是全知道的。男人应该比女人深刻,比女人冷峻。或者说,他们中间至少应该有一个没有被蒙骗,他们过得还不算可笑,不算太冤。
你看楼上那个暴发户,他又说了,整天小车在我们窗户前开,又不开走,马达轰轰直响,震得人心脏都要停了。暗示他,他还装不懂。他以为我不知道?他以为我们就不敢直说?他叫。他以为我们就这么软弱?我拿厉害来给他看一看!我这就去他家,跟他闹一闹。我这就去!
她吓了一跳,又赶忙制止。不是因为不愿意得罪人,而是因为,这世界太险恶,陌生而险恶。难说会发生什么不测的事。
要卑鄙,要下流,要打小报告,要耍流氓,我也会!他叫。
你不要这么说吧!她说。
我要!他坚持。像夏天的蝉,越捏越叫得凶了。
她感觉发虚。自己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好像没有在这世上活到这岁数似的。她好像很能干。她在单位是一个教学骨干。她教的学生有很多考上了重点中学。她有教学法宝,特别是指导学生作文。作文一拿高分,语文成绩没有上不去的。现在想想,她的法宝是什么?杜撰。杜撰生活事实,更明确些说,是从范文中搬过来的生活事实;再个呢,抓立意。竭力拔高立意,跟当前的形势挂勾起来,跟上头的号召呼应上,这样意义就深远了。管他学生是理解了还是不理解,管他是不是编的,甚至管他在逻辑上能否让人信服:反正我写出了如此重大的意义了,难道不对吗?难道谁敢说这意义不正确编者按 与其说这对夫妇想要找回“我们的骨”不如说他们是在试图找回“我们的过去”——虽然在别人的眼里,它早已一文不值。吗?不敢说,就只能给我高分。只要成绩上得去,考上了重点中学。先上再说。品格被败坏了吗?将来补吧。
然而补了吗?没有。一旦堕落,就走入了不归路,永远实用下去了。久入鱼肆而不闻其臭。长期以来,总是想实用,总是要赢,讲发展,讲索取,讲消费我们没有信仰,太世俗,只要当世俗的强者,适应者... -->>
编者按 与其说这对夫妇想要找回“我们的骨”不如说他们是在试图找回“我们的过去”——虽然在别人的眼里,它早已一文不值。 1
他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新闻联播。他习惯于从电视上了解世界。
她在厨房刷碗。咣咣响。这是他每天看新闻联播时的伴奏。电视里邢质斌说一句,厨房那边就咣地一声响。有时候人家才说到一半,她也一声咣。仔细琢磨,似乎还是她的节奏对,倒是人家把话说长了。久而久之,她的洗碗声居然成了一种调节。虽然聒噪,但没有它,脉搏还走得滑溜溜的,不到点儿。
这是晚饭吃完的时候。他看新闻,她洗碗。有一种慵懒的安逸。电视上在列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中国人的生活好起来了!喜欢吃什么?他忽然听到。原来是她在问:明天喜欢吃什么菜?
明天是周末。他愣住了。不知道。正如电视所说的,生活好起来了!但是若要问怎样才算过得好?还真没想过这问题。随便。他说。
随便?随便是个什么菜呀?她说,幽默地。她从厨房走出来,手里拿着抹布,站在他面前,等他回答。这还真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可又实实在在,需要回答。她又问了一句。
随便就是随便。他说。
就随便,你好歹也说个菜名呀。她说。简直在逼他。他烦了。我怎么知道?刚刚吃的东西还没有化成屎,你叫我能说什么?烦死了!他简直粗鲁地叫道。
她怔了一下,也火了。你烦?我就不烦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要考虑吃什么,进了市场,就跟进了考场一样。她把抹布往沙发上一甩。
她是教师。这比喻还挺贴切。看来是在脑子里绕了好长时间了。她说着就哭了起来。这问题确实让人困扰,也许以往还将之当做乐趣,毕竟吃什么可以选择了。现在才发现,其实是苦恼。吃什么?怎么吃?家里烹调得不好,就到外面下馆子,吃了中国菜吃外国菜,吃了满汉全席又吃家常菜,这世界上的东西好像都吃光了,日子好像已经过得到头了。最后又回到家里来了。可是,回到家里又吃什么?
也奇怪,生活好起来了,问题却变得难以解决了。倒是原来,缺吃少喝,吃什么都觉得好吃。两口子经常把一点点的东西让来让去。也争吵,那是为了对方不接受而吵。那么困难时候都过来了。他后悔了。把抹布捡起来,送她手上,以示赔罪。
她却哭了起来。与其因为怨恨,勿宁因为被劝慰了。所有的冤屈都爆发了出来。她奇怪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多冤屈?她执拗地抗拒着,不肯接抹布。他就自己拎着去厨房。厨房的东西还没有洗完,他就洗了起来。她在外面不哭了,好像在听他如何洗。这些事一直是她做的,他确实做得不利索。他就更觉得自己不对了。
她进来了。抢过他手上的抹布。他就在一旁帮着传洗好的碗筷。她就偏不把洗好的碗交给她,闪过身,自己放到消毒柜里去。他笑了。她也笑了。
她笑起来很灿烂。他仿佛又瞧见年轻时候的她了。那时候他倒没有时间欣赏她的笑。她也常是紧锁着眉头,一脸焦灼。他们要致富。她是教师,就业余办班补课,他也利用自己是杂志社美编的优势,业余给人家画扇面。过得很潦草。这生活,现在才精致起来。他发现她其实很漂亮。
漂亮什么?她说。老妈子一个!说着又笑了。他们和解了。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明天吃什么呢?
他们是我的父母。作为一个晚生代作家,我已经习惯于认定他们这一代人迂腐。他们总是说,过去多么苦,现在多么好,你们还要再怎么好?好像总是很满足。他们活得安安稳稳。没想到,他们也有会有被绊倒的时候,而且,是在最基本的问题上绊了一脚。
也许,基本的,也是关乎我们的。
那时候我不住在他们身边。我在京城上大学。我是后来才知道他们的事的。顺便说一句,我父母其实并不老,五十来岁,老三届。文革,上山下乡,恢复高考,改革开放,是跟他们紧密相连的关键词。还有那句:把被“四人帮”耽误了的青春夺回来他们什么时候竟老了呢?
2
他们终于决定一同上市场。现场刺激食欲,喜欢什么就挑什么。
从能吃什么就吃什么,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毕竟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出家门。迎面的人都朝他们点头,问好。他们一直是受人尊敬的,有文化,又有经济实力。吃了?大家问。
他们一愣。这是很平常的问候。要在平时,他们一定也回一句:吃了,您呢?可是今天,他们却回答不出来了。中国人问安,怎么不问别的,就问吃呢?好像要把自己的胃翻出来审视一般。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早上吃得很潦草,挂着一笔账:中午这餐会补偿的。
按常识,东西最全的是大型超市。这些年流行大型超市,只要进里面,吃的,喝的,用的,什么都齐了。也许是因为星期天的缘故,超市里人山人海,货物也琳琅满目。可是当要认真寻思买个什么,又发现,并没有什么可买的。他看很多人其实也只是在徘徊着,最后无可如何地抓了些东西。但自己可不能这么做。自己是负着使命的。严格上说,是负有证明自己生活好的使命:咱们过得好!
食物区里最有生机的是海鲜区,各种各样的海鲜,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但无论是叫得出名还是叫不出名的,似乎都吃过了。一见它们,胃里就涌出它们的味道,就排斥了。他们匆匆避过了那里。
最热闹的是卖肉的地方。剁肉声此起彼伏,刀们也此起彼伏。一个壮年肉贩,把整个半片猪身推了过来,乓地放倒,剁。他敞着怀,露出肥肥的胸肚,真是百分百的屠夫!他想。那屠夫叼着烟,烟气熏着他的眼,他的眼睛半睁半闭着。半只猪的轮廓很快就消失了。他剁着,一刀一刀下去,好像很随意,不禁令人担心他会不会剁到自己另一只摁着猪肉的手了。可是那下面的手却很灵巧,进进退退。一个发狠进攻,一个灵活闪避。配合默契,准确,有一种表演的意味。精彩!与其精彩的是熟练和准确,勿宁是有力,狠。他的兴致被吊出来了,就好像把葱花放进熬到高温的油上,吊出了味道。生活有时候就需要这种狠。
那屠夫忽然停住了刀,咣地撂下,用操刀的手去抠肉里的东西。那手上青筋暴起。他瞧见屠夫从里面抽出了一拉子骨头。他的眼睛一亮。
那个骨头似曾相识。但是他又记不起来。它跟筒骨相连。直到那屠夫把它跟筒骨分开了,他才看清楚了,那是瓢骨。她似乎也有所触动,拉了拉他的胳膊。两口子已经很久没有拉胳膊了,他感觉一阵酥麻。时光被拉回了二十多年前。那时候他们刚结婚。她就经常这样拉他的胳膊。他们相亲相爱,可是拿不出编者按 与其说这对夫妇想要找回“我们的骨”不如说他们是在试图找回“我们的过去”——虽然在别人的眼里,它早已一文不值。什么来爱对方。他就拿这种肉骨头来爱对方。他们不知道那骨头的学名,就按着市场上的叫法,因为它样子像饭瓢,就叫它瓢骨。
那时候的肉骨头不是随便就能买到的。肉需要凭票供应,不需要票的,就只有骨头了。于是骨头也成了抢手货。他们通过一个当医生的亲戚,开了病员证,可以优先购买骨头。但是他们往往也只能买到这样的瓢骨。筒骨,甚至猪头骨之类,早就被有门路的网罗走了。瓢骨干瘪瘪的,只偶尔挂了几丝肉。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们也能充分利用。熬了,喝汤,把挂在骨头上的几丝肉刮下来,把能嚼烂的骨头嚼了,吮骨髓。那味道无异于天下最美的食物。现在他看了看她,她也看着他,好像又体味到那味道似的。她仿佛还瞧见了他嚼骨头时沾了一嘴边骨渣的狼狈模样。她笑了起来。
好久没有见到这东西啦!怎么会一直没有见到呢?好像现在的猪都不长了这瓢骨似的。也许是没有留心了。都觉得什么也不好吃了。可其实不是没有好吃的,而是好吃的东西被忽略了。
他瞧瞧她,她也瞧瞧他。她从他的眼睛里读出了意思:买!
他们叫住了那肉贩。
肉贩惊诧地瞅着他们:瓢骨?似乎听不懂他们指的是什么。难道现在,连这骨头的名字都取消了吗?他戳了戳那骨头。
肉贩拿起了筒骨。他以为他们要的是筒骨。现在纯粹的肉已经不再让人感兴趣了,比如上排肉,往往是最滞销的品种。倒是筒骨价格一直在攀升。不,要边上这个。她说。
对方怪讶地瞥了他们一眼,把瓢骨丢给他们。
她接了,把他们端端正正放在购物篮里。这一斤要多少钱?她问。虽然钱对他们无所谓,但是她还是习惯性地问了一句。
不要钱。不料那肉贩应。
不要钱?
不要钱。
他们简直不相信。
这要什么钱呀?肉贩说,一挥手。你们要就拿走吧。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轻蔑。敢情他把他们当乞丐打发了。
什么话嘛!他叫,问你多少钱,你这是什么态度嘛!
对方愣了一下。那神态,好像没想到施舍也要讲究态度。什么什么态度?不是说不要钱吗?
人家就是问你钱!他说。
我说了,不要钱!
那我们不要!她说。从购物篮里把东西抓出来,放回案板上。她的样子,与其是在退还,勿宁是在谈判。她把东西放在案板的正中央。
不要就不要。不料对方说。这东西谁要呀?对方一操刀,把那瓢骨刷地一下刮到地上去了。他又开始切肉。马上有人挤了过来,叫着要某块肉。他们很快就被挤到了边上。他们根本不想买那些肉。他们只想买瓢骨。可是那瓢骨已经可怜地躺在地上。他们很快就要被排挤出去。他们抗拒着,几乎是可怜地。他们很久没有这种可怜的感觉了,自从手头有了钱,有了财产。可现在,好像这财产全被人家抢走了似的,什么也没有了。这财产就是那块瓢骨。他们渐渐看不到它了。这世界是别人的世界了。
3
为什么会把这样的骨头视为全部财产?我想不明白。现代社会,一切以价格论价值,没有价格的东西会是重要的东西吗?
我的父母绝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跟所有的人没有两样。他们也爱财,也贪小便宜,比如喜欢买打折的东西。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爸,妈,我们又不是没有钱!我曾这样劝他们。他们却说,能省的为什么不省?
这下为什么又不省了呢?
他们简直是逃出超市来的。满脑子空白,在街上乱走,漫无目的。走到快中午,觉得肚子饿了,才恍然发现,自己没有实现给自己的肚子许下的诺言。
他们决定去餐馆吃。餐馆总有一种犒劳人的感觉。餐馆服务员拿出菜单,全是各种熟悉的菜。所有的餐馆都一样。海鲜,鱼类,肉类,菜类,面食,汤。什么汤?
青蛤田鸡汤,三鲜豆腐汤,榨菜肉丝汤
肉丝?肉有什么好吃的?有骨头汤吗?
有。服务员回答。有海带排骨汤。
不要。
还有山芋筒骨汤。
他们眼睛一亮。有瓢骨的吗?
什么?服务员问。听不懂。难道这个词真的已经从这时代消失了?
就是筒骨上面那部分。他说,竭力耐心比划着。可是那服务员还是不懂。她跑进去叫出厨师。厨师手里还拿着一把瓢,他就指着那把瓢形容着。厨师明白了。他说,没有。那东西,现在谁还要?
怎么会没人要?她说。
不出料。厨师撇着嘴说。现在用筒骨,即使一根冰冻的筒骨,从早上熬到晚上,也还能出料。
滴点醋!他说,滴点醋就出料了。
厨师笑了。我知道,滴了醋也没有筒骨会出料。
这是事实。可是他不同意。你不懂得吃!他说。
我不懂?厨师不高兴了。我是不懂得吃,我只懂得做。当然是你懂得吃喽!
我就是懂得吃!他火了,梗着脖子。
厨师也想发火,但是他忍住了。那您就吃吧!厨师说着就往里面走。神经病!嘟哝了一句。
谁神经病?他叫。
我没说你。那厨师应。我说我自己,行了吧?
他们愤而出来了。我看他真是神经病呢!他说。
就是。她也说。她本来是个息事宁人的女人,往往是他喜欢跟人争吵,她来劝。可是今天,她好像不是她了。
现在这世界真是有毛病了。她说,你看看那些菜,有什么好吃的?也一道一道的,还取个好听的菜名,有模有样似的。
他说:还不如我们当初酱油调饭,一点虾米,沾沾酱油,味道多好!
对了,那我们就吃这虾米沾酱油吧!她提议。
于是他们在一个杂货店买了虾米。酱油家里已经有了。那中午他们就这样吃了一餐饭。一边吃,还一边挑剔现在的虾米没有过去的好,太咸!酱油也没有过去地道。是什么化学原料做的吧?他说。现在科学发展越来越邪门了!所以癌症那么多!他这样说,觉得很解气。仿佛是故意跟这时代较劲似的。他们就是要较劲。
所以我们还是天然的东西,少少地吃一点。她也说,过去都不会这个毛病那个毛病。好像过去吃那些东西,吃得少,并不是他们无可选择,而是他们选择的结果。他们喜欢吃,其实那时候他们吃得很无奈。
吃完,收拾停当,坐下来,忽然感觉到有点委屈。彼此没有说话,睡觉去了。她进了房间,他在沙发上睡。
他没有睡。他想起自己当年和妻子一块吃瓢骨的情景了。那还是年轻的时候,他们围在炉灶前。她把瓢骨洗了,放进锅里,加水,滴上一些醋,熬汤。编者按 与其说这对夫妇想要找回“我们的骨”不如说他们是在试图找回“我们的过去”——虽然在别人的眼里,它早已一文不值。酸溜溜的味道弥漫在整个屋子里,他们的眼泪都被酸出来了。但是很温暖。再熬一会儿,再熬一会儿。终于揭开锅盖了,浓浓的香气扑鼻。那汤上是泛着油的,那是营养所在。捞出来,把挂在骨上的几丝肉刮出来,专门放在一个碗里,留着炒菜。汤可以放着下饭。只有骨头本身没有用。再熬一遍。然后,他啃骨头。他啃下瓢骨的边缘,嚼。味道浓得胀到鼻腔里。那时候他的牙齿还很好,能啃很多东西。但是他在啃骨头时犯了矛盾:如果现在就把它啃了去,那么接下去就不能再熬第三次汤了。因为能出料的地方都被他啃掉了。他不舍得了。妻子说,啃了以后照样也可以再熬的。那岂不卫生?他说。哎呀一家人,卫生什么呀!你还跟我讲卫生呀?那好,我炒菜试味道,你嫌不嫌我不卫生?妻子说。他笑了。夫妻之间有什么卫生不卫生的?要说不卫生,亲吻是最大的不卫生。可那才是爱。
再熬出来时,汤白白的,味道不那么浓了。加点味精,那味道又模有样了。
那味道,是什么味道呢?那味道,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味道。
4
他们决定再去超市。
他们换了一家超市。晚上的超市跟白天略有不同,热闹劲好像都溢到了门口了。门口搭了台,有人在唱歌,举办着抽奖比赛。
一个推销商拦住了他。先生,您看这彩电。
他没有理他,径直往前走。
先生,您看都不看,怎么知道是不是您喜欢的呢?您看,这色彩,高保真。
他不管。那人就跳到他前面,挡住了他的路。
她说:你这人怎么回事?我们不要!
不要?这么好的彩电你们不要?你们还要什么?那人还纠缠。
我们家已经有彩电了。她说。
我知道你们家有彩电。那人还说,我还知道像你们这样的老同志家里有什么样的彩电。为什么不更新换代?
他停住了脚步,瞧着那人。那人还以为他动心了,得意了起来,就又要说下去。只有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怎么了。她连忙说,我们不要更新彩电,我们不需要。
不需要?现在生活好起来了,消费观念也要跟着改变呀!不要等着东西用坏了才舍得换。现在人家都是见了好的就换。您看,这色彩,全平的
那人说着就要去拉他的手。他猛地一搡,那人跌跌撞撞险些要跌倒。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气。虽说自己是搞画画的,平日练些书法,但是那不是练拳呀。倒好像练了多年工夫,蕴藏着多年杀机似的。
那人好容易稳住脚,不解地瞪着他:不要就不要嘛,动什么手?你打人啦!
她连忙说,我们哪里有打他?只不过你挡了我们的路了。
那家伙道:挡你们的路又怎么了?我们摊摆在这地方,我们还挡了人家大超市的路了呢!你们比大超市了不起?大超市什么都有,你有吗?
我们有!她说。
有?有这纯平彩电吗?
我们才看不上你这破电视呢!
这么多的电视都看不上?那人道,这么好的电视还嫌破?不高档?你们还要怎么高档的?超大屏幕?背投影?有人围了上来。那家伙得意了。电影机?家庭影院?整个电影院都搬回家?他叫道,简直是在耍泼了。够不够?你们看得上看不上?
看不上!他应。
那你们还要什么样的?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他应。
不告诉,就是没有!那人道,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多么好的东西,你根本不知道!
他一愣。凭心论,他并不是那种对时代发展孤陋寡闻的人。他甚至还很关心。只是他一直觉得没有必要去追逐潮流。他一直以为自己很有平常心。平静得很。现在他发现自己并非如此。他被刺激了。
我知道!他道。
那你说说!那人道。
要说说,还真说不出来。平时那些时髦东西总是在眼前晃着,在耳边咶噪,让你觉得自己沉溺其中,其实你一样也没有记住。
我当然知道!但是我们不要!他应。
不要?对方冷笑了。哼,我看你是得不到!这世界上只有得不到,没有不要的!你得不到!
他满脸通红,就要冲过去打那家伙。她连忙拉住了他。边上的人也觉得那家伙太过分了,纷纷数落那人:人家知道不知道,买得起买不起关你什么事?不要听他的,不要听他的!又对他说。倒好像他真的是这么回事了。他真想索性去买它一台彩电,挑这摊上最贵的一台,买了。用实际行动说明自己的实力。可是,这样岂不证明了那彩电的价值?他觉得很难。
而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在众人眼里又是一钱不值!你敢公开说出来吗?一定会遭到大家的耻笑。他们感到了心虚。
他们是被大家推着进了超市的。一些看客也跟着进来了。就在他们边上,他们觉得边上有无数的眼睛在瞄着他们,看你到底要什么。要什么?我还是要瓢骨!我们没什么不对,没什么可羞耻的!他们互相肯定着。管他们呢!他们算得了什么?我们为自己活着!
他们坚持着向肉摊走去。也许是已经晚上的缘故,案上很空,已没有了瓢骨,摆着几块肉,全是净肉,已经用保鲜膜包装好,打上条码。也没有人在卖。只有一个女工在做着卫生。
哪里有瓢骨?他们问。
女工听不懂。
骨头。她只得改口。
没有了。
哪里有?他问。
那女工愣了半晌,忽然向边上一指。顺着她指的方向,他们瞧见了一个垃圾桶。里面还真搁着几块瓢骨。他们就猫腰去捡。装进包装袋。他们直起身来时,发现有人在用异样的眼光瞅着他们。他们马上意识到,他们一定把他们当乞讨的了。他们中间是不是有刚才在门口的看客?即使有,又怎么样?我们是要买!我们是要去付钱的!是不是?
付钱的意义变得特别重要。按规定,必须先到计量处称重量,贴上条码。他们向那里走去。
需要排队。排队的感觉很好,让他们明确成为一个购物者。可是他们被拒绝了。这东西没有卖。计量员说。
怎么会没有卖?他们故意装糊涂了。
就是没有卖的。计量员说。
我们要买!他大声说。
不行。对方说。
给我们打个价吧!她说。简直是哀求。
计量员说,不是我们不打价格,我们这里没有它的单价,根本打不出来。
他们没话了。狼狈地退了出来。为什么还要打条码!他骂了起来。简直多此一举!
好像如果不打条码,他们就可以蒙混过关似的。其实他们未必不知道下面还有关卡,比如收银处,还有门口划条子检查的。但编者按 与其说这对夫妇想要找回“我们的骨”不如说他们是在试图找回“我们的过去”——虽然在别人的眼里,它早已一文不值。是他们没有办法了,只是能混一关算一关。他们不像稳重的长辈,反像个没出息的混混儿。
条码又怎么样?她也说。难道条码就能代替东西了?本末倒置。
她忽然停了下来,有了主意。他们回到肉摊上去。那女工已经不在了。那两份净肉还搁在那里。她把其中一个包装盒上的条码揭下来,贴在他们的瓢骨袋子上。那条码上并没有注明货品的名称。她做这事时简直像个顽童。她自己也觉得荒唐。做完,慌慌张张躲到一边去,捂着嘴自己笑了。好像一个不更世的孩子。
她愿意自己是孩子。
他也故意做出要逮住对方的样子,张牙舞爪。好像他们都是孩子。
然后她扪着胸口,好像在忏悔。她对自己说,我这不是在做坏事,而是在做好事,因为我并没有损人利己。我这是相反,损己利人。
在选择揭哪块肉上的条码时,她费了一番踌躇。两份肉,一份量多,一份量少,量多的价格贵。最后她选择了价格贵的条码。他也很赞成。他不愿意把这瓢骨的价值弄低了。而在她,觉得这样让自己多损失一些,会心安理得一些。当然他们这种损失并没有人知道。谁也不知道,即使是损己利人,也不会得到赞扬。我们自己知道就行了!他们这样对对方说,像彼此舔着受伤的伤口。
他们跳过了计量程序,到了收银处。收银员是女的,一副疲惫的样子。她拿出装着瓢骨的袋子。他们听到了刷卡机毕的一声。他们几乎要欢跳起来了。可是当对方把它装进印着超市名字的购物袋时,一个瓢柄部分凸了出来,卡住了袋沿。女收银员就用手去按。一按,就怀疑了,拿出来看。没料到她如此疲劳了,还这么认真!他真有点恨她。
这东西不是。女收银员说。
什么不是?他想抵赖。
货品跟条码不对。
你怎么知道?她也说。这条码上又没有写,你就认得它了?她故意说得很俏皮的样子。
我当然认得。女收银员还真说。这种东西,是非卖品。
非卖品?
就是没有卖。
没有卖我们买就不行吗?她说。
不行。
为什么?
因为是非卖品嘛。
为什么会是非卖品呢?
我怎么知道?女收银员应,翻了一下眼白。这下又看出来她的疲惫相了。
非卖品我们也要。他坚持道,好像要趁着她疲惫进攻似的。
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
这账没法算的。
怎么会没法算?她引诱地戳了戳那条码。
那不是这个价格呀!女收银员说。
那你说,多少钱?她说,就把钱掏出来,放在收银台上。他们早已经准备好钱了,团成一团。
他们瞧见那收银员去拿钱了。只要一展开那团钱,就说明她有收的意思了。他们的心在跳。可是对方并没有去展开钱,而是抓了直接还给他们。他们不收。好像他们不收,对方就会无可奈何收下,放进了钱柜里。可是那收银员却把钱丢了过来。钱碰到了她的手,她仿佛触电似地赶忙闪避。那钱就又丢到了他的手上。他一顶,那钱又被顶回了收银台上,像个可怜的谁也不要的弃婴。
干什么嘛,你们这是!女收银员嚷了起来,不耐烦了。那疲惫相又出现了。他简直恨她疲惫但又不疲惫。
你这是干什么呢?他反问。我们这是在买东西!我们有钱!
女收银员火了:有钱也没有用!你以为你们有钱就行了呀?你以为有钱就什么都可以啦?
他也火了。现在还不就这样?有钱能使鬼推磨,什么做不成?
欸!对方说,就偏偏不需要钱的东西,做不成!
他们知道对方指的是什么。什么都要钱,怎么就偏偏这个不要钱?她说。
我怎么知道?收银员道。你问我们经理吧。
问经理就问经理!他说,我还怕你们经理不成?我花钱买东西还不行了?
经理来了。经理也说,不行。这是规定。
规定就不能改了吗?他说。
规定怎么能改?
错了也不能改了吗?
错了,经理笑了,至少现在还不能改。
荒唐!她说。
经理说,好吧。我承认我们工作有失误的地方。没有管理好,让你们白忙了一趟。你知道,中国人的素质就是这么差。这是谁这么做的?缺德简直。经理高声叫起来。
她抖了一下。她这辈子还没被人骂过。你骂谁?她叫。
经理一愣。又不是骂你,你这么神经干什么?
你骂谁都不行!她说。
经理似乎明白了什么。哦,你是不是觉得在骂自己了?我还真怀疑是你们自己做的了!你们这么大的年纪了,还做这种事!
什么这样?他们应,企图抵赖。经理说,那你们就不要这么急了,既然不是你们做的。
经理这话又让他们不甘心起来。好像就此逃避,就是丢弃了尊严了。让人这样骂自己而不敢还口。我们做了什么了?我们有什么错?
就是我们做的,又怎么样?他说。
果然是你们自己做的!经理说,这是什么行为你们知道不知道?这是扰乱市场,扰乱公共秩序,说得严重点,是偷窃,是犯罪!
我偷窃?我是自己吃亏呢!
自己吃亏就不是偷窃呀?经理说,而且鬼知道你们抱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只有到公安局立案侦察才清楚。要不要进进公安局?
公安局?他们一辈子没有跟公安局打交道。不,曾经有过,有一次,她的学生在社会偷盗了,被公安局抓了进去。难道他们也要这样被抓进去?
他们要逃了。喂,你们把钱带走!经理叫。他们不理睬。他们听见后面在大声叫。撂下那钱,把钱花出去,多少让他们心安理得些。虽然他们并没有拿走瓢骨。他们已经不在乎买没买到那骨头了。可是保安拦住了他们,把钱塞在他手里。你们到底怎么回事嘛?你们这样做,到底有什么目的?
5
我们有什么目的呢?他们问自己。扪心自问,他们并没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只是要回味过去。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就必须不忠实于现实,难道忠实于心灵有错吗?就该上公安局?
都是你!都是你!出什么馊主意!他埋怨妻子。
我馊主意?是哦,我那是馊主意?你有什么好主意?我是笨蛋,你不是笨蛋?她也动气了。
我是笨蛋!他也说。要不怎么会拿着钱买不了东西呢?他猛然发现自己手里还抓着那团钱。他把钱一甩在地。我有钱,我挣了很多钱!我这钱挣了,做什么呀!他叫。
他拿拳头砸自己脑袋。她连忙阻止。他更加不听了,更要砸。恨编者按 与其说这对夫妇想要找回“我们的骨”不如说他们是在试图找回“我们的过去”——虽然在别人的眼里,它早已一文不值。不得把自己砸死。
她也撒了手,叫道:好,好,你砸!你砸死了,我也死!我们一起死!我们这样死了也白死!
我的鬼魂会去抓他们的!他说。
抓他们干什么?她说。他们有什么错?说白了,他们有什么错?
他们没有错。确实。他们不把不能卖的东西卖给你们,他们有什么错?倒是你们错了。你们企图用钱去买不能卖的瓢骨,你们买不了。你们有多少钱都买不了。有多少钱,都买不来你们喜欢的东西。你们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一贫如洗。
那天晚上,他睡得很晚。他坐在沙发上回忆着当年喝瓢骨汤的情景。那时候可以用钱买瓢骨。那时候还没有沙发,坐的是木板凳。她身体不好,又怀了孩子,需要营养。需要这骨头汤补。但她又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喝了。要让他喝。他不喝。他们推让着。推让往往最后变成了争吵。他说我能啃骨头你能啃吗?她说,你怎么知道我不能?他说,担心你牙齿松动了!人家说,孕妇的骨骼是最脆弱的。她就说,我不怕。他说,你不担心,我还担心我儿子呢!你以为是为你自己吃呀?是为我的儿子!她说,儿子又怎么样?我肚子难受,我吃不下!我恶心着呢!他就说,那就倒掉算啦!她愣住了。倒就倒,倒就倒!她就应,你把你的骨头仍了我就倒!他当然不舍得扔。我扔又怎么样!扔又怎么样!他叫,把骨头挥起来,摇着胳膊,可是半天那骨头也没有离开他的手。最后他用那骨头去敲她。她哭了,他也哭了。
他多想再来吃一次瓢骨,即使是再来吵一场。
他听见房间里面的哭声。他进去了,妻子在里面哭。怎么了?他问。
我梦见了儿子了!妻子说。
也就在那晚上,发生了一件事。他们家遭贼了。他半夜起来上卫生间,一开灯,撞见那贼正在撬他们家的另一间房门。他本能地吓了一跳,可马上冷静了。我家没什么可偷的,都一贫如洗了,他想。倒是这小偷的光临,让他觉得自己家还有一些价值。
那贼发现了他,也吓一跳。就要往回蹿,他却叫住了他。他把食指竖在嘴前,提醒他不要吵醒自己的妻子。你要是觉得有什么值钱的,就拿去好啦!他对贼说。
那贼愣了。忽然意识到会不会是什么阴谋,又要逃。他又说:我这么一个老头子,你捏死我就像捏一只蚂蚁,你怕什么呢?
贼觉得也对,停住了脚。他就返进卧室,拿出钥匙来,为贼开了他要撬的门,然后让他进去。那贼不敢进。他又开了灯,他还是不敢。他明白了,自己家里的物品太多了,这是老年人喜欢积攒的毛病。这也许让对方感觉有什么暗道机关了。其实有什么呀?全是垃圾!
他自己进去了,拉开抽屉,拿出里面的钱。那是他们放在家里备用的。几百元。他把钱递给贼。贼不敢收,不信任地瞅着他。
你嫌少?他又转进去,抄出几张存折来,定期的,他同时拿了身份证,告诉了他暗码。那贼愣愣的,猛地望了望周围。也许是害怕圈套。可是他却仍以为对方在嫌钱少。
我知道,我知道。他说,我就是这么穷了,就这么一点钱。可这好歹也是一点钱啊,也可以混着吃口饭
那贼没反应。他感到这是对他的轻慢。对方把他手上的存折当草纸了,把他当乞丐了。他急了:你到底要还是不要!他叫。
那贼猝然一跳,夺门逃走。他追了出去,贼已经不见了踪影。他坐在家门口愣了好久。一直到天亮,她醒来了,瞧见他不在,找到门口,发现了他。
倒不如做贼好。他说。
什么?她没有听明白。
倒是做贼主动。他又说。要就来,不要就走,你还得求他了。他不愿意,照样一走了之。倒不如做贼。
她一惊。你怎么会有这念头?
其实她也伤心了一夜。她梦见自己被人抓去游街,戴着高帽,像文革时候一样。但其实文革时候,她是给别人戴高帽的。她和他,跟所有那时代的年轻人一样,都是红卫兵。
是真的。他又说。我觉得自己贱了。我们都是被人欺负。
她点头了。其实他们并没有怎么受欺负。像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人一样,过着日子,竭力把日子过得好些。但似乎要说这样过着很冤,也未尝不可。他们忽然觉得不能忍受这个冤了。好像这冤屈一直沉淀在心底,一经搅荡,顿时沉渣泛起。
你看那个老王,他凭什么就比我们混得好?他说。他凭什么就当领导,来领导我?
对!她也说。我们学校那个小张,每次都捡了好班去,她花一分力,就有十分收获。还不就跟校长有关系?狐狸精似的
你那校长呀,也不是好东西!他说。我见他第一次,就看出来了。那眼睛白仁多,黑仁少,整一个色鬼!
你知道?她说。她奇怪丈夫以前并没有说他知道的。他们天天在一起,他从来没有这么说校长。难道原来的那个丈夫不是现在的丈夫?原来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了?原来我们生活,所谓的好生活居然是这样的。以前怎么就忍受过来了?
我怎么不知道?我什么都知道!他说。她愿意丈夫原来真的是全知道的。男人应该比女人深刻,比女人冷峻。或者说,他们中间至少应该有一个没有被蒙骗,他们过得还不算可笑,不算太冤。
你看楼上那个暴发户,他又说了,整天小车在我们窗户前开,又不开走,马达轰轰直响,震得人心脏都要停了。暗示他,他还装不懂。他以为我不知道?他以为我们就不敢直说?他叫。他以为我们就这么软弱?我拿厉害来给他看一看!我这就去他家,跟他闹一闹。我这就去!
她吓了一跳,又赶忙制止。不是因为不愿意得罪人,而是因为,这世界太险恶,陌生而险恶。难说会发生什么不测的事。
要卑鄙,要下流,要打小报告,要耍流氓,我也会!他叫。
你不要这么说吧!她说。
我要!他坚持。像夏天的蝉,越捏越叫得凶了。
她感觉发虚。自己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好像没有在这世上活到这岁数似的。她好像很能干。她在单位是一个教学骨干。她教的学生有很多考上了重点中学。她有教学法宝,特别是指导学生作文。作文一拿高分,语文成绩没有上不去的。现在想想,她的法宝是什么?杜撰。杜撰生活事实,更明确些说,是从范文中搬过来的生活事实;再个呢,抓立意。竭力拔高立意,跟当前的形势挂勾起来,跟上头的号召呼应上,这样意义就深远了。管他学生是理解了还是不理解,管他是不是编的,甚至管他在逻辑上能否让人信服:反正我写出了如此重大的意义了,难道不对吗?难道谁敢说这意义不正确编者按 与其说这对夫妇想要找回“我们的骨”不如说他们是在试图找回“我们的过去”——虽然在别人的眼里,它早已一文不值。吗?不敢说,就只能给我高分。只要成绩上得去,考上了重点中学。先上再说。品格被败坏了吗?将来补吧。
然而补了吗?没有。一旦堕落,就走入了不归路,永远实用下去了。久入鱼肆而不闻其臭。长期以来,总是想实用,总是要赢,讲发展,讲索取,讲消费我们没有信仰,太世俗,只要当世俗的强者,适应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