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二拴的一九七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之重家是个大家庭,不过在这个年代也就是普通人家。
可谓上有老下有小,年龄最大的是奶奶,大名徐海棠。
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腊月,属蛇。
他奶奶老年时常和家人聊起,自己生月不好。
“苦焦”犯月,俗语讲“腊月的长虫苦到头”,结果累害了娘家人,使得门户败落。
其实她不懂“苦焦”是五大犯月“苦焦、骨髓破、铁扫帚、纸簸箕、绝火烟”里面最轻的一种,不至于斯。
本地犯月俗语是这样讲得,“正月的龙,二月的牛,三狗四羊五兔头,六月鼠,七**马九老虎,十月的猪,冰上走,十一的猴子天不留,腊月的长虫苦到头”。
网上讲的蛇犯月是“正月蛇,洞中休”,可能是地域原因吧。
奶奶出生在大青山(阴山)脚下西沟门村,属萨拉齐厅(萨县)。
土默川腹地,阴山锁钥,黄河要津,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塞外古城。
萨拉齐是蒙古语,汉意为制奶食品的地方。
是明嘉靖年间为居于大板升城(即今天的美岱召)的蒙古阿勒坦汗王府供应奶制品的地方。
李之重奶奶十五岁远嫁到南部平原TKT县(托县)的口肯板升。
TKT县位于大青山南麓,黄河上游和中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
托克托由蒙古语“脱脱”转化而来。
“脱脱”为阿勒坦汗的义子之名,因“脱脱”曾率部驻牧于此,城名也称“脱脱城”。
土默川民风彪悍,加之地广人稀,草高林密,南邻黄河,北靠大青山。
从清末直至解放后的两三年,常有土匪出没。
有“萨托二县出土匪”一说,萨县的女子嫁到托县,有点土匪联姻的感觉。
奶奶的远嫁主要是犯月为父母不喜。
据说有个算命的瞎子说奶奶克家人,影响娘家子嗣。
再有长兄成家后长时间未添一男半女,更是坚定了父母将其远远地打发的决心。
正好徐家有一远房亲戚在托县这边做媳妇,于是委托她在本地找个男人。
接着遇到了盼媳妇望眼欲穿的李之重太奶。
奉上不算丰厚的聘礼,不等过年,匆匆地就把她匆匆嫁了过来。
确实够匆匆的,娶亲是个大事,庄户人家虽行不起“六礼”。
一般也是头年定亲,次年迎娶。
李之重奶奶的父母亲有些太过分了,也不挑挑人。
找了一个公公是个烫洋烟的(吸食鸦片),两个小叔子业已成年未娶的。
家里穷的叮当响的,而且大她一轮(十二岁)的男人。
或许命确实不好,三十八岁时男人没了。
留下五个孩子,最大的儿子十八岁,最小的闺女两岁。
即使想嫁人都没人敢娶,人太多养不起呀,关键还是三个儿子。
李之重奶奶是个坚强人,晚年与孙辈儿聊起来过往的艰难。
只是平静地叙说,没有一滴泪,好像讲的都是别人的事。
娘家也未能因其远嫁改变多少,依旧是子系凋零,无后,使得老太太常心有戚戚。
说是远嫁,其实不过五十多里地,在当时就算远了,牛车得走多半天。
一九七八年的奶奶已经八十三了,身体硬朗。
看门哄孙子是主要工作,做饭提前备个料或熬个稀饭。
虽以前受罪无数,待李之重父亲成家以后逐步好了起来。
李之重父亲的孝顺是全村有口皆碑的。
有点顺口好吃的先紧着老太太,穿的都是不带补丁的。
冬天洋炉子(全铸铁)大炭管烧,药片片(去痛片)嘴里常含的。
&nbs... -->>
李之重家是个大家庭,不过在这个年代也就是普通人家。
可谓上有老下有小,年龄最大的是奶奶,大名徐海棠。
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腊月,属蛇。
他奶奶老年时常和家人聊起,自己生月不好。
“苦焦”犯月,俗语讲“腊月的长虫苦到头”,结果累害了娘家人,使得门户败落。
其实她不懂“苦焦”是五大犯月“苦焦、骨髓破、铁扫帚、纸簸箕、绝火烟”里面最轻的一种,不至于斯。
本地犯月俗语是这样讲得,“正月的龙,二月的牛,三狗四羊五兔头,六月鼠,七**马九老虎,十月的猪,冰上走,十一的猴子天不留,腊月的长虫苦到头”。
网上讲的蛇犯月是“正月蛇,洞中休”,可能是地域原因吧。
奶奶出生在大青山(阴山)脚下西沟门村,属萨拉齐厅(萨县)。
土默川腹地,阴山锁钥,黄河要津,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塞外古城。
萨拉齐是蒙古语,汉意为制奶食品的地方。
是明嘉靖年间为居于大板升城(即今天的美岱召)的蒙古阿勒坦汗王府供应奶制品的地方。
李之重奶奶十五岁远嫁到南部平原TKT县(托县)的口肯板升。
TKT县位于大青山南麓,黄河上游和中游分界处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
托克托由蒙古语“脱脱”转化而来。
“脱脱”为阿勒坦汗的义子之名,因“脱脱”曾率部驻牧于此,城名也称“脱脱城”。
土默川民风彪悍,加之地广人稀,草高林密,南邻黄河,北靠大青山。
从清末直至解放后的两三年,常有土匪出没。
有“萨托二县出土匪”一说,萨县的女子嫁到托县,有点土匪联姻的感觉。
奶奶的远嫁主要是犯月为父母不喜。
据说有个算命的瞎子说奶奶克家人,影响娘家子嗣。
再有长兄成家后长时间未添一男半女,更是坚定了父母将其远远地打发的决心。
正好徐家有一远房亲戚在托县这边做媳妇,于是委托她在本地找个男人。
接着遇到了盼媳妇望眼欲穿的李之重太奶。
奉上不算丰厚的聘礼,不等过年,匆匆地就把她匆匆嫁了过来。
确实够匆匆的,娶亲是个大事,庄户人家虽行不起“六礼”。
一般也是头年定亲,次年迎娶。
李之重奶奶的父母亲有些太过分了,也不挑挑人。
找了一个公公是个烫洋烟的(吸食鸦片),两个小叔子业已成年未娶的。
家里穷的叮当响的,而且大她一轮(十二岁)的男人。
或许命确实不好,三十八岁时男人没了。
留下五个孩子,最大的儿子十八岁,最小的闺女两岁。
即使想嫁人都没人敢娶,人太多养不起呀,关键还是三个儿子。
李之重奶奶是个坚强人,晚年与孙辈儿聊起来过往的艰难。
只是平静地叙说,没有一滴泪,好像讲的都是别人的事。
娘家也未能因其远嫁改变多少,依旧是子系凋零,无后,使得老太太常心有戚戚。
说是远嫁,其实不过五十多里地,在当时就算远了,牛车得走多半天。
一九七八年的奶奶已经八十三了,身体硬朗。
看门哄孙子是主要工作,做饭提前备个料或熬个稀饭。
虽以前受罪无数,待李之重父亲成家以后逐步好了起来。
李之重父亲的孝顺是全村有口皆碑的。
有点顺口好吃的先紧着老太太,穿的都是不带补丁的。
冬天洋炉子(全铸铁)大炭管烧,药片片(去痛片)嘴里常含的。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