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彼之泽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韩山师院,偏安一隅。潮州本是僻静之地:几个关于韩愈的模糊传说,些许在民间隐现的古旧风俗“轻摇蒲扇且为谈”的安静的夜晚,流走一代又一代人的韩江水。远离了文化,远离了闹市。
但是,韩师却是热闹的:有一种东西从未消失过,它不是一个没有结果的设想(像美人城),更不是像个闲适的潮州老头,它是激流般的翻滚着,它像山里的野狼,它便是诗歌。韩山诗歌从出现以来(我们且定为韩山诗社成立这一年:1993年)便有一批人有意识无意识地倡导和耕耘着。他们借鉴优秀诗人的技法,举办各种诗歌活动,推行自己的诗歌理论。在十多年里薪火相传,形成了朴实、厚重、含蓄、纯真和新锐的特点。
而到此我认为韩山诗歌已经走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3——1998年,自我创建阶段。从古体诗转化为新诗的韩山诗社里,李让畅是第一人。但李让畅“汪国真”式的诗歌写作并不能完成改建任务。这任务明显落到谢玄身上,他的诗歌给张望中的人带来了新的思想。之后,郑景森、周运华、欧阳安等人继续的加入,加强了冲击的力量。他们写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加上周运华出席了98年5月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明天诗歌创作研讨会”更是给韩山诗歌的发展带来了信心。至此,他们完成了韩山诗歌创建阶段,围起了篱笆,建造了房屋。刊物南方季风的出版标志着韩山诗歌的成熟。
第二阶段:1999——2001年,散乱中求发展的阶段。99年到00年之间,韩山诗社没有多大发展。写诗的人有,但很少参与到公众活动中来。98级的刘映辉、杜伟民有不少获奖作品,99级的胡子、辛倩儿、陈培浩有不少优秀作品,但始终形不成大流。直到00级等人聚在一起,韩山诗社才重新发展。这一届主要有程增寿、陈剑州、黄春龙、杨江东等。程增寿粗犷、大气,但诗歌多是尝试性写作;陈剑州诗歌秀美、灵气,但流于表面;黄春龙诗歌偏于古典、宁静,在柔和中缺乏冲击力。而杨江东写的是古体诗。但这整个群体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各人只是躲在自己的夜晚摸索前进。庆幸的是这时候陈培浩和程增寿编集了韩师八年诗歌选一书,让后人得以集中地看到韩山诗歌。
而目前,即2002年之后,是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以网络为工具,让诗歌走向更宽广的界面。从01级起,中文系东迁,这对这一阶段的发展是有促成作用的。原来在西区,各文学爱好者聚在一起只是喝喝茶、聊聊诗歌,而东区的网络发展较快,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网络接触;同时诗歌写作的网络化和口语化元素增加。而在这一两年的积淀中,韩师又集中了一批诗歌写作者,他们各有特点。01级:余史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写出一种朴实、歌谣式的爱情,并灵巧的对生活作着体悟;姚则强,后起之秀,在短诗和口语化尝试中逐渐进步;郑泽森,追求厚重、本质的诗歌,但存在表达不流畅的问题;02级:郑子龙,一直在寻找,所以思想不稳定,但在写法和语言上已经纯熟;黄剑锋是最网络化的一个,诗歌有冲力、激情,但在快感中缺失;陈崇正,有思想,追求新意和节奏感,但表达杂乱,想象泛滥;许统旭,诗歌古典,纯朴,但略欠大气。03级:郑野弟,诗歌童话和唯美,可惜这种美感只是到语言为止;许泽平,纯净,但似乎躲在自己的桃花源里,应多些对生活本质的体悟;纪仲龙,有潜力,更待日后发展。当然,还有很多潜在的写作者,在日后还会被发掘出来的。
目前的韩山诗歌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局面,一是创作者数量的增加,二是走出去的方向明确:以群为发展观,以“快感写作”为口号,以韩江与珠江汇合为目的。我想另一个洪波涌起的时刻即将到来。
“韩园自古多才俊,师院于今重耕耘。”世界不停的变动着,许多东西一次又一次地被遗忘着。但韩师里的写作者却没有中断,他们像冰山一样不断的浮出水面。这些人像校史馆旁的石刻一样,脱落或破裂,但永不消失。也是同时,很多诗歌在支撑着我们的记忆。诗歌是我们的食粮,不管时间怎样千疮百孔,不管口语诗歌、妓女写作如何被推崇,我们都要理解人类本质,融合天人感受,朝着神明指引的方向走去。
我想,当我们睁开双眼时,阳光已经在我们眼眶里闪烁了。
韩山师院,偏安一隅。潮州本是僻静之地:几个关于韩愈的模糊传说,些许在民间隐现的古旧风俗“轻摇蒲扇且为谈”的安静的夜晚,流走一代又一代人的韩江水。远离了文化,远离了闹市。
但是,韩师却是热闹的:有一种东西从未消失过,它不是一个没有结果的设想(像美人城),更不是像个闲适的潮州老头,它是激流般的翻滚着,它像山里的野狼,它便是诗歌。韩山诗歌从出现以来(我们且定为韩山诗社成立这一年:1993年)便有一批人有意识无意识地倡导和耕耘着。他们借鉴优秀诗人的技法,举办各种诗歌活动,推行自己的诗歌理论。在十多年里薪火相传,形成了朴实、厚重、含蓄、纯真和新锐的特点。
而到此我认为韩山诗歌已经走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3——1998年,自我创建阶段。从古体诗转化为新诗的韩山诗社里,李让畅是第一人。但李让畅“汪国真”式的诗歌写作并不能完成改建任务。这任务明显落到谢玄身上,他的诗歌给张望中的人带来了新的思想。之后,郑景森、周运华、欧阳安等人继续的加入,加强了冲击的力量。他们写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加上周运华出席了98年5月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明天诗歌创作研讨会”更是给韩山诗歌的发展带来了信心。至此,他们完成了韩山诗歌创建阶段,围起了篱笆,建造了房屋。刊物南方季风的出版标志着韩山诗歌的成熟。
第二阶段:1999——2001年,散乱中求发展的阶段。99年到00年之间,韩山诗社没有多大发展。写诗的人有,但很少参与到公众活动中来。98级的刘映辉、杜伟民有不少获奖作品,99级的胡子、辛倩儿、陈培浩有不少优秀作品,但始终形不成大流。直到00级等人聚在一起,韩山诗社才重新发展。这一届主要有程增寿、陈剑州、黄春龙、杨江东等。程增寿粗犷、大气,但诗歌多是尝试性写作;陈剑州诗歌秀美、灵气,但流于表面;黄春龙诗歌偏于古典、宁静,在柔和中缺乏冲击力。而杨江东写的是古体诗。但这整个群体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各人只是躲在自己的夜晚摸索前进。庆幸的是这时候陈培浩和程增寿编集了韩师八年诗歌选一书,让后人得以集中地看到韩山诗歌。
而目前,即2002年之后,是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以网络为工具,让诗歌走向更宽广的界面。从01级起,中文系东迁,这对这一阶段的发展是有促成作用的。原来在西区,各文学爱好者聚在一起只是喝喝茶、聊聊诗歌,而东区的网络发展较快,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网络接触;同时诗歌写作的网络化和口语化元素增加。而在这一两年的积淀中,韩师又集中了一批诗歌写作者,他们各有特点。01级:余史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写出一种朴实、歌谣式的爱情,并灵巧的对生活作着体悟;姚则强,后起之秀,在短诗和口语化尝试中逐渐进步;郑泽森,追求厚重、本质的诗歌,但存在表达不流畅的问题;02级:郑子龙,一直在寻找,所以思想不稳定,但在写法和语言上已经纯熟;黄剑锋是最网络化的一个,诗歌有冲力、激情,但在快感中缺失;陈崇正,有思想,追求新意和节奏感,但表达杂乱,想象泛滥;许统旭,诗歌古典,纯朴,但略欠大气。03级:郑野弟,诗歌童话和唯美,可惜这种美感只是到语言为止;许泽平,纯净,但似乎躲在自己的桃花源里,应多些对生活本质的体悟;纪仲龙,有潜力,更待日后发展。当然,还有很多潜在的写作者,在日后还会被发掘出来的。
目前的韩山诗歌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局面,一是创作者数量的增加,二是走出去的方向明确:以群为发展观,以“快感写作”为口号,以韩江与珠江汇合为目的。我想另一个洪波涌起的时刻即将到来。
“韩园自古多才俊,师院于今重耕耘。”世界不停的变动着,许多东西一次又一次地被遗忘着。但韩师里的写作者却没有中断,他们像冰山一样不断的浮出水面。这些人像校史馆旁的石刻一样,脱落或破裂,但永不消失。也是同时,很多诗歌在支撑着我们的记忆。诗歌是我们的食粮,不管时间怎样千疮百孔,不管口语诗歌、妓女写作如何被推崇,我们都要理解人类本质,融合天人感受,朝着神明指引的方向走去。
我想,当我们睁开双眼时,阳光已经在我们眼眶里闪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