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ixiawenxue.org,白纸船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今天看到一篇关于“河”的文字,蓦然想起山来,竟也挥之不去。 曾经也游览过一些名山。峰回路转后,眼前陡然景色万千。山,清新翠绿,细雾飘渺,宛若仙境一般。但是每次看到那样的山时,心中总又升腾起一丝不甘。静默而秀美的大山成了庙宇楼阁身后的背景,在香火缭绕、信徒膜拜下,心甘情愿地退居二线,远远望去像是被人修饰过的一副盆景,少了几分自然。
想到这些,那座在异乡求学时结识的不知名小山清晰地走入记忆,让人不由得卷起几分乡愁来。
那是丝绸之路上一座狭长的城市,黄河贯穿而过,城市两边被连绵、苍凉、贫瘠、裸露着泥土的山包围着,抬头是山,回头还是山。站在校园中任意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那座不知名的小山出现在连绵的山中间。那座山是学校承包下来的绿化山,每年我们的劳动课都会去山上,一批又一批,过去很多年,那山远远望去也慢慢翠绿起来,在周围山的衬托下,竟也显露一些出众之态。
每年至少两次上山,是在春天亦或是秋天,温度适宜的时候,我们那些年轻的学生总把上山劳动当做一次郊游。很早就起床,穿过大街小巷,穿过城市的高楼林立,来到郊区,再经过一片村庄,就会来到山的脚下。山并不是太高,三百多米,山上没有石砌的山路,但是有一条被行人多年来走出的一条浅黄色的小径,蜿蜒地雕刻在山上,有几分好看。说来也怪,我们也曾因为年轻气盛,离开那条小路,自己去另辟新径,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手脚、膝盖一起使用,一身的狼狈。那时我就曾暗自诧异,这“前人”走出的小路,竟然如此适合轻松攀登这小山。
那山其貌不扬,不细看的话,简直可以说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很远望去的那一点翠绿,竟是一些弱不经风、总也长不大的小树涂抹而成。土地荒脊而干渴,实在不适合植物的生长,一年年,树苗死了又被重新栽上。山上,只有一条很细的输水管道,突兀着,像是山因口渴而裸露出的急躁的筋脉。走在山上,每一步都会踩出一片浮土。
倒是偶尔转到山上一片背阴的地方,土地稍有一点丝潮湿方,植物会在那里疯长起来。见得最多的是酸枣树,一身的荆棘,碰巧了,还会摘到一些酸枣,初放入嘴时,酸得有些难耐,再细细品味一会儿,竟可以在酸涩中品出一些甘甜来。还有一种耐长的植物,是在平原也常见的扫帚苗,这种植物长得圆头圆脑,很喜人,在风中摇摆起来,像是一张笑眯眯的脸颊。秋后,扫帚苗干枯后,稍微捆扎一下,就成了一把耐用的扫帚。山上的不知道什么雨季时生长出来的枯草中间,可以星星点点地看到一些金黄色的蒲公英,在贫瘠的土地上无怨地装点着,开放着。碰到蒲公英白头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拿在手中,在风中一吹,希望,明年的漫山遍野都开满这顽强的小花。
那样的小山是没有白云做伴的,头顶是被污染了灰白色的天,天上也有鸟,飞的尽是口碑不好的乌鸦,在荒寂的山里,看着这些鲜活的鸟类,倒也滋生出一种喜欢。它们很少鸣叫,只是在低空中盘旋,飞翔的姿势看起来活泼而矫健。
在山上待一天,也很少看到有人来,只是有时很偶尔、很凑巧,可以听到后山放羊人唱起的“花儿”传到我们耳边,也似有却无了。有时候无聊,会起哄让陕北的男同学吼上几嗓子秦腔,配着升腾着的黄色的浮土,竟也有几分味道出来。
到现在也没明白,十几年来,总是把那旅居了四年的城市当作家乡一般来怀念,许是那是自己独立生活在世上真正的起点吧?几次梦回,站在那座小山头,若隐若现地可以看到绫带一般的黄河,那岸边的黄河母亲像:丰裕,健美而满足的年轻母亲正含笑望着在怀中嘻耍的婴孩。不急不缓的河水,一定轻轻地拍打着岸边的卵石,一声声,一声声,像是因着这淡淡乡愁而发出的叹息。
青葱的岁月,一步步慢慢走远。那座遥远的并不知名的小山,那遥远的故乡一般的城市,那散布天下各个角落的兄弟姐妹般的同窗,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今天看到一篇关于“河”的文字,蓦然想起山来,竟也挥之不去。 曾经也游览过一些名山。峰回路转后,眼前陡然景色万千。山,清新翠绿,细雾飘渺,宛若仙境一般。但是每次看到那样的山时,心中总又升腾起一丝不甘。静默而秀美的大山成了庙宇楼阁身后的背景,在香火缭绕、信徒膜拜下,心甘情愿地退居二线,远远望去像是被人修饰过的一副盆景,少了几分自然。
想到这些,那座在异乡求学时结识的不知名小山清晰地走入记忆,让人不由得卷起几分乡愁来。
那是丝绸之路上一座狭长的城市,黄河贯穿而过,城市两边被连绵、苍凉、贫瘠、裸露着泥土的山包围着,抬头是山,回头还是山。站在校园中任意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那座不知名的小山出现在连绵的山中间。那座山是学校承包下来的绿化山,每年我们的劳动课都会去山上,一批又一批,过去很多年,那山远远望去也慢慢翠绿起来,在周围山的衬托下,竟也显露一些出众之态。
每年至少两次上山,是在春天亦或是秋天,温度适宜的时候,我们那些年轻的学生总把上山劳动当做一次郊游。很早就起床,穿过大街小巷,穿过城市的高楼林立,来到郊区,再经过一片村庄,就会来到山的脚下。山并不是太高,三百多米,山上没有石砌的山路,但是有一条被行人多年来走出的一条浅黄色的小径,蜿蜒地雕刻在山上,有几分好看。说来也怪,我们也曾因为年轻气盛,离开那条小路,自己去另辟新径,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手脚、膝盖一起使用,一身的狼狈。那时我就曾暗自诧异,这“前人”走出的小路,竟然如此适合轻松攀登这小山。
那山其貌不扬,不细看的话,简直可以说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很远望去的那一点翠绿,竟是一些弱不经风、总也长不大的小树涂抹而成。土地荒脊而干渴,实在不适合植物的生长,一年年,树苗死了又被重新栽上。山上,只有一条很细的输水管道,突兀着,像是山因口渴而裸露出的急躁的筋脉。走在山上,每一步都会踩出一片浮土。
倒是偶尔转到山上一片背阴的地方,土地稍有一点丝潮湿方,植物会在那里疯长起来。见得最多的是酸枣树,一身的荆棘,碰巧了,还会摘到一些酸枣,初放入嘴时,酸得有些难耐,再细细品味一会儿,竟可以在酸涩中品出一些甘甜来。还有一种耐长的植物,是在平原也常见的扫帚苗,这种植物长得圆头圆脑,很喜人,在风中摇摆起来,像是一张笑眯眯的脸颊。秋后,扫帚苗干枯后,稍微捆扎一下,就成了一把耐用的扫帚。山上的不知道什么雨季时生长出来的枯草中间,可以星星点点地看到一些金黄色的蒲公英,在贫瘠的土地上无怨地装点着,开放着。碰到蒲公英白头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拿在手中,在风中一吹,希望,明年的漫山遍野都开满这顽强的小花。
那样的小山是没有白云做伴的,头顶是被污染了灰白色的天,天上也有鸟,飞的尽是口碑不好的乌鸦,在荒寂的山里,看着这些鲜活的鸟类,倒也滋生出一种喜欢。它们很少鸣叫,只是在低空中盘旋,飞翔的姿势看起来活泼而矫健。
在山上待一天,也很少看到有人来,只是有时很偶尔、很凑巧,可以听到后山放羊人唱起的“花儿”传到我们耳边,也似有却无了。有时候无聊,会起哄让陕北的男同学吼上几嗓子秦腔,配着升腾着的黄色的浮土,竟也有几分味道出来。
到现在也没明白,十几年来,总是把那旅居了四年的城市当作家乡一般来怀念,许是那是自己独立生活在世上真正的起点吧?几次梦回,站在那座小山头,若隐若现地可以看到绫带一般的黄河,那岸边的黄河母亲像:丰裕,健美而满足的年轻母亲正含笑望着在怀中嘻耍的婴孩。不急不缓的河水,一定轻轻地拍打着岸边的卵石,一声声,一声声,像是因着这淡淡乡愁而发出的叹息。
青葱的岁月,一步步慢慢走远。那座遥远的并不知名的小山,那遥远的故乡一般的城市,那散布天下各个角落的兄弟姐妹般的同窗,不知何时才能相见