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俄罗斯名人的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1849年9月26日生于梁赞。1875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1879年毕业于军事医学研究院,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4年起在军事医学研究院任副教授、教授等职,领导过实验医学研究所*研究室工作。1901年为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907年为正式院士。
巴甫洛夫生平
1849年9月26日,巴甫洛夫诞生于*梁赞镇。他从小就继承了父亲勤劳好学的美德。当时的*,科学还比较落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极少。19世纪60年代,*一些伟大的革命*主义者如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与社会生活和科学上的反动思想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些革命先驱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巴甫洛夫,而真正引导他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是谢切诺夫的名著《大脑反射》。**学派的创始人谢切诺夫在书中抨击了神学思想,在哲学上证明了物质、存在为第一性,意识、思维为第二性的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我要知道人是怎样构造的,帮助人们成为健康、聪明、幸福的人。”怀着这一理想,巴甫洛夫踏上了揭示生命奥秘的人生旅途。
巴甫洛夫从事*学研究60余年,为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1878年至1*0年,巴甫洛夫重点研究血液循环中神经作用的问题。当时,神经系统对于许多器官的支配作用和调节作用还没有被人们清楚地认识。在极为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巴甫洛夫坚持研究。他发现了胰腺的分泌神经。不久,他又发现了温血动物的心脏有一种特殊的营养性神经,这种神经只能控制心跳的强弱,而不影响心跳的快慢。科学界人士把这种神经就称为“巴甫洛夫神经”。巴甫洛夫自此开辟了*学的一个新分支——神经营养学。
从1*0年开始,巴甫洛夫*他研究工作的第二个时期——消化系统的研究。他发明了新的实验方法,不是用被麻醉的动物做急性实验(每次实验完了,动物也就死掉了)而是用健康的动物做慢性实验,从而能够长期观察动物的正常*过程。他还创造了多种外科手术,把外科手术引向整个消化系统,彻底搞清了神经系统在调节整个消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巴甫洛夫因在消化*学方面的出色成果而荣获1904年诺贝尔*学和医学奖金,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学家。
从1903年起,巴甫洛夫连续30多年致力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他发现了大脑皮层机能的活动规律。巴甫洛夫创立的动物和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给唯心主义心理学以致命的打击,为创立科学的唯物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晚年的巴甫洛夫转向精神病学的研究,认为人除了第一信号系统(即对外部世界直接影响的反应)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巴甫洛夫的第二信号系统学说揭示了人类所特有的思维*基础。
1936年2月27日,86岁高龄的巴甫洛夫因病逝世。他在给青年科学工作者留下的遗嘱中说,他希望献身于科学的青年们“首先是循序渐进……第二是虚心……第三是热情……”这正是巴甫洛夫一生科学研究精神的写照。
巴甫洛夫的主要著作与名言
一著作
《心脏的传出神经》(1883)、《主要消化腺机能讲义》(1*7)、《消化腺作用》(1902)、《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1923)、《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1927)等。
二名言
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要学会做科学的苦工。其次,要谦虚。第三要有热情。记住,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争论是思想的最好触媒。
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家对你评价多么高,你总要有勇气地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巴甫洛夫的研究与贡献
一关于消化道的研究
巴甫洛夫关于消化道的研究是首先把狗的食道经过手术切断,把切断的食道两端缝在狗脖子的皮肤上,然后让狗饿上一天以后,把这只饥饿的狗拉到了实验室,在狗的面前放一盘鲜肉,狗一见鲜肉,便贪馋地吞了起来,咀嚼了几下就咽下去了。可是不一会儿,咽下去的肉又掉到了食盘里,这是因为食道已被切断,肉根本进不了胃里,狗依然贪婪地吃着,盘子里的肉始终是那么多。这只狗徒劳地吃了四五分钟后,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在通向狗胃的一根像皮管里流出了大量的胃液。胃液不断分泌,是狗的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的*引起的。巴甫洛夫对这只狗的迷走神经也动过手术,已在上面引出一根丝线。现在,只要他稍微提动一下丝线,就切断了脑与胃之间的联系。结果狗尽管还是在不断地吞咽鲜肉,但胃液却停止分泌了。这就是著名的“假饲”实验,它可以使人们观察到狗的消化腺的分泌情况。
在他的研究实验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当狗只要一看见食物,唾液分泌量就增加,在实际吃到食物以前就已经分泌唾液了,他把这种现象叫做“心因性分泌”。同事们为此提出了在当时的心理学界比较通行的“内省法”来研究狗的唾液分泌现象(站在狗的立场思考),但这并没有真正解决疑问。这种现象同时引起了巴甫洛夫的兴趣,开始了他对条件作用的研究。他又给一条狗动了手术,在狗的腮帮子上开个小孔,用一根细细的导管安在它的一个唾液腺上。当狗吃东西流唾液的时候,一部分唾液就通过导管流到了外面。巴甫洛夫通过实验发现,只要食物落到狗的口中,它就会泌出唾液,如果食物是湿的,分泌的唾液就少些,食物是干的,分泌的就多些。这种反射活动是狗和其它一切动物生来就有的,巴甫洛夫称它为非条件反射。但后来的实验中,他又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除了食物刺激口腔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以外,其他的刺激,比如光、声音等的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1903年,巴甫洛夫在马德里的国际医学年会上宣读了他的实验和研究报告,认为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对环境作出反应的*机制,1904年,诺贝尔奖基金会该年度的*学和医学奖金,授予了巴甫洛夫,巴甫洛夫是世界*学家中第一个享有这种荣誉的科学家。
二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又译帕夫洛夫,俄罗斯*学家、心理学家,在神经*学方面,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和信号学说,获得1904年诺贝尔*或医学奖。
巴甫洛夫做了一个相当著名的实验,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口水的现象,在每次餵食前都先发出一些信号(一开始是摇铃,後来还包括吹口哨、使用节拍器、敲击音叉、开灯……等等),连续了几次之後,他试了一次摇铃但不餵食,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以吃,却照样流口水,而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於铃声响是不会有反应的。他从这一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几次的经验後,将铃声响视作进食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食会产生的流口水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这证明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刺激,将刺激的讯号传到神经和大脑,神经和大脑作出反应而来的。
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一个是中*,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这是条件刺激(CS),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响。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CS)。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肉,即UCS,就引起唾液分泌。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应(UCR)。这是在形成任何程度的条件反射之前就会发生的反应。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CR),即没有肉,只有铃响的唾液分泌反应。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通常,无条件刺激紧跟着条件刺激出现。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随出现数次后,条件刺激就逐渐引起唾液分泌。这时,动物就有了条件反应。一度中性的条件刺激(铃响)现在单独出现即可引起唾液分泌。
中*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条件刺激并不限于听觉刺激。一切来自体内外的有效刺激(包括复合刺激、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及时间因素等)只要跟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即强化),都可以成为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一种条件反射巩固后,再用另一个新刺激与条件反射相结合,还可以形成第二级条件反射。同样,还可以形成第*条件反射。在人身上则可以建立多级的条件反射。
当条件刺激不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时,就会出现条件反射的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将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例如,对以铃声为条件刺激而形成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狗,只给铃声,不用食物强化,多次以后,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将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不能引起分泌,出现条件反射的消退。
巴甫洛夫认为,消退是因为原先在皮质中可以产生兴奋过程的条件刺激,现在变成了引起抑制过程的刺激,是兴奋向抑制的*。这种抑制称为消退抑制。巴甫洛夫指出,消退抑制是大脑皮质产生主动的抑制过程,而不是条件刺激和相应的反应之间的暂时联系已经消失或中断。因为如果将已消退的条件反射放置一个时期不做实验,它还可以自然恢复;同样,如果以后重新强化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很快恢复,这说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原先已形成的暂时联系的消失,而是暂时联系受到抑制。消退发生的速度,一般是,条件反射愈巩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条件反射愈不巩固,就愈容易消退。
在条件反射开始建立时,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该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例如,用500赫的音调与进食相结合来建立食物分泌条件反射。在实验的初期阶段,许多其他音调同样可以引起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只不过它们跟500赫的音调差别越大,所引起的条件反射效应就越小。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泛化。以后,只对条件刺激(500赫的音调)进行强化,而对近似的刺激不给予强化,这样泛化反应就逐渐消失。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500赫的音调)产生食物分泌条件反射,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
&nbs... -->>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1849年9月26日生于梁赞。1875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1879年毕业于军事医学研究院,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4年起在军事医学研究院任副教授、教授等职,领导过实验医学研究所*研究室工作。1901年为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907年为正式院士。
巴甫洛夫生平
1849年9月26日,巴甫洛夫诞生于*梁赞镇。他从小就继承了父亲勤劳好学的美德。当时的*,科学还比较落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极少。19世纪60年代,*一些伟大的革命*主义者如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与社会生活和科学上的反动思想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些革命先驱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巴甫洛夫,而真正引导他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是谢切诺夫的名著《大脑反射》。**学派的创始人谢切诺夫在书中抨击了神学思想,在哲学上证明了物质、存在为第一性,意识、思维为第二性的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我要知道人是怎样构造的,帮助人们成为健康、聪明、幸福的人。”怀着这一理想,巴甫洛夫踏上了揭示生命奥秘的人生旅途。
巴甫洛夫从事*学研究60余年,为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1878年至1*0年,巴甫洛夫重点研究血液循环中神经作用的问题。当时,神经系统对于许多器官的支配作用和调节作用还没有被人们清楚地认识。在极为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巴甫洛夫坚持研究。他发现了胰腺的分泌神经。不久,他又发现了温血动物的心脏有一种特殊的营养性神经,这种神经只能控制心跳的强弱,而不影响心跳的快慢。科学界人士把这种神经就称为“巴甫洛夫神经”。巴甫洛夫自此开辟了*学的一个新分支——神经营养学。
从1*0年开始,巴甫洛夫*他研究工作的第二个时期——消化系统的研究。他发明了新的实验方法,不是用被麻醉的动物做急性实验(每次实验完了,动物也就死掉了)而是用健康的动物做慢性实验,从而能够长期观察动物的正常*过程。他还创造了多种外科手术,把外科手术引向整个消化系统,彻底搞清了神经系统在调节整个消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巴甫洛夫因在消化*学方面的出色成果而荣获1904年诺贝尔*学和医学奖金,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学家。
从1903年起,巴甫洛夫连续30多年致力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他发现了大脑皮层机能的活动规律。巴甫洛夫创立的动物和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给唯心主义心理学以致命的打击,为创立科学的唯物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晚年的巴甫洛夫转向精神病学的研究,认为人除了第一信号系统(即对外部世界直接影响的反应)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巴甫洛夫的第二信号系统学说揭示了人类所特有的思维*基础。
1936年2月27日,86岁高龄的巴甫洛夫因病逝世。他在给青年科学工作者留下的遗嘱中说,他希望献身于科学的青年们“首先是循序渐进……第二是虚心……第三是热情……”这正是巴甫洛夫一生科学研究精神的写照。
巴甫洛夫的主要著作与名言
一著作
《心脏的传出神经》(1883)、《主要消化腺机能讲义》(1*7)、《消化腺作用》(1902)、《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1923)、《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1927)等。
二名言
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要学会做科学的苦工。其次,要谦虚。第三要有热情。记住,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争论是思想的最好触媒。
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家对你评价多么高,你总要有勇气地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巴甫洛夫的研究与贡献
一关于消化道的研究
巴甫洛夫关于消化道的研究是首先把狗的食道经过手术切断,把切断的食道两端缝在狗脖子的皮肤上,然后让狗饿上一天以后,把这只饥饿的狗拉到了实验室,在狗的面前放一盘鲜肉,狗一见鲜肉,便贪馋地吞了起来,咀嚼了几下就咽下去了。可是不一会儿,咽下去的肉又掉到了食盘里,这是因为食道已被切断,肉根本进不了胃里,狗依然贪婪地吃着,盘子里的肉始终是那么多。这只狗徒劳地吃了四五分钟后,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在通向狗胃的一根像皮管里流出了大量的胃液。胃液不断分泌,是狗的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的*引起的。巴甫洛夫对这只狗的迷走神经也动过手术,已在上面引出一根丝线。现在,只要他稍微提动一下丝线,就切断了脑与胃之间的联系。结果狗尽管还是在不断地吞咽鲜肉,但胃液却停止分泌了。这就是著名的“假饲”实验,它可以使人们观察到狗的消化腺的分泌情况。
在他的研究实验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当狗只要一看见食物,唾液分泌量就增加,在实际吃到食物以前就已经分泌唾液了,他把这种现象叫做“心因性分泌”。同事们为此提出了在当时的心理学界比较通行的“内省法”来研究狗的唾液分泌现象(站在狗的立场思考),但这并没有真正解决疑问。这种现象同时引起了巴甫洛夫的兴趣,开始了他对条件作用的研究。他又给一条狗动了手术,在狗的腮帮子上开个小孔,用一根细细的导管安在它的一个唾液腺上。当狗吃东西流唾液的时候,一部分唾液就通过导管流到了外面。巴甫洛夫通过实验发现,只要食物落到狗的口中,它就会泌出唾液,如果食物是湿的,分泌的唾液就少些,食物是干的,分泌的就多些。这种反射活动是狗和其它一切动物生来就有的,巴甫洛夫称它为非条件反射。但后来的实验中,他又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除了食物刺激口腔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以外,其他的刺激,比如光、声音等的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1903年,巴甫洛夫在马德里的国际医学年会上宣读了他的实验和研究报告,认为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对环境作出反应的*机制,1904年,诺贝尔奖基金会该年度的*学和医学奖金,授予了巴甫洛夫,巴甫洛夫是世界*学家中第一个享有这种荣誉的科学家。
二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又译帕夫洛夫,俄罗斯*学家、心理学家,在神经*学方面,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和信号学说,获得1904年诺贝尔*或医学奖。
巴甫洛夫做了一个相当著名的实验,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口水的现象,在每次餵食前都先发出一些信号(一开始是摇铃,後来还包括吹口哨、使用节拍器、敲击音叉、开灯……等等),连续了几次之後,他试了一次摇铃但不餵食,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以吃,却照样流口水,而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於铃声响是不会有反应的。他从这一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几次的经验後,将铃声响视作进食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食会产生的流口水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这证明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刺激,将刺激的讯号传到神经和大脑,神经和大脑作出反应而来的。
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一个是中*,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这是条件刺激(CS),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响。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CS)。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肉,即UCS,就引起唾液分泌。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应(UCR)。这是在形成任何程度的条件反射之前就会发生的反应。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CR),即没有肉,只有铃响的唾液分泌反应。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通常,无条件刺激紧跟着条件刺激出现。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随出现数次后,条件刺激就逐渐引起唾液分泌。这时,动物就有了条件反应。一度中性的条件刺激(铃响)现在单独出现即可引起唾液分泌。
中*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条件刺激并不限于听觉刺激。一切来自体内外的有效刺激(包括复合刺激、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及时间因素等)只要跟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即强化),都可以成为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一种条件反射巩固后,再用另一个新刺激与条件反射相结合,还可以形成第二级条件反射。同样,还可以形成第*条件反射。在人身上则可以建立多级的条件反射。
当条件刺激不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时,就会出现条件反射的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将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例如,对以铃声为条件刺激而形成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狗,只给铃声,不用食物强化,多次以后,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将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不能引起分泌,出现条件反射的消退。
巴甫洛夫认为,消退是因为原先在皮质中可以产生兴奋过程的条件刺激,现在变成了引起抑制过程的刺激,是兴奋向抑制的*。这种抑制称为消退抑制。巴甫洛夫指出,消退抑制是大脑皮质产生主动的抑制过程,而不是条件刺激和相应的反应之间的暂时联系已经消失或中断。因为如果将已消退的条件反射放置一个时期不做实验,它还可以自然恢复;同样,如果以后重新强化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很快恢复,这说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原先已形成的暂时联系的消失,而是暂时联系受到抑制。消退发生的速度,一般是,条件反射愈巩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条件反射愈不巩固,就愈容易消退。
在条件反射开始建立时,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该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例如,用500赫的音调与进食相结合来建立食物分泌条件反射。在实验的初期阶段,许多其他音调同样可以引起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只不过它们跟500赫的音调差别越大,所引起的条件反射效应就越小。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泛化。以后,只对条件刺激(500赫的音调)进行强化,而对近似的刺激不给予强化,这样泛化反应就逐渐消失。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500赫的音调)产生食物分泌条件反射,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