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别岸风景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你过马路注意一点。”
“妈妈,我很担心你!”
“妈妈,我不让你死。”
近半年来,每天八岁的儿子都会在早上、中午、晚上阶段性地重复着这样的话。
儿子四、五岁时也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但只是偶尔说说。那时他总命令我不许老、不许死。今年暑假,他看过今日说法里一个车祸镜头后,他的这种恐惧感更具体,他怕我被车撞,他怕我会突然离他而去。这种恐惧感是那样的强烈,以至于他时刻担心我的安全--早上刚上班,还未打开办公室的门,他的电话就会如期而至,确认我毫发无伤地“安全”到达单位,他才放心,才敢去写暑假作业或下楼去玩。下午上班,同样的剧情依然要上演。下班如果有事晚回家了,必须先向他请示,必须答应他过马路时会当心,并保证自己一定会“安全”地到家,他才会“慎重”地同意我晚回家的“请求”
暑假过后,本以为这种情况会好一些。没想到,儿子对我的“关心”和“牵挂”仿佛已成了一种习惯。他总在放学放下书包的第一件事,便是给我打电话,确认我非常安全,他就会如小老头一样,罗嗦着叮嘱我半天过马路的注意事项。除了担心我的交通安全,有时他也担心我的身体健康。他在学校学了非典和禽流感知识,怕我感冒,那几天还命令我:“你连喷嚏都不能打!”
“你是不是当我是傻子?连马路也不会过?”
“你担心我干什么?你是小孩子,我担心你才对!”
“我还没把你养大,我的任务还没完成,将来你生了孩子,我还要抱我孙子呢,我干吗要死?”
每天都要无数次重复着对应着回答他的话,每天都要这样做功课般回应他的担心,却依然打消不了他的恐惧。他依然会在某一刻假想着突然会失去我而泪如泉涌,然后扑进我的怀里,紧紧环着我的腰,泣不成声地问我:“如果你死呢?如果你死了,我怎么办?”那一刻,他象失去安全感的小鸟,因害怕而痛苦,因痛苦而孤单,因孤单而绝望。
“如果我死了,让你爸爸给你找个漂亮的新妈妈。”我没当真,想和他开玩笑。
“不---!”他跳起脚,绝望地叫:“我不要新妈妈,我只要你,我只要你这个旧妈妈!”然后又坚决地说:“如果你死了,我也不要活了!我也去死!”
那一刻,我悚然无语。我不知道,这个只有八岁的小男孩,为什么对死亡有着这样深的印痕,难道我血脉里对于生命的那份无奈和悲观,已然刻成了基因密码,凝固在他的心里?
而我,一直感觉自己并不算非常合格的妈妈。尤其是儿子上学之后,我和天下许多庸俗的母亲一样,拿苛刻当作严厉,盼望儿子品学兼优,将来可以超越平凡的自己。于是儿子在学习上的退步,常常是不点自着的导火索,借着这样的理由,我曾经无数次愤然地捶打他的背,狠狠地掐他的手,质问他,为什么人家的孩子会做,他自己不会做?为什么人家的孩子可以考一百分,他不能?甚至残忍地说不要他了,要赶他走。
后来,每当儿子遇到难题,总要忐忑半天,并且事先必然小心翼翼地声明:“我先说,你不能打我哦。”而我,通常是不守信用的,讲解一遍,如果不懂,火气便往上冒。再讲一遍,还不懂,怒发冲冠。第三遍,已是咬着牙在讲,如果看到对方还是茫然,辟里叭拉之声必然响起。
有一天夜里,睡之前看了一篇文字,是一篇作者写给自己女儿的文字,她说,她不会拿女儿和别人比较,她要女儿健康快乐地长大。我的泪,突然落在枕上,擦也擦不完。
曾经,我不也是怀着这样一份心情吗?曾经,我不也是这样一个宽容和善的母亲吗?
别人常说,你是一个温和的人,一定不会和人发脾气。为什么,在自己口口声声说“妈妈最爱你”的小男孩面前,竟然变得如此凶悍丑陋?如此苛刻暴烈?
那一晚,在自责自惭的泪水里,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忍不住又悄悄走到儿子的小床前,望着他熟睡的面庞,想着他的懂事和乖巧,心疼像狂风骤雨,排山倒海地涌来。
第二天早上,儿子一醒,他刚穿好衣服,我就走上前抱着他问:“妈妈对你学习总是很凶,打你时你恨不恨?”他似乎很奇怪我的问话,急忙肯定地说:“不恨呀!一点都不恨!”
我感动地搂紧他,对他说:“儿子,今后,妈妈不打你了。”
儿子却认真地说:“我如果有错,妈妈你尽管打,我不怕疼的。”
我的泪,瞬间涌入眼眶。
“你过马路注意一点。”
“妈妈,我很担心你!”
“妈妈,我不让你死。”
近半年来,每天八岁的儿子都会在早上、中午、晚上阶段性地重复着这样的话。
儿子四、五岁时也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但只是偶尔说说。那时他总命令我不许老、不许死。今年暑假,他看过今日说法里一个车祸镜头后,他的这种恐惧感更具体,他怕我被车撞,他怕我会突然离他而去。这种恐惧感是那样的强烈,以至于他时刻担心我的安全--早上刚上班,还未打开办公室的门,他的电话就会如期而至,确认我毫发无伤地“安全”到达单位,他才放心,才敢去写暑假作业或下楼去玩。下午上班,同样的剧情依然要上演。下班如果有事晚回家了,必须先向他请示,必须答应他过马路时会当心,并保证自己一定会“安全”地到家,他才会“慎重”地同意我晚回家的“请求”
暑假过后,本以为这种情况会好一些。没想到,儿子对我的“关心”和“牵挂”仿佛已成了一种习惯。他总在放学放下书包的第一件事,便是给我打电话,确认我非常安全,他就会如小老头一样,罗嗦着叮嘱我半天过马路的注意事项。除了担心我的交通安全,有时他也担心我的身体健康。他在学校学了非典和禽流感知识,怕我感冒,那几天还命令我:“你连喷嚏都不能打!”
“你是不是当我是傻子?连马路也不会过?”
“你担心我干什么?你是小孩子,我担心你才对!”
“我还没把你养大,我的任务还没完成,将来你生了孩子,我还要抱我孙子呢,我干吗要死?”
每天都要无数次重复着对应着回答他的话,每天都要这样做功课般回应他的担心,却依然打消不了他的恐惧。他依然会在某一刻假想着突然会失去我而泪如泉涌,然后扑进我的怀里,紧紧环着我的腰,泣不成声地问我:“如果你死呢?如果你死了,我怎么办?”那一刻,他象失去安全感的小鸟,因害怕而痛苦,因痛苦而孤单,因孤单而绝望。
“如果我死了,让你爸爸给你找个漂亮的新妈妈。”我没当真,想和他开玩笑。
“不---!”他跳起脚,绝望地叫:“我不要新妈妈,我只要你,我只要你这个旧妈妈!”然后又坚决地说:“如果你死了,我也不要活了!我也去死!”
那一刻,我悚然无语。我不知道,这个只有八岁的小男孩,为什么对死亡有着这样深的印痕,难道我血脉里对于生命的那份无奈和悲观,已然刻成了基因密码,凝固在他的心里?
而我,一直感觉自己并不算非常合格的妈妈。尤其是儿子上学之后,我和天下许多庸俗的母亲一样,拿苛刻当作严厉,盼望儿子品学兼优,将来可以超越平凡的自己。于是儿子在学习上的退步,常常是不点自着的导火索,借着这样的理由,我曾经无数次愤然地捶打他的背,狠狠地掐他的手,质问他,为什么人家的孩子会做,他自己不会做?为什么人家的孩子可以考一百分,他不能?甚至残忍地说不要他了,要赶他走。
后来,每当儿子遇到难题,总要忐忑半天,并且事先必然小心翼翼地声明:“我先说,你不能打我哦。”而我,通常是不守信用的,讲解一遍,如果不懂,火气便往上冒。再讲一遍,还不懂,怒发冲冠。第三遍,已是咬着牙在讲,如果看到对方还是茫然,辟里叭拉之声必然响起。
有一天夜里,睡之前看了一篇文字,是一篇作者写给自己女儿的文字,她说,她不会拿女儿和别人比较,她要女儿健康快乐地长大。我的泪,突然落在枕上,擦也擦不完。
曾经,我不也是怀着这样一份心情吗?曾经,我不也是这样一个宽容和善的母亲吗?
别人常说,你是一个温和的人,一定不会和人发脾气。为什么,在自己口口声声说“妈妈最爱你”的小男孩面前,竟然变得如此凶悍丑陋?如此苛刻暴烈?
那一晚,在自责自惭的泪水里,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忍不住又悄悄走到儿子的小床前,望着他熟睡的面庞,想着他的懂事和乖巧,心疼像狂风骤雨,排山倒海地涌来。
第二天早上,儿子一醒,他刚穿好衣服,我就走上前抱着他问:“妈妈对你学习总是很凶,打你时你恨不恨?”他似乎很奇怪我的问话,急忙肯定地说:“不恨呀!一点都不恨!”
我感动地搂紧他,对他说:“儿子,今后,妈妈不打你了。”
儿子却认真地说:“我如果有错,妈妈你尽管打,我不怕疼的。”
我的泪,瞬间涌入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