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沧海飞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左前方有人叫我。我抬起头,一个身材矮小,穿着黑色长羽绒服,迈着日本似碎步的人向我走来。暮色低沉,昏黄的路灯与间或过来的车灯交汇,四周泛起一片朦胧。视线越过镜片,只见来人经过帽子围巾紧紧包裹后,眼睛部位还有一些空余裸露在外。直到两人距离近约一米,我才看清来人。哦,是华。
华是我中学时代的好友,也是儿时的近邻。有时,真的很相信“缘份”这两个字。我和华从分别了多年的幼时近邻,至中学相遇。又从毕业后各奔东西,偶尔联络。最后,各自成家在不同的城市,却又巧合的搬到了相邻的小区。我想,我和华之间,一定有着冥冥注定的缘份。
华幼年不幸,她六岁时,母亲自杀了。而自杀的原因,被渲染了很多当地的灵异色彩。据说,华的父亲与母亲感情很好。那一年的冬天,华的父亲与朋友去山里打猎,途中遇到一只小狐狸,两人把狐狸打死后,皮剥了下来,分别卖了一笔不小的价钱,兴高采烈而归。
狐狸和黄鼠狼,是当地人从不敢触碰的大忌。民间流行一种说法,但凡惹了它们,定会来以各种方式寻仇的。华的父亲从不信这份邪。
而就在那一年春节,华的父亲与母亲只是因小事互相顶撞了几句,华的母亲便含泪转身走了出去。等华的父亲在另一间旧屋子里发现她时,人已经服毒自杀了。
华的父亲至此再未娶。
其实,我对华最深的记忆,几乎都停留在了中学时代,至于三、四岁的孩童时代的邻里,印象近乎模糊得了无痕迹。这使得我每次面对她说话时,时常无法把眼前这充满愁戚无奈的眼睛,和中学时,那双灵秀的大眼融洽的联系起来。
华有着她们家族式特征——玲珑矮小,皮肤白晰。这使得当时身高一直处于线性增长的我,和她手拉着手时,有一种牛高马大之嫌。华的学习成绩相当好,又乖巧懂事。于是,那时,她成了我们家里,最受欢迎的客人之一。
华内秀聪颖,有着我们同龄人不及的沉稳。唱歌绘画,天份很高,却不喜欢参加学校开展的娱乐活动。她总是静静地坐着看我们玩闹,用一种成年人似的眼光望着。我当时很不喜欢她这样看人,因为那眼神,与母亲监督我做作业时很相像。
华走路的姿态很特别。脚步很碎,小臂随着脚步摆动频率很快。看她走路,立即会联想起电视屏幕上,身着和服,低眉顺眼的日本女子。
然而,镌于我记忆中最深的,却是关于华的另外一幅图——
华的姐姐趴在床上嚎啕痛哭。华的父亲被确诊为胃癌晚期,癌细胞已经严重扩散。接到消息时,当时只有我一个外人在,华居然坚持没有大哭。她面色青黄,眼神绝望,颤抖着地对我说了句:你先回家好吗?那神情,远比痛哭看起来更让人揪心撕肺。
华的父亲去了,这一年,她十六岁。
人生的起跑线不同,一样努力的奔跑,结局终是不同。华曾很宿命的这样说。
华的生活,并没有因她的优异成绩而受到任何改善。因家境问题,高中没有毕业,便去一家工厂做了保管工作——她要供弟弟读书。除了遗憾,我更能理解。可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是她几年后,匆匆地选择了婚姻。
面对那个身材瘦小,面色萎靡的新郎,我如何也不能为新婚的华兴奋起来。尽管私下里,华给了我种种她走进婚姻的理由——虽然贫困些,老实、可靠、也许会疼人。
也许?可这只是个假设。她,太需要疼爱了,我无言。
婚后的生活,残酷地证明了华的这个假设不成立。那丈夫并不会心疼人。薄弱的感情基础,导致不理解,甚至于会用尖刻的语言来刺伤华的心。
不久前,我领着女儿走进了华的小屋时,女儿惊呆了。两个卧室的墙上,花花绿绿,贴满了水墨画、书法练笔、奖状。这一瞬间,我明白了,华用全部的经济能力在培养着她的女儿,慰藉着自己心灵上的缺憾
为了孩子,我可以舍出一切。华说。
华现在很健谈。大多时,我是听众。听她讲女儿,讲丈夫,讲生活。她说,她现在只有两个朋友,一个是我,另一个是同事。我静静地听着她讲,看着那些细小的皱纹随着她的表情,不停的聚了舒展,舒展再聚眼角、眉头、额头,甚至上眼睑。华说起话来多少有些神经质的反复,少了许多少女时代特有的静美。
——华变了许多许多。
有时,我会想,如果华父母健在,如果华可以继续读书,如果可是,很多时候,人生没有如果。时光的长河中,有多少人被涤荡得圆润平和,从容淡定;而又有多少人被冲刷尽了自信,划得伤痕累累。
今天气温真低,呵气成霜。和华说了几句,才发现她的怀里抱着一些蔬菜。问她做什么去了,她说去超市买菜,走着回来的。我一惊,这么冷的天,好几路的线车路过这条街,她只为了省一元钱。
“你猜我在家里翻到什么了?”华突然兴奋地问我。“什么?”“你给我写过的一首诗,还记得吗?”在记忆里搜寻了片刻,我想起来了,是曾很用心的为她写过一首幼稚的长诗,诗名是“希望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呵,她居然还用心地留着。看着她孩子似的笑,我心里泛过一丝莫名的酸楚。“快回去吧,天太冷了。”握了握她的手,有温暖传递。
走出了很远,忍不住回过身看了看。华的脚步在暮色中匆忙急促,细碎坚定。
左前方有人叫我。我抬起头,一个身材矮小,穿着黑色长羽绒服,迈着日本似碎步的人向我走来。暮色低沉,昏黄的路灯与间或过来的车灯交汇,四周泛起一片朦胧。视线越过镜片,只见来人经过帽子围巾紧紧包裹后,眼睛部位还有一些空余裸露在外。直到两人距离近约一米,我才看清来人。哦,是华。
华是我中学时代的好友,也是儿时的近邻。有时,真的很相信“缘份”这两个字。我和华从分别了多年的幼时近邻,至中学相遇。又从毕业后各奔东西,偶尔联络。最后,各自成家在不同的城市,却又巧合的搬到了相邻的小区。我想,我和华之间,一定有着冥冥注定的缘份。
华幼年不幸,她六岁时,母亲自杀了。而自杀的原因,被渲染了很多当地的灵异色彩。据说,华的父亲与母亲感情很好。那一年的冬天,华的父亲与朋友去山里打猎,途中遇到一只小狐狸,两人把狐狸打死后,皮剥了下来,分别卖了一笔不小的价钱,兴高采烈而归。
狐狸和黄鼠狼,是当地人从不敢触碰的大忌。民间流行一种说法,但凡惹了它们,定会来以各种方式寻仇的。华的父亲从不信这份邪。
而就在那一年春节,华的父亲与母亲只是因小事互相顶撞了几句,华的母亲便含泪转身走了出去。等华的父亲在另一间旧屋子里发现她时,人已经服毒自杀了。
华的父亲至此再未娶。
其实,我对华最深的记忆,几乎都停留在了中学时代,至于三、四岁的孩童时代的邻里,印象近乎模糊得了无痕迹。这使得我每次面对她说话时,时常无法把眼前这充满愁戚无奈的眼睛,和中学时,那双灵秀的大眼融洽的联系起来。
华有着她们家族式特征——玲珑矮小,皮肤白晰。这使得当时身高一直处于线性增长的我,和她手拉着手时,有一种牛高马大之嫌。华的学习成绩相当好,又乖巧懂事。于是,那时,她成了我们家里,最受欢迎的客人之一。
华内秀聪颖,有着我们同龄人不及的沉稳。唱歌绘画,天份很高,却不喜欢参加学校开展的娱乐活动。她总是静静地坐着看我们玩闹,用一种成年人似的眼光望着。我当时很不喜欢她这样看人,因为那眼神,与母亲监督我做作业时很相像。
华走路的姿态很特别。脚步很碎,小臂随着脚步摆动频率很快。看她走路,立即会联想起电视屏幕上,身着和服,低眉顺眼的日本女子。
然而,镌于我记忆中最深的,却是关于华的另外一幅图——
华的姐姐趴在床上嚎啕痛哭。华的父亲被确诊为胃癌晚期,癌细胞已经严重扩散。接到消息时,当时只有我一个外人在,华居然坚持没有大哭。她面色青黄,眼神绝望,颤抖着地对我说了句:你先回家好吗?那神情,远比痛哭看起来更让人揪心撕肺。
华的父亲去了,这一年,她十六岁。
人生的起跑线不同,一样努力的奔跑,结局终是不同。华曾很宿命的这样说。
华的生活,并没有因她的优异成绩而受到任何改善。因家境问题,高中没有毕业,便去一家工厂做了保管工作——她要供弟弟读书。除了遗憾,我更能理解。可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是她几年后,匆匆地选择了婚姻。
面对那个身材瘦小,面色萎靡的新郎,我如何也不能为新婚的华兴奋起来。尽管私下里,华给了我种种她走进婚姻的理由——虽然贫困些,老实、可靠、也许会疼人。
也许?可这只是个假设。她,太需要疼爱了,我无言。
婚后的生活,残酷地证明了华的这个假设不成立。那丈夫并不会心疼人。薄弱的感情基础,导致不理解,甚至于会用尖刻的语言来刺伤华的心。
不久前,我领着女儿走进了华的小屋时,女儿惊呆了。两个卧室的墙上,花花绿绿,贴满了水墨画、书法练笔、奖状。这一瞬间,我明白了,华用全部的经济能力在培养着她的女儿,慰藉着自己心灵上的缺憾
为了孩子,我可以舍出一切。华说。
华现在很健谈。大多时,我是听众。听她讲女儿,讲丈夫,讲生活。她说,她现在只有两个朋友,一个是我,另一个是同事。我静静地听着她讲,看着那些细小的皱纹随着她的表情,不停的聚了舒展,舒展再聚眼角、眉头、额头,甚至上眼睑。华说起话来多少有些神经质的反复,少了许多少女时代特有的静美。
——华变了许多许多。
有时,我会想,如果华父母健在,如果华可以继续读书,如果可是,很多时候,人生没有如果。时光的长河中,有多少人被涤荡得圆润平和,从容淡定;而又有多少人被冲刷尽了自信,划得伤痕累累。
今天气温真低,呵气成霜。和华说了几句,才发现她的怀里抱着一些蔬菜。问她做什么去了,她说去超市买菜,走着回来的。我一惊,这么冷的天,好几路的线车路过这条街,她只为了省一元钱。
“你猜我在家里翻到什么了?”华突然兴奋地问我。“什么?”“你给我写过的一首诗,还记得吗?”在记忆里搜寻了片刻,我想起来了,是曾很用心的为她写过一首幼稚的长诗,诗名是“希望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呵,她居然还用心地留着。看着她孩子似的笑,我心里泛过一丝莫名的酸楚。“快回去吧,天太冷了。”握了握她的手,有温暖传递。
走出了很远,忍不住回过身看了看。华的脚步在暮色中匆忙急促,细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