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蝶衣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以前,当有人问起故乡,心里总不免茫然。
故乡,是一个萦绕于心,意识却相对模糊的所在。
故乡,那里有我最亲的亲人:年轻时性格暴躁老了又无比慈祥的老父亲及任劳任怨的继母、从小感情深厚却常常因观点相左而拌嘴的弟弟、乡下的姨妈和两个舅舅及他们的家人
还有,山坡小路旁母亲的坟茔。
故乡,是一个生我,却不养我的地方。从小到大,我就随父母四处漂泊,关于那片土地的记忆,如一面打碎的玻璃镜子,在岁月中里忽明忽暗地反射着光芒。相当长的日子里,我并没意识到,这些零星的碎片,其实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一生。
1月10日,终于又踏上了这片久违的土地。8天时间,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地方赶往另一个地方,行程紧凑,步履却是缓慢的。一路经过的那些地方,让我拾掇回童年和少年诸多的印迹,也很大程度弥补了多年亲情的缺失。
跪在母亲坟前,点上香烛,一边烧着纸钱。姨父和大舅对我说,你要一边烧纸一边对她说话,这样她收到你的钱心里才高兴。他们说,上次我弟弟来这里,还让他们暂时回避,说是要一个人安静地和妈妈说说话呢,还在坟前唱了歌。
我不想说话,并非无话可说,而是说不出来。我认为死人和活人之间,是可以用心灵来沟通的,母亲知道我要说的。当我想说话的时候,突然发现喉咙有些哽咽。我对姨父、大舅和表妹们说,你们不用走开,在旁边就可以了。
我对母亲说,妈,我回来了!
突然泪如泉涌,毫无征兆地哭了。整整17年过去了,在她坟前,我竟然伤伤心心地哭了。小高跪在一旁,也跟着哭了。她说,看见我哭,她也忍不住哭了。她是第一次见我掉泪,后来她说,怎么我哭起来跟她一样呢?
或许,这种情感,在心里已压抑很久,突然间释放了出来。
我乡下的长辈们,他们都老了。
见面之前,大舅已经无数次表达了对我这个外甥的想念,他对我的表妹们说,我想小峰啊!见他一面,我这辈子死都可以闭眼睛了!他的话让我感到愧疚。上次见他,是2000年回来参加弟弟的婚礼。匆匆一别,转眼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呢?
见我挎个照相机,大舅对我说,小峰啊,你给舅舅拍张照片吧,我死了好用作遗像。
这话让人觉得怪怪的,他的眼神,却是平静、温和的。大舅一生苦命,受过的苦超出常人想象,直到近几年日子才渐渐好起来,但从他嘴里,却没有任何怨天尤人的言语,反倒是充满感恩,感谢我的母亲曾经给他的帮助,感谢我这个外甥对他的爱护,甚至感谢党和政府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后来发现,我乡下的亲人,他们是不避讳死亡的。我给大舅拍了照,也给姨妈拍了照,给姨父拍了照,还给他们乡下另外两位古稀老人拍了照。他们的眼神,都是平静、温和的,也是通透的,如夕阳西下,散发着金色的光华。
几十年前,我的亲外公是远近闻名的地主。至今还能见到当初的大宅子,那长满青苔的宝坎、高耸的石牌、宽敞的庭院、窗户房梁上精致的雕花,无不显出当年的尊贵的显赫。外公是知识分子,却是个只知埋头拉车,不懂抬头看路的人,年轻时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员,在外挣了钱,衣锦还乡,回来买了块地,修了个宅院,还没享受几年,全国就解放了,这么稀里糊涂就成了地主。小时,记得那些当地的老人回忆,外公是个忠厚人。荒年时,他开仓放粮,救济乡亲。那些穷苦乡亲排着长队去他那里领米,有些人贪便宜,领了米,回家倒进盆里又来排队,他也不加辨别照给不误。外公因此得了个绰号:韦瞎子。就这样一个老好人,在后来文革运动中,却遭到残酷镇压,以至被活活饿死。由于生活艰难,外公不得不忍痛将最小的两个儿女送给别人抱养。大舅说,母亲抱养出去时“已经能拿起一把锄头了”幺舅抱养出去时,还在吃奶。为此,母亲恨了自己亲身父母一辈子。其实,母亲和幺舅,都去了很好的人家,两家人对他们都很好,尤其是母亲,后来还进了石油部门工作,生活最艰难得那些岁月里,除了婚姻不幸,她是几个姊妹中过得最好的,因此也时常给乡下的姊妹们许多帮助。母亲恨了外公外婆一辈子,死了,终于也埋在了故乡的土地,和她的父母永远在一起了。
当年,白果乡有三个望族,吴家、陈家和韦家。相比之下,吴家比韦家和陈家要显赫得多,不仅有好几处宅子,甚至还有一个大大的宗族祠堂。而今,外公的宅院还算勉强保留了许多,而吴家的那些气派得多的大宅子,如今仅剩下一个高大的石头门牌。那高高的石牌上,还抒写着“忠厚培基”四个遒劲的大字,落款“吴克之”想必是当年吴家的某个最有威望的长辈题写。这令我无限感慨。徜徉在竹林掩映的残垣断壁间,我想象着他们当年的辉煌与气派。想起李白的一首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无论你当初拥有的一切是经过多少辈人的努力,上天要将他夺去的时候,一下就全夺去了,无论你心里有多大的冤屈,多大的悲愤都无济于事。变天了!乾坤翻转了!任何的反抗都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这就是命运,谁也无法逆转的命运。
在乡下,时间会突然慢下来。乡下的亲人们是没有时间的概念的。原计划只回来四天的,结果一下就呆了八天。我也索性啥都不想,听天由命吧。当你慢下来,你会发现,时间也慢下来等你。人生就是赶路,快一点慢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终点不都是一样的吗?
我大舅家的上门女婿是个泥水匠,修这幢两层的房子,已经修了整整8年。所有一砖一瓦,砌墙上梁全是一个人完成。打几个月工,挣点钱,就回来买材料修房子,修一两个月,钱花光了,又出去打工挣钱,挣几个月,回来又接着修整整八年了,所有奋斗,都只为一个房子,房子还没完工,他们已经自豪地说:“明年,明年,房子就完工了,你们回来就有好房间住了!”
我乡下的亲人们,就这样自强不息地奋斗者,吃苦耐闹的优良品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的两个舅舅和姨妈,他们的孩子是清一色的女儿,小时候生活艰难,穿的都是我和弟弟穿剩下的衣服。三四岁就开始帮着家人干农活,十二三岁就出去打工挣钱。每次见面,她们都说,二哥啊,我们要是像你那样有文化就好了。在工厂打工,没文化真的好吃亏啊,老板要提拔你做管理你都做不下来啊。可就是这些没有文化的表妹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都纷纷回家要么在县城里买了房子,要么在乡下修了房子。而我这个所谓的有文化的人,至今还一事无成一无所有。
我乡下的亲人们,他们虽没读过什么书,却最以最接近生命本质的方式生活着。
他们以自己想得到的最好的方式迎接我的到来,一大群人啥事情都不做了陪着你走家串户,东游西逛。坐在一起,家长里短地聊着各自的烦恼。长辈们抱怨子女态度不好,子女们委屈地诉说着父母老了不理解他们的想法。诸如此类,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四妹给姨妈买了双新的棉拖鞋,就把姨妈的旧拖鞋扔了,几十年省吃俭用惯了的姨妈为此大闹一场,将四妹的被子床垫统统扔在地板上,还拿着菜刀要抹脖子;... -->>
以前,当有人问起故乡,心里总不免茫然。
故乡,是一个萦绕于心,意识却相对模糊的所在。
故乡,那里有我最亲的亲人:年轻时性格暴躁老了又无比慈祥的老父亲及任劳任怨的继母、从小感情深厚却常常因观点相左而拌嘴的弟弟、乡下的姨妈和两个舅舅及他们的家人
还有,山坡小路旁母亲的坟茔。
故乡,是一个生我,却不养我的地方。从小到大,我就随父母四处漂泊,关于那片土地的记忆,如一面打碎的玻璃镜子,在岁月中里忽明忽暗地反射着光芒。相当长的日子里,我并没意识到,这些零星的碎片,其实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一生。
1月10日,终于又踏上了这片久违的土地。8天时间,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地方赶往另一个地方,行程紧凑,步履却是缓慢的。一路经过的那些地方,让我拾掇回童年和少年诸多的印迹,也很大程度弥补了多年亲情的缺失。
跪在母亲坟前,点上香烛,一边烧着纸钱。姨父和大舅对我说,你要一边烧纸一边对她说话,这样她收到你的钱心里才高兴。他们说,上次我弟弟来这里,还让他们暂时回避,说是要一个人安静地和妈妈说说话呢,还在坟前唱了歌。
我不想说话,并非无话可说,而是说不出来。我认为死人和活人之间,是可以用心灵来沟通的,母亲知道我要说的。当我想说话的时候,突然发现喉咙有些哽咽。我对姨父、大舅和表妹们说,你们不用走开,在旁边就可以了。
我对母亲说,妈,我回来了!
突然泪如泉涌,毫无征兆地哭了。整整17年过去了,在她坟前,我竟然伤伤心心地哭了。小高跪在一旁,也跟着哭了。她说,看见我哭,她也忍不住哭了。她是第一次见我掉泪,后来她说,怎么我哭起来跟她一样呢?
或许,这种情感,在心里已压抑很久,突然间释放了出来。
我乡下的长辈们,他们都老了。
见面之前,大舅已经无数次表达了对我这个外甥的想念,他对我的表妹们说,我想小峰啊!见他一面,我这辈子死都可以闭眼睛了!他的话让我感到愧疚。上次见他,是2000年回来参加弟弟的婚礼。匆匆一别,转眼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呢?
见我挎个照相机,大舅对我说,小峰啊,你给舅舅拍张照片吧,我死了好用作遗像。
这话让人觉得怪怪的,他的眼神,却是平静、温和的。大舅一生苦命,受过的苦超出常人想象,直到近几年日子才渐渐好起来,但从他嘴里,却没有任何怨天尤人的言语,反倒是充满感恩,感谢我的母亲曾经给他的帮助,感谢我这个外甥对他的爱护,甚至感谢党和政府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后来发现,我乡下的亲人,他们是不避讳死亡的。我给大舅拍了照,也给姨妈拍了照,给姨父拍了照,还给他们乡下另外两位古稀老人拍了照。他们的眼神,都是平静、温和的,也是通透的,如夕阳西下,散发着金色的光华。
几十年前,我的亲外公是远近闻名的地主。至今还能见到当初的大宅子,那长满青苔的宝坎、高耸的石牌、宽敞的庭院、窗户房梁上精致的雕花,无不显出当年的尊贵的显赫。外公是知识分子,却是个只知埋头拉车,不懂抬头看路的人,年轻时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员,在外挣了钱,衣锦还乡,回来买了块地,修了个宅院,还没享受几年,全国就解放了,这么稀里糊涂就成了地主。小时,记得那些当地的老人回忆,外公是个忠厚人。荒年时,他开仓放粮,救济乡亲。那些穷苦乡亲排着长队去他那里领米,有些人贪便宜,领了米,回家倒进盆里又来排队,他也不加辨别照给不误。外公因此得了个绰号:韦瞎子。就这样一个老好人,在后来文革运动中,却遭到残酷镇压,以至被活活饿死。由于生活艰难,外公不得不忍痛将最小的两个儿女送给别人抱养。大舅说,母亲抱养出去时“已经能拿起一把锄头了”幺舅抱养出去时,还在吃奶。为此,母亲恨了自己亲身父母一辈子。其实,母亲和幺舅,都去了很好的人家,两家人对他们都很好,尤其是母亲,后来还进了石油部门工作,生活最艰难得那些岁月里,除了婚姻不幸,她是几个姊妹中过得最好的,因此也时常给乡下的姊妹们许多帮助。母亲恨了外公外婆一辈子,死了,终于也埋在了故乡的土地,和她的父母永远在一起了。
当年,白果乡有三个望族,吴家、陈家和韦家。相比之下,吴家比韦家和陈家要显赫得多,不仅有好几处宅子,甚至还有一个大大的宗族祠堂。而今,外公的宅院还算勉强保留了许多,而吴家的那些气派得多的大宅子,如今仅剩下一个高大的石头门牌。那高高的石牌上,还抒写着“忠厚培基”四个遒劲的大字,落款“吴克之”想必是当年吴家的某个最有威望的长辈题写。这令我无限感慨。徜徉在竹林掩映的残垣断壁间,我想象着他们当年的辉煌与气派。想起李白的一首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无论你当初拥有的一切是经过多少辈人的努力,上天要将他夺去的时候,一下就全夺去了,无论你心里有多大的冤屈,多大的悲愤都无济于事。变天了!乾坤翻转了!任何的反抗都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这就是命运,谁也无法逆转的命运。
在乡下,时间会突然慢下来。乡下的亲人们是没有时间的概念的。原计划只回来四天的,结果一下就呆了八天。我也索性啥都不想,听天由命吧。当你慢下来,你会发现,时间也慢下来等你。人生就是赶路,快一点慢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终点不都是一样的吗?
我大舅家的上门女婿是个泥水匠,修这幢两层的房子,已经修了整整8年。所有一砖一瓦,砌墙上梁全是一个人完成。打几个月工,挣点钱,就回来买材料修房子,修一两个月,钱花光了,又出去打工挣钱,挣几个月,回来又接着修整整八年了,所有奋斗,都只为一个房子,房子还没完工,他们已经自豪地说:“明年,明年,房子就完工了,你们回来就有好房间住了!”
我乡下的亲人们,就这样自强不息地奋斗者,吃苦耐闹的优良品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的两个舅舅和姨妈,他们的孩子是清一色的女儿,小时候生活艰难,穿的都是我和弟弟穿剩下的衣服。三四岁就开始帮着家人干农活,十二三岁就出去打工挣钱。每次见面,她们都说,二哥啊,我们要是像你那样有文化就好了。在工厂打工,没文化真的好吃亏啊,老板要提拔你做管理你都做不下来啊。可就是这些没有文化的表妹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都纷纷回家要么在县城里买了房子,要么在乡下修了房子。而我这个所谓的有文化的人,至今还一事无成一无所有。
我乡下的亲人们,他们虽没读过什么书,却最以最接近生命本质的方式生活着。
他们以自己想得到的最好的方式迎接我的到来,一大群人啥事情都不做了陪着你走家串户,东游西逛。坐在一起,家长里短地聊着各自的烦恼。长辈们抱怨子女态度不好,子女们委屈地诉说着父母老了不理解他们的想法。诸如此类,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四妹给姨妈买了双新的棉拖鞋,就把姨妈的旧拖鞋扔了,几十年省吃俭用惯了的姨妈为此大闹一场,将四妹的被子床垫统统扔在地板上,还拿着菜刀要抹脖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